我的侦探路 作者:孟广刚





不放过恶人,并叮嘱儿子:“你就如实讲吧,爹在外边罩着。”

    由此,他们顺利地拿到了金晓东的证实材料。金晓东证实:

    “我于94年3 月初的一天,跟耿三(耿六喜)的车去桃树沟等地收高粱。晚
上7 点多钟,在往回走的途中,路过老土河乡四家子村南小桥附近,车熄火了。
我俩下车正在尿尿,就见一辆三轮车拉着铁东西,车上坐着三个人从北面开来,
车灯挺亮,会车的时候,就听‘嘭’的一声,三轮车撞在了大拖车的后斗上。当
时吓得我没敢看,耿三看了看说:‘出大事啦,咱们快走。’随后我上了车,他
把车摇着开着就跑了。后来耿三把车(28型拖拉机)卖了,他卖到什么地方我不
知道。”

    取完证,三个侦探急匆匆的开车赶回彰武县招待所,与留守的于群会合。到
招待所几个人的紧张心理才开始放松。

    吃完晚饭,已是半夜12点了,几个人又研究了一阵子,夜里0 时30分,张国
泰拨通了我的电话,向我汇报了工作情况。我指示他们先不要正面接触耿三,因
为张国泰在暗访时听有的群众反映说:“县交警大队办案人员曾对耿三说过,是
你的车撞的吗?如果是你的车撞的你要负法律责任。你敢承认吗?还是不承认的
好。谁问也不能承认是你撞的。懂吗?”由此分析,耿三不会轻易认这个帐。最
后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我们惊动了他,他不但不会承认,还会跑风出大问题。
如果是以带走他的方式取证,我们又没有那个权力。那样事情就更复杂了。”但
我要求张国泰应先从侧面掌握一下情况。

    第二天,张国泰和于群假扮成倒卖拖拉机的人,打听到了耿三家,见到了耿
三的媳妇,张国泰说:“我们是彰武县农机局的,听说你爱人耿六喜想买二手拖
拉机,我们想和老耿做笔生意。”耿六喜的媳妇上下打量打量张国泰和于群说:
“他去外地买四轮拖拉机去了没回来。”

    “什么时候回来?”于群问了一句。

    耿三的媳妇说:“他总不着家,啥时候回来我也拿不准……”

    把耿三的家庭住址等情况摸清了,张国泰便决定当天返回沈阳。

               沉冤昭雪

    这次调查历时八昼夜,行程1780公里,共取回八份证实材料,六盘录音带。
我满意他们的工作,我为我的侦探们自豪。

    肇事方这条线索搞清之后,我们又了解到,曾受张守业委托的某某市第一律
师事务所的王学功律师,也对因被某某县交警大队刑讯逼供而出过假证的张凤岐、
董刚及28型拖拉机肇事后的另一个目击者于德江及为张明辉妻子接生的姜桂荣助
产师等人进行了调查取证。其中,张凤岐和董刚在证词中详细地讲述了自己被县
交警大队的办案人员刑讯逼供,不得不做出伪证的全过程。

    望着这十多份极具证明力的证言证词和长达5 小时的六盘证人录音带以及被
害人被刑讯的图片资料。我觉得,按照委托调查合同,克顿调查事务所已完成了
委托调查任务。

    但此时,依然难以平静的心潮又让我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写过《大海
作证》、《走向新岸》、《人鬼之战》等轰动一时的著名作家、辽宁日报高级记
者李宏林,他是我的朋友,我想把材料提供给李宏林,希望他能写成文章将此案
在报上曝光,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也许会对张守业的案子更有帮助。

    来到辽宁日报的专题部,寒暄了几句之后,我便简要地说明了来意并详细地
介绍了案情。李宏林听我介绍完之后,又看了看我带去的材料,当时他非常震惊。
他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说:“如果写成文章见报,当地的主要领导将十分被动,
也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我看这样吧,恰好我和某某县的郭书记和罗县
长也比较熟悉,我写封信,你们拿我的这封信再去和他们沟通沟通。”

    我觉得李宏林同志考虑得不无道理,便回答着说:“行。”于是李宏林挥笔
写道:

    郭书记、罗县长:你们好!

    11月在蒙古贞开会,与罗县长见了面,错过与郭书记见面机会,很遗憾。

    今有一事拜托二位协助处理一下:你县交通警察大队错办了一起交通事故案,
使张守业同志蒙冤一年多,工作、家庭损失惨重,在收审所关押一年多之后,近
日取保候审放出,并强行让单位交款6 万余元,诸多证据已认定收审张守业是错
误的,就要认认真真地给人家平反,并在一些问题上有一个说法。如果不这样做
是不妥当的。我希望此事迅速内部解决,如捅到报上就不好了,供你参考。

    拿到了李宏林的亲笔信后,我就带着张国泰、蒋楠等人,驱车直奔某某县,
来到某某县委,恰逢县委郭书记在办公室,我便递上了李宏林的亲笔信。郭书记
草草地看了之后,不冷不热地问:“你们是张守业什么人?”没等我说话,张国
泰说了一句:“亲戚。”郭书记一听是亲戚,便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我们。我
不卑不亢地说:“郭书记,我们原本不想打扰您,但你们县交警大队办的这个案
子,我们认为张冠李戴问题太大,这次来就是想请求您再派人重新认真调查一下。”

    郭书记用目光又扫了我们几个一眼接着说道:“我县交警大队曾多次受到过
省、市的表彰,是全省公安交警一面旗帜,具体办案人员也是久经考验的同志。
这个案子吗,我知道,交警队他们办这个案子是经过多次认真研究的,连省、市
有关专家也都做过鉴定。”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是一起错案。”我及时地插了一句。

    郭书记的身体在椅子上晃了晃:“这么复杂的案子嘛,难免会出现一点毛病。
如果你们出面,最好能说服家属,让他写个检讨,我给他批示一下,对他因此事
而受到牵连的亲属(指老佟)我给他官复原职,这事就算拉倒。”讲到这,郭书
记拍了拍胸脯说:“我这个县委书记说话是算数的!”接着他又看了看我们,然
后把话题一转问道:“你们住在什么地方?晚上我给你们接接风。”看我们几个
人谁也没吭声,郭书记又冷冷地说:“如果你们继续往上找,这对他们也没什么
好处,不管对与错,这个官司你告不赢,再告,你告的就是县委、县政府!他张
守业不就是错押了一段时间吗,给他恢复过来,该上班上班……”

    说实话,听了郭书记的谈话,我的心情很是沉重。我不明白,作为一个县委
书记,怎么会对一件人命关天的事这么淡漠。当时我本想把自己的想法和郭书记
理论一下,可就在这个时候,郭书记却被秘书叫走了。临走的时候,郭书记一挥
手说:“这事就这么地啦!”

    从郭书记的态度上看,我觉得自己来时所想的思路在这儿根本就行不通。于
是在回来的路上我便决定:走法律程序,帮助张守业向省检察院投诉。

    回到沈阳的第二天,我让张国泰和已被取保候审的张守业将一份投诉书和克
顿调查事务所的全部调查材料送到了省检察院。又过了两天,省检察院的杨业勤
检察长阅后批示:

    某某市检察院韩检察长,此案我已阅卷,请你立即组织复查,将结果报我。

    20天后,某某市检察院组成了三个调查小组,分头行动,很快便查明了事实
真相,调查结论和我们的调查完全一样。至此张守业父子的冤案才算彻底昭雪。

    1995年9 月28日,应某某市检察院的要求,我又委派张国泰、蒋楠两名侦探
协助检察机关去查找真正的肇事逃逸司机耿六喜的下落。他们受命后往复三次去
耿家做通了肇事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并从黑龙江的漠河查找到辽宁的锦州市,一
周时间行程纵贯东三省。最后终于找到了交通肇事逃逸后,在外打工的耿六喜,
给此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附篇 我的真情告白
                初恋

    我只能让心储满痛苦,只能让疯长的思念一点点枯萎、断落,只能让眼泪一
次次地淋湿我的梦境。就像飘落的树叶,是不可能重新生长到爱情的大树上了,
过去的一切,只能成为我心底的回忆,或作为一个难以忘怀的梦……

    1968年8 月我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给卷到了盘锦地区台安县新开河公
社鹿泡子村。我们一起下乡到鹿泡子村的有17个人,其中8 个女生,9 个男生。
我们是第一批下乡的,我们去的时候还没有青年点,因此所有的知青都分住在贫
下中农家里,但吃的还是集体伙食。最初,我们吃的是供应粮,吃的应该说比当
地的农民要好,可随着供应粮的取消和我们参加劳动以后自身饭量的增大,分给
我们的口粮和烧柴很快就给用光了,这样只好由负责知青工作的带队干部和农村
生产大队的干部领着我们赶着牛车挨家挨户的化缘。要来的粮食和烧柴仍满足不
了我们渐渐增大的胃口,食堂里只能将玉米面做成面糊粥,作为干粮的苞米面大
饼子一人一次只能分上一个,有时候锅盖刚一揭开,男知青便把大饼子一抢而空,
而吃不到干粮的女知青气得直哭。

    应该说我那时候的运气还算不错,分住处的时候把我分到了生产队长顾春阳
大爷的家里,我也因此受到了不少的关照。

    那年深秋,地里的粮食刚一集中到场院,顾大爷就派我和另一名社员看场院。
那时候看场院是俏活,别的社员都是起早贪黑的大干,而看场院的就是绕场院四
处转转,看护好收获的粮食,除晚上换班睡觉外,几乎是不干什么累活。当然,
更让我心满意足的是我看的是粮食,再也不愁自己吃不饱啦,这真是美事!

    我干上看场院这活还没几天,在我们青年点里当点长的林伟伟私下里找到我
说:“广刚,青年点又没粮了,点里的同学让我来找你,你看,同学们一个个饿
的面黄肌瘦的,怎么起早贪黑的去干那么重的活呢?咱们能不能帮忙想点办法?”
“再去生产队借粮食已是不可能了。”我也来不及多想就告诉她说:“这事就包
在我身上啦!”见我这么痛快就答应了,林伟伟非常感激,她闪动着一双美丽的
大眼睛专注地看了我老半天,才用甜润的声音对我说:“你真好,我代表同学们
先谢谢你。”

    当天,我就找了两名要好的同学,在一起谋划了一番。夜里,在我值班的时
候他们来到场院,每人用米袋子装满四五十斤粮食用胳膊一夹,再披上军大衣做
掩护,我则用了个大麻袋装了半袋子粮食明晃晃的扛在肩上,就这样我们往返两
次把粮食从场院盗窃到青年点。

    事后,当我回青年点吃饭的时候,同学们见到我时目光中都透着敬意,个别
女生感激的对我说:“老孟你真行!”。那个时候搞“斗私批修”,狠批“私”
字一闪念,我在自己的心里狠狠地把自己批判了一通,才觉得心里好受了一些。
因为顾大爷那么信任我,让我为队里看守丰收的果实,而我这样做无疑于是监守
自盗。

    令我想不到的是,青年点的同学中出现了“王连举”,我被一名知青给告了
密。村里的政治队长原本就和生产队长顾大爷不和,便想利用盗粮事件整顾大爷。
他在找我谈话时,绕着弯子诱使我让我说出是顾大爷指使的。我说:“我做的事
和别人无关。”他随即召开了生产队社员大会,在会上把我和两个偷粮的知青批
判了一通。批判会开过之后,政治队长又让一名知青整理了我的材料,并将材料
报送到公社。让我最受感动的是顾大爷和林伟伟,顾大爷在小队批斗会上饱含深
情地说:“社员们,我们也都是养儿养女的人呐,我们手拍胸脯想一想,这些从
没干过重活的城里孩子,每天只喝点稀面汤饿着肚子去干活能抗住吗?现在粮食
从地里收上来了,他们为了不饿肚子,偷着拿了一点儿,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
觉得,毛主席让他们上山下乡是接受再教育来了,可不是挨饿来了,要是把他们
都给饿着,咱们贫下中农怎么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交代呀?”顾大爷这么一说,大
多数社员都发言对我们几个表示同情。这事儿,本来我责任最大,但批斗会刚一
开始,林伟伟就站出来说,她是青年点的点长,应该负责任。要处理就处理她一
个人,与我们几个无关。林伟伟这样一讲,她的知青点长自然是当不成了。

    批判会后的第二天夜里,两个肩背“五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