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7-五胡录





子,把刀剑都插在他身上,割下他的舌头做物证走了。     
    石虎听说后大惊失色,急忙要过去看到底怎么回事。司空李农建议说:“害死石韬的人恐怕是自己人,陛下还是不要轻易出门为好。”石虎就派重兵包围石韬的卧室,然后再命令百官来吊丧。     
    石宣身穿华服坐着漂亮的车子过来了,领着上千名卫兵。一看石虎已经有防备,就放肆地对着旁边哀悼的官员呵呵冷笑,他下车后把石韬脸上的被子拿开,看到弟弟挖掉双眼的脸后,把被子一丢,仰天大笑,上车而去。     
    石虎明白了这事儿是石宣干的,就急命他进宫解释。石宣借口母亲过于悲伤,不敢前来。石虎立即派重兵包围太子府,把石宣和杨柸都捉来对质,石宣供认不讳。石虎大怒,命人把石宣关到猪圈里,将他的下巴用铁环锁起来穿到木槽上,用猪食来喂他。过了几天,石虎在邺城北门外架起柴堆,命令石韬的亲属把石宣的头发连根拔掉,依照石韬死的样子割掉他的舌头,砍断他的手足,挖掉他的眼睛,然后用绳子穿过他的下巴吊在柴堆上将他烧死。石虎和石韬、石宣等的亲属几千人在旁边围观。等火熄灭了以后,石虎下令把石宣的骨灰洒在大路上供人践踏。     
    石虎又下令杀死石宣的老婆孩子。石宣的小儿子只有五岁,石虎非常疼爱他,抱着他痛哭。石虎想赦免他,但是石韬的手下一致要求不能赦免。监斩官从石虎手中拉过石宣的小儿子,石宣的小孩大喊道:“不是儿子的罪过!”一直扯断石虎的衣带,石虎一挥手,命令将他们全部斩首。又下令把太子府的官员全部处以车裂的刑罚,将尸体做成饲料喂猪,把东宫卫士十多万人都发配到凉州戍边(也不是他们的罪过呀)。     
    几个太子都死了,下一个由谁来当太子呢?有人向石虎推荐战将出身的石遵和石斌,但是有个小官员叫做张豺的(皇帝叫虎,臣子叫豺,真是相得益彰),当年跟随石虎灭前赵的时候曾活捉过刘曜的小女儿,并把她献给石虎,后来生了个儿子叫石世,现在只有十岁。张豺对石虎说:“陛下再立太子的时候最好考虑他母亲的出身,从前几个太子的母亲不是出身名门,当然脾气不好,以后应该选择母亲地位高的来推举(这又是血统论)。”     
    第二天上朝时,石虎对大臣们说:“我真想找三斛灰来洗洗我的肚子(石虎自己一肚子的坏水儿,恐怕是用硫酸也洗不干净),难道是我的肚子里面太脏才生出这些畜生吗?二十多岁的儿子就想杀死父亲。现在石世才十岁,当他二十的时候我已经老了。”     
    在大臣们的一片惊诧中,石虎选定年仅十岁的石世当太子。     
    孙子被杀的惨状深深地刺伤了这个还想活十年的老人。不久,石虎宴请一个叫佛图澄的高僧。佛图澄对石虎说:“贫僧死期已到,请为贫僧准备一口棺材,要和陛下用一样的规格。”     
    石虎虽然听得是一头雾水,但还是照办了。不久佛图澄果真死了,他的徒弟把他的遗体放到棺材里。     
    过了半月,西域来了几个和尚拜见石虎,闲谈中说到半路上曾经和佛图澄会过面。石虎非常惊诧,就命令工匠掀开棺材,只见里面有一头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头老虎。石虎想:“我姓石名虎,如今石虎在棺材中,莫非我快要死了?”    
    四    
    一连串的打击震撼着石虎,他的身体也逐渐地变坏。不久石虎决定称帝,大赦天下,但是不赦免发配凉州的那十万东宫卫兵。     
    这十万东宫卫兵无故受累,过着半当兵半服苦役的日子,本来就有怨气,这回又不被赦免,都非常愤怒,干脆举旗造反,十万人的大军呼啦啦就把关中占领了。接下来由于一时攻克不了石苞镇守的长安,叛军就直扑洛阳,石虎赶紧命令李农和石闵进行拦截。但是满腹怒火的卫兵们都杀红了眼,他们个个都是石宣精心挑选的大力士,虽然没有铠甲,用的武器也是随手捡的大石头和树枝,但是在心中的不满和怨气的驱使下,这支哀兵连战连捷,所向披靡,后赵军连续大败。卫兵们趁势向荥阳杀去,准备打通一条去东晋的道路。     
    石虎听说后,长叹一声,卧床不起。命令石斌为大都督,姚弋仲和蒲洪为副将,经过苦战终于控制住了局势。但这时的石虎已经看不到捷报了。不久石虎病重,急忙任命石斌为丞相,石遵为大将军,张豺为卫将军,征召石斌辅政。     
    刘后很想把持大权,就联合张豺准备除掉石斌。当石斌来到邺城时突然派兵缴了他的械,将其灌醉杀死。    
    不久,石虎病危,问侍卫:“石斌来了没?”     
    众侍卫回答:“来了好几天了。”     
    石虎一激灵,说了句“为什么不叫我?”     
    这个时候张豺指挥的卫戍步兵龙腾军突然出现,一齐高喊:“希望拥立石斌为太子!!”经过这次惊吓,石虎当天晚上就伸腿瞪眼翘辫子了。     
    只有十一岁的的石世被张豺、刘太后等拥立登基,为了笼络宗族,刘太后任命石遵为左丞相,石鉴为右丞相。     
    张豺和司空李农一向关系就很不好,张豺就和太尉张举合谋要除掉李农。张举偷偷给李农报了信儿,李农赶快逃跑,张豺就命令手下精锐部队龙腾军在后面追。     
    这时,从关中赶回来的石遵前来邺城奔丧,半路上碰到姚弋仲和蒲洪、石闵的军队。大家一商量,就拥立石遵当皇帝,杀奔邺城问罪。     
    邺城的羯族人听说后,认为石遵是正统,张豺是汉人不能相信,纷纷开城门逃跑,就连张豺的两千龙腾军也逃跑了。张豺吓得不知道怎么好,就和刘太后商量。张豺半天放不出一个屁来,还是刘太后有主见,派遣使者加封石遵为丞相兼大司马大都督加九锡,封十郡。     
    可是石遵对这个超级大帽子并不感冒,领着大军耀武扬威地进了邺城,尴尬的张豺只好硬着头皮出来欢迎,被石遵斥责了一通,下令斩首。     
    石遵自封为皇帝,把即位三十三天的十一岁的小皇帝石世和他娘刘太后一起毒死。任命石斌的儿子石衍为太子,石鉴为太傅,石苞为大司马,石琨为大将军,石闵为大都督,并召回张举和李农官复原职。     
    表面看来似乎一切都风平浪静了,石闵却对石遵说:“蒲洪这家伙是外族,现在镇守关中,恐怕将来是后患!”石遵就下令撤去蒲洪的官职。     
    蒲洪是氐族大酋长,石虎都不敢对他怎么样,蒲洪更不买石遵的账,直接带领部下回到枋头并派遣使者投降了东晋。     
    东晋手握中央兵权的征北将军褚裒听说后就想拣个便宜,要求朝廷允许北伐。大臣们一听又要北伐了,都很高兴,派给褚裒三万人要他联合蒲洪进攻后赵。


《五胡录》 第二部分第四章  四分天下(5)

    那个喜欢泼冷水的蔡谟对众大臣说:“虽然现在赵国内乱,但是这次不见得能灭胡,我看要想顺天乘时,弘济苍生,拨乱世,大一统,不是普通人能办得到的,必须得是盖世的英雄才行,褚裒恐怕难哪。”     
    众大臣又是一阵哄笑,认为就算赶不走胡人,打一两个胜仗应该没问题吧。     
    褚裒率军一路北进,很多流民听说大军来了,都想跟着官军走,半路上正好碰到了李农率领的抓流民的两万军队。褚裒虽然兵力上占有优势,但还是打不过李农,刚一接战就单身逃跑到寿春。寿春守将一看褚裒一个人逃回来了,赶紧把寿春积存的粮食辎重都烧掉,逃回了广陵(今江苏扬州)。二十多万流民几乎全部被李农抓走。     
    褚裒回建康的路上听到四处都是哭声,就问怎么回事。左右回答道:“上次大战的士兵没一个回来,这些都是他们的家属。”褚裒又羞又愤,不久病死。     
    这时的后赵也无暇南侵,因为它又陷入了更严重的混乱之中。当年石遵和石闵并肩作战的时候,石遵曾经口头上许诺石闵为太子,后来却不认账了。石闵对此非常不满。     
    石遵就和石苞、石鉴、石琨一齐合谋,准备想办法除掉石闵。但是商量了半天都没个好办法。石遵心情烦躁,出去和妃子下棋。     
    石鉴却留了个心眼,觉得石闵战功卓著,是个人才,早就和石闵成了哥儿们,于是一散会石鉴就让心腹赶紧通知石闵先动手。     
    石遵刚下了几盘棋就听得外面人声鼎沸,一看来了很多拿刀的家伙,就问:“你们是来造反的吗?什么人让你们来的?”     
    众兵回答:“奉石鉴的命令前来捉拿弑君的逆贼!”     
    石遵长叹道:“我尚有今天,石鉴又能猖獗到几时?”于是引颈就戮。石遵在位前后一共只有一百八十三天。     
    石鉴粉墨登场当上了皇帝,任命石闵为大将军,李农为大司马,张举为太尉。但是心里十分忌讳石闵。     
    石鉴密谋召见石苞,让他派兵进攻石闵、李农,以为石闵毫无准备,想不到石闵平常就和军队住在一起。石苞打了个大败仗,逃到石鉴那里诉苦,正好石闵从后面杀过来。石鉴一看赶紧翻脸,大喝一声:“石苞造反,快把他脑袋砍下来!” 石苞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砍掉了脑袋。    
    石闵虽然心里也清楚这件事是石鉴的主意,但一时也无话可说,只好将错就错。大家见面后各怀鬼胎,但还是相互嘘寒问暖行礼打招呼,然后散去。     
    襄国守将石祗是石鉴的弟弟,听说石闵和李农作乱,就联合姚弋仲和蒲洪准备进攻邺城。消息一传开,在邺城的龙骧将军孙伏都集结了三千多人的部队准备支持石鉴征讨石闵。石鉴一看孙伏都带人过来,知道又是造反的,便对他们许诺道:“诸位都是为我出力的功臣,我就在城楼上看你们的行动,事成之后必定重赏。”     
    没想到孙伏都的部队战斗力实在太差,工夫不大就被石闵、李农给杀退,石鉴一看石闵、李农过来了,赶紧又改口对周围的人说:“孙伏都谋反,你们不抓紧时间消灭他,还愣在这里干什么?”     
    这回石闵手头有兵,对石鉴的拙劣表演早已经不感兴趣,下令把石鉴软禁起来。     
    石闵这回终于大权在握,就改回原来的名字冉闵。重新做汉人的打扮,决心和胡人彻底决裂。他在城门上贴出告示说:“现在叛党已经全部伏法,经过调查,没有一个好人参与其中,从今天开始,愿意和我在一起的请留下,不愿意的请自便,不再禁止城门的出入。”令冉闵意外的是,方圆百里内的汉人纷纷抢着入城,而争着出门的羯族人却把城门堵了个水泄不通。     
    冉闵知道这些羯人不会听自己的号令,就传令国内外:“凡是汉人进献一个羯人首级者,文官升三级,武将拜牙门将军。”于是血淋淋的大屠杀开始了。一天之内羯人的首级就堆了数万个,尸体在城外都喂了野狗。冉闵率领汉人带头屠杀羯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杀死,邺城几天内就堆积了二十多万的首级。     
    在冉闵的号令之下,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寺庙还是军营,都展开了屠杀羯人的大竞赛。人们把十几年积压的对后赵暴政的憎恨统统地发泄在这些无辜的羯人身上。在战场上捉到的羯族俘虏都要被斩首,凡是高鼻梁多胡须的也跟着遭殃被杀死,经过这场全国范围的大屠杀,羯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已经不复存在。     
    冉闵顺便把石鉴的脑袋也割了下来,邺城终于不再有一个姓石的活人。冉闵的部将一齐推举冉闵为皇帝,冉闵急忙推脱,要把皇位让给李农,李农也假意推脱(两个家伙的演技都不怎么高明哟)。冉闵对大家说:“我是晋人,现在晋朝还在,大家拥立晋主当个诸侯如何(说出这种话,可见冉闵这人有多么无耻)?”这时候大臣们说:“陛下圣德应天,而晋氏却远远地逃到了江南,怎么能驾驭您这样的英雄呢?”     
    冉闵认为这个马屁很是受用,就选吉日称帝,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加封老伙计李农为太宰兼太尉,大赦天下。     
    五    
    冉闵当了皇帝,又加封他的政治伙伴李农为齐王,两个人合着伙的胡作非为。在这二位领袖一唱一和的治理下,各级官员算是充分见识到了他们的整人手段,包括石琨(冉闵大屠杀的时候咋还留了这么一个活口?)、张举在内的大臣人人自危,纷纷跳槽逃跑到襄国的石祗那里。不久,石祗也在襄国称帝,遥拜洛阳的姚弋仲为丞相。派遣石琨、张举率领十二万大军杀向邺城。石闵手头吃紧,急忙让使者给东晋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