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7-五胡录







《五胡录》 第三部分第九章  刘裕北伐(8)

    晋军在青泥惨败的消息传到了刘裕的耳朵里,宝贝儿子刘义真是死是活也不知道,刘裕又气又急,拍打着桌子宣布一定要北伐,谁劝都不行。不久刘裕听说刘义真孤身逃了回来,他的一腔热血都化为乌有,只好登城北望,慷慨流涕,以表怀念。     
    赫连勃勃进了长安,又称了回帝,下令把东晋阵亡将士的尸骨在长安堆成小山以作纪念,也称呼为骷髅台。在庆功宴上,赫连勃勃特地向王买德满斟一杯酒说:“先生往日的预言竟然全部实现,可以说是算无遗策。能得到皇帝的敬酒,除了先生又有谁呢?”(夏晋关中之战也是赫连勃勃和刘裕两位兵家大师的关门之战。打完这场仗后,二位都回国去安安稳稳地当起了皇帝。虽然双方都没有亲自出面,都是派儿子打仗,但战斗的结果却是赫连勃勃取得完胜,刘裕以全军覆没收场,其中值得回味的地方可是不少咧。以步兵为主的南军,收拾后秦骑兵是绰绰有余的,但要和赫连勃勃的那些装备精良、让人闻风丧胆的骑兵在平地上作战就很难讨到好处。看赫连勃勃打仗,每次出战,必定要给对手以重大打击,绝不会空手回来,十分过瘾。看来姚泓以骑兵对付刘裕,不是失策,而是技术不到家……)    
    刘裕虽然心中郁闷,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报仇的机会。他回建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毒杀晋安帝,另立了晋恭帝,不久他又废黜晋恭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东晋司马氏历时一百零五年的傀儡历史,到此终于曲终人散。     
    后来刘裕又将晋恭帝杀死,并杀光了司马氏的后代。从这时开始,新帝国成立后,杀光旧帝国的后人就成为中国各个朝代都奉行的不成文的规则,广泛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五胡录》 第三部分刘裕北伐大事记(1)

    公元403年     
    8月,南凉、北凉、后秦联军攻破后凉姑臧,吕隆投降后秦,后凉灭亡(亡国九)。    
    11月,桓玄自称楚帝。     
    公元404年     
    2月,刘裕、刘毅、何无忌京口会盟,讨伐建康桓玄     
    3月,楚帝桓玄撤离建康。     
    5月,桓玄被杀。     
    10月,卢循占领广州。     
    公元405年     
    1月,东晋北府兵收复江陵。后秦姚兴尊奉佛教为国教,加封鸠摩罗什为国师。     
    2月,东晋益州谯纵叛变,建立西蜀(建国十七)。全中国九国并立。     
    4月,慕容超投奔南燕。     
    9月,南燕慕容德病死,慕容超继位。     
    公元406年     
    6月,南凉吞并后秦姑臧。     
    9月,南燕慕容超平定三刺史叛乱。     
    11月,南凉迁都姑臧。     
    公元407年     
    5月,后秦刘勃勃造反。     
    6月,刘勃勃建立胡夏,自称天王(建国十八)。全中国十国并立。     
    7月,后燕慕容云杀慕容熙,自称天王,北燕取代后燕。后燕灭亡(建国十九,亡国十)。    
    10月,胡夏刘勃勃进攻后秦、南凉。     
    11月,胡夏分别与南凉、后秦作战。南凉、后秦惨败。     
    公元408年     
    5月,后秦进攻胡夏、南凉,皆战败。     
    8月,东晋刘敬宣进攻西蜀,战败。     
    11月,秃发傉檀自称凉王。     
    公元409年     
    2月,南燕进攻东晋徐州。乞伏乾归逃亡,重建西秦。全中国十一国并立,为五胡十六国最乱时期。     
    4月,东晋刘裕进攻南燕。     
    6月,东晋进攻南燕于临朐,南燕战败,广固被围。     
    10月,北魏皇帝拓跋珪被儿子所杀。拓跋嗣继位。     
    公元410年     
    2月,东晋刘裕灭南燕,杀慕容超(亡国十一)。东晋收复山东半岛。     
    3月,东晋广州刺史卢循造反,卢循进攻何无忌于鄱阳湖,何无忌战死。     
    5月,南凉三攻北凉,战败,放弃姑臧。卢循击败刘毅,包围建康。     
    7月,卢循撤离建康,被刘裕追击。     
    8月,卢循徐道覆进攻荆州,被东晋刘道规、檀道济击败。     
    11月,晋军占领广州。     
    公元411年     
    2月,东晋军占领始兴,杀徐道覆。北凉占领姑臧。     
    3月,东晋交州军击败卢循。平定卢循之乱。     
    公元412年     
    6月,西秦政变,乞伏乾归被杀,乞伏炽磐继位。     
    10月,刘裕杀死刘毅。     
    12月,东晋朱龄石进攻西蜀。     
    公元413年     
    2月,东晋刘裕土断,国力增强。     
    3月,胡夏刘勃勃迁都统万城,改名为赫连勃勃。     
    6月,东晋朱龄石占领成都,谯纵自杀,西蜀灭亡(亡国十二),东晋收复四川地区。     
    公元414年     
    6月,西秦军突袭南凉,占领乐都,秃发傉檀投降,后被杀。南凉灭亡(亡国十三)。    
    公元415年     
    3月,胡夏、后秦、西秦、北凉、西凉互相进攻。     
    公元416年     
    2月,后秦姚兴病死,姚泓继位,后秦大乱。姚泓杀姚弼。     
    8月,东晋刘裕四路北伐,进攻后秦。     
    10月,后秦姚洸投降,刘裕东晋占领洛阳。     
    12月,后秦姚懿叛乱,进攻潼关,被姚绍平定。


《五胡录》 第三部分刘裕北伐大事记(2)

    公元417年     
    1月,后秦姚恢叛乱,进攻长安,被姚绍平定。     
    2月,西凉暠病死,儿子李歆继位。     
    3月,后秦姚绍病死,东晋王镇恶、檀道济军占领潼关。刘裕却月阵击败魏军。     
    7月,东晋沈田子击败姚泓,包围长安。     
    8月,东晋王镇恶攻陷长安,俘虏姚泓。后秦灭亡(亡国十四)。    
    11月,刘裕返回建康,刘义隆镇守长安。     
    12月,胡夏赫连勃勃进攻关中。     
    公元418年     
    1月,东晋长安军内讧,王镇恶、沈田子、王修先后被杀。     
    10月,胡夏包围长安。刘裕派朱龄石解围。     
    11月,胡夏赫连璝全歼刘义真于青泥。赫连昌占领长安。东晋二十万长安军覆灭。     
    12月,赫连勃勃在长安称帝。东晋刘裕杀死晋安帝,另立恭帝。     
    公元419年     
    刘裕加封为宋王。     
    公元420年     
    6月,刘裕称帝,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五胡录》 第三部分第十章  佛狸祠下(1)

    一    
    北魏的第一任皇帝拓跋珪在刘裕攻打南燕的时候被儿子拓跋绍所杀。拓跋珪年轻时靠着过人的武勇和好运气,先后击败了后燕和后秦,成为北方地区的新霸主。有意思的是后燕和后秦这两个国家的创建者慕容垂和姚苌,都派生于当年消灭代国(就是北魏的前身)的前秦。这也许是历史上的某种巧合吧。     
    拓跋珪晚年性格暴躁,疑心很重,往往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让他大动肝火,他的臣子们要是脸色不好、呼吸声太大、走路不稳、说错话都可以成为被杀的理由,大臣们整天都提心吊胆的。后来拓跋珪立儿子拓跋嗣为太子,按照北魏的风俗,太子的生母必须处死,拓跋珪要按老规矩杀掉拓跋嗣的母亲。拓跋嗣不想让母亲被杀,哭求拓跋珪放母亲一条生路,结果触怒了拓跋珪。拓跋嗣害怕有不测,赶紧带着母亲连夜逃亡,躲到贺太后处寻求庇护。     
    这个贺太后是拓跋珪母亲的妹妹(拓跋珪他姨),她和拓跋珪的关系一直是不清不楚。贺太后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被拓跋珪看上了,要立她为贵妃。贺太后说:“不行,我们有亲缘关系,而且我已经有丈夫了。”拓跋珪就派刺客杀死贺太后的丈夫,然后强逼贺太后成亲(终于得手了)。后来贺太后给拓跋珪生下了儿子拓跋绍,也许是由于他们乱伦所导致的基因不好的缘故,拓跋绍生得是面相凶恶,性格残忍无赖,在平城到处惹是生非,他尤其喜欢活剥路人的衣服取乐。拓跋珪很生气,就把他倒吊起来放到井里,几乎淹死才提上来(用这个法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也算是拓跋珪的一大创举)。但拓跋绍仍然本性不改。     
    拓跋珪听说贺太后藏匿了拓跋嗣的母亲,就把贺太后关了起来。贺太后派密使告诉了拓跋绍,拓跋绍就领了几个太监摸到皇宫里把拓跋珪给杀了。     
    这次变故并没给北魏带来太大的麻烦,拓跋嗣掌握政权已久,他的脾气性格都很好,深受北魏官员以及百姓们的拥护。拓跋嗣没费力气就杀掉了拓跋绍和贺太后,自立为帝。     
    北魏的大臣们被拓跋珪的暴政给整怕了,因此都很喜欢拓跋嗣这个新皇帝。拓跋嗣可不像后秦的姚泓那样只会当老好人,游牧民族出身的拓跋嗣可谓文武双全。按照现在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拓跋嗣继位后,大力起用汉族知识分子,北魏飞快地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经过拓跋珪这一代的经营,北魏已经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但拓跋嗣登基的时候,北魏离称雄全中国的实力还相差太远。大体上说北魏有三个宿敌,每一个都可以称得上是它的心腹大患。第一个就是驰骋大漠的柔然,这也是拓跋人百年的世仇,一直威胁着北魏的北方;第二个就是曾参与灭亡代国的铁弗人的后代赫连勃勃,他建立了强大的胡夏国,占据西部边疆,势头咄咄逼人;第三个就是南方东晋大权臣,后来成为宋国的创建者的刘裕,他继承了前人的家产,成为北方各政权几个世纪的敌人。这三者对北魏的威胁都很大,对哪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刘裕消灭后秦时,拓跋嗣也有心进行干预,但他派出的三万骑兵竟然被刘裕以区区两千人的却月阵击溃,这次战斗给跃跃欲试的拓跋嗣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也使他明白自己还远不是刘裕的对手。后来胡夏和东晋展开了激烈的关中争夺战,刘裕惨败在赫连勃勃的铁骑之下,又让拓跋嗣明白赫连勃勃比刘裕更难对付。大臣崔浩对此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北魏要想发展,只有等到刘裕和赫连勃勃两位瘟神都寿终正寝后才能谈起,反正他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不可能、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腾出空儿来灭掉北魏。拓跋嗣采取了以土地换和平的措施,放弃了黄河南岸的土地,向刘裕卑词厚礼求和,双方以黄河为国界。拓跋嗣一方面安心加强国内建设,防备北方柔然可能的入侵,另一方面则时刻准备着,等待二次扩张的时机。     
    时机说来就来了。刘裕当皇帝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而他的儿子们都还太年轻。刘裕当皇帝没过两年就身患重病而死,死前刘裕指定由年仅十六岁的大儿子刘义符继位,刘裕还不放心,又指派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刘义符,刘裕的死昭示着北魏拓跋嗣苦苦期盼的机会终于来了。     
    强大如刘裕一样的枭雄在死神面前也是如此脆弱,这引起了拓跋嗣的恐慌,他就问崔浩:“朕最近身体欠佳,又有刘裕的前车之鉴,一旦朕有个三长两短,儿子们都还年轻,国家怎么办?”     
    崔浩回答:“陛下正当壮年,自然平安,万一不得已,希望听微臣的进言:陛下宜早立太子,选择良才高士对他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尽早尽多地让他接触国家大事,这样既能锻炼太子,又能为陛下分心。”拓跋嗣认为崔浩说得很有道理,就立只有十二岁的长子拓跋焘为太子,并打算从小就要把他培养成文武双全的英雄,还指派了六位最能干的文臣武将当拓跋焘的老师,武将有长孙嵩、奚斤、安同,文官就是崔浩、穆观、丘堆,这帮人可都是北魏最好的人才。(六人当中除了崔浩以外,剩下的都是胡人。奚斤本姓达奚,安同本姓拔拔,穆观姓丘穆陵,丘堆姓丘敦,他们的姓都是后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发动汉化改革后才改的。但史学家已经感觉到使用起来麻烦,便人为地提前使用了。这六人就是拓跋焘的辅相六大臣,确实是北魏最拔尖的人材,拓跋嗣确实很有眼光,挑的人都没错。)     
    处理好自己的后事,拓跋嗣就要放心大胆地和宋国搏一把了。他在平城北部修筑长城,调集守军加入征南的队伍,准备商量派兵攻打宋国的洛阳、虎牢、滑台三处要塞。崔浩就出来劝阻说:“从前陛下向刘裕进贡,现在刘裕一死陛下就要翻脸讨伐,就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