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5-武夫当国(1895-192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剑紫缺匦氪偈钩戮济鞅砻魈龋捕ê蠓叫问疲拍艹霰;嵋榫龆ǎ狈ゾ砸徊壳笔ο鹊轿嘀荩儆晌鹘氐焦阒荩涣硪徊壳笔ο鹊缴毓兀儆杀苯蛊裙阒荨2涣弦丫械秩莸谋狈ゾ惹菜玖钚晃谋ㄐ沓缰遣柯贸ぃ┙拥矫芰詈螅扇说接乐莘⒊雒艿绫ǜ娉戮济鳎虼顺旅孛艿鞫敝菀陨弦毒佟⒀罾と绲人粼辆?0余营扫数开回梧州,并令驻广州的粤军第一、第二两师加强戒备,准备以武力阻止北伐军回来。4月9日,孙中山偕同许崇智、朱培德等离开桂林,即有“陈家军”在该地布置防务,孙下令不得阻止北伐军行程,否则武力对待,该军因兵力未集中不敢抵抗,孙遂于16日到达梧州,20日到达肇庆。
孙中山在梧州和肇庆两次电召陈炯明前来商讨一切问题,陈都不肯应召。汪精卫奉命将孙的意见转达陈:一、省长、总司令须让出一席;二、北伐军须换新枪;三、北伐军军费须于6个月之内筹齐。陈乃电请辞去内务总长、陆军总长、广东总司令、广东省长各职。21日,孙下令免去陈的内务总长、总司令、省长三职,令其专任陆军总长,广东总司令一职即行裁撤,广东海陆军均改归大元帅直辖,并任伍廷芳为广东省长,魏邦平为广州卫戍总司令。魏部第三师已经先行调回广州,魏的态度也转变到孙的方面来。陈接到命令后召开紧急会议,由于广西“陈家军”未能及时赶回,第二师师长洪兆麟请假在沪未归,魏邦平的态度又有转变,而孙派的李福林部福军由韶关向南开进,许崇智部第二军由肇庆向东开进,广州无法可守,他只得宣布“遵令卸职”,当天就回故乡惠州去了。
4月21日,第二军由肇庆乘轮在广三路终点河口登陆,22日转乘火车赶到广州。孙中山23日也到了广州。即任命陈炯明、许崇智、李烈钧为讨贼军第一至第三军军长,并派古应芬赴惠州劝陈回省。同日,许崇智、魏邦平、梁鸿楷等通电劝陈遵令北伐。此时,“陈家军”第一、第二两师(第一师师长由梁鸿楷代理)还有留在广州未走的,西江上游“陈家军”的势力也很雄厚,孙中山为了避免引起战争,又派伍朝枢前往惠州迎接陈回省“共商北伐大计”,又亲自电劝陈以陆军总长名义带兵北伐。陈的回电说他“放刀成佛,卖剑买牛”,措词却很恭顺。孙中山估计陈断不至于“造反”,在派兵解决勾结直系的驻粤北洋舰队以后,又下令北伐军集中韶关、南雄、仁化,准备改道江西北伐。
二陈炯明电请赵恒惕解散沈鸿英军。湖南省宪法公布。孙中山改道江西北伐
湘军“援鄂”失败后,内部斗争又趋激化,谭派政客利用省议会这个合法斗争的阵地,利用裁兵这个响亮的口号,通过议会规定全省兵额不得超过2万,每月军饷不得超过30万,并限于一月之内完成裁兵方案。这是赵恒惕办不到的事情,因此他向省议会提出辞职,而议会退回了辞职咨文,另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长文,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仍然责成他裁兵。
湘军号称十万,每月所耗军费达100万元以上。各级军官浮报兵额,吃缺吞饷,扣留税收,把持用人行政,所作所为完全和各省军阀一样,而湖南“小朝廷”所处的地位也和北京政府毫无区别。赵打算各师旅平均裁去一半兵额,首先裁并了赵钺、张辉瓒两旅,于是引起了各师旅长的一片辞职声,长沙发现了公民讨赵的传单。由于政潮汹涌,裁兵计划成为一纸空文。
《武夫当国(1895…1928)》 第二部分第五十七章 西南各省内讧的新发展(2)
在这一情况下,赵恒惕希望直军自动撤出岳州,以免孙中山引为借口进兵湖南。他指使湖南各团体向吴佩孚提出北军退出岳州的要求,吴置之不理。此外,驻防郴州的第六混成旅旅长陈嘉祐属于谭派,驻防衡阳的第三混成旅旅长谢国光也属于谭派,态度十分可疑。谭延辏У缛罢杂氡狈ゾ扇∫恢滦卸⑴烧乓砼舻匠ど彻亩婢尤氡狈ゾU约岢窒婢霸酢笔О芎蟛灰嗽偻度肽媳闭秸龆ㄔ诒匾氖焙颍柿熳约阂慌傻木油耸叵嫖鳎媚媳绷骄诔ず庖淮苯咏哟ィ救俗鄢砂埽员憔硗林乩础! ?br /> 湖南曾收编沈鸿英的桂军为“援鄂”第三军。吴、赵在军舰上签订湘直停战条约的时候,吴曾劝赵不要收容沈鸿英,认为此人背叛陆荣廷,反复无常,极像三国时代的吕布,不宜接近。沈军在“援鄂”失败后移驻新化蓝田,此时忽又自动地移驻茶陵、攸县,打算投奔陈光远。吴又打电报劝陈光远不要收容沈军,同时陈光远又接到陈炯明的电报劝他不要收容沈军。1921年10月31日,沈军已经开进江西境内,因陈光远拒绝收容,又退回到茶陵、攸县来。
陈炯明一再电请赵恒惕派兵消灭沈军,赵无法拒绝,但他对沈并无仇怨,因此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派兵进攻沈军,其目的仅在驱逐沈军出境,并无包围歼灭之意。沈曾向吴佩孚请求收编,吴不给以明确的回答。从11月上旬到下旬,沈军就像流寇一样在湘赣边境东奔西窜,找不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后来沈毕竟与吴挂上了钩,吴指定以平江为沈军的防地,这样一来,平江也被直军划入势力范围了。
湖南省宪法由制宪筹备处聘请省内外“名流”13人在岳麓山起草,1921年3月20日开始,4月24日完成了省宪法草案及附属法草案五种。5月13日由全省各县县议会及法团选出审查员155人组成省宪审查会,先开预备会议,8月20日改开正式会议,29日审查完毕。11月1日起交付全省人民“总投票”,月底完毕,共得可字票18158875票,否字票575230票。1922年1月1日,湖南省政府予以公布。
在总投票的过程中,一切都由军人包办,只有第六混成旅旅长陈嘉祐拒绝在郴州防区内办理投票,企图以此破坏省宪法的完成手续。后来经过谭派诸将的疏通,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接着,赵恒惕以邀请各军官来省庆祝省宪为名,于1922年1月4日至9日在长沙举行军事会议,表示省宪已经完成,本人愿意辞职,并推第一师师长宋鹤庚接任湖南总司令。谭派将领鉴于长沙处于直系的军事威胁下,如果湖南内部发生问题,直军就会“取长沙”,而赵的辞职也并非诚意,因此会议决定一致拥护宪法,劝赵打消辞意。
湖南公布省宪后,省议会通电宣布了湖南的“门罗主义”,省政府分别派员向直系交涉交还岳州,向孙中山交涉请勿假道湖南北伐。孙中山曾派吕超到湖南,说明对湘军并无丝毫恶意,出兵北伐乃是全国性的问题,希望湖南参加北伐或者不反对北伐。赵恒惕也向孙解释湖南并不反对北伐,只因直军近在岳州,长沙非可守之地,如果北伐军假道湖南,恐怕北伐军未到衡阳而直军已先占领长沙,因此劝孙改道江西北伐,湖南对北伐军决不采取敌对行为。
先是,北军进驻岳州后,广州传来消息,孙中山认为西南各省如不出兵北伐,北军必将南侵,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老同盟会会员、湘籍非常国会议员周震麟认为:北伐必须首先团结西南,而团结西南又必须首先团结湖南。他主张把态度暖昧的谭延辏А⒄院闾瓒司】赡艿囟颊」矗韵婢炊约俚辣狈サ淖枇Α! ?br /> 谭以前骂过“孙大炮”,似乎跟孙中山势不两立。但他是个不可一日无官的人,此时在政治上无所依附,通过周震麟的关系,他就靠拢了孙中山,想从这方面找一条出路。
随后周震麟以“湖南劳军使”的名义,打马归故乡,想再把赵恒惕拉过来。但是,一年多以前,他到湖南来“劳军”,引起了接二连三的湖南大政变,赵恒惕记忆犹新,对他不表欢迎。周走到郴州就只得停步不前。
1922年春天,北伐声高唱入云,赵恒惕不免忧心忡忡。一天,他的老前辈李汉丞来访,见他愁眉不展,就向他自告奋勇,愿掉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中山改道江西北伐。李、赵二人为衡山县小同乡。李是老同盟会会员和国会议员,因年老不愿远离乡井,赵就请他留在湖南担任高等审判厅厅长高审厅长为一省司法系统的行政首长,根据湖南省宪法“三权鼎立”的原则,不受省长节制。。他在长沙办有《民本报》李汉丞聘请长沙几位报人挂名兼任《民本报》主笔,作者亦其中之一。,这家报纸一面主张拥护孙中山,另一面却又附和湖南自治,在政治上具有另一风格。李是个非常风趣的老人,满口笑话奇谈,能令满室生春。他老气横秋地问道:“湖南界乎南北之间,而又不南不北,究竟‘坐南朝北’好呢,还是‘坐北朝南’好?”这是当时西南各省最流行的政治术语。“坐南朝北”指身在南方,心向北方。
赵说:“吟老李汉丞,字吟秋。又在讲笑话了。”
李严肃地说:“这不是讲笑话,我讲的是个实际问题。湖南不南不北是办不到的。吴佩孚狼子野心,貌似刚正而心怀奸巧,你已经吃过他的苦头了。你是老民党出身指同盟会。,为什么不肯服从中山先生而要怀疑他?”
赵说:“我不是怀疑中山先生。中山先生要假道湖南北伐,只恐北伐之师未入湖南,而北洋军已经打到长沙来了。”
李把话锋一转,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要讲的正是这个问题。湖南多年来沦为南北战场,老百姓的日子实在过得够苦了。我们可以请求中山先生改道江西北伐。将来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湖南起而响应,岂非两全其美?”
赵频频点头说:“这个意见很好,就请吟老辛苦一趟何如?”
是年3月间,李汉丞风尘仆仆地来到桂林,不少非常国会议员讥诮他躲在家乡纳福,不到广东来参加革命,并且半开玩笑地问道:“你是为赵恒惕作说客而来的吗?”
李笑着回答说:“你们不妨先听一下,如果‘说客’讲得有道理,对革命又有什么坏处?你们承不承认湖南是属于西南之一省?如果承认了,而你们又要取道湖南北伐,北伐之师尚未出动,而先失去湖南,岂非棋输一着?湖南失而两广亦危,岂非庸谋误国?依我之见,北伐军与其取道湖南北伐,不如改道打江西。江西是北洋军阀最薄弱之一环,不难一击即破。北伐军改道江西,留湖南为南北双方的缓冲地带,使直军不能通过湖南去援助江西,对北伐军又有什么坏处?江西打下来了,湖南会跑到哪里去呢?”
说到这里,他自己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武夫当国(1895…1928)》 第二部分第五十七章 西南各省内讧的新发展(3)
随后李汉丞会见了孙中山,提出了以上意见,果然孙中山被他说动,当面答应改道江西北伐。李汉丞急忙把这个消息电告了赵恒惕。
4月间,李汉丞兴致勃勃地回到长沙。湖南军政要人纷纷翘着大拇指恭维他说道:“吟老辩才无碍,不愧仪秦复生,胜过雄师百万!”
这是李汉丞生平的一件得意之作。他特地邀请我们几位挂名主笔到《民本报》聚餐,讲述了到桂林见孙中山的一幕。我不禁暗笑,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当时孙中山改道北伐,另有其他原因如下:
第一,陈炯明仍在阻挠孙中山假道湖南北伐。改道江西北伐正是解决孙、陈之间矛盾的一个好办法。孙中山决定改道北伐后,就对陈炯明说道:“我此番出门,无论成败都不再回广东来了,希望你在后方支援我,不要拉我的后腿就行。”他又向广州各报记者解释说:“北伐军假道湖南,一出门就要打朋友,到岳州才能碰上敌人,而改道江西北伐,一出门就与敌人相见。”这是孙中山决定改道江西北伐的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李烈钧是驻粤滇军的主帅,这支滇军又是北伐军的主力之一。李烈钧竭力主张改道打江西。他是江西人,希望回到故乡活动。
第三,1922年之初,唐继尧诱惑驻粤滇军李友勋、胡若愚等部取道广西,回师云南去打顾品珍,北伐军的兵力也因此大为削弱。湘军援鄂虽失败,但仍不失为久经战阵之师,而江西北洋军第十二师则非劲旅。为了避实就虚,也有改道江西之必要。
第四,如果北伐军一定要假道湖南北伐,赵恒惕将用对付吴佩孚的手段来对付孙中山,那就是:退往湘西,负隅自保。这样一来,北伐军将陷于湘北直军、湘西湘军、赣西北军的半月形大包围之中,这样的仗很不好打。
我不便冒犯李吟老的尊严,这些看法,只好藏在肚里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