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5-武夫当国(1895-192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不阻止沈军入赣,是对北伐军的不友好行为。
湘军要求收回岳州,如果吴佩孚坚决拒绝,就有将湘军逼上梁山的可能。因此吴向赵恒惕提出以湖南赞成统一为交还岳州的条件,但湘军不得进驻,岳州由警察维持秩序。7月1日,赵通电赞成统一,但仍主张采行联邦制,并声明湖南仍为自治省区。7月27日,岳州直军撤往河南,吴一再电催湖南取消自治,赵决定提前省长的选举,以避免北京政府的任命。
当北伐军未决定改道前,赵在邮电中查出谭延辏ё急富氐胶隙崛≌ǖ拿芗慵傩市实睾胩坊叵嬷髡约涸敢庀绿ā2痪帽狈ゾ牡澜鳎缘牡匚晃裙塘耍酚峙扇讼蛘越馐臀蠡幔鞅救司鑫拊偕咸ǖ囊靶摹! ?br /> 北伐军回粤靖难失败后,陈嘉祐旅又由江西开回郴州,同时滇军朱培德、赣军李明扬等部也由宜章 开入湘南蓝山、临武、嘉禾、宁远一带。陈嘉祐恃有友军为其后援,又有谭派军人响应,公然发出了迎谭倒赵的电报。这个时期,南北局势都有利于赵,谭派军人不敢发动,朱培德等也在湖南政争中表示中立。赵派兵讨伐陈旅,并且欢迎在郴州养病的李烈钧来到长沙就医。随后陈旅分别由谭派军人吸收,滇军也由永州开往桂林。李烈钧到长沙的时候,受到赵的热烈欢迎,不久他就转道到上海去了。
从8月下旬到9月上旬,谭、赵两人竞选省长的场面非常紧张。9月10日赵以多数票当选。此后他就放弃了湖南总司令的头衔,以“民选”省长主持军民两政,成为一个“变形易貌”的督军。
同一时期,四川也有熊、刘两派的斗争。川军第一军(军长但懋辛)属于熊克武派,第二军(军长原为刘湘,后由第九师师长杨森升任)属于刘湘派,第三军为中立派(军长刘成勋)。直奉战争时期,湘军约同川军出师武汉,四川各军代表在重庆开会,决定请刘湘带兵进攻湖北,熊克武带兵进攻陕西,而以杨森、刘成勋分别代理总司令、省长两职。但因直奉战争迅速结束,这个计划不能实现。刘湘因为第一、第三两军联合刘存厚旧属邓(锡侯)、田(颂尧)、刘(斌)等部组织“同盟军”对抗二军,便于5月14日自动辞职以避其锋。
7月8日,第一、第二两军在合州、忠州、垫江、万县一带发生接触。10日,成都军事会议选举刘成勋为总司令兼省长。战事发生后,第二军推举在酆都休养的刘湘为靖卫军总司令,刘湘却以“调人”姿态劝告第一、第二两军停战息争。第二军接连占领垫江、大竹等县,并向第一军军部的驻在地绥定进攻。11日,第三军将领及邓、田、刘等联名通电痛斥杨森,并分兵两路援助第一军,东路以赖心辉(也是刘存厚旧部)为总指挥集中资州,北路以邓锡侯为总指挥集中遂宁。由于第二军主力在忠县、垫江、梁山、大竹一带与第一军作战,邓、赖两部乘虚由资州、内江进攻泸州,第一军也由绥定乘势反攻。16日,杨森通电愿意停战议和,退回重庆。8月7日,第三军占领重庆,第二军向川鄂边境退走。
川军内部的斗争,往往是强者受到其他势力的联合进攻,而今天的友军,明天又可以成为敌军。上次战争是第一、第二两军联合驱逐刘存厚,这次战争是第一、第三两军与刘存厚旧部联合攻击第二军。杨森与吴佩孚本来早有勾结,当四川内战爆发的时候,吴电令卢金山率领北军第十八师开进夔州,并令吴新田率领北军第七师由陕西入川援助杨森。由于第二军失败得太快,第七师尚未开动,第十八师折回湖北,杨森残部也退往利川、建始一带。又因驻宜昌的长江上游总司令孙传芳并不积极奉行吴佩孚的武力“援川”政策,所以在8月26日第一军占领夔州以后,川鄂两省维持了一个短暂的休战时期。
川湘两省多事之秋,云南政局比较安定。唐继尧改任各军长为镇守使后,废除军师编制,以团为单位直属总部,全省共有兵力20团。7月27日,唐又取消靖国军总司令名义,以云南省长主持一省军民两政。
袁祖铭也于8月12日废除定黔军总指挥名义,改称贵州省长。
同一时期,广西形势最为混乱。卢焘在庆远与谷正伦会师后,自称黔桂讨贼联军总司令。广西境内滇军共有两起,一起是由云南绕道贵州进入庆远、长安的顾品珍残部,由张开儒统率;一起是由广东北江绕道湖南进入桂林的中央直辖滇军,由朱培德统率。桂军也有三起,一起是以林俊廷为首的“广西自治军”,其根据地在南宁,经常在桂北柳州一带与滇黔军发生拉锯战;一起是刘震寰所统率的中央直辖桂军,驻防梧州;一起是由江西绕道湖南,驱逐滇军,占领桂林的沈鸿英部。两起滇军本拟联合起来回师云南驱逐唐继尧,但因桂北混战不停,他们内部的意见也不一致,这个计划不能实现。9月10日,林俊廷迎接陆荣廷回到南宁。北京政府曾任命陆荣廷为广西边防督办,沈鸿英为桂林镇守使,企图把林、陆、沈三部桂军的力量集中起来,并取得唐继尧、袁祖铭的协助,将广西境内的滇黔军势力全部消灭,以便纳入北京政府的势力范围内。但因陆、沈二人不合作,这个计划也不能实现。
《武夫当国(1895…1928)》 第三部分第六十章 曹锟吴佩孚的窝里斗(1)
一直系军阀激烈反对唐绍仪组阁。王宠惠的“洛派”内阁出现。保派对吴佩孚包办内阁严重不满
黎上台后,1922年6月15日下了全国停战的命令,企图首先在江西停止南北两军的战争。但是“援赣总司令”蔡成勋拒绝黎所派的欧阳武进行调解工作,并拒绝黎所任命的省长谢远涵到任,使黎的威信受到打击。
为了适应各省自治潮流,实现军民分治,黎分别任命了七个省长,其中有五个省长受到军阀的拒绝不能到任。新任命的湖北省长汤芗铭与曹锟原系老把兄弟,对吴佩孚又有旧恩汤芗铭做湖南都督的时候,曹锟以第三师师长驻兵岳州,曾派副官长吴佩孚到长沙有所接洽。汤很赏识吴,想留为己用。曹却因此看重吴,拒不出让,不久提拔吴为第六旅旅长。,黎叫他到任前先往保定、洛阳联络一下。不料曹的态度异常冷淡,推说湖北不是他的管辖区,叫他去问吴佩孚。汤又到洛阳,吴竟拒而不见。曹、吴都有电报推荐萧耀南兼任湖北省长。黎看见了这个电报,不禁气忿地说:“这是我家乡的事,我一定要管!”便叫汤直接到湖北去接事。7月29日汤到汉口时,萧指使“拒汤派”横卧在京汉路的轨道上,火车不能开行,汤只得在刘家庙下车,改乘军舰在汉口特区登陆。江岸上有不少“迎汤派”候在那里,被军警横施殴辱,受重伤者有四五十人。萧派副官邹海清到军舰上劝汤不要登陆,以免引起骚乱,汤不听劝阻,登陆后亲自渡江到武昌去见萧,萧也拒而不见,却在军署内召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举行所谓湖北各公团联席会议,当场推举萧兼任省长,而萧也就马上宣布就职。汤把这些情况报告黎,请求辞职,黎回答说:“这不是你干不干省长的问题,是我干不干总统的问题。”萧是吴的直接部下,黎还希望这位捧他上台的大将军出面来替他撑腰,但是吴不声不响,像是没有这回事一样。
关于废督裁兵问题,曹锟曾借口全国战事尚未停止,督可废而兵不可裁,又一再电催任命蔡成勋为江西督军,说明他的真意是兵不可裁而督亦不可废。吴佩孚口称拥护裁兵,却在直、鲁、豫三省大招新兵补充第三师的缺额。7月4日,他在致蔡元培的电报中露骨地说:“裁兵废督,须俟统一完成,通盘筹划,此时贸言裁废,适以增乱。”他在口头上也把自己的诺言否定了。
7、8月间,黎先后下令把许多在职督军、师长加冠“将军”的头衔,这是他想出来的一个新办法,为督军下台后保持“将军”尊号预留地步。其实这个办法并不新奇,是从袁世凯设置“将军”的老办法学来的。袁想用这个办法废督,没有行得通,在黎的手里当然更行不通。北京政府早已面临到财政破产的绝境。黎任命英美派外交家顾维钧为财政讨论委员会委员长,目的在于取得西方国家的大借款。直奉战后,英、美、法三国公使曾议决在财政上援助北京政府进行统一,他们想扶植一个可以控制全国的傀儡政权,以便推行全面的殖民政策,而日本公使小幡为了要消除日本援助奉系的嫌疑,对此也表示同意。但是日本和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并未消除,此案经日本内阁讨论,认为时机未至,主张推迟进行。
由于借款不能到手,军饷不能按时发放,于是全国各地到处发生兵变,仅在7、8两月之间,保定、卫辉、热河等地传来一片的兵变声,北京也被波及,特别是江西多次发生兵变,引起外交团一再提出严重的抗议。
北京政府各部人员终日忙于索薪,全体教职员因断炊而罢课,北京城内到处听到哭穷诉苦之声。7月15日,陆军、内务、财政、农商等部被裁人员800余人组织索薪团,包围国务院,黎正在列席国务会议,匆忙地避开了。而号称“活包公”的财政总长董康,竟被索薪人员一把揪住,纱马褂被扯破了,近视眼镜被打落了,眼皮也被擦破了,还挨了三记耳光,吓得他狂喊救命,当天就提出了辞职呈文。从这些情况看来,北京政府很难站得住脚,所以交通总长高恩洪拟以京奉、京汉、京绥、津浦四路作抵,进行3亿元的统一大借款,但四国银行团有所顾虑,不敢接受。
关于内阁问题,颜惠庆应允担任到8月1日国会复会的一天为止。此时伍廷芳已经病死,黎打算找南方另一“名流”唐绍仪组织内阁,以便促进统一。7月下旬,他派金永炎到保定、洛阳征求同意时,曹、吴都表示内阁总理应由元首选派,我等决不干涉。曹锟提出高凌霨为交通总长,汪士元为财政总长,张绍曾为陆军总长,其余阁员概不过问。吴佩孚看见他的爪牙高恩洪榜上无名,便又电请曹锟同意留任高恩洪为交通总长,而将高凌霨调任为财政总长。7月31日,黎派司法总长王宠惠暂行代理内阁总理。8月5日正式发表唐绍仪的组阁令,唐未到任前仍由王代,阁员为外交顾维钧、内务田文烈、财政高凌霨、交通高恩洪、陆军张绍曾、海军李鼎新、司法张耀曾、教育王宠惠、农商卢信。黎认为这个内阁吸收了两大军阀所推荐的主要阁员,只有张耀曾属于政学系,卢信是唐绍仪的亲信。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关系提出这两个人的时候,黎还和府中策士饶汉祥、韩玉辰等讨论过,他们认为元首有组织内阁的特权,不必事事请教别人。黎又把阁员名单同国会议长吴景濂仔细研究过,取得同意才决定了的。
命令发表后,唐绍仪在香山原籍不肯“出山”,高凌霨因为财政无办法不敢就职,张绍曾意存观望,田文烈也表示不愿与人竞争而不就职。所以这个内阁仍是残破不全的内阁。
从8日起,黎为了避免别人说他干涉内阁行政,不再列席国务会议。
8日王宠惠举行政治宴会时,内务次长兼代部务的孙丹林拿出吴佩孚的麻(6日)、阳(7日)两电给大家传观。麻电说:“晓峰(金永炎)来,商组阁事,对唐绝不赞成,以维持现状为宜。如颜不愿续,以亮畴(王宠惠)代揆,高交不动,张长陆军,余请元首斟酌。李印泉(李根源)、张熔西(张耀曾)、谷九峰(谷钟秀)诸君(以上三人均属政学系),川滇粤与之向有恶感,现正力谋统一,未便入阁。”阳电说:“适接公府歌电,唐阁已发表。查唐主八年上海和会,外间啧有烦言,张熔西入阁,妨碍川滇粤统一;卢信为金星公司交易所诈财流氓(卢为该公司总经理);均不可入阁。金晓峰来,言之至再,不意回京后卒然发表,显系别有用意,何必惺惺来洛,貌为周旋!想议员诸公洞彻大局,决不轻予通过也。”同一天,吴还有致“某要人”的电报说:“南有政学,北有安福。南北政党,一丘之貉。”
《武夫当国(1895…1928)》 第三部分第六十章 曹锟吴佩孚的窝里斗(2)
这两个电报引起了北京政府的极大震动。这个政府的后台老板就是这位炙手可热的“大将军”,“大将军”既然生气,这个政府就得垮台。这位“大将军”在一个月之前发表过“不干政”的宣言,何至有此狂言,因此府方策士认为这可能是孙丹林捏造出来的假电报,孙没有取得内务总长,借此发泄私忿。9日,黎把孙丹林唤进公府来,查明电报并非伪造,不禁转羞为怒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