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5-武夫当国(1895-192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徐树铮、许崇智、王永泉于10月17日到福州。徐以“总领”名义任命王永泉为福建“总抚”,管理军民两政,并任命王永泉、许崇智、臧致平、李福林、黄大伟为建国军第一至第五军军长。孙中山曾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下设三军,由黄、许、李三人分任军长。他们当然不接受徐树铮的任命,从10月28日起改称“讨贼军”。    
    萨镇冰于1922年10月15日就任临时省长。耐人寻味的是,所谓福建“总抚”具有督军兼省长的性质,但是王永泉、许崇智等并不否认萨的省长地位,还参加了萨欢迎他们的宴会。这样,福建便形成了孙皖两系和北京政府三种势力和平共处的一种局势。    
    10月24日,北京政府下令讨伐徐树铮,任命李厚基、萨镇冰为讨逆军总副司令,高全忠为闽军总指挥。这个命令是吴佩孚一再电催才发表的,本来北伐军也在讨伐之列,由于王宠惠内阁不愿与国民党为敌,所以把讨伐的对象压缩在徐树铮一人。可笑的是,讨逆军副司令正在与讨伐对象和平共处,而总司令却是一个失却自由的俘虏。更荒唐的是,北京参陆办公处已于10月18日电派常德盛为“援闽军”总司令,这个电令并未撤销,因此北方对闽军事派出了两个总司令,彼此互不相属。李厚基虽然兵败被俘,但是他的直属部队王献臣旅在上杭,张清汝旅在泉州,高全忠师在厦门,所以吴佩孚仍然重视他。此外,吴还调动各路人马对付福建,包括驻武穴的鲁军张克瑶旅,驻崇阳、通城的鄂军第二混成旅寇英杰、北洋第二混成旅胡念先两部和杜锡珪所属海军舰队,以及在江西的周荫人、常德盛两师。常师已于10月18日由南城开抵杉关。粤军尹骥旅开抵平和后,拟向龙岩推进,尹于10月16日曾到上杭与王献臣会商作战计划。


《武夫当国(1895…1928)》 第三部分第六十一章 徐树铮组织短命政府(2)

    此时陈炯明希望取得指挥闽、粤、赣各军的军事全权,以便统一布置,吴佩孚不愿交出北军的指挥权,因此陈的态度转趋消极,不肯单独进攻。    
    徐树铮组织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政府,引起了各方面的严重反感。所谓“总抚”,类似清朝的总督。巡抚,下设军政、民政、财政三署,这个制度也是根据《建国诠真》的《官制篇》规定的。10月31日,建国军、讨贼军举行联合会议,选举闽籍国民党人林森(广州国会议长)为福建省长,同日,王永泉取消“总抚”名义,改称福建总司令,并取消建国军名义,改称福建第一军军长。徐树铮解释“建国军政制置府”的职权类似国务院,将随军事之进展移驻他处,不会长期设在福建。这一表示仍然不能获得谅解,徐又打算取消制置府而改称建国军总司令。11月1日,徐通电主张迎接段祺瑞到上海与孙中山相见,并在上海召开联省会议,解决组织政府和各省共同出兵讨伐直系的问题。这个电报没有人加以响应。就在这时,段祺瑞派王郅隆1922年10月2日,日本公使照会北京外交部,日本兵营中所收容的安福系祸首王郅隆、曾毓隽、梁鸿志又告失踪。这是日本公使第二次放走的安福系分子。日使小幡还提出建议,日本兵营中留下来的朱深、丁士源、姚震、姚国祯四人,形状可怜,可予以特赦或私自放走。北京政府除提出严重抗议外,并要求引渡其余四犯,日本公使置之不理。到福州,劝徐取消制置府,离开福州,徐乃于2日乘轮到上海,制置府也就昙花一现地消灭了。    
    11月3日,福州各界举行大会宣布“闽事闽人自决”,阻止各方军队入闽。林森宣布就职,萨镇冰取消了临时省长的名义。    
    徐树铮去后,王永泉公然致电北京政府,表示了“服从中央”的态度(11月2日)。    
    李厚基的母亲从上海送来一笔“赎款”,因此李被海军释放,于10月30日乘靖安军舰到南京,与齐燮元、杜锡珪相见,共同讨论反攻福州的计划。11月5日,李乘舰到厦门,当他看见臧致平与高全忠同站在码头上前来迎接时,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臧已由上海先到厦门,高就推他为闽军总司令。臧向李表示,此行是为安抚部属、保全地方而来,并不反对北京政府。此时曹、吴都有电报召臧北上,李劝他应召前往,臧也表示同意。不料11月7日,臧鼓动第二师官兵向李索饷,吓得李、高两人逃往鼓浪屿会审公廨。8日臧电告陈炯明:“李督军五日莅厦,致平晋谒,愿卸仔肩,俟有替人,即当北上。七日突有少数溃兵邀同驻厦军队向李督索饷,李督即偕同高师长他往。是时致平适在鼓浪屿候船,挽救无及。厦门绅商请致平维持地方治安。致平仍本在漳州宣布之宗旨,与贵军一致进行”(意指维持闽粤两不侵犯条约)。11日又致电北京政府,报告李、高离开厦门的情形,并表示了“服从中央”的态度。    
    北京政府因为萨、李两人不和,11月9日加派前海军总长刘冠雄为福建镇抚使,叫他安抚驻闽海军。11日,李厚基到汕头向陈炯明乞援。此时国民党汪精卫一派倡议调停孙、陈恶感,孙中山要陈炯明写悔过书,才可不究既往。陈拒绝写悔过书,调停没有成功。    
    这时,福建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豫军常(德盛))师在曹、吴的鞭策下,11月中旬先后占领光泽、邵武、建宁、将乐等县,粤军尹旅占领上杭、龙岩、永定等县。11月29日,李厚基到上杭与尹骥等举行军事会议,即派张清汝、王献臣为福建第一、第二两师师长,拟联合粤军大举反攻漳州。臧致平意欲独霸一方,本来拒绝讨贼军开入闽南,由于两面受到压力,便又与讨贼军及民军合作,12月16日两路会师泉州,张清汝逃往南安,所部五营缴械投降。王永泉部开往闽北抵御常师,12月中旬,接连收复将乐、延宁、邵武,常师退往江西境内杉关、黎川一带。直到这时,福建的局势才又稳定下来。但是吴佩孚又调动孙传芳的部队开往福建,曹锟用个人名义电派孙传芳、周荫人为“援闽军”总副司令。12月26日,孙军开抵南昌,即向抚州出发,福建的局势又紧张起来。    
    三广西滇桂军发动驱陈战争,陈炯明兵败下台。江防会议的一幕恶剧。孙中山回到广州改称大元帅    
    陈炯明对孙中山无日不在戒备之中。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福建的讨贼军,对于广西方面,则利用桂军名将林虎全权应付,并不十分重视。    
    林虎曾到湖南向赵恒惕借兵。他说湖南根据省宪法必须裁兵,但是兵不易裁,不如将一部湘军改换桂军旗帜,让他带回广西,将来广西效法湖南制定省宪,对湖南不失为一举两得之计。这个建议说动了赵恒惕,但是说不动湘军各将领,因为这些军人谁都不肯让出自己的一部实力。林又到广东活动,陈炯明除拨一部粤军交他统率外,并令驻梧州的粤军第四师(关国雄旧部)和桂军第一师(师长刘震寰)均归林虎节制指挥。    
    刘震寰久想取得广西总司令的地位,陈炯明把广西问题交给林虎全权处理,对刘说来就像冷水浇背一样,因此他借口接洽军火问题到广州,随即秘密到香港与孙中山的驻港代表邹鲁见面密谈。邹奉到密令,委刘为讨贼军桂军总司令。    
    广西境内有两支系统不同的滇军,一支由朱培德统率,一支由张开儒统率。此时张开儒已经失势,实权落在杨希闵的手里,他们在广西无法发展,只有入粤和回滇的两条出路。孙中山秘密委派杨希闵为讨贼军滇军总司令,这支滇军的军火来源也在广州。他们扬言即日离开藤县、蒙江,由浔州折入柳河,取道柳州回滇。陈炯明正是希望他们回滇而不入粤,因此非常满意地助以一批饷械,打发他们早日启程。    
    此时,在上海的孙中山和岑春煊有了新的结合。通过岑与莫荣新的关系,沈鸿英也被拉进来作为反攻广州的一支力量。沈是脚踏两边船的投机军阀,一方与孙联系,一方与吴佩孚仍然保持关系。通过沈的关系,广西自治军头目之一刘达庆也被吸收进来。    
    刘震寰回梧州后,以视察蒙江防务为名,参加了12月6日杨希闵所召集的白马会议。参加这个会议的还有沈鸿英、刘达庆所派的代表。会议决定:滇桂军分别由大江南北岸进攻梧州,定于10日发动,同时各军均易帜改称讨贼军。    
    梧州粤军中级军官陈济棠、邓演达、莫雄等早与广西境内讨贼军秘密联系,约定战争发动后诈败退却,退至相当地点,即倒戈起而策应。由于里应外合,讨贼军发动后并未遇到抵抗就占领梧州。第四师团长吕春荣首先响应讨贼军,刘震寰派为粤军第四师师长。此时桂军刘达庆部受杨希闵的指挥,粤军吕春荣部受刘震寰的指挥,因此杨被推为讨贼军滇桂联军总司令,刘被推为讨贼军粤桂联军总司令。    
    陈炯明接到梧州警报后,派叶举为西江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一、第三两师前往封川、江口增援设防。不料1923年1月2日,第一师发生内变,第三师不战而退,讨贼军连续占领封川、德庆、悦城等县。陈炯明看见士气不振,散布了“客军入境,广东亡省”的流言,企图鼓动粤军加强团结,抵抗侵入广东的滇桂军。孙中山在1月4日的讨陈通电中揭破此项流言“乃其平日涛张为幻之惯技,不足置辩。”    
    陈炯明请求同盟者赵恒惕出兵北江,唐继尧出兵桂西,以解救他的危机。但云南“远水难救近火”,湖南内部又有斗争,都不能及时有效地拔刀相助。陈又撤回“援闽军”用以自救,但为时已晚。1923年1月9日,讨贼军长驱而入肇庆,广州大为震动。陈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如果河口守不住,即放弃广州退往惠州。他一面电请魏邦平回广州共支危局,一面派李炳荣为省会保安司令,叫他留守广州。从13日到15日,三水陆兰清响应讨贼军通电讨陈,第一师师长梁鸿楷、第三师师长陈章 甫通电拥戴魏邦平主持粤局,河口又告不守。15日,陈只得率部退往惠州。16日,魏邦平由香港赶回广州。


《武夫当国(1895…1928)》 第三部分第六十一章 徐树铮组织短命政府(3)

    孙中山没有料到讨陈战争“成功如是之速”。参加讨陈的滇桂军都不是他的嫡系部队,他所信任的东路讨贼军许崇智部尚未开回广东,他不愿在局势未定的时候回到广州。此时北方张绍曾内阁正在重弹“和平统一”的老调,1月3日,孙中山有信给他,愿意赞助和平统一,并表示直系如果接受兵工政策,亦可与之妥协。孙向人暗示,并无回到广州重组政府之意。    
    从1月中旬到1月下旬,滇桂军将领纷纷到达广州。孙中山任命胡汉民、李烈钧、许崇智、魏邦平、邹鲁为全权委员代行总统职权,并任命胡汉民为广东省长,魏邦平为广州卫戍司令,胡、李二人均由香港回到广州。驻防潮梅粤军将领洪兆麟、翁式亮等表示愿意服从孙中山,孙回电叫他们戴罪图功,派李烈钧前往汕头接收改编,并任命洪兆麟为潮梅绥靖处处长,尹骥、李云复、翁式亮、赖世璜为中央直辖粤军第一至第四师师长。    
    此时广州成为滇桂军的天下,用人行政都被他们把持,各机关和公共场所多被军队占作营房。沈鸿英原来只有五六千人,由于沿途招收降兵溃卒,骤然扩充为五个军,分布广州、肇庆及北江一带。此外,广西平乐、桂林一带也有他的留守部队。沈鸿英忌讳别人称他为桂军,自称原籍为广东人,他手下第一军军长李易标(广东人)称为广东第一军军长。    
    广东人民以前受过桂系军阀的蹂躏,对桂军很有恶感,对滇军也并无好感。广东军人一向具有排外感。滇桂军开到广州后,竟以广东的新征服者自居,广州人无不侧目而视。加以陈炯明所散布的“亡省”流言起了作用,因此粤军第一、第三两师于1月18日由江门调回省城,召集海珠会议,公推魏邦平为广东讨贼联军总司令,魏于次日宣布就职,这是粤军团结起来对付客军的一个步骤。粤军驻扎河南,滇桂军驻扎河北,形成了划河为界的敌对状态。在上海的孙中山了解到这些情况,打算第一步将滇桂军调出广州,第二步帮助滇军回滇,桂军回桂,湘军回湘,以减轻广东人民的负担。湘军是指西江洪兆麟、尹骥等所统率的陈炯明旧部,他们虽然打着粤军旗帜,但是有一个师长和九个司令都是湖南人,所部兵士也以湖南人为最多。    
    粤军的团结排外引起了滇桂军的严重反感。1月22日,李易标公然派兵进攻观音山,收缴了由邹鲁指挥的讨贼粤军第一路司令谭启秀的枪械。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