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6-中国足球梦难圆





褂锌统∮袼榇罅鹬葜鞒⊙酱罅虼铩?97赛季国安和金志扬给中国球迷制造了连续不断的新闻,也使新闻界在沉重和伤感的12月有了吸引读者的菜肴。但所有这一切还不能证明金志扬的能力和水平,我觉得最能说明他的水平的是国家队在金州东方大厦那次记者见面会上的发言。他在发言中谈论了国家队为什么客战沙特时提出“保平争胜”的方针,这是金志扬第一次很逻辑地论述一场比赛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思想。这一回金志扬露了馅,他对失球和取胜的论述让人瞠目结舌,我无论怎么低估金志扬也想不到他对胜负的理解会如此机械和愚笨,他哪里是在讨论一场比赛的战略战术,分明是有点发烧讲胡话了。“中国队场场能进球。”“中国队失一球或不失球的比赛至少是平局。”“中国队战沙特如果不失球或失一球,我们至少可以战平。”“这就是保平争胜的战术基础。”谁能想到金志扬会总结出这样一条不伦不类的规律?谁能真的相信场场进球和失一球不失球之间会是必然结果?谁能相信保平争胜居然是缘于这种总结?这真是创造性地发展了足球比赛的胜负规律,堪称世界足球理论中的一个奇迹。但金志扬器宇轩昂理直气壮说了,说得所有在场和不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以至于几个月过去,人们还是反不过神来,绝了。京城人的能言善辩无理辩三分被金志扬发扬光大为无理辩真理输家也赢家了。    
    戚务生就不行,他只会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只会说我是有组织的人,怎么处理有上级决定,只会说还有法律渠道嘛,明明白白一副输了你能把他怎么样的面孔。金志扬就精明多了,他有主意能把输了弄成合理输了也是赢了。我想足协大员们肯定高兴死了,老金真有一套。    
    金志扬和徐根宝一样都是透明的谜语,但许多人就是看不见谜底,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帮着他们搅浑了谜底。或许是中国足坛平淡得让人乏味,金志扬和徐根宝属于活跃足坛的人物,有他们在,中国足坛不缺新闻,更会多出几个有头没尾的故事。已经是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了,金志扬和徐根宝应该是这些小说的创作大师。    
    无论怎样评价金志扬,都不妨碍他在中国的执教,作为一个公众性人物,金志扬的最大长处是留给了人们许多可以说三道四的故事,他的故事不像徐根宝那样浅白,里边包含着更多的东方式内容。在金志扬的慷慨激昂后面,是一种曲线救国式的无奈,也正是从这一点上讲,金志扬是一个很难得的好人,只是他的偏激掩盖了他的善良,使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好战分子。大约是中国足球大让他失望了,大约是他的同行太过含蓄了,大约是他的球员太不争气了,反正金志扬这么干有他的理由,而不论怎样的理由,都使金指导显得很不理智,使得他的深刻变得浅薄,也使他的激情染上了喜剧小品式的滑稽。    
    不管怎么说,金志扬这种教练对中国足坛来说都是宝贝,他的存在让中国球迷从此不再寂寞,如果说足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游戏,金志扬就是球迷的快乐之源。    
    ’98赛季前景争夺第三名。    
    焦点还争足协杯冠军。金志扬是否有新的格言和警句激励国安和国人。


《中国足球梦难圆》 第四部分上海申花(1)

    我分别认识一些上海的和北京的文化人,发现京沪人之间从来互不买账。你要东我偏要西你要西我就偏要东,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就把自己看成文化前沿。我推测所谓京派和海派两种文化便是在这种互不买账中命名的。依我看两种东西都只区别于细枝末节,说到底也还都是中国的,在本质上实在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但京沪人就是不肯合流,在什么事上都要争个你高我低,于是两军相逢总是笑嘻嘻地打拳,一下一下往死里擂毫不手软。    
    如果按时下的说法把足球也算一种文化,便有了“国安永远争第一”和“申花永远领先一步”。相比之下,倒是冠军俱乐部不知道该怎样论第一,只剩下连续多少场不败了。’95赛季徐根宝把申花带上了冠军领奖台,最不服气的不是万达,而是国安的金志扬。’96申花没能拿冠军,国安却得了一个,虽然不那么值钱,但也算争了一口气。’97申花替徐根宝还欠账,一家伙让国安打了一个9:1。简直不是踢足球而是打篮球了,羞得范志毅想起来就要流泪,觉得自己的球队和自己没脸见人了。申花让上海人丢尽了脸,而北京球迷从此有了领先的谈资。本来京沪人都能言善讲,但这一回只剩下北京人讲话的份。上海人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只待有朝一日报仇雪耻了。但足球毕竟不是篮球,申花想赢国安9:1属于神话,正如大家所说,9:1空前绝后,日后申花即便赢了国安,国安人也会说:“有什么了不起,我赢过你9:1呢。”按说踢足球的胜负和下围棋的胜负一样,胜半目是运气,胜1目半就是实力,胜100目就是对手出了什么毛病,赢家和输家都不会觉得正常。但如果对手之间要赌气,胜多胜少就变得重要了。赵治勋看不上王立诚,每下一盘棋光赢不行,还偏要大赢,结果有大赢的时候,也有翻盘子的时候,弄得不出一盘名局。国安和申花之间的比赛也从来不出名局,双方在场上就是拼气,人仰马翻激烈异常,就是很难有上佳的技战术演出,谁是赢家都要想法子大赢才出气。’97的申花成了大输家,给中国职业历史写上了空前一笔,弄得灰头土脸没法子做人。    
    其实申花没有1:9那样糟糕,也没有“永远领先一步”那样好。    
    “大上海”的自恋情结和“皇城根”的自我膨胀同样是两支球队自我发展的障碍。谁能先走出这个窝子,谁就有可能真的领先真的第一,只是眼下还看不出谁有苗头。’95赛季的冠军冲昏了申花人的头脑,他们不满足于粗疏的“抢逼围”,但却由“抢逼围”带来了成绩。也就是徐根宝的“抢逼围”,使上海足球险些成为毁灭足球天才的葬身之地。申思在中国新一代球员中属于十分难得的天才,但由于徐根宝“抢逼围”只需要祁宏张勇一类的莽汉,才华横溢的申思只能做超级替补,如果不是安杰依,申思很难说有出头之日。红极一时的抢逼围很快就暴露出它的浅薄,’96赛季的申花只是靠’95余威才得以保全颜面。几乎所有报道都有申花的1:9败北归咎于斯托依科夫,我以为讲这种话的人要么心术不正要么是一些糊涂蛋,说灭中国人威风的话,斯托依科夫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上海申花,他其实是在替徐根宝回收这颗摔烂的卫星。徐根宝又一回放了卫星不去回收,自己利利落落走人,留下一群光会瞎跑的年轻人跟着保加利亚人重新学习现代足球。在斯托依科夫的调整下,申花已经慢慢开始讲究技术讲究理性,但球员们对足球的理解有偏差,强调了技战术又偷懒不练身体,反倒责怪洋教练不狠。如果不是俱乐部被’95赛季意外夺冠冲昏头脑,不给斯托依科夫施加太大的压力,申花原本可以慢慢进入轨道。其实申花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只是这些变化首先需要克服徐根宝留下的后遗症。成绩下滑本该是料想中的事,但俱乐部还是不能容忍,而斯托依科夫也同样承受不住了。    
    安杰依能使申花恢复活力,根本原因是俱乐部及时检讨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于是安杰依有了宽松的环境更有了来自俱乐部的信任和鼎力支持。说到斯托依科夫的性格软弱,其实这并非保加利亚教头的不幸,而是我们中国球员的不幸。一个活生生有血肉有头脑有脸面的成年人,为什么非得让人喊着骂着才肯卖力呢?难道咱中国人是天生的贱种不成?安杰依上任比徐根宝还要严厉,但老头子不靠骂人,他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申思逐渐被培育成场上的核心,球员的位置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如今的申花队踢起球来既勇猛依旧同时又讲究战术配合,应该说是所有甲A球队中最有模样的一支。比起国安,现在的申花队是那种激情和理智交融的球队,假以时日,它才是唯一有资格和万达叫板的球队,而且根本谈不到鸡蛋碰石头碎了也要撞,它正逐渐具备挑战冠军的实力。    
    就我个人的好恶而言,一直喜欢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说到球队,我更喜欢申花的“洋务运动”讨厌国安的“爱国主义”。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上海申花称得上改革的前锋,他们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的“洋务运动”,很自觉地把自己和世界融为一个整体。国安其实也想洋务,但偏偏要摆出一副民族自尊的假面孔来。胜申花9:1,洋人打进了8个,如今又花了天价买进一个加拉伊,也不知道加拉伊替中国还是替巴拉圭争光,也不知“绝不向外国人低头”还算数不算数。体育这东西,一旦和政治口号连起来,就免不了自己抽自己嘴巴,不尴不尬让人反倒瞧不起。申花就没这些坏毛病,该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让人觉得挺磊落。    
    以大上海的经济文化实力,以上海人的精打细算,以上海滩的开放搞活,我确信申花最终能在职业联赛中花开一朵并且真正能有所领先。    
    重点人物:申思我已经把申思圈进了新一届国脚名单。年龄不应该成为申思的障碍,重要的是申思别跟谢晖一样昙花一现。申思还需要增添一些霸气,没有霸气的申思将很难摆脱奶油式的形象,有时候人的外部形象也会影响他的精神。申思的问题是随意性太多而刻意追求的成分太少,这使他踢球经常造成最无谓的失误。如果在自己的禁区,申思在更多的时候要给自家大门带来灾难。和他的同龄队友相比,申思是在安杰依上任之后才成为绝对主力的,值得称赞的是徐根宝时代的申思并没有放松自我约束,他因此表现出了一个年轻人少有的成熟,这种成熟恰恰是一个中场指挥者所必需的。他的国奥队友李小鹏曾经比申思还要出色,但李小鹏一直没能获得申思这样的成绩,究其原因还是环境使然。如果说“抢逼围”不适合申思,只能是那种粗糙的打法限制了申思的想象力,其实申思的体能并不差,奔跑拼抢也相当积极,只是他比队友更愿意拿球,无形中使徐根宝的速度受阻。徐根宝对“快”的理解和他的同代人一样机械,这使他无法容忍申思的“慢”。如今申思在安杰依的指挥下有了用武之地,他的才能得到了发挥,申思甚至比范志毅更有大将风范了。


《中国足球梦难圆》 第四部分上海申花(2)

    范志毅据说范志毅最有希望被英格兰的某支球队相中,这真是大好事。以范志毅的能力,他早该闯进欧洲去见世面显身手了。    
    十强赛是范志毅足球生涯中的最低点,他的犯规导致中国队主场失球,客战卡塔尔又让人家入球分过丢尽了脸,战沙特的点球不进大概是最大的打击了。回到申花队的范志毅努力表现,但他一定发现自己的核心地位在悄悄动摇,申思正用自己的灵气和上乘的脚法逐渐挤开范志毅,范志毅只能更加卖力更加勇猛,但无论怎样,他和申思相比,反倒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了。应该说是徐根宝造就了范志毅,范志毅也树立了上海足球的新形象。他自己说除了守门员的位置,哪个位置都喜欢。这也是事实,几年来范志毅几乎踢过除守门员之外的所有位置,但在每个位置都没有获得过最佳感觉。范志毅的能力很强,这一方面使他变成球队的中心,另方面又使他成了球队的急救站,哪里有麻烦就要他去哪里解决麻烦。范志毅的作用被发挥了,但他的专业才华却被分割了。他无法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专心致志,长此下去范志毅就可能成为王东宁第二,样样行,样样松,范志毅一定要清楚这一点:现代足球中绝对没有真正的全能战士,全能战士听起来美妙无比,实际上是万金油的另一种说法。    
    由中国足球先生到在俱乐部队作用的减弱,并不是范志毅的过错。几年来范志毅被国家队的不合理使用弄得自己也舌了分寸,一个球员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要进入角色会越来越难。    
    十强赛期间范志毅只在一个场次的前二十几分钟找到了自己的感觉,那就是主场出战卡塔尔踢前腰的二十几分钟。在申花范志毅也是在这个位置上踢的最好,他的足球先生就是靠这个位置获得的。打后腰踢盯人也行,但范志毅身上的暴力倾向使他经常犯规,而且经常犯很粗鲁很没头脑的低级错误。我真盼望范志毅能在英格兰踢球,他将在那里接受真正的职业教育,也学到真正的现代足球。他自己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