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要做的50件事





示老板,有的时候就需要自己随机应变的处理,从中锻炼了我为人处事的能力,    
    这项工作我一直做到了大四,因为面临毕业事情太多,我的兼职生涯就此结束。


第二部分18.做一次家教

    做一次家教,锻炼与生人接触的能力    
    十年寒窗图破壁,学子功成报春晖。    
    经过十余年的学业夯基,莘莘学子终于昂首迈入了新的驿站。除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让自己在所学专业中学有所成之外,在大学期间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就业压力可能还是很遥远的事,但是,从入学开始,即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培养自己必要的竞争能力和工作能力并不仅仅是未雨绸缪。这里,家教的实践工作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许多大学同学来讲,做家教已经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这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自体会过才知道。从家教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改善自己待人接物的技巧,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自己寻找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从在家教中心登记,到让自己的资历更容易从众多的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从试讲时因材施教的灵活到以后家教服务中的责任,从初次与家长沟通的中肯和热情,到日后与家长商讨教育计划和目标时的科学与谨慎,我们不仅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社会角色的转变,也经历了从被管理被约束到为别人负责,也为自己负责的心理成长。    
    另外,做家教还可以让我们的专业知识经历实践的检验而更加精进。这就是所谓的实践对理论的指导作用吧。实践的需要能够让我们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随时调整知识结构;锻炼职业要求的能力,让所学更加实用。我们的在校时间有限,精力更加有限,因此,如何优化学习结构,最大程度的实现学习的效率化、实用化也是问题的关键。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先生这样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家教可能只是一个契机,它让我们相对轻松的走出校门,接触这个缤纷的世界,又不至于涉足太过复杂的环境,从而改变了心性。因此,我想说,家教——大学里梦开始的地方,无数学子奔向光明、理想的月台……    
    '提示'    
    做家教的注意事项    
    1.家教对象最好选初一到高一的孩子,因为这些知识稍微温习一下就可以了。高一以上的数学、化学、物理等还是有些难度的,辅导不好愧对家长。多5块钱报酬,却你是很好拿的,所以还是教小的好,省心省力,问心无愧。    
    2.要考虑到自己的专业特长,学外语的辅导外语肯定游刃有余,学中文的辅导语文肯定不在话下……如果跨学科辅导孩子,不禁勉为其难还可能误人子弟。    
    3.不要以为小孩子好教,如果孩子学习效果不明显很快就会下岗。所以上课前要事先备好课,这样才能有备而来,才能做的长久。    
    4.最好是男生辅导男生,女生辅导女生,如果是异性教学,恐怕会生出一些难以想像的事情。    
    3.家教虽然省心省力,但市场竞争激烈。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好到有执照的规模    
    大些的家教中心,不要过于轻信个体的中介机构。    
    与人交往要注意细节    
    1.让先:让别人先说,一方面表现你的谦虚,另一方面借机观察对方,给自己争取时间;    
    2.避讳:不论与什么人交谈,都应对对方有所了解,聪明的避开某些对方忌讳的话题。一旦发现自己不小心触犯了对方的忌讳,应立即巧妙的避开。    
    3.谦虚: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一般人总不喜欢嘴上老挂着“我”的人。因此,应避免过于显露自己。须知,人们总是先接受一个人,而后才肯接受他的意见的。    
    4.诚恳:油腔滑调,纵然有很好的意见,也难以为人们所接受;    
    5.幽默:恰到好处的幽默,能使人在忍俊不禁中体会到深刻的哲理。幽默运用适当,可为社交增添活跃愉快的气氛。但妙趣横生的话,来源于一个人的修养和才华,不可强求,否则会适得其反;    
    6.口头禅:能体现个性,但是作为语言累赘的口头禅,应当割除;    
    7.插话:要尽量让对方把话说完再插话。实在需要在中途插话时,也应征得对方的同意,用商量的口气说:“对不起,我可以问个问题吗?”这样可以避免对方产生误解;    
    8.平衡:如果几个人一起交谈,注意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而冷落了其他人,除了你的对话者外,可用目光偶尔光顾一下其他的人,以示尊重。    
    '大学故事'    
    家教的苦乐与收获    
    家教的日子,虽然漂泊在外,时常感到孤独、寂寞,时常会忆起家的温馨,记起思乡、思友的情愫。但细细品味这段时光,感慨颇多。    
    以前上完课之后就是长长的寂寞,不知道如何打发剩下的时间。现在,我的心里多了一份牵挂,我要去找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儿,别误会,我是她的家教老师。    
    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狂奔,猜测着她古灵精怪的小脑袋里又在想着什么“整我”的损招,想着她半个月后的考试和我的复习计划,想着她会不会被累坏了,她的作业都好多啊……呵呵,我偷笑,怎么婆婆妈妈的好像她爸爸。    
    回想起刚开始去她家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漂亮的像个小磁人儿似的她,见到她富裕的家庭,见到她温文尔雅的爸爸妈妈,我紧张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像宫殿一样的家,是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走进过的,我有些自惭形秽,甚至想推掉这个让我觉得对比悬殊得窒息的工作……    
    呵呵,现在,我对类似的事情早已游刃有余了。我用自己独特的在人格魅力影响着这个可爱的孩子,也谢谢她和她的家人让我顺利迈出了我初适人生的第一步。以后我又尝试过很多工作,市场调查、产品代理、教育培训……我在不同的工作中锻炼着自己,也在生活的试炼中洋溢着青春!    
    蓦然回首,家教的日子,总有一股使不完的青春活力,总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够的舞。可能会有偶尔的紧张和不自信,但那完全是出于责任感。家教不仅让我体验了生活,寻找到写作的灵感,还让我获得许多知识,拓宽了视野,增进了人际关系……    
    家教的日子,天总是蓝的,水也总是清的,即使有孤独寂寞的归路,也总有廖若星辰的闪亮路灯伴我前行!


第二部分19.担任一次大型活动的组织者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学里的学习除了正规的学科学习之外,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积极锻炼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也是必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大学生由于其受教育的程度和本身具有的良好素质,在以后投入社会实践时必然会担当相对重要的角色,只有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使每个同事都承担相应的工作,协调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才能有效地安排各项工作;同时也要协调好本人和上下级以及同事的关系,协调好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关系,这也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过去我们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自己综合能力的提高。组织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增强。同时,这也为我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形成良好人格起到重要作用。学校里的各种社团、协会等团体,都是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的好场所。    
    举个例子,学生会体育部举行篮球联赛,我们就需要自己根据队伍数目、时间确定赛制,协调分组,确认裁判、场地,面对临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参与组织活动中的各种体验,自己也能够得到磨炼和提高。很多人都说,承担或者参与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对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很有帮助,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进入社会后需要具备的许多能力都能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    
    “我们彼此由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大家有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兴趣,但却有不同的能力和气质,我们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服从大局,不断的战胜自我,不断的修正分期目标,充分发扬牺牲精神,才能最终取得活动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严谨务实、通力合作,宽容他人,相信他人是我们的最大收获。”    
    现在的大学生正从“单位学生”向“社会学生”转变。由于学校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包学生就业了,学生自己也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计自己的学习、生活,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身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适应这种变化,同时积极想办法使这一趋势的利益最大化,弊端最小化。其实大学生社会化是个好现象,因为我们最终总要走入社会,暂时的合法延缓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早的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是有利于我们的全面发展的。    
    一个没有良好社团文化的大学,注定是一个没有个性和品位的大学。高校中的学生社团与目前社会上较流行的“社区”有着越来越大大程度的交叉。它和“社区”一样,将高雅的、严肃的东西大众化和平民化。社团以地域为纽带,将有共同经历和共同兴趣的学生集合到一起,在大学校园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也纷纷脱颖而出,不仅带动了整个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使自己在大学四年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锻炼。    
    '提示'    
    如何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    
    1.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我们需要通过组织能力不断化解矛盾,聚分力为合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终完成我们的工作。    
    2.组织能力并不完全依附于职位、资历和权力,更多的表现为内在魅力。它是人格的力量。一个人行得正,节操纯,境界高,办事认真,实事求是,敢于负责,大家就尊重你,信得过你,就愿意听你的指挥和调度。所以,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才是关键。    
    3.组织协调要要尊重人、理解人,发扬民主,广纳意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是很难做好组织工作的,也是不利于事情的顺利完成的。    
    '大学故事'    
    我成功组织了一次辩论赛    
    新一届的师弟师妹们又来了。为了活跃他们的课外生活,我们学生会拟举办一次新生“阳光杯”辩论赛,希望他们在一入学就能直观的感受到如火如荼的大学生活。作为这次活动的总设计师,我自然要充分调动一切因素为我所用,力求活动顺利进行。    
    我是非常注重前期准备工作的,按照我的经验,前期工作做的好,在活动进行起来才会尽可能的少出问题,因此,准备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拟定了一份详细的前期工作细目,具体如下:    
    (1)宣传:除了传统方式外,还自制网页,内有活动详细的纪录,精品照片,专家点评。而校外宣传力度需加大,拟邀请以下媒体:    
    *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凤凰卫视,北大电视台。    
    *报刊杂志:《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北大青年》    
    *网站:搜狐,新浪,中华,北大在线。    
    (2)外联:邀请社会力量赞助,参与本次比赛。如果赞助丰厚,可以给予活动的命名权,或是和学校联系允许该产品在校内做宣传。    
    (3)组织:在辩论前举行有奖竟猜,让广大同学预言前三名,并请了校内乐队助兴。在辩论工作准备前设立各个执行部门。实践部成立了权力到位、责任明确的执行部门,包括调研组,辨论题征集组,宣传组,评委嘉宾邀请组,外联组,财务组,机动组及两个会场组,分别负责活动进行过程中的相应工作。    
    为扩大影响,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活动开始之前便组织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不仅包括大学生,还包括教师,采用的是文卷抽样调查和网上公开调查方式,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正活动计划,同时也能起到扩大影响的作用。    
    (4)报名及组队:    
    报名是以院系推荐为主,并与自由报名相结合,每个院系上报一到两个队。队伍形成后再分组抽签,确立个辨题及正反方立场。    
    (5)辨题:    
    辨题的征集以知名学者为中心,并辅以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