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十字(没看,但一共有3部)
航饬艘泼裼氡镜鼐用竦某逋弧T偕圃窆倮簦忧考喽剑部赡芗跎僖泼裼牍僭钡拿堋薄?br /> “那么与蛮夷呢?”唐棣忍不住问道。
陈良面无表情的说道:“让山中蛮夷下山,成为编户,蕃汉杂居,本就是移民的主要目的。我们尽量避免冲突,如果诸夷接受教化,朝廷也一视同仁,以华夏待之。实在不可以避免的冲突,则自有军队进剿。同时,参政也认为,可以在水源上游,湖泽周围,划定一些山林,禁止开垦。诸夷愿意迁徙,朝廷当优容之。而且,我们也相信,移民与诸夷的关系,是可以处理好的,因为移民会带过去更先进的技术,与诸夷有更多的交易,只要他们不袭击移民,朝廷会一如既往的优待他们。”
唐棣听到陈良这冠冕堂皇的话语,心中一凛,移视石越,却见石越竟似一尊雕塑一般。他知道一旦移民,的确也会有汉蕃取长补短,互相交好的事情发生,但是只怕更多的,还是血腥的冲突。越往南,这种冲突必然越明显。因为很多耕地的开垦,一定会侵犯到蛮夷的传统领地。唐棣犹豫了一下,终于说了出来,道:“子明,若真如此,多杀伤仁,不可不慎。”
石越苦笑道:“一般的州县,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要朝廷严令县官不得欺凌蛮夷,视为子民,则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但是在一些羁縻州,只怕避免不了军队的出动。如果真的出现那样的状况,朝廷也自会慎重,尽量用抚不用剿。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陈良见众人不再质疑,便继续说道:“次坏的状况,是虽然多有挫折,但是移民总算进行,而南方也得到开发,但是移民却给朝廷背上了巨大的财政包袱,朝廷不断追加费用,财政十年之内,都处于极度困难中。万一有何天灾人祸,或者朝廷支持不下去,半途而废,就导致前功尽弃。”
蔡卞脸上有惊诧之色,他显然没有想到这个状况石越已经事先想到。“在下最担心的,就是这种状况。”
“这个办法,可以用计划性移民解决。严格控制移民的数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执行的第一年,移民五万到十万,移民限制在某几个州县,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而且若真有什么大的后果,朝廷也可以及时抽身。一年之后,第一批移民基本可以站稳脚跟,则第二年可以适当增加数量。如此进行,朝廷在前五年内虽然要花上一大笔钱,但是分开支付,却并非不能承受。当然,我们还有另外的辅助性措施……”
蔡卞想了想,说道:“这个办法果然有用。但是下官还是认为,再怎么裁减,移民与修路浚河的费用,都是目前朝廷的财政无法支持的。其付出的巨大显而易见,但是将来得到的东西,却极不确定——单靠移民们能给朝廷增加的税收,岂码要一百年才能补偿回来。”
石越笑道:“元度,账不是这么算的。如果移民成功,其利甚大。首先,大宋粮食产量必然显著增加,百姓生活水平能得到好转。史上最富庶的时期,都是粮价最低的时期,开元十三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以致于玄宗要担心谷贱伤农,特意收购粮食,以求提高价格。这样的盛况,已经有三百五十多年不曾见了。根据杜佑的估计,天宝年间的实际户数最少有一千三四百万。如此全国的人口大约为六七千万,与本朝相当。其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至850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而本朝,治平年间,垦田数仅四百四十万余顷,比本朝天禧年间尚有则犹不及……”
蔡卞笑道:“参政,这只是收赋税的田地。本朝垦田数,有人认为,可能达到三千余万顷,或者有所夸张,但远过唐朝则是肯定的。否则王介甫相公就不会那么着急想要括隐田了,若能使天下隐田皆收赋税,则朝廷一朝可富。”
“非也,非也。有隐田,必有隐户。依朝廷之统计,则唐朝全国户数最多是天宝年间,不过891万余,口5291万余,又要少于本朝了。况且,天下隐户、隐田,根本不可能计算清楚,历朝历代,无不如此。为政者计算得失,不可怕百姓占便宜,而须惧百姓吃亏。故我以为,这隐户、隐田,竟可不计。本朝粮价不能达到天宝年间的水平,必有原因。究其因,还是产量不足——而本朝亩产量明显超过唐朝,特别是江南地区。因此我认为,本朝要么是人多,要么是地少。人多则平均每人所占地少,所以究其原因,还是地少。”
蔡卞想了半晌,方点了点头。
石越继续说道:“因此开发南方,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要采用更进步的农耕技术,南方亩产高于北方,是很正常的。北方普通亩产一石,南方就可以达到两石、三石,甚至四石。我甚至认为,有朝一日,湖广熟,天下足。”
苏辙与蔡卞、唐棣对望一眼,心中半信半疑。又听石越继续说道:“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缓解北方、四川兼并日炽带来的矛盾。在工业与商业不能吸纳大量劳力的时候,移民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朝廷与其等到灾害来临之时,将人召入厢军,白白浪费粮食供养,还不如来支持移民,比较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依我看,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军队日异膨胀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厢军供给,多出了给国家交税的主户,一进一出之间,利弊自现。”
苏辙等人显然都没有想到这个层面的问题,须知当时厢军之数,有四五十万之多,是朝廷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如果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将节省下来的军费,去供给移民生产开发之用,这一进一出之间,的确会是个巨大的诱惑,而且,苏辙等人在一瞬间,也同时想到,将来裁军,许多的厢军安置计划,也可以放进移民计划中统一解决——将裁汰的厢军以军屯的名义,进驻羁縻州,那却是一举数得的事情。如果这样算起来,虽然整个移民计划的总开支高达三千万贯到六千万贯,但是果真成功的话,好处却是非常明显的。
石越见众人神色,知道心中已然动了,他知道这个计划,最起码要说服身为工部尚书的苏辙,当下趁热打铁,又道:“第三个好处,便是将部分厢军按编制开进羁縻州,进行军屯。但是厢军主要种植甘蔗等作物,生产蔗糖;同时可以烧制陶器,酿酒,甚至制药——朝廷可以将这些东西通过海外贸易,卖给夷人,如果组织得好的话,军屯不仅不会成为朝廷的财政负担,反而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财源。它也可以对民间起一个示范的作用——蔗糖、美酒、中药,不仅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要,也能通过海外贸易带来高额的利润。”
苏辙、蔡卞、唐棣终于被打动了,他们三人都知道蔗糖在海外贸易中的惊人利润,而酒与中药——他们此时还不知道石越口中的中药,根本不是他们以为的药材那么简单,但是饶是如此,他们也相信的确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只要有一个机制保证厢军能心甘情愿的进驻湖广四路的偏远之地,并且削减厢军进行军屯时稍稍谨慎一点,那么石越所勾画的东西,绝对是可能实现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了,石越与陈良继续介绍了移民计划的好处与可能出现的弊端,又大致讲了一下如何步步推行的问题,然后从移民计划的基础上,再重新说起南方水陆交通网的构建与步骤,终于赢得了苏辙等人的首肯。
“一旦计划推行,我将向陛下推荐元度为工部屯田司郎中,毅夫为屯田司员外郎,主要负责移民开发事务。民屯军屯,一应总之。元度精细谨慎,毅夫沉稳至公,必能为大宋日后的盛世,定下坚实的基础。”石越注视蔡卞、唐棣二人,目光中充满了期望。
蔡卞与唐棣微微一笑,心中也甚是激动,特别是蔡卞,不过二十岁出头,一旦升了屯田司郎中,就是正五品下的朝廷大臣,服绯带银,其任命也将由尚书省政事堂发出,而不再归于吏部管辖——许多人在官场上沉浮一生,也未必能跨上五品这道坎,他当真称得上青云直上了。唐棣对于蔡卞居于其上,倒也并不介意。他与蔡卞同年进士,蔡卞名次便在他上,后来一同协助军器监改革,蔡卞的能力他也是亲眼目睹,知道远在自己之上。因此石越不推荐与他关系亲密的自己,而是推荐蔡卞为屯田司郎中,寄以重望,唐棣反倒觉得石越有识人之明。当下二人齐声说道:“必当竭尽所能。”
苏辙目光在《天下郡县图》上停留良久,悠悠说道:“子明,我自然全力助你此事。但是此事要通过朝议,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尚书省韩、吕二相,冯、司马二参政不首肯,众给事中不同意,皇上不下定决心,终究只能是纸上谈兵。”
“子由说得甚是。万事刚刚开始……”
“去说服司马君实吧,若能说服司马君实支持你花这笔钱,那么以冯参政与子明、君实的交情,自会同意。吕吉甫相公虽然态度难料,但他是乐于生事的人,未必会很反对。韩相公也不能说服——如此,至少能取得尚书省的同意。”
石越苦笑着点点头,他也知道司马光是必须要说服的。但是这件事情,却必须先让皇帝知道,这政治上必须做出的姿态。他需要皇帝对于他的计划有一种参预感。
※※※
熙宁八年重阳佳节。
此时大宋朝野所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是辽国已经渐渐明朗的内战与即将开始的省试。辽主耶律浚控制了中京道、东京道、南京道等辽国最富庶的地区,以大义之名,举兵十五万,准备进攻占据上京的耶律伊逊。但是为了防止宋朝趁火打劫,以及迟迟不肯表态的西京留守杨遵勋,耶律浚不得不分兵十万,监视这两股势力。而耶律伊逊则在上京道纠集了约八万契丹军、十二万各部族军队,指责耶律浚弑父,另立了一个叫耶律阿剌的三岁宗室为君,自称总北、南枢密院事兼天下兵马大元帅,与耶律浚对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方势均力敌,耶律浚控制的三京道内,有不少耶律伊逊的死党,以及怀疑耶律浚弑父而心怀两端的人,他还要担心着宋朝与杨遵勋的进攻、东京道诸蛮族的叛乱;同样,耶律伊逊部下,不仅有许多部族完全是被胁迫、或被引诱而来,而且也有许多的契丹贵族,心里向着耶律浚,却不得已而臣服于耶律伊逊。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都不敢冒然接战——耶律浚担心一旦远离中京,杨遵勋就趁机攻其后背,腹背受敌;而耶律伊逊却也不敢远离上京,他担心自己一走,上京立即就被同情耶律浚的人控制,到时候只怕二十万部下会作鸟兽散。
双方都希望杨遵勖的态度能够明朗化。现在杨遵勖已经被耶律伊逊封为楚王、北枢密使,而在耶律浚这面,也已经是宋王、北枢密使。与此同时,从西夏到宋朝,都不断有使者来往于西京大同府,游说杨遵勖归附,西夏太后开出的价码是代王、中书令、都统军;而赵顼的许诺则是排名第一的泰宁节度使、中书令、世袭卫国公。但是无论怎么样,杨遵勖就是不肯表态,只是操练士卒,征集粮草,勤修武备。若非觉得过于不可思议,简直让人怀疑他也想插上一脚,自己做辽国皇帝。
而大宋国内,三年一度的大比也拉开了序幕。赵顼一面下令边境修缮守备,监视辽国的动向,同时下令诸作坊大批量生产霹雳投弹,军器监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一面不得不暂时转移一部分目光,来关注省试的公平进行。但是最让赵顼关注的,却还是苏辙与石越共同提出来的一个庞大计划,这个计划说到底,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从黄河以北诸路、四川移民五十万丁(户)至荆湖北、南路,广南东、西路。整个计划分五年进行:第一年移民五万丁(户),主要是荆湖北路南部地区;第二年移民十万丁(户),主要是荆湖北、南路;第三年移民十万丁(户),主要是荆湖北、南路、广南东路;第四年移民十二万丁(户),主要是荆湖北、南路、广南东、西路;第五年移民十三万丁(户),主要目的地荆湖北、南路、广南西路(包括崖州)。如此,第一年的移民计划,最低投入是三百万贯;第二年、第三年则是六百万贯;第四年是七百二十万贯;第五年是七百八十万贯。这个计划中,还包括军屯的计划,计划在五年内,调拨十五万被裁汰的厢军,进驻四路。
二、交通网计划:第一步修葺沟通南方各主要城市的官道、水道;首先当然是修葺从汴京到广州的官道;以及建设几个海运港口;然后再从衡州修葺一条通往桂州、邕州的官道,从潭州修一条通往洪州的官道,以及修葺京南西路的官道,加强汴京与四川的联系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