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十字(没看,但一共有3部)
红糟鸡、淡糟香螺片、太平燕饺等等福州名菜。饭后甜点的芋泥,则必不可少。陈家厨子所做的“太极芋泥”,是用槟榔芋蒸熟后除去皮和筋,压成细泥状,拌上红枣肉、冬瓜条等果料再蒸透取出,加白糖、猪油等拌匀成芋泥,然后再用瓜子仁、樱桃在芋泥上面装饰成太极图案。这才出锅的热芋泥滚烫之至,却并不冒热气。颜色暗红发亮,油润光滑,犹如双鱼卧伏盘中,色香俱全,可是福州城里一绝。有美食相飨,佐以香甜的荔枝酒,哪还怕这些个油滑水手,不如竹筒里倒豆子般将海上奇闻一一吐出吗?!
就这样,陈祖琛肚子里一堆奇闻怪谈。每当谈起海上故事,那陈祖琛可是眉飞色舞,彷佛亲见一般。不知情者,还以为他是老于海上生活的积年海商。周颖思是见怪不怪了。就连他自己去年东海遭风浪,却在一片晦暗当中见到“妈祖火”指引方向一事,也让陈祖琛用南普陀寺里的两道斋菜:“半月沉江”和“丝路菇云”,给硬挤出来。虽然陈祖琛语多怪奇,不过谈起海上奇事,也不是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
“荫亭,你可知道当海上黑云四布,星光尽掩之际,何以视物?”周颖思知道他这位姻亲,最耐不得卖关子。若有奇事,非要追根究底。所以故意不顺陈祖琛的话接下去,反而以海上奇闻来勾引他,算是对陈祖琛的小小报复。果不其然,陈祖琛马上便按耐不住好奇心,赶忙追问:“何以?”
“海上夜黑不见一物,则击水以视。”
“守愚,你当我傻子?击水岂能视物!哈,某知之矣。你气我不告诉你去哪找硫磺,所以信口开河编造故事来诓我,对吧!”
“荫亭,你我自小一起长大,我可曾骗过你?”
“有!”陈祖琛冷不防地来这句,出乎周颖思预料之外。让周颖思气急败坏地反驳道:“哪有此事?”
“哼,你上回骗我说鱼脍佐以山葵泥是人间至味,哪知冲辣无比,害我眼泪直流,头皮发麻。”
听到这话,周颖思想起当日陈祖琛眼泪鼻涕直流的糗样,不禁忍俊不住,捧腹而笑。还口中不饶人地说:“这须怪不得我。食无美味,适口而已。你虽不爱鱼脍佐山葵,非此君不欢者却多矣。”
陈祖琛莞尔笑道:“算你有理!既然星光尽掩,击水如何能视?你若能说出个道理来,我便告诉你去哪找硫磺。”
周颖思得计,自然爽快回答。“好!荫亭,海上奇事甚多,此你所深知。然当海上夜黑不能视之际,若以物击水,一击而水光飞溅,如明珠十斛,倾洒水面,晶光莹莹,良久始灭,实奇观也!”
听得此言,陈祖琛慨然叹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此若非你所言,我必要疑他。真想亲眼看看那明珠洒落水面的奇景啊!”
“怎么,荫亭有意出海啰?”
“你知道我晕船的,而且你想我爹会同意吗?!祇能神游而已。”陈祖琛苦笑回答。
“海上风云变幻莫测,要不是有通贤灵女庇佑,我早就葬身鱼腹,哪还能够在这与你长谈!只是那变幻莫测之风云,却也有迷人之处。个中滋味,非亲尝不能自知。”周颖思悠悠说道。
“是啊!个中冷暖,如人饮水自知。咳,不必自怜!守愚,你知道我家厨子向来不会整治鲻鱼子。去岁冬月我家厨子习得东涌老渔密法,取风干鱼子以细炭暗火烤之,略加米酒,以去腥添香。随时翻动,俟外皮酥黄,片脍佐以青蒜、莱菔,其味甚美。”说到这里,陈祖琛吞了口唾液,还暼了周颖思一眼。周颖思知道他狡狯,没好气地说:“你想要鲻鱼子就直说,少弄这些狡狯。你要,我给你买便是,何必作出这番馋样?”
“买?你可知道这鲻鱼子从何而来?若是容易得到,那就不足为奇了。” 陈祖琛登时反唇相讥。
周颖思奇道:“乌鲻每至初冬,必至闽海,号为信鱼。浙南、闽东渔舟四出捕鲻,得母鱼剖腹而取子。纵使捕鲻须得『跳乌』,但还不至于千金难求吧!?”
陈祖琛一付好为人师的样子,得意洋洋地说道:“我见那鱼子饱满,色泽金黄,迥异以前所见。便命厨子找来老渔,细细询问。方知鲻鱼南游至流求,才是取子最佳之时。为捕这肥美鲻鱼,东涌老渔每乘风出外洋,风正一夜,不正一昼夜,便到流求,趁时捕鲻。然后掉转帆面,横海而归。”
周颖思反应机敏,当下猜到,忙问道:“莫非硫磺就在这流求?”
陈祖琛大笑说道:“就你周守愚聪明。据老渔所言,一日无风,向东漂流,遇有山似鸡笼,曾见硫磺气作火光,沿山躲铄。”
只见周颖思闻言低头若有所思,陈祖琛不无担心地又说道:“守愚,据老渔所言,该处洋面每生陡波,颇为凶险。况且大海茫茫,哪能知道鸡笼山确在何处?而该处是否真有硫磺,犹未可知。我不过转述耳食之言,你听听便罢。前岁你海上遇险,家人焚忧五内。我实在不希望你再去冒险。若真要去寻硝磺,你还是让人家去吧!勿亲身涉险。”
周颖思抬起头,一语不发,似乎没有听到陈祖琛对他的殷殷劝告,只是怔怔地凝视那端坐正殿慈眉善目的通贤灵女…………………。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海商》 第二节 宝陀山
更新时间2005…11…28 18:45:00 字数:0
第二节 宝陀山
作者:守渔
春夏交际的四月末,明州昌国县宝陀山一带驻泊逾百艘海船,几乎将海面遮蔽住,而船上的旗幡密布,四处锣鼓喧天,香烟缭绕。这已是稀奇。更稀奇的是,明州郡守和提举市舶司并其僚属,竟也来到这约距离大陆四十里开外的小岛,正在自唐咸通四年便已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拜佛,并与领取明州市舶公凭的华夷海商在此饮宴。原来是他们主持完今年祈风祭海仪式后,趁此风光明媚之际,偷得几许清闲。
祈风与祭海活动首先起于民间。宋代航海与造船技术虽然较诸前代有很大的进步,但面对变幻莫测的海上自然环境,不虞之灾仍如头顶悬剑,时时威胁着讨海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人们对这种无法抗拒的自然力充满恐惧与敬畏,同时也希冀能够驾驭自然的神灵来保佑海上旅行的平安。更何况,当时远洋航行,全凭信风驱动。所以祈风与祭海对于海商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神圣而重要的活动,因为它是关系到财运兴衰,以致生死攸关的大事。每当季风来临,海商将扬帆启航之际,必先举行盛大的祈风祭海仪式,乞求一帆风顺。朝廷既受市舶之利,便配合海商出航与归航,在夏冬两季由各市舶司举办祈风祭海的祭典,地方守臣亦随同参加。至于海商更不必提,毕竟这是为他们举办的活动。
周颖思虽然前岁险些葬身鱼腹,却没有阻止周家今年再度出航日本的计划。周家两条两千斛的海舶还是来参加了这项祭典。不过祭典过后,周颖思并未如往年一般,留下来和市舶官员与其它海商饮宴酬酢,而是登时发令让周家两条两千斛海舶起碇离开宝陀山邻近海面,缓缓往甬江畔的明州港驶去。船上原本就从福州装载了陈家的红盐荔枝和漆器,现在是要到明州港去装上锦绢、蔗糖和处州瓷器,然后到市舶司缴验公凭后,便准备直接掉转船头经宝陀山直放日本长崎。这段东西相峙的航程,倘若风向对的话,四昼夜就可抵达。只是海上风云莫测,若驶上两、三倍时间方抵达的话,也不是不可能的。
周家两房四堂兄弟现全在船上针房里。长房大郎颖思安坐当中,二房的二郎颖秀和长房的三郎颖言对向垂手端坐。只有二房的四郎颖慧颇不安分,手中不住把玩那把凿有八幡大菩萨的倭刀,时不时还半抽出鞘来,欣赏那绚烂的雪花纹。
周颖思斜眼看了周颖慧一眼,方淡淡说道:「守朴,此刀不过『备用』而已。若你安分一点,我让守讷、守拙这次到倭国替你找把软倭刀。」周颖慧听得此言,登时眉开眼笑,赶忙跑到一旁斟满一杯甘蔗酒,双手捧给周颖思,笑着说:「大哥请用。素闻软倭刀为最精品,长七尺,出鞘地上卷之,诘屈如盘蛇,舒之则劲自若。这可是真的吗?」还不待周颖思回答,那厢周颖言便出声接话了。
周颖言虽然字守讷,不过却名实不符,天生一张管不住自己的利嘴,最是促狭。说道:「软倭刀当然好,只不过这趟出海,好像是我和二哥去吧?咦!我怎么有点口渴呢?二哥,你渴不渴?」周颖慧哪能听不出来呢?!也不答话,就又斟满两杯酒,笑容可掬地捧至颖秀、颖言面前。颖秀不发一语,一饮而尽。颖言却非要咂咂嘴说道:“一盏甘泉换一腰软倭刀,真是划算的生意啊!不愧是贾舶人家子弟!”
周颖思微微笑道:「既是贾舶人家,我们谈谈生意吧!」周颖思,毕竟是大哥。颖秀、颖言、颖慧听得此言,便各自敛容端坐,等待周颖思继续说下去。
「这趟出海,以守拙为主。守讷,你要听守拙的,切勿自作主张。尤其要记住言多必失。我就怕你一时口快,泄漏压舱那些货物,惹来麻烦。」周颖思细细叮嘱着。
原来当时市舶贸易当中最值钱的货物,除了香药宝货与锦缎瓷器外,还有一项大宋朝禁止外流却屡禁不止的东西,那就是铜钱。早在宋太祖时期就有明令,「铜钱阑出江南、塞外与南蕃诸国,差定其法。至二贯者,徒一年。五贯以上,弃市。募告者赏之。」等到庆历年间,法益严厉。「以铜钱出外界,一贯以上,为首者处死;其为从,若不及一贯,河东、河北、京西、陜西人决配广南远恶州军本城,广南、两浙、福建配陜西。」即便这市舶贸易大兴的熙宁朝,透漏铜钱仍是大罪。不过,虽然严刑峻法,却因获利丰厚达十倍 ,所以宋钱仍然透过各种途径流出中国。尤其舶商贩货海外,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最是透漏严重。大凡贸易海外的舶商都或多或少走私点铜钱,周家亦不能免。此刻两条船的舱底都放置一瓮瓮的小平钱,权充压舱货物,准备走私到倭国,牟取暴利。
「守拙,此番前往倭国,博买倭刀、黄金、硫磺后,续航高丽,购回人参、皮货,并买铜锭,然后尽速转回明州,勿事逗留。」周颖思话语刚落,周颖言便急忙问道:“大哥,此次就只买回这些货吗?!倭刀管制甚严,硝磺产量有限,我们能买到多少?船舱必然还有余敷,难道就这样空着吗?出海一次不容易啊!况且硝磺只能卖给官家,能有多少利润?这样不划算的。还有铜锭,我们又不私自鼓铸铜钱,要那些笨重的铜锭何用呢?”
“我正是要与官家做生意!」周颖思突然严肃起来。凝神半晌,又继续说道:「军器监博买硫磺数量愈来愈多,诸钱监需铜孔急,硫磺、铜锭必然将涨,这是明摆着的事。我要用这两船的硫磺、铜锭当成敲门砖,打通官家榷易的关节!”
此言一出,四座俱默。素来与官府打交道是大海商的专利,一般中小海商只有被抽解的份,哪能和官府平起平坐,秤斤论两。以周家财力,讲句难听点的,根本是「难登大雅之堂」。无怪乎三人会惊讶,就连最轻狂的颖慧都流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态,只是碍于兄长颜面,不敢当面反驳而已。
周颖思知道弟弟们心有疑虑,不就解释,却端起甘蔗酒啜了一口后,反问周颖秀说:「守拙你说,当今蕃货以何者为贵?」周颖秀恭谨答道:「香药最贵,大宋、辽、夏、高丽、倭国莫不爱之。」颖言、颖慧连忙点头。周颖思再问:「然香药可谓中国一日不可无者?」周颖秀听后若有所思,沉吟不答。周颖言见周颖秀不语,便带点反诘语气问道:「虽说如此,中国亦自产硝磺、铜矿。」周颖思点头答道:「守讷所言甚是。不过,何以朝旨舶商每岁自倭国市数万斤硫磺?又何以铸铁钱而不铸铜钱?」此言既出,周颖言无辞以对,周颖慧不知所谓,只有周颖秀一副豁然开朗的样子。
“看来颖秀明白了。”
“硝磺为震天雷、霹雳投弹不可缺者。国家欲用兵,大张火药不可免,自给不足则需市于海外。铜钱外流,法不能禁,而官家苦钱荒已久。今反其道而行,买铜铸钱,有司必悦。不过…………”
“不过怎样?”
“兄长恕罪。兄长所言虽在理,却似天真。硝磺只在倭国,多为官船与豪商所垄断,非吾等所能置喙;铜价颇贱,以舟舶舱位运贱铜,未知利在何处?”
“守拙,平素吾等自倭国返航,都用哪些压舱?”
“镔铁、青石杂之。”
“那高丽铜锭能否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