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赢利模式





谝荒?000万元牛奶的销售额。在随后的几年里,蒙牛更是如日中天,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些都与它所拥有的优秀人才队伍是分不开的。然而知易行难,虽然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号称重视人才、珍惜人才,但能够真正像蒙牛一样做到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所以也只有这些寥寥可数的企业成为某一行业、某一商业领域的绝对的领袖和霸主。蒙牛的成功被许多人视为经济界的一个奇迹。一时间,令蒙牛步入成功的“先市场后工厂”的逆向赢利模式备受推崇。


最有效的13种企业赢利模式 四效益源于成功的管理

    有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还应坚持严格的用人标准,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蒙牛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蒙牛集团在招聘新员工时,既要看他的文凭,更要看他的品行。牛根生认为:“德与才的关系特别重要,如果一个人的才能越大,而品德不行,那么,企业最终受损害的程度就越大。”因此,在蒙牛公司形成了一种企业精神: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确,管理出效益,没有严格的管理,“先做市场,后做工厂”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可以说,管理是所有企业永远的课题。一流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卓越的管理能力。20世纪90年代,办公自动化企业面临从产品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大环境,施乐和佳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提出了以客户为导向的转型方案。而佳能注重对客户需求理解,用卓越的执行力转型成功,但施乐却因执行中的失误和不到位,使其与机会擦身而过,最终陷于困境。是管理能力,而不是战略决策能力,决定了这两个企业最终的成败。另外,管理也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制度虽好,却没人去执行,制度便形同虚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取决于企业领导的态度,态度里面包含事业心、价值观、忠诚度,而态度的背后则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让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张瑞敏初到海尔时看到的现象是员工随地大小便等等,他当时并没有对员工说要讲文明,而其上任的第一件事是规定员工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这很清楚,我不跟你讲道理,随地大小便就罚20元,这就管住了,但是海尔不是一直把自己的制度体系停留在这个层次。每个制度都有一个战略管理理念,这是张瑞敏重要的战略管理理念。182    
    第十五章先市场后工厂模式现在海尔男厕所小便池上是“靠近前进,接近文明”这8个字。世界上最大的业务咨询和系统集成公司毕博咨询公司在美国做过一项调查:调查企业高层“你的战略是什么”?再问企业部门负责人,“你们在做些什么,为企业创造了什么价值”?调查结果令人吃惊:70%以上的企业战略与实施是脱钩的,许多战略都没有落实分解下去。正是基于对管理的重视,毕博在咨询中强调“战略就是实施”。锡恩顾问公司总经理姜汝祥研究管理问题的观点和毕博有些相似:战略和管理应该是一体的。“一个不能很好管理的战略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战略。”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论是,“做有用的战略,做有效的管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从高层决策者到中层管理者再到基层员工的协调和投入。让我们有些失望的是,我们周围很少有典型的有强大执行力的企业个案,却发现企业普遍存在的很有意思的现象:高层埋怨中层执行力差,中层埋怨员工执行力差,员工又埋怨中层执行力差,中层当然也埋怨高层执行力差。这形成了一个怪圈。应该认识到,执行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突破这个执行的怪圈?光强调“3分策略,7分执行”,不会产生多大的功效,其实,这强调的是执行的重要性,以及策略与执行的关系,谈得都很宏观。在企业推行执行力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表现,其最大的困难是小利益团体的阻碍,部门利益的阻碍。如果要问什么是管理严?什么又是管理弱?问题确实比较难以回答。对企业来说,可以用业绩、成长速度、灵活性、反应能力等来衡量,而对具体的个人来说,衡量标准就是准时地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蒙牛集团,有许多有意思的管理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或许我们可以悟出其管理成功的一些奥秘。比如说,在蒙牛公司,有数百辆运奶车整齐地打着蒙牛公司的标志,却没有一辆是蒙牛公司固定资产账上的。蒙牛只“打的”,不买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成本。“蒙牛”人说,他们的工厂是全透明的,经得起任何人用最严厉的眼光进行最苛刻的挑剔。透过玻璃窗,参观者可以看到工人的生产全过程,车间里高悬的标语震撼着你的神经:“产品等于人品”。蒙牛在把员工的“生命之重”融进“营养民族”的产品中。也正是由于蒙牛公司始终坚持严格管理出效益的原则,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紧紧相扣,不出现任何差错,才使得“先市场后工厂模式”能够顺利施行下去。


最有效的13种企业赢利模式 四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一位哲人说过:灵魂离开躯体,人就会结束生命。企业也有生命,那企业的灵魂又是什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像高楼大厦里的钢筋、螺钉、焊缝,在装饰一新的大厦外观,轻易不被人看见,可这种叫做企业文化的东西却渗透到了大厦的每一个角落、关节和着力点,承载着大厦最为沉重的负荷。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肯定是永远长不大的企业,一个长大了没有健康企业文化的企业,不但营养不良,而且风雨飘摇。当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必须包含资金、人才、产品、市场等等对企业无比重要的因素。在长寿企业的漫长历程中,这些因素几乎都受到过挑战;但企业可以贷款渡过困境,企业可以更换领导而扭转衰竭,企业可以更换产品仍保持活力,企业可以在不同的市场寻求发展……还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对企业至关重要,但要说哪个因素与企业同生同止,唯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企业,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比如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英明决策,往往都依托于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市场后工厂”的赢利模式也需要独特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所谓独特的,就是表现为是你这个企业所独有的。其一是偷不走、买不来,别人不可能轻易模仿;其二是分不开,像一双鞋一样不可拆分;其三是带不走,这个能力是属于企业的,不是个人的。企业竞争表现为产品与服务的竞争,产品与服务的背后是技术与人才,技术与人才的背后是企业文化。国外有关百年老店的实证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真理:一家公司由优秀变成伟大,其成功的根本要素之一就是企业文化。一个人离开企业,可以带走规章制度、工艺技术,但企业文化绝不可以轻易照搬过去。好比用照相机可以为机器设备拍照,但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永远拍不出来。凭借“先市场后工厂”的赢利模式发展壮大的蒙牛,其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诚信。以蒙古民族的豪放坦诚为基点,把诚信作为蒙牛的精神支柱,不仅体现在以诚信赢得消费者,以诚信吸引战略合作伙伴,还体现在以诚信凝聚员工和对待客户上,最终使得客户认可和信赖了“蒙牛”。此外,在“蒙牛”公司里面,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现象。比如,即使是员工自己的钱花得也不“自由”——用餐剩饭是要被罚款的;婚丧嫁娶、过生日、迁新居等一律不准收受礼金,违反者,“请你离开本公司”。在蒙牛公司里,有一种特殊的规定——中高层领导的直系亲属,绝对不准进企业;凡是向中高层领导打招呼企图往公司塞人的,一律列入“黑名单”。在蒙牛集团里面,上级给下级拜年支持,下级给上级拜年不许;上级请下级吃饭应该,下级请上级吃饭杜绝。因为下级对上级施惠有行贿之嫌,上级对下级施惠有奖励之意。在蒙牛公司,最大的福利是培训。公司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员工接受培训,总裁自己掏腰包买书送给员工,员工取得MBA证书,学费公司报销……也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塑造了蒙牛人积极向上的心灵,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蒙牛的领军人物牛根生有一条颇耐人寻味的治军哲学——“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他多次把自己的年薪分给部下,在任何情况下,企业从来不拖欠员工的工资。他的“仗义”,使得追随者“众”。牛根生在北大演讲时曾说:“所有的社会资源,包括土地、房屋、设备,甚至是从国际来的设备、包装、厂房,我们在合作过程中都不过分强调产权转移,只要能够支配就可以,不在于说我必须拥有。别人兜里的钱让我支配,这个钱是最多的。”在牛根生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市场化的思维方式和“为我所用”的市场理念。以诚信为基础,营造一个信任的氛围,通过一种互惠的行为,坚持双赢,或者说是多赢的原则,实现以较少的实际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支配市场资源。可以这样说,正是诚信赢得了合作厂家和消费者的信任,使蒙牛凭借“先市场后工厂”这一模式打开了销售局面,塑造了又一个优秀的民族品牌。蒙牛的成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先市场后工厂”的赢利模式的确值得一些企业效仿,它尤其比较适合那些自身具备较好的技术基础和较优的人力资源,却资金匮乏,在创业之初无法与市场领导者抗衡的中小企业。它们可以通过对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心理的洞察把握,来实现企业的资本积累,最终由虚转实,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成功打造企业赢利模式成功打造企业赢利模式

    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不赢利,企业家就是在犯罪!利润是企业的一切根源!”赢利是企业的本质属性,没有赢利动机的单位就不能称之为企业。怎样赢利对于企业来讲,不仅是竞争策略方面的战术问题,更是个关乎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但是现实中有些企业,总想抓住一笔买卖,一夜之间就把一大笔钱赚到手。在这样的动机支配下,免不了采用急功近利的策略,甚至不惜以欺骗作为赢利的手段。有的企业也着实因此火了一把,但最终却落得了“过把瘾就死”的结局。这便是为了赢利而赢利,掉进了赢利的陷阱。


成功打造企业赢利模式赢利模式的常见误区

    有些赢利模式陷阱对企业的战略举措危害很大。当企业在考虑如何调适自身的赢利模式时,一定要警惕这些潜在的陷阱。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类:在市场变幻中死守过时的赢利模式,或者虽然主动变革赢利模式,却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由此可见,在变化无常的市场竞争中,怎样才能保证企业一年甚至五年、十年之后仍安然无恙?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赢利模式。的确,动口容易动手难。如今,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就已经够难了。而避免陷入赢利模式的陷阱,同样重要。某些看似赢利的模式可能让企业陷入泥潭,挣扎数年方得脱身,甚至在不经意中沉没。为了避免掉入赢利模式的陷阱,首先我们必须认清它,扫除它。


成功打造企业赢利模式赢利的心态不正

    对于企业来说,尽管利润是企业的命根子,赢利又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但是,正如一句古语所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些妨碍企业赢利的不良心态,虽然一时可能会给企业或投资人带来利润和收益,但绝不可能带给企业或投资人以长久的赢利。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妨碍企业赢利的不良心态大致有以下几种:1。投机式的赢利心态——只想取巧多赢利打仗讲究“出奇制胜”,搞企业经营也确实需要善于取巧。比如,该抓的机遇就应该抓住,该拉的关系就应该拉紧,该靠的政策就应该争取,该使的招数就应该施用。但是光靠这些“奇、巧”的东西是干不成大事、赚不了大钱的。如果说上面所讲的机遇、关系、政策、招数等等是“奇”,那么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埋头苦干、不断学习等等就是“正”了。现实中,有些企业领导光知道空喊抓机遇,却不知道机会是难得一遇的,也不知道某些机遇跟自己是无关的;有些企业领导光知道拉关系,却不知道单凭几个关系是成就不了一项事业的;有些企业领导光知道靠政策,却不知道政策只能帮助发展而不能代替发展;还有些企业领导光知道使用一些招数,却不知道招数并不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都能显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