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
的满足,把头仰得高高的,感受着别人的嫉妒。
按照约定,他赶到上郡城东北角的董府,门口守着四个持戈兵卒……
“安崖底驻军伍长李信,有事急见董军候!”李信跃下马,将马缰递给一名兵卒,带着王莹就闯了进去。
四个兵卒早被王莹的美艳给惊住了,谁也没有阻拦两人,等到美人离去方回过神来,想要阻拦,李信已去得远了。
董翳正在中堂吃饭,陪同的是他的四位夫人,还有十来个妻妾。当李信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已经认不出此人是谁,只是惊讶于旁边的那位女子长得真俊,自己众多妻妾与之一比全都也了丑陋无比的家伙。
必竟是见多识广的军候,不像没见过世面的兵卒那样发呆。很快董翳就回过神来,从席上站起,伸手取下挂在墙上的剑,手握剑柄喝问道:“你是何人,胆敢闯入我府,不要命了吗?”
“军候好坏的记性,不记得几日前去‘安崖底’找我的事了吗?”李信嘿嘿一声冷笑,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的盯着董翳,盘算着此人会不会不认账或者干卸磨杀驴的事情。
董翳确实把李信忘了,当初蒙恬的亲信来让他找个死士去刺杀右贤王时,他就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别的不说,派一个死士去匈奴人重兵把守的‘高阙’行刺,怎么可能得手?但上边有令他不能不从,找又不能随便拿个人来充数,就找了本曲盛名远传的神射手交差。
打李信答应当死士的那一刻起,他就认定李信已是个死人,不管能不能刺杀成功,必将葬身于高阙城内。一个死人他怎会用心去记住容貌?经李信这么一提醒,才想起这号人来,拍拍脑门把剑挂回墙上,道:“哦,原来是神射手李信,你看我这记性,一时间竟想不起李兄弟来!走,我们后堂说话。”
董翳带着李信与王莹进入后堂,把门关上道:“事情办得怎么样?”
李信把腰上用布包好的头颅置于案上,解开结,一股血腥味充满整个内堂。王莹忍不住的掩了掩鼻子,董翳凑上前去一看,从辨子上分出这是个匈奴人的脑袋,有些不信的问道:“这是匈奴右贤王的首级?”
“你不信?”李信握住董翳的手腕,反问道。
“信!但……”董翳的脸色上更多的还是不信。
“看来你是不信?”李信松开董翳的手腕,笑道:“你可以派个细作去打听一下,看右贤王是不是已经死了。”
“信,我怎么会不信出生入死的李兄弟呢?来,来,我们坐下来细谈,你把所有的经过给我讲一下。”董翳哈哈一笑,拉着李信共坐于席上。王莹也不客气,挨着李信的身边坐了下来。
“这位是?”董翳指着王莹道。
“我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奴隶!”不等李信开口,王莹接口笑道。
“这怎么说?我记得李兄弟并未成亲啊!”董翳道。
李信苦笑一下。在来上郡城的路上,不管是停下买衣服,还是吃饭、歇脚,她总是这样向陌生人介绍着自己,好像怕他到了秦国改变主意。
“这个……其中缘由我们稍后再讲,我先给董将军详讲一下刺杀的经过……”
李信讲得惊心动魄,董翳听得冷汗浸湿衣背。听毕,他细细回味一番,觉得李信讲得丝丝如扣、合情合理,应该不是虚言,也就信了八分。一边羡慕李信运气好,不仅能死里逃生还得了个美人,一边暗自盘算这一次自己的军爵能升几级。
他把李信与王莹安排在后花园的一处小院子里住下,吩咐家奴小心伺候。并没着急去禀报蒙恬,分批派了几名细作前去高阙打探消息,要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后再去禀报。
七天后,派出去的细作回来,带回的是同一个情报——右贤王于五月十二晨,离‘高阙’之时遭人暗杀!董翳自得的一笑,用石灰裹好右贤王的首级装入木盒子里,前去‘忠信候’府禀报。
‘候府’大门正中是一扇高五丈阔三丈的双开大门,两边还有四座略小一点的偏门,由二百多名身高八尺往上,一手持戈一手握剑全副铠甲的兵卒把守。
除了右侧最靠边的一个偏门开着,其它的门全部紧闭。董翳来到开着的那个门前,说明来意后,由一个兵卒领引着进了‘候府’,经右边的那条道路来到亲兵住地,找到了那个给他传令的亲兵。亲兵听罢,察看一下人头,带着他转到左边的道路,通过一条迴廊进了后花园。
‘候府’的后花园占地两顷多,中间是个一顷左右的大水潭子,水中有座石头搭起的假山,有一道小桥与地面相邻。蒙恬穿着一件簑衣在假山上垂钓,心思却不在钓鱼之上。
计划很成功。两天前,在朝庭为上卿的弟弟蒙毅传来消息说:出海归来的方士卢生带回一本仙书,上书:‘亡秦者胡!’始皇闻言大怒,下令出关剿灭匈奴,不日诏书就会送来。并嘱咐他一定好好备战,不要辜负了始皇对他们蒙家的厚望。
终于要开战了,蒙恬的心反而没有当初的急切,满脑子都在想该如何作战。眼下,匈奴人齐聚‘茏城’,倒是个十分有利的出关时机。可是出了关又能怎样,把部队一下子拉过黄河?不行,‘上郡’离黄河有八百里,急切之下军粮无法送达,部队到了那里吃饭都成问题,如何能与之一战?
若是匈奴兵在‘茏城’带兵进攻我初过黄河之兵,又该如何是好?匈奴人全是骑兵,进的快退的也快,一下子抓不住他们,反而要受其牵制。上郡的储粮只够二月之用,时间拖得久了,弄不好就是个全军覆灭的下场,到时就是死也不能弥补这样的大错。
“还是等皇上的诏书到来,我再上个条陈细诉无粮之苦吧!等到别处调来军粮,到时再出关不迟。”蒙恬暗叹一声,听到背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见亲兵领着董军候而来,站起身道:“何事?是不是皇上的诏书到了?”
亲兵摇了摇头,附耳上前低语几声。蒙恬摆了摆手,道:“你下去吧,让我与董军候细谈。”
听完董翳的叙述,蒙恬连道了三声好,把盛装右贤王头颅的木盒子拿到手中,打开一看,道:“董军候,即日起,你升为前军校尉,军爵加一级。安崖底二五百长军爵加一级,调任榆林关守将。那个死士叫什么来着?”
前军校尉!秦时军队分成前后左右中五支军队,前军校尉就是前军各部中一部的长官,下辖二到三个曲,相当于一下子给董翳升了三级的官,这让他如何不喜,况且军爵还加一级。董翳强忍住心中的喜悦,面色平静的道:“叫李信,淮阴人,其父在攻打齐国时战死!”
“李信?和我的好友,曾统率二十万军队的大将军竟是同名同姓,照他此次刺杀右贤王来看,也是有勇有谋的一员猛将!传我令:赏金百斤,升十级左庶长军爵,领千人长职,统领安崖底千人队。另调一队骑兵、一队车兵供其调配。通知上郡郡守,迁其家业至上郡,按其军爵拨给宅地与食邑。令其回淮阴料理搬迁之事,等朝庭的正式任命下来,归你统率!”
“是!”董翳道,心里暗羡大将军对李信的偏爱。明明是八级的军爵,千人长的职责,一转眼就多出了两级的军爵,另多了一百零八骑的骑兵与六十四乘的车兵,完全是一个加强了的千人队。
“你下去办理吧!”蒙恬摆了摆手,等董翳退下后又坐在假山上沉思起来。
“太好了,杀了他们的右贤王,等于断了匈奴单于的右膀,这一下逼着匈奴来与我决战!我只需牢守长城各关卡,以逸待劳必能击败匈奴!”
鱼线动了一动,潭子里溅起老高的水花,蒙恬收杆一看,钓了条三斤多重的大鱼!他哈哈一声大笑,站起身回到大殿,击鼓将府中将领招入殿内。提笔在绢上写了几道命令,盖上虎符印信,交给将领道:“传我命令:上郡、北地、陇西三地各将领,严把长城各个关卡,有松懈放匈奴一骑进入者,杀无赦。”
PS:关于曲、部的解释:秦代军队的战时编组,是在平时编制的基础上,组建为大规模的作战部队,一般称为部曲制。其具体编组的方法是:首先根据作战对象等各方面情况,确定总兵力,任命三军统帅(即大将、上将军,也泛称为将);在统帅之下,根据作战的需要和总兵力的多少,分设若干个将军(四副将、裨将军,也泛称为将军);每个将军统率苦干个部,部的长官称校尉,即一部一校;每个部下设若干个曲,曲的长官称军候,即一曲一候;曲以下即平对军队的编制,如步兵的千人(设二五百主),五百人(设五百主)、百人〔设百将)、五十人(设屯长)、十人(设什长)、五人(设伍长),以及数量不多的车兵和骑兵。自五百主以上,各级指挥官都设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大约占其所率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如五百主的卫队为五十人,二五百主的卫队为一百人,校尉的卫队为一千人,大将的卫队为四千人,等等。凡将军以上皆设有作战指挥机构,称为幕府。幕府中设有各种指挥机关和参谋人员,达数十人之多。作战行动结束后,曲以上指挥机构即行撤销,将军交出兵权,部队恢复平时建制,士兵分别归建或复员。
第一卷 秦时明月 第十章 加官进爵 二
董翳出了‘忠信候’府,赶马来到上郡城郡府找到郡守,将蒙恬的命令一一传达,事毕又打着蒙恬的幌子给王莹弄了一份证明其是平民的文书。
是夜,董翳请来‘候府’首厨大宴李信。席间,董翳不断吹嘘自己经过多么艰难的努力为李信争得一个十级军爵,并让其领一个加强的千人队。暗示李信应该给一点好处,不能让他白忙活一场。李信佯装不懂,只在嘴上连连感谢。
酒至面红耳赤之际,董翳将百斤黄金推到李信面前,呷了口酒,更加明确的道:“李兄弟,这百斤黄金可真是不少,兄弟若是花不玩,不如让我替兄弟花点如何?”
这百斤黄金是李信拿性命换回来的,早就安排好用处,哪能轻易给人。李信在心中暗骂一声:“古往今来的为官者,都他妈是贪货!”诈醉道:“花得了,我这人一向大手大脚惯了,怎么会花不了呢?这就不劳董校尉费心了!”说完,将黄金包好背于肩,醉倒于席上,黄金正好压在身下。
按照董翳的爵位,他一年的奉禄为六百石,也就合黄金三斤左右,如此大的一笔财福摆在眼前如何肯轻易放过。借着酒劲,董翳将李信摇醒,拿着一捆竹片在李信面前晃来晃去,道:“李兄弟莫睡,看看这东西再睡不迟!”
李信起身醉眼朦胧的展开竹片一看,是王莹的身份证明文书,直接收入怀中,站起身打躬赔不是道:“董军候,今日小弟在此谢过,他日有用得上小弟,小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时辰已晚,小弟就不在此叨唠,就此告辞。”
董翳拉住李信,笑道:“别介,光说一句谢怎么行?我为了这张文书可是花了三斤……”他打了个三的手势,马上又换成八的手势,道:“……可是花……花了八斤的黄金才换来的!”
董翳已经无耻到这个份上,李信再没什么表示实在说不过去,再说董翳还是他的上司,这次若是一毛不拔难保将来不给小鞋穿。李信无法,只得将包解开,取出八个金饼,又想反正都是贿赂,不如一次多贿赂一些,免得时常惦记他这百斤黄金。他拿出二十个金饼,交于董翳,又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语,方被董翳放走。
五月二十二日,董翳请吃酒的第二日晨,李信便从上郡领到了自己的所有赏赐。
一座占地七十亩的院子,其中前边的三十亩为院落,后边四十亩为花园。共有大堂一间,中堂一间,后寝四间,偏房三十六间、奴仆所住小屋八十间。奴仆两百人,其中耕作奴仆一百二十人,杂役奴仆三十人,俊俏女仆五十人。田地六十顷。
按照秦律,像李信这样的爵位应该食邑六百户,可惜屯在上郡的将领太多,早没百姓可以瓜分,也就用土地来代之。
院子大门是用大块青砖一垒到顶,大约三丈高,上边挂了个篇额用篆书写着两个大字:“李府”。进了大门走过一条大约八十步长的砖铺道路就到了大堂,这是会客的地方。可以走旁边的道路进入后边的中堂,也可以从大堂的后门进入中堂。
过了中堂顺着小道进入寝室。寝室是按四合院的布局所造,每间寝室的面积相当。一进门是个长十丈宽三丈的中屋,中屋靠右有门可以进入内屋,门外用幔帐隔出一定的空间,摆了八张可睡一人的小榻。内屋的正中摆着一张长一丈五、宽一丈的大榻,榻旁摆着一面铜镜,镜旁立着一个大柜,柜边还放着一张小榻。
寝室的后边是几排小屋,用一道高达三丈的墙隔开,有一道铁门可以进去。每个屋子能住上两到四人,一共八十间。再后边就是占地四十亩的花园,看来太久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