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






“你的意思是让我放虎归山!”英布满脸的愕然。有如一座铁塔。轰然倒坐于座上。

“两位真的要……放虎归山!”显然。李信虽然也意识到这次因为大雪可能惨败于把家安在马上的匈奴骑兵,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匈奴人围困于‘代县’城内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要他放手,这个决定太让人难以决断。

“陛下,有时候放手,用小败去防止大败也是最好的选择!臣于韩大人商量已久,认为在这种我军御寒之物无法运达大军多有冻伤的情况下。应该在匈奴人还未发觉我军的窘状让他们突围,总比让他们发现我军受寒冻之苦而大破我军好上百倍!”张良道。

李信心中一动,暗暗想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真要是寸步不让,必将会同拿破仑与希特勒那样遭遇平生最大地失败,最终可能导致整个帝国地失败。张良与韩信是天下少有地奇才,在军事上的建树世人更是难以望其项背,他们两个一定也是看出其中可怕的后果才劝我放虎归山以解现在之危。也好。与其大败不如接受现在小败这个事实。最少能保存实力以待将来对敌致命一击。至于以后该如何对付匈奴,看来得从长计宜,这次失败也充分证明了面对匈奴人机动性强的特点。用机动性弱的步兵很难再现当初河南地时的大胜,得仔细考虑考虑怎样打匈奴骑兵之快,又怎样打匈奴骑兵之散。用李敢的猛虎骑兵营以快打快?不,匈奴人一触即散,骑兵营多擅军团作战,无法对化整为零地匈奴骑兵定点清除,得用一支什么人马去打匈奴骑兵化整为零的点呢?”

韩信见李信长时间不语,还当李信不舍得在此时放手,道:“此次前来的大军,多半是赵佗带到南越的秦军,他们虽也生于关内算是北方人,可在炎热的南越生活十多年早已不适应北方的酷寒。如果再等上两三天,受冻而伤的兵卒只怕会成倍增加望陛下尽快决断。”

李信已想到一个关键点,心中一道灵光忽隐忽现,抬手止住韩信再往下说,道:“诸位且慢进言,朕想点事情!”

李信想起自己那个时代各国对付恐怖分子都不会使用部队大规模整军团作战,而是用一支精兵对恐怖分子集中的地域强火力攻击,对于恐怖分子分散地地域则以十人左右地小队方式定点清楚。

“我可不可以也按这种方式对付化整为零的匈奴骑兵呢?”他暗问一声。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匈奴人除了有马速度快外,不管弓弩剑戟还是盔甲装备都无法与他地兵马媲美。他就如装备精良的正规部队,匈奴人就如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恐怖分子,如果也用精兵入匈奴地慢慢蚕食匈奴有生力量,那样的话……

李信心中有了打算,虽然还没有这种战法的整套构思,但已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也就不把‘代县’这里暂时的失败放在心上,手往椅背上猛击一下,道:“好,就来个放虎归山!韩信,说说你的整套计划!”

“臣与张大人是这样打算的!”韩信道:“如果臣所料未错,今夜匈奴人会集中两到三万的死士对韩敬阵地猛冲,打乱韩敬的阵型,大军于南门佯动给人一种要从南面突围的错觉。我们将计就计,调英布大部人马以及东门、西门少数人马赶往南面增援,放心大胆的让匈奴骑兵从北门突围。”

韩信朝英布看了一眼,笑笑道:“英将军说这是放虎归山,是因为英将军没有把整套计划听说,以为我们要放虎归山,其实这还是个瓮中捉鳖之计,只不过把这个瓮扩大了许多,由‘代县’一个城扩大到整个中国。据悉,李敢兵马已将出长城之路堵的严严实实,匈奴人出不了长城就困在长城之内,假以时日必会把陷入我国的匈奴骑兵全部歼灭。”

英布以及彭越紧张的表情逐渐缓合,相信凭韩信之计必能将此处匈奴骑兵全部歼灭,只不过所费时日长了点罢了,正要赞同韩信之计,李信道:

“不!当初让李敢挡住匈奴人的退路,是因为算定匈奴人突围之后只剩两至五万的残军,所以才敢放心大胆的让他们留在国内慢慢清除。如今可是四十万匈奴骑兵,他们跨下有马速度极快,留在国内是个大患,将侵扰半个中国乃至整个中国。我们不能再在国内燃起战火,百姓们才过上两天舒心的日子再经不起此番折腾,要打也要在匈奴地打,不能在国内酣战!传朕召令!”

帐内之人全部站起,聆听李信召令。

“命,匈奴如若从南城出击,韩敬稍作抵抗便可全线溃退佯装大败,彭越、陈婴两部留少数人马固守东西二门,其余人等呈两翼状增援韩敬大军,护住韩敬军两翼。令,英布人马全线固守北门,打得匈奴人马无法从北门出得一骑,只能从东西两门突围。不能随了他们的意,不然会使他们怀疑其中有诈,继而猜出我军可能有变,对我军做出不利的决定。另派人前去李敢处传朕诏书,令他全线退守‘平城’,留出一条生路供匈奴人退走,一旦匈奴人全部退出长城,封堵长城入口,严防匈奴人再次闯入中国!”

第六卷 匈奴匈奴 第十九章 精兵政策

奴人突围成功,李信率大军返回‘咸阳’,撵车上张陪。车行一日,绞尽脑汁想出的对付匈奴人念头逐渐成熟,他把心中所想道了出来,以期借张良与韩信之手把这个想法再加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张良与韩信虽是军事大家,可局限于当时的条件对李信所说是闻之未闻,一脸的惊愕。过了良久,张良道:“如果臣没有理解错的话,陛下要用两千骑兵对付匈奴几十万骑兵?”

李信点了点头。

“这怎么可能!”张良看了韩信一眼,见韩信垂头苦思,接着道:“以两千骑对付敌几十万骑!臣说句不恭的话,陛下如果真这么做了只怕天下人都会以为陛下疯了!”

“臣倒觉得陛下所言有些道理!”韩信抬起头,道。

张良以为韩信为了得宠,竟要恭维李信这个疯狂的想法,急忙道:“韩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什么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张大人莫急,且听我把话说完,看我说的在不在理!”韩信朝张良一笑,打了个眼色,回头向李信拱了拱手,道:“臣遍查兵书,发现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战争必胜法。一次战斗的胜利取决于三个条件,首先要掌控有利的地形,其次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最后需要有制作精良的武器。无论是步兵、骑兵,还是战车部队、弓箭部队,只有在合适的地形上才能发挥最大威力。所占地形不合势。十个人也打不过一个人,臣想问陛下,这支人数为两千人地精兵在匈奴人的地盘上面对匈奴人快速的骑兵怎样才能抢占有利的地形?”

“这也是朕为何要组建精兵的目地所在!”李信笑道:“朕打算学匈奴人的样子给他们每人配上两到三匹马,以快打快,用速度去抢占有利的地形。”

“或许可成!”韩信点了点头,又道:“听陛下的意思,这支两千人地队伍将要在全国征召重新组建。臣再问陛下,怎样才能在短时间之内把这支兵马训练成一支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地队伍。要知道。如果部队没有纪律。战士不服从将令。驻扎时将营帐搭得东倒西歪,集合或者解散时一片混乱。击鼓冲锋,形势有利,唯恐落后。鸣金撤退,形势不利,只怕跑得不够远。前队已投入战场,后队还一盘散沙。如此兵马一百个也打不过一个匈奴骑兵。”

“匈奴人受此大挫,一年内如果不见我们有所作为,便会再次入侵。从全国征召勇士,到选拔勇士成功需半年之久,也就是说只有半年地训练时间!”李信道:“朕准备把重金高爵征召来的一万猛士,交由你来训练。你韩信训兵练卒的能奈朕是知道的,给你一万猛士用淘汰法半年内练出两千精兵也是可行的,君意下如何?”

两千精兵在李信心中重量几何。从谈话中韩信便能休会。能得李信看重去训练两千精兵,韩信哪有不愿之理,道:“臣愿意为陛下分忧。但臣还有一事要问陛下!”

“有话直讲!”李信道。

“武器不精良,跟赤手空拳没有区别。甲冑不坚固,跟光着脊梁类同。弓箭射不远,跟手持匕首做战无异。射不中目标跟没射一样,射中而不能造成损伤跟没有箭头相同。所以武器装备以及人员的素质都是重种之重,陛下对这些可都有所把握?”韩信问道。

“征召猛士,对骑马射箭近战格斗都有一定的要求,并非只需力大勇猛便可,这点你可以放心!至于武器方面,不用朕讲你也该明白匈奴人根本没有办法与我们地兵器相比。”李信道:“秦时的劲弩都不是匈奴那种兽皮做的甲冑,木头做的盾牌能够抵挡的,更何况现在王惊昼夜不停的研究改进新式武器装备?朕可以给你们透露一个小秘密,对于弓弩,王惊已根据巨大连弩的道理给神臂弓安装一个匣,一次可按压五支箭矢。也就是说今后神臂弓不用填箭,只需把弩箭拉至弩机上匣子里装的箭就会自动填好,此弩非常适合骑兵作战而且节省许多时间,将会是匈奴骑兵地一个噩梦。至于近战冲锋时所用地镗,其柄王惊也有改进,柄分三节可收缩拉放,柄缩变为长三尺的短兵器,柄伸又成丈余长兵器,便于骑兵携带。

还有马刀靴匕也有改进,比以往更加锋利。最重要的突破是甲冑,由过去全钢制地无缝铠甲改为留有空间缝隙的锁子连环甲,既能有效阻挡匈奴人箭矢远射与近攻刀砍,又能覆盖骑士全身对骑士全面保护,而且与以往的甲相比重量上减了八成。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给战马穿上保护性钢甲的设想从此实现,战马被敌人箭射刀伤的危险降到最低。”

锁子连环甲!韩信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十分期待能马上见一见这种甲!道:“数量上能保证两千骑兵每人都有一套吗?”

“现在还无法保证,不过出征时每个兵卒的身上都会有一套这样的战甲!朕想过了,别看我们这支人马仅有两千人马,但这两千人马的战力不可小瞧,仗打到顺时,一人胜匈奴百人都有可能,可谓是二十万铁甲!……”李信道。

眼见韩信与李信完全陷入对所谓两千铁甲的憧憬之中,张良还是不无担心的插嘴道:“匈奴国的地形与我国不同。翻山越岭跨河跳涧我们的战马不如匈奴人的战马,险道危径上边一面奔驰一面射箭我们的骑士不如匈奴骑士,狂风暴雨、冰冻三尺仍能忍饥挨饿进行缠斗我们还是不如匈奴。有此三不足,陛下真的有信心以区区两千人马胜匈奴数十万大军?这未免有些儿戏了吧!”

李信略了思索。道:“正因为我们地战马不如匈奴战马,所以

朕才从边陲各国收罗战马让我们的战马胜过匈奴战马们大部分骑士的骑术、身体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匈奴骑兵,所以朕才要在全国征召猛士用精兵策略来胜匈奴骑兵,你为何不明白朕的苦心呢?”

“不是臣不明白陛下的苦心,着实是因为战争是一场凶恶危险的行动,谁大谁小谁强谁弱往往决定于刹那之间,用人的生命为赌注,一旦跌倒就难以爬起来。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张良顿了顿。道:“如果臣所料未错的话。两千骑兵出征陛下一定是亲征地了,这不是陛下拿自己地性命在开玩笑吗?臣不是怀疑两千骑兵有没有杀匈奴骑兵地能力,而是怀疑他们有没有保护陛下的能力。”

“这……”李信快速用手指抽了抽鼻子,道:“谁说到时朕要御驾亲征了,朕就在‘咸阳‘呆着,哪里也不去!”

张良与韩信都是绝顶聪明之人,一看李信说话时的举动就知这话不能相信。到时他一定会找个理由御驾亲征的。张良叹了口气,道:“臣不是反对陛下御驾亲征,最少要陛下的安全能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再出征吧!臣想过了,我们与匈奴人相比虽有三不足,但也有五项能力超过匈奴骑兵。其一:平原对阵,用战车突袭,骑兵出击,匈奴骑兵再多也可以摧残他们将其大败。其二:我们有强弓劲弩。可在远距离对敌造成伤害。匈奴骑兵弓箭射程太近,不能抵挡。其三:我们战士身穿坚固盔甲,一旦与敌接触。各种兵器齐涌而上,再由骑兵掠阵。战士五人一伍十人一组,要进同进要退同退,匈奴骑兵不能抵挡。其四,神射手埋伏阵后,匈奴骑兵一入阵,骤然发动,万箭集中目标齐射,匈奴那种兽皮做的铠甲,木头做地盾牌不能抵挡。其五:骑兵下马步战,刀枪剑戟,短兵冲杀,肉体相搏,匈奴骑兵不能抵挡。以数十万兵马围歼敌几万骑兵,用十个打敌一个,这种战法最为稳妥,所以臣请陛下还是用这种稳妥的办法为好。”

“你未入匈奴地,不知匈奴地的情况,草原上看起来平坦如湖,草下边暗藏沟壑,高低起伏不适合战车冲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