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连战大陆行
! ?br /> 会谈结束后,胡锦涛、连战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互赠了礼品。
当晚,胡锦涛在中南海瀛台宴请连战夫妇及访问团主要成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吴仪,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林澄枝、江丙坤,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林丰正等参加会谈和宴请。
第一部分:跨越六十年的握手胡锦涛欢迎辞
尊敬的连战主席和夫人,尊敬的吴伯雄副主席、林澄枝副主席、江丙坤副主席,尊敬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全体成员,大家好。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今天的会见是我们两党主要领导人历史性的会见,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向连主席和夫人,向各位副主席,向访问团的全体成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良好的祝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的来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两岸关系当中的一件大事。
从你们踏上大陆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一步既标志着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两党愿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
当前,两岸同胞都希望两岸关系走向和平、稳定、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多次表示,欢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政党、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同我们开展交流和对话,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昨天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和连战主席以及访问团的成员进行了很好的会见,陈云林主任和林丰正秘书长也进行了工作会谈,等一会儿我还要和连主席交换意见。我想,我们一定能够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和两党交往等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
虽然我们两党目前还存在一些分歧,但只要我们双方都能够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同胞的福祉为重,就一定能够求同存异,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八十周年,连主席和访问团的全体成员在南京敬谒了中山陵。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当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他怀着崇高的敬意,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中山先生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在当年,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理应继续成为我们两岸的中国人共同的追求和责任。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地继承和发扬。
在当前两岸形势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我们两党都要深入地体察两岸同胞的所愿所想,深刻地把握两岸关系和世界大势的发展趋向,要以我们积极的作为向两岸同胞展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要向世界表明两岸的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彼此的矛盾和问题,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我相信,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这次访问,以及我们两党的交流对话,已经给两岸关系的改善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希望我们双方共同努力,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方向前进。让我们两岸同胞一道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
非常感谢连主席和各位听完我的欢迎辞,谢谢大家。
第一部分:跨越六十年的握手连战答谢辞
胡总书记、各位女士、先生,今天本人跟内人以及中国国民党三位副主席,率同很多的朋友,大家一起应胡总书记的邀请能够来访问大陆,访问北京、南京、西安、上海,我要在这里首先表示最由衷的感谢。
过去这几天,所有的工作的同仁们,大家都尽心尽力,让我们旅程非常顺利,非常的愉快,也特别的感谢他们。
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60年来的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56年来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最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我也很坦诚地来跟各位提到,那就是这一趟来的并不容易。我一再讲台北、北京,台北、南京距离不远,但是因为历史的辛酸,让我们曲曲折折,一直到今天才能够见面。所以我说,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当然,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我们过去曾经有过冲突,我们都知道这些历史的过程。但是历史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在此时此刻再来改变历史,但是未来却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当然,历史的进程不会是很平坦的,但是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不确定的未来,尤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多的机会,假如我们都能够以正面的态度勇敢地来面对,以迎接未来这种主导的理念,来追求未来,我相信“逝者已矣,来者可追”。这是今天我们怀抱着非常殷切的期望,能够来到这个地方,亲自跟总书记,跟各位女士、先生交换意见。
我个人觉得,两岸今天形势的发展,实在是让我们非常的遗憾,因为在1992年,各位都知道,经过双方的努力,不眠不休,日以继夜的努力,当时参与的很多位都在场,我们终于能够建立一个基本的共识。在那个基础之上,我们在1993年进行了辜振甫先生和汪道涵先生的会谈,打破了40多年来的一个僵局。两岸的人民同声叫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那个时候主持行政的工作,也是全力地在配合,表达我个人以及国民党坚定的一个意向,辜汪两位先生会谈之后,事实上带来两岸大概有八年之久的非常稳定的、发展的、密切交流的时间,非常正面的发展。
但是遗憾的是,过去这十多年来所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很了解。离开我们这样一个共同塑造愿景的进程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但是,我也感到一个非常令我们欣慰的事情,那就是胡总书记在一两个月前所提到的对和平的一个呼吁,和平的一个愿景,可以说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正面的思考方向。
今天,我个人虽然是国民党的主席,也是带着一份人文的情怀,一种和平的期盼,同时也是身为民族的一份子,来到这个地方。我觉得我们来到这里,有几项意义,可以跟各位做一个报告:
第一,今天有人还只在从50年前甚至于60年前国共之间的关系、思维、格局来思考这个问题,来评断我们的访问,但是我觉得,我们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格局。今天诚如刚才总书记讲的,我们是以善意为出发,以信任为基础,以两岸人民的福祉做依归,以民族长远的利益做目标。我相信,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绝对应该避免继续对峙、对抗,甚至于对撞,要的是和解,要的是对话。所以,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做法有民意的基础,有民意的力量,我在这里不必再麻烦大家举很多的数据。
第二,和平都是大家所希望的,但是和平必须要沟通,沟通必须要有架构。什么是架构?国民党跟中国共产党,我们在1992年是经过了非常辛苦的一个沟通的过程,提到了“一中各表”的基础,当然不幸的是这几年来这样的一个基础被曲解、被扭曲,成为其他的意义,这个我们大家也都很了解。但是我们本身国民党从来就没有任何的改变,我们也希望能够继续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建构两岸共同亮丽的未来和远景。
第三,我想借这个机会特别指出,我们很希望,这次国民党可以说是来得不易,既然有这样良好的契机,现在是我们可以总结过去历史的一个契机,让我们把握当前,让我们共同来开创未来。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之下,我非常盼望,过去那种恶性的循环不要让它再出现,我们尽我们的力量能够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从点到面,累积善意,累积互信,我相信这种面的扩充会建立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像这种恶性的循环,怨怨相报,由点而线而面,其结果互信完全崩盘,善意不在,结果是我们大家都受到损害。
所以,今天我以这些心情很坦诚地跟总书记和各位女士先生提到我个人亲历的一个历程。这次56年以来头一次国民党主席和副主席,党的干部能够到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向中山先生致敬,心情感伤、复杂,但是我们也非常的感谢。中山先生弥留的时候一再要大家和平奋斗来救中国,和平奋斗事实上不是那个时候的一个专利,而是大家要共同努力,一直到今天,我都信奉不渝。秉持这样的精神,我都相信双方假如继续加强我们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我相信一定会给我们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更好的、更多的繁荣,同时更重要的是给两岸带来亮丽光明的希望和未来,这是我今天在这里首先跟总书记和各位表达的一些意见。谢谢。
第一部分:跨越六十年的握手两岸和平双赢出现新契机
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两党主要领导人举行了60年来首次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坦诚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并以新闻公报的形式共同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不仅是国共两党关系史的崭新一页,也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对密切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缓和,逐步构建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率先实现从对立走向和解的转变
这首先是国共两党的一次重要的党际交流活动。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两大政党,目前两岸的分离现状就源自于国共内战。虽然两岸民间交流早已十分频繁,但两岸敌对状态并未正式结束。通过此次的历史性会谈,国共两党本着求同存异、面向未来、以民族大义和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为依归的精神,一举跨越数十年的恩怨纠葛,率先实现了从对立走向和解的巨大转变,这不仅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对岛内其它政党也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两党还决定建立定期沟通平台,持续进行制度化的交流。这为未来国共两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显示出两党领导人的战略远见。
正如连战所言,他此次率团来大陆从事“和平之旅”,并取得丰硕成果,背后最大的推动因素是历史潮流与民意驱动。从大陆方面来说,充分表明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尽最大努力发展两岸关系、争取和平统一的诚意,是大陆激活两岸政党交流机制,开辟两岸互动新空间等一系列对台政策新思维的具体体现。就连战及国民党而言,这也显示了该党为台湾前途寻找一条新路,追求两岸和平发展的信心与勇气,以及连战本人的历史情怀与使命感。
两岸应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速恢复协商
两党在两岸关系上取得的“共同认知”,不仅是两党沟通对话的重要基础,也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过去十几年的两岸关系实践表明,如果不能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两岸的互信就无从建立。只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关系就能摆脱恶性循环,进入良性互动,展现和平双赢的美好前景。这样一种局面的出现,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理应成为两岸一切负责任的政党共同追求的目标。
国共两党提出的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项工作”,抓住了当前两岸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了两岸良性互动的路径,是两党对推动两岸关系朝和平双赢方向发展的承诺和对两岸人民利益的关切的一种具体体现。
两党提出将共同促进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速恢复平等协商。上世纪90年代海协与台湾海基会间的两会商谈、12年前的新加坡“汪辜会谈”及7年前的汪辜上海会晤,都对缓和两岸关系气氛,解决两岸交流中衍生的问题,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