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舞蹈






()免费TXT小说下载
  仿佛是在呼吸麻醉般的停顿之中,阿芒开始一根接着一根地吸烟,沉默不语。甚至,不再发出任何一丝的声响。不过,眼睛却在窥视徐赛玲雪白丰腴的身体。目光也在抚摸她赤裸的肌体。而他内心轻微的冲动,是静候再一次演奏的序曲。现在夜晚已经来临,远处江水拍打堤岸的声音,再一次清晰地传至他的耳畔,令他想起一支如泣如诉的乐曲。那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
  徐赛玲还在床上慵懒地睡着。她的睡态侧身如弓。阿芒按奈不住地站起来,仔细地端详了她。在她的脖颈向肩膀延伸之处,他领悟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的坚毅、善良和怨慕。而此时徐赛玲正在梦中,梦见她与阿芒Zuo爱。“阿芒”,她在梦中呻吟着呼唤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流动哲学书1(5)
阿芒那天没有在徐赛玲家过夜。他觉得与徐赛玲在一起虽然不错,却是丧失了触摸思想的能力。而他是不能没有思想的。所以阿芒有一种想逃离徐赛玲的想法。此刻,阿芒坐在一张钢折椅上,沉默不语地抽着烟,让思绪徜佯着。思想是一匹自由的马,阿芒坐在家里,也可以全世界旅游。他的思绪从日本到印度,又从印度到法国。法国巴黎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那里有他的朋友弗兰克。弗兰克是一个热爱中国的法国学者。他喜欢中国文化,尤其喜欢周易和孔子的学说。那年他们相聚在日本时,谈得最多的是孔子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在他的想象里,与后来的许多时代一样。战争、疾病、欺凌、掠夺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行尸走肉的人,浑浑噩噩的人,借酒消愁的人。他们不是对世界的掠夺,就是退守茅庐。正义在哪里?良知和道德在哪里?这时候孔子出现了,他要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号他的神圣理想。于是漫漫黄土地上,一个孑孑而行的孤独人,开始了漫长的跋涉。
  阿芒在思绪里会感到无比幸福。那种幸福,与女人的肉体之交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很愿意别人把他看成一个流浪者的形象。他的灵魂在流浪。灵魂一脱离肉体去流浪,就连飞机火箭也追不上了。他的灵魂游荡到八百多年前的黄土高原上,那个瘸腿的行吟诗人正向臣民们传播真理。他断言这块永恒的黄土地,将与日月江河同光共辉。
  阿芒的思绪游荡着,像鱼一样地游进了茫茫林海。双脚仿佛踩在湿漉漉的苔藓上,毛骨悚然地听到一阵猫头鹰的悲啼。猫头鹰是一种本质上孤独的形象,他与它都在黑夜里飞翔。它蹬开大树,他避开喧嚣,他们的共同目标,是飞向低处飞向深渊。他们与蓝天白云漫天的星星无关,他们的飞翔是形而上的飞翔。当世上一切沉睡的时候,他们总是清醒的,他们在醒中煎熬。当灵魂腐烂的时候,他们总是孤独的,他们在悲伤中彻悟。这就是他们的品质,他们生存的独特方式。
  阿芒曾经是个诗人,如今依然是个诗人。学者加诗人,使他既有学者的理性沉稳,又有诗人的浪漫热情。他想起读大学时,曾经与凯瑞探讨过诗歌。那时候中国诗坛很热闹,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年轻人聚在一起谈诗,就像谈一种手艺和技术。他们把诗当作了由语言作框架结构的艺术品,认为那只不过是谁心灵手巧,谁就可能登峰造极的一件玩意儿。阿芒就是在与凯瑞的探讨中,知道了一些诗坛的流派和主义的。但他十分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以短短几年内,就走完了外国思想界和文学艺术界走了上百年的探索之路,而沾沾自喜呢?
  诗歌创作其实与生命体验有关,与人的智力和技艺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与灵魂有关,并且最终是灵魂的质量决定了诗歌的质量。阿芒特别欣赏美国诗人勃莱的那句:“贫穷而能听见风声也是好的。”每次读它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这一行诗,需要他一生来读。它正是千百年来一直维系人类良知的东西。你可以说它是口语,但它是震撼灵魂的。
  阿芒与凯瑞关于诗歌问题的热烈探讨,维持了很多年。他们有时候在那条葡匐而行的电话线上争论着,有时候则通过书信来抒发对诗歌,纯朴情感的伤感流亡。然而不知什么时候,这种探讨中断了。仿佛像一个自然的法则,世界上什么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由此,阿芒想到“生命钟摆”这四个字。在他拒绝一切外在声响时,能够真真切切地听到那来自胸腔内部的律动。嘭、嘭、嘭……那是一个巨大的钟摆,它以无坚不摧的力量走动,走得自信、稳健、坚强。
  现在,阿芒想起有一次与凯瑞一起去郊区的情景。郊区的马路上,车影寥落,行人稀疏,天空却是显得高邈,晴空一碧。仿佛除了时间随着他们的车轮的运转在流逝,天地万物都阒寂无声。只有公路两旁一排排樟树上,几只怪鸟起起落落。于是阿芒向远处望去,那里突兀的山石,枯萎的蕨草,静谧的土坡,仿佛如一幅流动中凝滞的画。阿芒一路用余光抚摸那些依然茂盛的老树,它们粗大的树身在平原上,散发着卓而不群、孤傲沧桑的魅力。这使他的思绪一泻千里地流淌,流淌到唐宋时代那些醉人的长短句中。那些古人们的情感、抱负,还有使命感都像涓涓溪流一样流入他的心中,使他觉得那些句子如七弦古琴低低的哀诉,如吴音侬语绵绵的温柔,如朔风胡马的悲壮,如大漠风沙的豪迈,深山古寺的空灵,如天地一沙鸥的浩渺,江湖夜雨的漂白。
  这个夜晚阿芒静坐于居室一隅,思绪穿过了辽阔浩渺的空间,激起心上的惊涛骇浪,游弋于思绪的鸿蒙太空之中。仿佛像一部流动的哲学书,他的思绪是思想者的思绪。
  ##流动哲学书4
  凯瑞这些天特别思念阿芒。她的神情总是恍恍惚惚的,记忆力也差了不少。总是找不到需要的东西。那个少女时期的日记簿,藏得很好的日记簿,她寻找了几天也没找到。日记簿丢失了哪里?凯瑞非常着急。她知道日记,是人们窥测灵魂和隐私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译灵魂的密码。灵魂的高尚和卑鄙,往往在日记中暴露无遗。凯瑞没想那么多,她首要的是这个日记簿不能落在余叶手中。这个日记簿记下了凯瑞当年的耻辱,而这个耻辱与余叶有关。余叶当年为被偷了钱包的凯瑞,介绍到他的朋友潘向东家去住。余叶完全相信他的朋友潘向东,会帮助他的未婚妻度过难关。然而余叶交错了朋友看错了人。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而潘向东却首先侵占了朋友之未婚妻。
   
流动哲学书1(6)
余叶不知道这件事。但多年之后的今天,他忽然在抽屉里翻到凯瑞的日记簿,并且看到了凯瑞耻辱的那一页。他惊呆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凯瑞的耻辱,而是他戴绿帽子作为男人的耻辱。余叶怒火冲天,情绪极为偏激。他怪凯瑞当年为什么要隐瞒事实真相?他忽然觉得凯瑞似乎从未爱过他。他窝囊地结婚了这么些年,却是在替别人戴绿帽子、做乌龟。
  这晚余叶与凯瑞争吵得很凶。这晚余叶北方男人的粗犷性格暴露无遗。他火冒三丈地对着凯瑞拎起一巴掌,似乎这样也不解他的心头之恨。
  凯瑞被余叶这重重的一巴掌,打得左脸颊火辣辣地烫。但她并没有哭,转身跑回卧室去了。她坐在床沿,想着与余叶一路走过来的路,就像一条河,河里有浪花翻卷的生命故事。那故事在透明的水里,流淌着鲜红的血。凯瑞想起那一年冬天特别冷,房间里生着的炉火煤烟味很重。她将窗子打开,窗外飘着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了进来。风很大。风在吼叫。风又像在哭泣。而她孤独地坐着。身边冒着热腾腾雾气的咖啡,仿佛在叙说一个苍茫的世界。眼泪。忧伤。无奈。
  忽然有一天,她从懵懂中惊醒。
  她听见汽笛的长鸣,在奏响一个朦胧的知觉。她发现她找到了一个支撑点。她发现她已有选择地阅读她喜欢的外国小说与诗歌,并且能够在做大学教师的同时,进行诗歌创作。于是她全身心地倾注,燃烧着炽烈的情感。
  这是心灵深处一种很寂寞的辉煌。带着苦涩。她用苦涩在稿纸上,弹响一只六弦琴。这时候他来了。在冬天白雪覆盖的大地上,他们肩并肩迈步,相爱。爱情滋润了她的漫漫旅程,可是有一天她觉得她的婚外恋会极大地伤害余叶,同时在道德面前她也难以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她离开了他。
  离开后,她的心也并没有回到余叶身上。其实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心从余叶身上飞走的?也许正像余叶所说,她确实从来也没有真正爱过他。很长一段时间,她读书写作做学问,伴着真正的空虚与无聊,伴着失意、迷惘与苦闷。她仿佛一下子找不到属于她的道路,她在风声中战栗。于是,她将自己的灵魂拉出来审判,她满怀忧郁和伤感。
  许多个不上班的日子,她会一整天沉溺在自己制造的精神氛围里,过一种心灵的生活。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心灵里的一些什么,摆脱现实世界中种种复杂、残酷、冷漠、虚伪的一面。她喜欢伍尔芙与杜拉斯,她读着她们的作品,就好像是她生命本身中一种血液的需要。她一遍又一遍地重温那些片断与章节。她被她们的忧伤笼罩在美丽的阴影中。她们都是女人,彼此的心灵可以用感觉去触摸、沟通、接近。
  凯瑞与余叶的离婚,并不是凯瑞提出来的。余叶说离,凯瑞马上响应。只是双方把离婚协议书都签好,拿到单位盖章时,却遭遇工会主席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一次两次的,以说服教育为主,倒是没有想过婚姻是个人的事,应该是以双方个人为主旨的。不过说服教育不成,工会主席也只能盖章,让他们通过第一道离婚手续。大概经过了半个多月,一道一道的手续办完后,余叶与凯瑞才拿到墨绿色封面的离婚证书。
  离婚后的凯瑞是一个人生活。余叶争着要儿子抚养权,儿子是余叶家惟一的孙子。余叶要了儿子,其他什么都不要了。这与中国大陆的其他离婚男人大相径庭。凯瑞觉得余叶在这方面,实在做得大气,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由滋生出由衷的敬佩。
  当然离婚后的余叶,作为无房户很快在单位获得了一个大套住宅。余叶因此而觉得收获不小。他有时会找凯瑞去他的新居吃一顿饭,与儿子沟通交流。离婚了的他们,倒是比有婚姻时显得客气、尊重和友善了。
  现在,凯瑞成了一个单身贵族。她有很多时间可以读书、写作、思想、旅游了。那天当她得知阿芒已经与别的女人恋爱上时,她的心仿佛受到了莫大的打击。她知道自己是真正爱着阿芒的。但她会尊重阿芒的选择。只是她自己很难受,难受的她跨上自行车,想去找阿芒谈谈。然而她不知道阿芒家的具体地址,那栋破旧的小楼在哪里呢?凯瑞一路骑在江滨的小街上,这里有一大片新盖的别墅式住宅。其环境简直像极了欧洲某个国家的民宅,只是与欧洲民宅不同的是,这里有喧闹的麻将搓洗声。那个敞开大门的客厅里,围着一桌子人,他们正在一大叠一大叠地赌钱。富贵思淫欲也思赌欲,富贵使人堕落的原因是无聊,而无聊的前提是失去了理想。没有追求,没有事业心,便很容易没有了自己的灵魂。而这世界没有灵魂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样,在街头、小巷、村庄、滋生腐烂。
  凯瑞的思维开始活跃了起来。思维一活跃,她就不那么像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的样子了。但有一个毛病,就是宛若置身梦境一样。她恍恍惚惚看见那个美国黑人男孩朝她走来。她已经三年没有见到他了。他曾是她的留学生。那时候他喜欢中国的古老建筑,也喜欢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尤其喜欢孔子学生子思在《中庸》一书中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一句话。
  凯瑞知道他家的一些情况,他家在美国旧金山沙加缅度河那边。他父亲萨格斯经营着一片规模不大的牧场,饲养肉牛和马。母亲塞丽丝主要干家务活。他们男主外女主内,母亲塞丽丝一个月能拿到由丈夫付给她的工资。这是男人对女人干家务活的尊重。凯瑞非常欣赏萨格斯的这一做法。如果推广,那么女人干家务活也就能扬眉吐气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
流动哲学书1(7)
凯瑞并不赞同干家务活是小女人的说法。她曾看过一部好莱坞早期女性主义影片《小妇人》。《小妇人》描写牧师马齐先生参加了南北战争,马齐太太带着四个女儿过着清贫的生活。但马齐太太不愿意做个平庸的妇人。她以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拮据平淡的人生。以爱心教导四个女儿,在清贫中保持独立、自尊、谦虚的品格。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马齐太太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