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罗
以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女人出不出宫,并无区别。又或许是夫妻一场,她对尧烺殿下到底存了真心,否则陛下即位前屡度来访,小姐也不会将她婉拒苑外。
思及此,潘氏神色微黯。
不比故世的那位先帝,尧烺殿下出家前,只有小姐这一位正妃,平日相敬如宾,人人称羡帝储夫妇恩爱。可谁会想到尧烺殿下纳妃,只是顺从母后的意思,心里其实惦念另个女人,而发现这个许会杀头的秘密,是在小姐进宫后不久,无意中发现尧烺殿下藏在书房的一幅小像,惟妙惟肖,正是穆宗皇帝最宠爱的归妃。虽是震惊不已,可小姐不曾对人道,直到归妃故世,尧烺殿下落发出家,才从消沉的小姐口中得知尧烺殿下鬼迷心窍,暗慕自己的庶母。最后出家,也是因为那位主子突然过世,万念俱灰。只可怜她家小姐从此守了活寡,也难怪小姐会对生得极像归妃的德藼殿下心存芥蒂。
叹了叹,即又费解。说来也怪,去年先帝驾崩,德藼殿下即位,按礼数内命妇必须拜谒新帝,小姐不得已,只得前去拜见七年不曾谋面的德藼殿下,可回来后便道现在的德藼殿下已非她过去认识的那个茈承乾。而第二天,德藼殿下带着宁康公主亲临沁春苑,果如小姐所说,今非昔比。不但性情温和许多,将那位非她亲出的宁康小公主抱在膝上逗乐的景象,既感温馨,又教人心酸……
想起从其他宫人那里听来的往事,潘氏惆怅。
迁来沁春苑后,虽然极少打听外面的消息,可也听说过德藼殿下那几年的不幸遭遇。别说养尊处优的金枝玉叶,换了她们这等市井出身的女人,也未必可以这般忍辱负重。现在更是将羲和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但她这个没什么见地的老婆子打从心底佩服,她家小姐也对这判若两人的小姑刮目相看,渐渐亲近了来。而这一年来,德藼殿下不但对她们多有关照,对按制迁去掖庭的先帝后妃也未薄待,吃穿用度一如先帝生时,自己却扣减支出。堂堂一国皇帝,桌上见不到山珍海味,每顿至多三菜一汤,简朴得一如寻常百姓。且为节省宫内开支,已将一千多个宫人放出宫去,并派人整肃内务府,严惩那些擅自克扣月供,或出宫置办日需品时谎报市价、中饱私囊的宫人。故而皇城中,无人再敢心存不屑,暗暗轻视这位登极不久的女皇帝,即使总是以现下这般奇装异服亮相,也当作是圣上节省衣料,以作表率。
望了眼女皇极清凉的装扮,潘氏苦笑。正要依命与御膳房众人一起退下,却被女皇唤了回来:“今儿个是旻夕生辰,朕答应给她煮长寿面,顺道想做几道家常小菜……”望着眼露困惑的老嬷嬷,女皇淡柔一笑:“可朕的手艺不怎么好,可请潘嬷嬷指点一二?”
潘氏一怔,连称不敢,看向那位人见人爱的宁康小公主。见她扑闪着大眼睛,模样娇俏可人,不禁打从心底欢喜一笑:“奴婢才知公主寿辰,实在罪过。祝公主长命百岁,多福多寿。”
平日受母皇教诲,小公主对底下的宫人从不颐气指使,何况又是相熟的老嬷嬷,两眼立时弯成月牙儿,咯咯欢笑。在场之人无不莞尔,摸摸红彤彤的小脸蛋,女皇将小公主交给三个亲随,谦逊地向老嬷嬷讨教起厨艺,不到半个时辰,协力备妥一桌家宴。望着女儿馋涎欲滴的可爱模样,女皇心满意足地一笑,可又想起现下卧病在床的文德储妃,不无遗憾地说:“可惜皇嫂抱恙,否则有伯母一起庆生,旻夕会更高兴。”
潘氏也是一叹,欠身称是。依命盛了两碗鸡汤煨面,和另个灶头上炖好的药膳一起放进食盒,准备带回沁春苑。可临去前,忽得想起今早听人提起的一件事,望了眼绕着木桌打转的小寿星,迟疑着今儿个是宁康公主的生辰,可要说这晦气事,欲选豕。见老嬷嬷似有心事,女皇柔声道:“这里都是自己人,潘嬷嬷有话,但说无妨。”
想着人命关天,潘氏歉然欠身:“奴婢听人说,丹阳宫的黎太妃病得快不行了,可就是犟着,不准人去请太医……”
“有这回事……”
女皇略略沉吟:“黎太妃就是这样的拗脾气。朕会亲自去趟丹阳宫,劝她莫要拿自己的性命和人怄气。”
先帝生时最得宠的华妃黎氏,不仅容貌与茈承乾有几分肖似,娇惯的性子也和年少时的德藼亲王如出一辙。
脑海勾勒一张娇艳的面容,女皇微微冷笑。许是先帝与她暧昧不明的缘故,往日逢面便是话中带刺。先帝驾崩后,后妃们理当依照祖制,迁出各自的宫所去往掖庭,惟她一人抵死不从,威胁引火□,自闭寝殿。彼时想着皇嫂们迁去掖庭后,许要等到下代君王即位,才会有人入主这些宫所,也便由着华妃住在原来的丹阳宫,可之后没多久,便传出她落发为尼,在寝殿立了先帝的灵位,整日念经颂佛。朝臣们得知后,以为黎太妃既已出家,便该将她送去宫外的尼庵。可她力排众议,默允这个难得对君王痴诚的女子留在丹阳宫,为那个不懂珍惜的男人超度。而这一年间,她忙于国事,不曾亲去丹阳宫。现下一病不起,可想而知,定是那个脾气倔强的女子有意隐瞒,宁死不愿欠她人情。
女皇摇头低眼,见刚才还在绕桌的宁康公主此刻下颌抵在桌沿,睁圆了眼,巴巴瞅她,不禁失笑,唤进一个膳侍,令他送潘嬷嬷回沁春苑,继而对等急了的小娃儿招招手,顺势抱起飞扑进怀里的女儿,让她坐在自己的膝上,招呼三位亲随坐下一同用膳。可见左右两边的婉朱和吉卓正襟危坐,挑眉道:“婉朱,你牙疼吗?笑得那么矜持做什么?!还有你,小吉子,小小年纪装什么深沉!给我笑笑笑!要不我让萤姬掰你的嘴,保准你明天也别想闭拢。”
作者有话要说:
番外还有两篇,小BT、未BT,以及即将出场的抢走小朱的某王女
第三部嘛……恩……因为这个比BT还BT的王女,所以悠然和小朱会有些尺度(啥尺度,心照不宣就好……)不过现在国家对H管得很紧,所以只是比以前OPEN那么一丁点 言毕,朝相对而坐的女官使去眼色,对此深有同感的萤姬乐得奉命行事,转向俊秀青年,诡笑着两手交握,状似威胁地转起手腕。莫名被主上指斥的二人啼笑皆非,只得听命展颜,效仿主上,以茶代酒,举杯同饮。
“现在我只有旻夕这一个女儿,也是我唯一的后顾之忧。这一年来,你们将她照顾得很好,所以我这声谢谢,你们当之无愧。”
虽然名为主仆,可情分上却是相依为命的一家人。笑着碰杯后,女皇给筷子使不利索的小公主喂食,自己却只象征性地吃了几口长寿面,就要放下筷子,却瞥见近旁的青年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手,无奈一笑,改为给人夹菜,尤是这个爱盯梢的紫宸宫大管事,直待添满他面前的碗碟,方才罢休:“跟我工作,就算要人性命也不奇怪。所以你得把自己养壮实了,否则你这个大总管倒了,「朕」很是困扰。”
先发制人,女皇帝粲然微笑。令得青年无从开口,惟有叹气,听着文过饰非的圣上东拉西扯,与对座的女官掰笑话。不过一顿饭下来,倒也其乐融融,只是辛苦候在外间的一众膳侍,见心血来潮的圣上终是尽兴而出,皆松了口气,齐齐跪地,恭送这位比喜怒无常的先帝更难揣摩心思的怪主儿……
“你们先给旻夕洗漱安置。”
终是放心不下重病的华妃,御辇到了紫宸宫外,女皇将怀中的小公主抱给底下的女官,即便令驾车的宫人折去丹阳宫。而见圣上毫无征兆地驾临,丹阳宫外的两个守兵皆是一怔,忙是放下长矛行礼:“皇上金安。”
女皇淡淡挥手,沿途不允任何人进里通报,故而形容憔悴的女子隐觉床边立着个人,勉力睁眼,待看清来者,黯淡的眸子蓦得瞠亮。
“是你?!————”
竭力支起虚弱不堪的身体,女子歇斯底里地喊人,欲要将近前这个抢走她丈夫的女人赶出寝殿。可瞥见寝殿中跪了一地的宫侍宫女,立时怔住,终是意识这个女人已然取代她的丈夫,成为一国之君。凄哀笑着倒回床去,眼神空洞地看向床顶的帷帐,无声无息,划落一行清泪。
“既然恨朕入骨,你就该留着性命,和朕比比,谁先熬死对方。”
令退殿里的宫人,女皇自行搬了张凳子坐在床边,淡淡睥睨。黎氏不甘示弱,轻嗤了声:“陛下寿与天齐,贫尼这等油尽灯枯之身,岂可比之。”
()免费TXT小说下载
“呵,那可说不定。”
女皇扬唇,却无笑意:“朕年少时曾被人伤了心脉,何时阎罗索命,难有定数。加上而今多劳,指不定哪日便会莫名其妙的暴毙。你若有心,想要熬到那天,又有何难?”
为君之人,无不盼着自己万寿无疆,像眼前这般诅咒自己暴毙的皇帝,确是闻所未闻。黎氏怔了怔,即便冷笑出声,可想起一年前突然驾崩的先帝,冷瞠床边淡定自若的女子:“先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眼前浮现那日在她怀里与世长辞的男子,女皇淡笑,隐隐苦涩:“你问朕,朕也不知。朕那时正在回枺车穆飞希鹊奂荼篮螅蘅戳寺霭福谟邢昙牵剖歉紊鲆跣椋魉穑骼矶嗍保晕薮缧В詈笮姆嗡ソ叨觥!奔跃刹恍牛尬剿始纾澳闳粲幸晌剩蘅稍誓悴榭聪鹊鄣穆霭浮!?br />
黎氏语塞。先帝崩时,他这个心爱的皇妹确是在回宫途中。可即使如此,她仍不甘心,咬唇紧攥起拳。
其实先帝突然离宫,她便知事有蹊跷,可先帝至死未召后妃前往蓬山行宫侍驾,内情自然无从知晓。但……
忆起刻意淡忘的旧事,醋海翻涌。先帝驾崩前的半月,自行宫传出一则匪夷所思的消息。先帝在当地纳了一个侍妃,朝夕相伴,极尽宠爱,乃至临终前,将客愨妃都盼不到的皇后朝服,赐给那个不知何许身份的□……
心绪难平,几乎教她透不过气来,呼吸渐促。可她身边的女子无动于衷,仍是冷淡相望,往昔身作渔家女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倔劲复又涌了上来,大口呼吸,勉力平复激喘,死死盯住女皇得天独厚的娇靥。
虽是渔民之后,出身寒微,可她黎雪絮也不是任人轻贱之辈,和先帝的其他妃嫔一样,也有值得骄傲的祖上。她的阿祖婆便是名吏之女,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礼。可惜时运不济,父亲被太宗皇帝下罪入狱,阿祖婆和她的姐姐则被充作官婢,送往南边。途中因是遭遇暴风雨,官船沉没,姐妹二人失散。姨祖婆从此下落不明,而她的阿祖婆则侥幸逃过一劫,被出海打鱼的阿祖公救上船带回村子……
回想儿时听祖母说起的往事,黎氏五味杂陈。
虽然阿祖公不曾勉强她,可阿祖婆知恩图报,最后委身下嫁一贫如洗的阿祖公。而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她的阿祖公定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因为阿祖婆当年生得和祠堂里的海娘娘一样漂亮。憨厚老实的阿祖公也将自己的媳妇当仙女一样供着,从来不让她干粗活,每逢过年,便带阿祖婆去城里买好看的衣裳布鞋,冬天生怕阿祖婆冻着,总是摸黑到后山拣来最粗的柴枝。虽是贫贱夫妻,阿祖婆过去又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可别人都说,村里没有比她的祖父母更恩爱的夫妻。而她的阿爸从小跟着阿祖婆读书写字,吟诗作词,长大后做了村里的教书先生,姑娘们慕其才华,争着要做他的媳妇,最后村长将家中最漂亮的女儿嫁给阿爸,男才女貌,人人称羡。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几年,阿爸忽染瘟疫病故。年纪轻轻便守了寡的阿妈终是耐不住寂寞,过了一年便抛下她和两岁的弟弟,和同村的相好私逃。除了嫁到邻村的姑姑,阿祖公身边就阿爸这一个孩子,经不住接连的打击,不久后便撒手人寰。是阿祖婆一人含辛茹苦,替人纳鞋底,扎灯笼,将他们姐弟二人拉扯大。虽然跟人私奔的阿妈没有做得太绝,留下一些值钱的陪嫁首饰给他们两姐弟过活。可阿祖婆骨子里仍存着千金小姐的傲气,说要留着给两个孙儿将来作嫁妆聘礼,从没动过一件首饰,一钱银子。所以很小的时候,她便跟着阿祖婆起早摸黑,徒步翻过两座山头,去到最近的城里卖灯笼。因为她生得漂亮,曾有好几个财主想买她回去给自己的儿子做童养媳,可阿祖婆坚决不允,拼力护她,有回还给财主家的恶奴打破了头,亏得好心人搭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