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
猓鸱崧砩辖ㄒ椋骸拔颐怯Φ倍喔抢赐”鹑瞬涣私馑牵颐潜匦攵谰咧谎郏∥蚁胛液凸谙梢欢梢猿晌嬷坏模 彼低辏难壑楹芸斓淖撕眉父鋈Γ凰庠擞昧恕岸谰咧谎邸庇搿澳嬷弧保笫擞们〉绷肆礁龅涔仕频哪敲吹靡狻?br /> 他去偷听瑞宣对老祖父说些什么,以便报告给冠家。他须得到晓荷与大赤包的欢心,他的前途才能有希望。退一步讲,冠家即使不能给他实利,那么常能弄到一杯咖啡,两块洋点心,和白瞧瞧桐芳与招弟,也不算冤枉!
瑞宣走出来,弟兄两个打了个照面。瑞丰见大哥的眼圈红着,猜到他必是极同情钱太太。他把大哥叫到枣树下面。枣树本来就不甚体面,偏又爱早早的落叶,象个没有模样而头发又稀少的人似的那么难看。幸而枝子的最高处还挂着几个未被小顺儿的砖头照顾到的红透了的枣子,算是稍微遮了一点丑。瑞丰和小顺儿一样,看到枣子总想马上放到口中。现在,他可是没顾得去打那几个红枣,因为有心腹话要对哥哥说。
“大哥!”他的声音很低,神气恳切而诡秘:“钱家的孟石也死啦!”“也”字说得特别的用力,倒好象孟石的死是为凑热闹似的。
“啊!”瑞宣的声音也很低,可是不十分好听。“他也是你的同学!”他的“也”字几乎与二弟的那个同样的有力。瑞丰仰脸看了看树上的红枣,然后很勉强的笑了笑。“尽管是同学!我对大哥你不说泛泛的话,因为你闯出祸来,也跑不了我!我看哪,咱们都少到钱家去!钱老人的生死不明,你怎知道没有日本侦探在暗中监视着钱家的人呢?再说,冠家的人都怪好的,咱们似乎也不必因为帮忙一家邻居,而得罪另一家邻居,是不是?”
瑞宣舔了舔嘴唇,没说什么。
“钱家,”瑞丰决定要把大哥说服,“现在是家破人亡,我们无论怎样帮忙,也不会得到丝毫的报酬。冠家呢——”说到这里,他忽然改了话:“大哥,你没看报吗?”
瑞宣摇了摇头。真的,自从敌人进了北平,报纸都被奸污了以后,他就停止了看报。在平日,看报纸是他的消遣之一。报纸不但告诉他许多事,而且还可以掩护他,教他把脸遮盖起来,在他心中不很高兴的时候。停止看报,对于他,是个相当大的折磨,几乎等于戒烟或戒酒那么难过。可是,他决定不破戒。他不愿教那些带着血的谎话欺哄他,不教那些为自己开脱罪名的汉奸理论染脏了他的眼睛。
“我天天看一眼报纸上的大字标题!”瑞丰说。“尽管日本人说话不尽可靠,可是我们的仗打得不好是真的!山西,山东,河北,都打得不好,南京还保得住吗?所以,我就想:人家冠先生的办法并不算错!本来吗,比如说南京真要也丢了,全国还不都得属东洋管;就是说南京守得住,也不老容易的打回来呀!咱们北平还不是得教日本人管着?胳臂拧不过大腿去,咱们一家子还能造反,打败日本人吗?大哥,你想开着点,少帮钱家的忙,多跟冠家递个和气,不必紧自往死牛犄角里钻!”
“你说完了?”瑞宣很冷静的问。
老二点了点头。他的小干脸上要把智慧,忠诚,机警,严肃,全一下子拿出来,教老大承认他的才气的优越与心地的良善。可是,他只表现了一点掩饰不住的急切与不安。眉头皱着一点,他用手背抹了抹嘴角上的一堆小白沫儿。“老二!”瑞宣想说的话象刚倒满了杯的啤酒,都要往外流了。可是,看了老二一眼,他决定节省下气力。他很冷淡的笑了笑,象冰上炸开一点纹儿似的。“我没有什么可说的!”老二的小干脸僵巴起来。“大哥!我很愿意把话说明白了,你知道,她——”他向自己的屋中很恭敬的指了指,倒象屋中坐着的是位女神。“她常劝我分家,我总念其手足的情义,不忍说出口来!你要是不顾一切的乱来,把老三放走,又帮钱家的忙,我可是真不甘心受连累!”他的语声提高了许多。
天佑太太在南屋里发问:“你们俩嘀咕什么呢?”老大极快的回答:“说闲话呢,妈!”
老二打算多给哥哥一点压力:“你要是不能决定,我跟妈商议去!”
“妈和祖父都病着呢!”瑞宣的声音还是很低。“等他们病好了再说不行吗?”
“你跟她说说去吧!”老二又指了指自己的屋子。“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意!”
瑞宣,一个受过新教育的人,晓得什么叫小家庭制度。他没有一点反对老二要分出去的意思。不过,祖父,父亲,和母亲,都绝对不喜欢分家,他必得替老人们设想,而敷衍老二。老二在家里,与分出去,对瑞宣在家务上的,经济上的,伦理上的,负担并没什么差别。可是,老二若是分出去,三位老人就必定一齐把最严重的谴责加在他的身上。所以,他宁可多忍受老二夫妇一些冤枉气,而不肯叫老人们心中都不舒服。他受过新教育,可是须替旧伦理尽义务。他没有一时一刻忘了他的理想,可是整天,整月,整年的,他须为人情与一家大小的饱暖去工作操劳。每逢想到这种矛盾,他的心中就失去平静,而呆呆的发楞。现在,他又楞起来。“怎样?”老二紧催了一板。
“啊?”瑞宣眨巴了几下眼,才想起刚才的话来。想起老二的话来,正象一位在思索着宇宙之谜的哲学家忽然想起缸里没有了米那样,他忽然的发了气。他的脸突然的红了,紧跟着又白起来。“你到底要干吗?”他忘了祖父与母亲的病,忘了一切,声音很低,可是很宽,象憋着大雨的沉雷。“分家吗?你马上滚!”
南屋的老太太忘了病痛,急忙坐起来,隔着窗户玻璃往外看:“怎么啦?怎么啦?”
老大上了当。老二凑近窗前:“妈!这你可听见了?大哥叫我滚蛋!”
幸而,母亲的心是平均的拴在儿女身上的。她不愿意审判他们,因为审判必须决定屈直胜负。她只用她的地位与慈爱的威权压服他们:“大节下的呀!不准吵嘴!”
老二再向窗前凑了凑,好象是他受了很大的委屈,而要求母亲格外爱护他。
老大又楞起来。他很后悔自己的卤莽,失去控制,而惹得带病的妈妈又来操心!
瑞丰太太肉滚子似的扭了出来。“丰!你进来!有人叫咱们滚,咱们还不忙着收拾收拾就走吗?等着叫人家踢出去,不是白饶一面儿吗?”
瑞丰放弃了妈妈,小箭头似的奔了太太去。
“瑞宣——”祁老人在屋里扯着长声儿叫:“瑞宣——”并没等瑞宣答应,他发开了纯为舒散肝气的议论:“不能这样子呀!小三儿还没有消息,怎能再把二的赶出去呢!今天是八月节,家家讲究团圆,怎么单单咱们说分家呢?要分,等我死了再说;我还能活几天?你们就等不得呀!”
瑞宣没答理祖父,也没安慰妈妈,低着头往院外走。在大门外,他碰上了韵梅。她红着眼圈报告:“快去吧!钱太太不哭啦!孙七爷已经去给她和少奶奶的娘家送信,你赶紧约上李四爷,去商议怎么办事吧!”
瑞宣的怒气还没消,可是决定尽全力去帮钱家的忙。他觉得只有尽力帮助别人,或者可以减轻他的忧虑,与不能象老三那样去赴国难的罪过。
他在钱家守了一整夜的死人。
()
18
除了娘家人来到,钱家婆媳又狠狠的哭了一场之外,她们没有再哭出声来。钱太太的太阳|穴与腮全陷进去多么深,以致鼻子和颧骨都显着特别的坚硬,有棱有角。二者必居其一:不是她已经把泪都倾尽,就是她下了决心不再哭。恐怕是后者,因为在她的陷进很深的眼珠里,有那么一点光。这点光象最温柔的女猫怕淘气的小孩动她的未睁开眼的小猫那么厉害,象带着鸡雏的母鸡感觉到天上来了老鹰那么勇敢,象一个被捉住的麻雀要用它的小嘴咬断了笼子棍儿那么坚决。她不再哭,也不多说话,而只把眼中这点光一会儿放射出来,一会儿又收起去;存储了一会儿再放射出来。
大家很不放心这点光。
李四爷开始喜欢钱太太,因为她是那么简单痛快,只要他一出主意,她马上点头,不给他半点麻烦和淤磨。从一方面看,她对于一切东西的价钱和到什么地方去买,似乎全不知道,所以他一张口建议,她就点头。从另一方面看,她的心中又象颇有些打算,并不胡里胡涂的就点头。比如说:四爷说,棺材只求结实,不管式样好看不好看;她点点头。四爷说,灵柩在家里只停五天,出殡只要十六个杠儿和一班儿清音吹鼓手;她又点点头。可是,当他提到请和尚放焰口的时候,她摇了头,因为钱先生和少爷们都不信佛,家里从来没给任何神佛烧过香。这,教李四爷觉得很奇怪。他很想问明白,钱家是不是“二毛子”,信洋教。可是他没敢问,因为他想不起钱家的人在什么时候上过教堂,而且这一家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丝毫不带洋气儿。李四爷不能明白她,而且心中有点不舒服——在他想,无论怎样不信佛的人,死后念念经总是有益无损的事。钱太太可是很坚决,她连着摇了两次头。
李四爷也看出来:她的反对念经,一定不是为省那几个钱,因为当他建议买棺材与别的事的时候,虽然他立意要给她节省,可是并没有明说出来;她只点头,而并没问:“那得要多少钱哪?”她既象十分明白李四爷必定会给省钱,又象随便花多少也不在乎的样子。李四爷一方面喜欢她的简单痛快。另一方面又有点担心——她到底有多少钱呢?
为慎重起见,李四爷避着钱太太,去探听少奶奶的口气。她没有任何意见,婆婆说怎办,就怎办。四爷又特别提出请和尚念经的事,她说:“公公和孟石都爱作诗,什么神佛也不信。”四爷不知道诗是什么,更想不透为什么作诗就不信佛爷。他只好放弃了自己的主张,虽然在心中已经算计好,他会给她们请来五位顶规矩而又便宜的和尚。他问到钱太太到底有多少钱,少奶奶毫不迟疑的回答:“一个钱没有!”
李四爷抓了头。不错,他自己准备好完全尽义务,把杠领出城去。但是,杠钱,棺材钱,和其他的开销,尽管他可以设法节省,可也要马上就筹出款子来呀!他把瑞宣拉到一边,咬了咬耳朵。
瑞宣按着四爷的计划,先糙糙的在心中造了个预算表,然后才说:“我晓得咱们胡同里的人多数的都肯帮忙。但是钱太太绝不喜欢咱们出去替她化缘募捐。咱们自己呢,至多也不过能掏出十块八块的,那和总数还差得多呢!咱们是不是应当去问问她们的娘家人呢?”
“应当问问!”老人点了头。“这年月,买什么都要付现钱!要不是闹日本鬼子,我准担保能赊出一口棺材来;现在,连一斤米全赊不出来,更休提寿材了!”
钱太太的弟弟,和少奶奶的父亲,都在这里。钱太太的弟弟陈野求,是个相当有学问,而心地极好的中年瘦子。脸上瘦,所以就显得眼睛特别的大。当他的眼珠定住的时候,他好象是很深沉,个性很强似的。可是他不常定住眼珠;反之,他的眼珠总爱“多此一举”的乱转,倒好象他是很浮躁,很好事。有这么一对眼,再加上两片薄得象刀刃似的,极好开合(找不到说话的对象,他自己会叨唠得很热闹)的嘴唇,他就老那么飘轻飘轻的,好象一片飞在空中的鸡毛那样被人视为无足重轻。事实上,他既不深沉,也不浮躁。他的好转眼珠只是一种习惯,他的好说话是为特意讨别人的好。他是个好人。假若不是因为他有一位躺在坟地的,和一位躺在床上的,太太,这两位太太给他生的八个孩子,他必定不会老被人看成空中飞动的一片鸡毛。只要他用一点力,他就能成为一位学者。可是,八张象蝗虫的小嘴,和十六对象铁犁的脚,就把他的学者资格永远褫夺了。无论他怎样卖力气,八个孩子的鞋袜永远教他爱莫能助!
他和钱默吟是至近的亲戚,也是最好的朋友。姐丈与舅爷所学的不同,但是谈到学问,彼此都有互相尊敬的必要。至于谈到人生的享受,野求就非常的羡慕默吟了;默吟有诗有画有花木与茵陈酒,而野求只有吵起来象一群饥狼似的孩子。他非常的喜欢来看姐姐与姐丈,因为即使正赶上姐丈也断了粮,到底他们还可以上下古今的闲扯——他管这个闲扯叫作“磨一磨心上的锈”。可是,他不能常来,八个孩子与一位常常生病的太太,把他拴在了柴米油盐上。
当孙七把口信捎到的时候,他正吃着晚饭——或者应当说正和孩子们抢着饭吃。孙七把话说完,野求把口中没咽净的东西都吐在地上。没顾得找帽子,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