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状师
贵,肯定少不了。”
现在是刚开始的行业,邮寄也是按快递算,当然不会全国统一价格,祥符县一个价、开封府一个价(祥符县属开封府),出了开封府,按各府路程长短另外标价。
第九十三章 开业
周朝这个时候,像北宋最繁华时期一样,工商税收已经大大超过农业了,全国也有几十个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京城洛阳府甚至是百万级的超级大城市,在全世界,都足以遥遥领先的。
这样繁华的年代,商贩、工人、运输、读书……人口流动已经相当大了。也正是因为这样,陆羽才会选择抢先开办邮局。但祥符县终究是一个县城,人口、繁华程度都有限,在这里设立根基,只能是试水这个模式,想要赚钱还是不容易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除了每三天要说书一次之外,陆羽基本上都在忙这事,和老古一起安排路线、招人培训等,投入了很大的心力。
祥符县安排一个人,老古都嫌多,但京城的话,发展起来,一百个人都未必够。招聘送信的脚力,秉承着省钱的态度,招的都是十几岁的男孩子,以十四到十八为主。他没有忘记杜老头的收留之恩,虽然在他死后有些人的态度不太好,但主要还是迫于压力,怕得罪杜堂,还是有一些人帮忙,所以,特地让蕊香回去,招了一批没什么好活计的年轻人回来。
这些未来的邮递员,都是不认识字的文盲。花了钱读书识字的,也不会来干这样的活。
送信需要认识字吗?
当然不用,只要记得住、懂得问路就可以了。
他们只是充当到了脚力跑腿,到了每个城市的分点之后,由一个或几个管理的,把收到的信件、邮件,按街区分开来,把一份或几份交待给一个人送,告诉他们地址就行了。
同样的,城市间骑马送信的,也不需要认识字。只要每个分点的,分信的人认识字就行了。而这部分人,招聘起来就严格得多,也不能招太多了。在别的城市建立分点之后,在当地招聘识字、熟悉环境的人,才能更好的分理邮件。
招聘可以让老古进行,但培训则只有陆羽亲自上阵。老古看了他的全部计划书,还需要解释才能理解,几类员工,需要干什么,还是陆羽才能说得清楚。在此过程中,需要办理的手续,他也打点办下来了,现在和县衙上下都比较熟悉,并没有多麻烦。
如此大规模的招聘,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特别是其他车马行,都不明白老古要干什么,而那些没招聘上、招聘到培训后的人,都不免会把自己接触到难以理解的东西和别人说出去。
陆羽也没有禁止已经招聘到的员工向外说他们知道的东西,任由不同的人把不同版本的传言流出去。而别人问他的时候,他总是含蓄的笑笑,从不给人直接的答复。
奇怪的招聘、奇怪的目的,引起很多人讨论,又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出来,更添加一份神秘,让更多人根据自己了解的片面情况议论。其结果,是没有经过陆羽的宣传,就已经在讨论间让大家逐渐明白了,这个还没有开张的“陆氏快递邮局”,竟然是民间邮驿,以后可以通过这里来向远方的亲友、客人寄送信件、物品。
这又因为惊讶、好奇、疑惑等因素,引起了更多新的讨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陆氏快递邮局终于开业了。因为名声已经先传开了,加上陆羽在上一次说书结束的时候,正式的为邮局打了广告,当着众多的免费听众面前,第一次开口解释了邮局的宗旨。
邮局还是在原先车马行的院子,不过已经重新的装修了一下,由运货改成送信,当然环境也弄得斯文一点。
‘陆氏快递邮局’,新的牌匾替换了原来‘老古车马行’已经斑驳的老招牌。
陆羽觉得应该名人题词能多个噱头,而如今祥符县民间最大的名人,无疑是他这个说书明星、新秀大状师,他自己也很厚脸皮的觉得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
大家相处久了,最近又看到陆羽练字,庄不凡和蕊香才明白,原来陆羽以前不是懒得写字,而是这厮的字实在拿不出手!这招牌还是秘书同志小庄代笔,只有落款是他自己写的。
今日开张,吸引了很多人过来看热闹。太白楼的曹掌柜、祥瑞布庄的黄旭辉、请陆羽说书的刘员外、铁匠杜七伯等都送礼祝贺,平时喜欢听陆羽说书的拥趸们,也都过来捧场。
来自现代的陆羽,对于宣传、炒作、吸引眼球等方面的作用,比古人更加了解。这么多人来看热闹,自然不会放过宣传的机会。
他这半年几乎是不间断的直面群众说书,台风、气势、口才都已经锻炼出来了,不用打草稿,张口就能说得天花乱坠。
()免费电子书下载
“……可能有人很忙,忙得送信都没有空;可能有人有亲人在开封府、应天府等地做活;可能有人跟江南的商客有生意往来;可能有人有子弟在京城读书……以前,大家只有想办法托人送信,现在好了,有了我们陆氏快递邮局,我们有自己的邮路、有专人送信。
要仔细说起来,我们有很多样好处。一个是专人送信,快速、安全,保证最快速度到达;二是方便,我们固定时间、规律出发,方便您随时可以邮寄;三是放心,收件的人,和最终送件的人,不是同一个人,不会让你的私事被别人知道;四是便宜,不用送礼托人,只需要少少一点钱,就可以解决了……”
他当然不会说是想要赚大家的钱,而事实上光靠这祥符县也确实不容易挣钱,所以,越说也是大义,真的好像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富豪似的。
除了邮寄信件、小物件之外,陆氏快递邮局还有一些辅助的东西,比如说为不识字的人代写家书,不另外收钱,连纸钱都不收,这对于很多低收入、不识字的人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因为他们平时找人代写一封家书,也便宜不了多少。这活是庄不凡以前干的,很拿手,但现在陆羽没有再压榨他,另外请了一个书生做。
陆羽一天都抽身不开,得应付前来道贺的、咨询的。因为别人都是认识他,而过来招呼都是以粉丝拥趸的名义开头,只能是他来应付咨询。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老古把统计的一天账目数据给他看,把陆羽吓了一跳。
第九十四章 新渠道回来的两份邀请
在预算的时候,陆羽估算错了两点。
一个是他一直觉得祥符县是赚不到钱的,他也只是需要打好一个根基而已,重点还是会放在各府中心城市和京城。另外一个是,他觉得大家对于这民间的邮局,是不大信任的,是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慢慢尝试的。
可是今天一天的结果出来了,让他吓了一跳。没想到大家对新事物的热情是如此之大,只是今天一天、上午开业还有两个时辰不算,就已经到达了一百零七桩邮件!
在定价方面,是按路程长短算钱的。在祥符县内,包裹物件和信件一样收费,祥符县外,包裹小物件比信件贵一倍。县城内二分银子(二十文钱),城外乡下五分银子(五十文钱);到开封府,信件五分银子;到应天府、京城,信件都是一钱银子(一百文钱);而江南的长途,是两钱银子(两百文钱),信件、物件一样收费。
今天是第一天开始收信件,要明天开始发送。这一百零七单信件、物件,加起来的收入,已经有十多两银子。
“我们是不是把价格定得太低了?看来大家很积极嘛!”陆羽摇头笑道。
这样的价格,跑江南长途的,就算多几天合一起才跑一趟,也肯定亏本。不过,这也是开玩笑,再高的话,可能就会超过顾客的心理、经济承受能力了。
忙了一段时间,今天如同赶考一般,成绩出来,老古也有点兴奋。“如果都照这样的速度,一个月能有三百多两的收入,那不用等几个月,马上就能盈利了!”
“呵,可能吗?”
虽然出于陆羽的预期,但他还是理智的看到实际的情况。现在只是因为广告效应、因为新鲜,所以第一天很多人,或许明天、后天还是会有不少人,但后面人就会少了。更重要的是,祥符县的人口数量不会改变。
有亲友、客户在这些地方的,只能是所有人中的一部分;会写信、寄东西的,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这些已经写过信的,不可能会经常写,甚至不会每个月。所以,在客源有限的情况下,按每天都如今日业绩,是错误的算法。
老古是做运输久了的人,自然也明白这道理。
“唉……东家,如果按照目前这样的规模,我们或许……只能坚持两个月多一点。”
那日陆羽直接把他所有的家底都很老古说了,老古最后也被他说服,同意把收购的银子分期支付。以他原先车马行的固定成本,感觉是可以如陆羽说的那样,能够承受三至六个月的亏损。
可是这段时间里,规模已经扩大了许多,除了一些一次性投资,比如新购买的马匹,给所有人定制的、带有明显标志、招牌名的统一制服等,还增加了许多每个月都必须的固定成本,比如工资、伙食、草料、分点房租等。跑腿送信的最多,不过他们工资低,八钱银子一个月就行了,可骑马运送的、分点管理分信的,这些不仅工钱更多,人也不少。
林林总总的加起来,一个月竟然快要二百两银子的成本了!而收入,一个月下来也肯定不会超过百两。
“所以我们要加快速度,要把开封府、应天府、郑州、京城等地快速铺开,尤其是京城,这些地方的人口基数,比起祥符县,不下百倍,若能开发起来,利润非常客观。还有富庶的江南一带,还有整个天下……”
陆羽做过一个估算,以京城来算,百万多人口,不乏商旅、工徒、学子,就算只有一成|人会用邮件、半年一次的话,平均每个月也有数千客源,加上回信、其他城市的客源,几乎可以增加一倍,这就是每个月超过一千两银子的市场!
这是保守估计,不过,前提是要完全的开发并占有整个市场。
“这一份名单你看一下,上面这些都是店主、商贩。在开封、京城等地有分号,或者出货、进货的。他们是经常有联系、跑动的,今天和我聊了一下,言下之意,如果效果好的话,书信往来、出货、送货等都交给我们处理,这样他们可以节约一笔成本。交待大家,好生打理,这将是我们每个月的固定客户群体。”
陆羽递给老古一张纸,是他今天在面对咨询的时候,游说过来的一群客户。
老古有点惊讶,没想到陆羽能这么快说服到这么多人。以前车马行就是帮人送货的,当然知道这方面的行情,有很多这样的商贩,都是因为货物不多、但是长期需要供应的情况,这些商人也头疼,找车马行划不来,自己应付。
“这里稍微稳定一下,我们就分头行事,把几个重点分号弄好。尽快开通京城到开封府、应天府等路线!”
()好看的txt电子书
“明白。”
几天过去,情况如陆羽预期的那样,过了前面几天的热闹,慢慢开始缓和平淡起来。老古已经先去开封府了,陆羽本来是准备自己上京城的。可就在这个当口,同时收到了两封信。
两封都是邀请信,而地方却不一样。
两封信都是利用陆氏快递邮局回寄过来,观其内容,陆羽感觉其中一封是好玩,想要试用一下这个渠道;另外一封则是好奇,因这个渠道而想起陆羽。
第一封是来自京城的,是上次柳倩儿介绍认识的二公子寄来的。他的落款是“柳二”,虽然还未知具体名字,但印证了陆羽的猜想,可能是柳倩儿的堂兄一类的人。
他来信的内容,是说西游记校对刊印的问题,邀请陆羽前往京城,亲自参与校对。——仁义书局的招牌挂着呢,当然要严格校对,不允许有犯禁、错漏的词句。信里提出来往盘缠,可以找书局报销。
陆羽会觉得他是好玩,想要试用一下这个新的寄信渠道,是因为这个理由太简单,以仁义书局的实力,不需要作者在也能编辑校对完好。
另外一封信,是来自开封府,是邀请状师身份的陆羽去打官司。同在开封府,相距不远,几个月的时间,陆羽的名气也传到了开封,而最近陆氏快递邮局也引起开封很多人好奇,因而让这户人家想到了请陆羽过去打官司。
其实和这封信一起来的,还有已经到开封的老古捎回来的一封信,里面把这个官司说了一下,建议陆羽接下。
对比着看完,陆羽估摸那户人家先找老古打听了陆羽的事迹,而老古以前并没有亲自了解过陆羽的几场官司,知道的是经过N次转述后的夸大版,而他又理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