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张伯伦又说,不希望因为这次“遇刺”事件干扰了会议地进程,希望中朝使团成员能够即时出席。
  晚上,张荫桓,罗丰禄。伍廷芳和金舜姬到孙纲的“病榻”(为了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孙纲只好“卧床不起”了)前商议,决定了下一步在会议上的行动计划。
  如果不出所料。让他们这么一搅和,这次的会一定是会开得非常热闹的哦。
  孙纲因为“受惊过度,心悸不止”,所以就不参加了,每天会议结束后,由金舜姬把会议地内容告诉他,然后他们几个再商量该怎么办。
  1898年6月25日,英,法,德,俄,中,美,朝鲜“七国会议”在日本首都东京正式举行。
  会议一开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陆军大将山县有朋代表日本政府同与会七国在“彻底结束一切敌对行动”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宣告战争正式结束,日本人被告知,“如果再有任何袭击外国人员的事件发生,都将被七国视为‘战争行为’,日本人将遭到可怕的报复”。
  这一条是孙纲特地让张荫桓向其他各国政要提出来的,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
  这样一来,日本人还想搞“恐怖活动”,就得寻思寻思后果了。
  可没想到这会议的第一天,就出了岔子。
  会议刚刚开始,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张伯伦就向各国代表提出了各国共同促使日本恢复“秩序”的“倡议”,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立刻就提出了在各国目前占领区的基础上“瓜分”日本的方案,由于英占区和俄占区面积过大,他提议两国各让出一部分地盘,交由美国和中国及朝鲜“管理”,形成“七国共管”日本地局面。
  俄国人也不傻,可能是知道了英国要当“表率”地那个计划,知道那样一来自己很可能就成了众矢之的,干脆既然你英国能慷他人之慨,我索性也大方一回,让点地盘出来,把美国、中国和朝鲜拉到我这边来,堵上英国人地嘴。
  反正不冻港已经到手了,其它的咱们都好商量。
  这个建议一提出来,英国人确实有些傻眼。
  看似粗鲁凶暴的斯拉夫“野人”其实也有一副精明的头脑,这一手“以退为进”着实厉害,让英国人一时间陷入了慌乱。
  土地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绝对的吸引力的,美国和朝鲜目前在日本没有占领区,中国只占了对马岛和隐岐诸岛,中国和朝鲜同日本开战最早,得地却最少,现在俄国人主动“送礼”,“接”还是“不接”,张荫桓和金舜姬还真有些犯难。
  这时,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表示反对,他认为应该维持日本的领土完整,“日本人口众多,难以治理,七个国家共同管理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不利于东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他提出了英国原来的那个方案,“让日本仍然以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形式存在,以条约的形式确定各国在日本的权益,让日本政府处在各国的监督之下治理本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各国为了在日本的领地而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保证各国在日本的最大利益。”
  美国方面的提议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立刻遭到了德国和法国的反对,德国和法国在日本的地盘本来就少,还“维持日本的领土完整?!”呢,想都不要想!
  德国外交大臣德皮洛夫认为,日本无端侵犯邻国,“在战争中对中国和朝鲜犯下的罪行是让任何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都无法接受的,日本必须要为发动战争的行为付出代价”。
  德皮洛夫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讲道,“日本人为了让中国和德国开战,竟然袭击了德国远东舰队的军舰”,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德国政府才“毅然出动海陆军协助中国军队作战”,为了“促使日本军队早日从朝鲜撤回本土,德国军队才在日本本土登陆”,“为了帮助中国和朝鲜人民早日脱离战争的苦难,无数德意志帝国的优秀军人为这场正义而神圣的战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他们无畏的牺牲,换来了亚洲和平的曙光,德意志军人的鲜血抛洒过的土地,绝不能留给日本人!”
  这一通“慷慨陈辞”后,不但为德国出兵日本找到了“光明正大”的理由,还坚决地否定了美国人的提议,同时,话里还暗中提醒美国人,你们不是因为执行“保护在古巴的美国侨民”的“缅因”号战列舰被“西班牙人野蛮炸毁”才发动的“解放古巴和菲律宾的战争”的么?你们那边的仗正打得热火朝天,还好意思跑到这里来指手划脚说什么“维持日本的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美国人就让德国人这么一通长篇大论给噎了回去,也是,美国人那边的“美西战争”还没结束呢,说是解放古巴,先打的却是菲律宾,也属实有些说不过去。
  (二百一十六)这就是第一天?
  法国外交部长戴奥菲尔。德尔卡塞也指出,“现在的日本政府屡次不宣而战发动战争的行为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有必要设法制止‘以后的’日本政府再做出类似的行为,在东亚各国尤其是友好国家中国和朝鲜的‘安全’没有得到保证之前,法军将不会考虑撤出日本。”
  法国人的外交辞令水准果然也非同一般,话里话外的,不但以中国和朝鲜的“安全维护者”自居,也轻松地为法军占领日本本土找到了合理的“依据”,而且还为日后的不撤兵埋了“伏笔”,手法可谓高明。
  眼见各国都表了态,发了言,张荫桓也代表中国政府的发表了声明,即“日本对中国和朝鲜不宣而战,欲灭亡我两国,两国军民为生存计,遂并肩抵抗,牺牲甚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次和会,中国非为占日本国土而来,乃为寻求正义与公理而来,为东亚及世界和平而来,中国不想对日本做出任何领土要求,而是希望日本回到‘正常的和平状态’中来,一个‘和平安定’的日本,才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共同愿望’。”
  张荫桓的“讲话”立刻博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一致称赞,各国代表全都起立鼓掌,对中国表现出来的“大度”与“宽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国的国际形象一下子变得无比“高大”起来。
  “中国外交官的表现奠定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地东方大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地位。”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后来这样评价道,
  当然了。海约翰们是不可能知道,这几个中国人定的这个“和平安定”的日本后面的“潜台词”是什么了。
  随后,金舜姬代表朝鲜王国新政府做了发言,她在会上愤怒地控诉日本在朝鲜犯下的滔天罪行,说“朝鲜和日本自古以来交流密切,日本历任幕府将军一直通过对马藩和朝鲜保持着和平友好往来,可日本乱臣贼子推翻幕府。成立现今之日本政府后,日本国遂成奸险狡诈之邦。先以军舰挑衅,占江华岛,逼签条约(即‘江华岛事件’,是东亚国家关系史的转折点),后每每寻机生事,欲使朝鲜脱离母邦,以图吞没。狡谋不成,辄以兵势相加,三韩之地遂陷入枪林弹雨之中,我百姓死于炮林雷阵之无辜生灵,血肉横飞,以万计数。又残害我国母,掳掠王室,虐杀我民。伤心惨目之状,不忍述闻,”她如同杜鹃啼血般地声音在会议大厅里回响,让很多与会代表都陪着她流下了泪水,“有至于泣不成声者”。
  在各国代表都在为朝鲜的遭遇表示深深地同情以及对日本人的无比憎恶后,她话锋突然一转。指出“日本从德川幕府时期,同邻邦一直友好,历经二百六十五年之和平岁月,何以十数年之间改弦更张?皆因乱臣贼子假托‘维新’之名,借‘尊王’名义鸩杀日本国主,挟制幼主(这倒不是空穴来风,孝明天皇死后,明治天皇才15岁,等于是‘维新派’手里的人质),篡夺日本国政。伪立一时。又托‘富国强兵’之名,穷兵黩武。侵陵他国,不但使邻国生灵涂炭,其贻害亦流毒本国,”她随后又说,“朝鲜坚决支持大清提出的建立‘和平安定’的日本的建议,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政通人和’,‘友邻敦睦’,朝鲜认为只有这样地日本国,才是真正的‘和平安定’的日本。”
  这一套词儿其实是孙纲给她拟的,没想到她还挺有表演天赋的,在会议上“声情并茂”地给说了出来。
  让日本回到德川幕府时代的“提议”就这么拿到台面上来了。
  朝鲜代表团的这个“提议”可以说“语惊四座”,的确让所有地各国与会代表都吃了一惊,但让人意外的是,法国外交部长戴奥菲尔。德尔卡塞立刻就表示了赞同,法国原来在日本就是一直支持德川幕府同英国支持的明治政府对抗,法国对英国在日本问题上处于主导地位始终耿耿于怀,这下有机会了,当然不会放过。
  朝鲜特使的提议实际就等于是中国方面的意思,张荫桓看见法国人表示赞同了,立刻也“表态”支持朝鲜特使的“提议”,并说自明治政府上台,“伪托国主之名,行种种悖乱之事,而幕政时期之日本‘冲正和平’,‘法度良美’”,应该恢复幕府政权,建立一个拥有“真正和平”地日本。
  可能是这个题目出得太大,让英国人一下子来不及反应,而德国人表示了谨慎的“不反对”,俄国人仍坚持自己原来的方案,美国人的态度也不明朗,这第一天的会议在没有得出什么结果的情况下结束了。
  这些情况,都是会议结束后,金舜姬回来告诉孙纲的。
  “张大人他们还夸我说的好呢,他们还不知道其实都是你教我的。”她看着他,拉着他的手说道,
  “那也得你说地好才行,当初要你来就对了,美女作为一国代表控诉起来格外引人同情,而提地建议只要合理也容易被接受,”孙纲握着她的手得意地说道,“哎呀,我那时怎么就这么聪明呢?”
  看着他那洋洋得意地样子,她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张大人去和英国人商量去了,罗大人去找美国人和俄国人商量,伍大人去找德国人和法国人商量,我只好来找你商量了,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看张大人他们去谈得怎么样,再提出来具体的操作办法,”孙纲把她往怀里拉了拉,说道,“象日本现在的政府上台前那样,将日本重新划分成各个藩,各藩大名奉幕府将军为主,国主(天皇)为国家名义上的象征,让各国占领区内的藩臣服于各国,各国在日本的兵力有限,不可能总象现在这样占领下去,这样一来可以让各国有选择的占领最强的藩,让其余的藩表示臣服就行了,这样一来,各国统治下的各藩就无法凝聚到一起,统一的日本就永远不会存在了。”
  “咱们再提出来‘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忙于争取到更多的藩归属自己,就会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日本这里,就不会注意到中国和朝鲜了,”孙纲看她不是太明白的样子,就又给她解释道,“那样的话,中国和朝鲜就会有一段安定的时间,可以尽快的发展国力了。”
  “我明白了,”金舜姬点了点头,又问道,“关于朝鲜以后的发展,舜姬很想知道。”
  “现在的世界各国,要想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复苏,无不以铁路为先,铁路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货流通畅才可以让民生富足,国家自然会由富转强,朝鲜的铁路现在只通到汉城,下一步就应该通到釜山,同出海口连接起来,使海上商路和陆地连接起来,对朝鲜民生有莫大好处。”孙纲对她说道,“等这次事完了,大清也还要修建更多的铁路,‘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你可要记住了。”
  “我有时候在想,敬茗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金舜姬用近乎“崇拜”的眼光看着他,让他的脸不由得一阵发烧。
  她那里会知道,这些都是经过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拓路前进,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历史经验教训,虽然他告诉她的,只是短短的几句话。
  可又有谁能够知道,那些话里的每一个字,代表着多少人的生命吗?
  想到后世,历史课在学校里竟然成了一门无足轻重的课程,身在几百年前,孙纲仍然能够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古语云:欲亡其族,先灭其史。
  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历史都不知道了,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
  被西班牙殖民者毁掉了历史的美洲古代原生民族,现在是不是已经消亡殆尽了?
  曾经辉煌灿烂的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只有中华文明还在西方文明的冲撞下苦苦挣扎。
  是走向新生?还是就此消亡?
  他这个小小的穿越者,能不能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吸收新鲜的血液,焕发出新的生机?
  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