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还是等此间事毕,樵野兄再言老吧!”罗丰禄笑道,
  会议进行的第二天,孙纲和金咏庆(朝鲜军方代表)等人在英国海军人员的陪伴下,上了英国海军王牌主力舰“印度女皇”号上拜访。
  “印度女皇”号战列舰,同属“君权”级战列舰,中国的“龙扬”号战列舰比她略小,但各方面性能相差无多,“印度女皇”号原先一直在英国海峡舰队服役,因为中国和日本再度开战,“印度女皇”号和“雷米利斯”号一起,从欧洲前往东方“观战”,想看看世界海战史上,第一次万吨以上的战列舰面对面的对阵交锋会是个什么样子。
  说来也怪,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地战列舰队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长期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反而是英国海军的“学生”的、仅有一二艘战列舰的中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却一有机会就要“大打出手”!
  身为“老师”,还得千里迢迢跑来看“学生”打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可中日“壹岐海战”的结果却让“老师”大跌眼镜,在二对一的情况下,两艘英国造地巨型战列舰居然被全部击毁,中国海军地“龙扬”号战列舰在遭受猛烈的炮火袭击之后仍然显示出了无与伦比地强大战斗力,让全世界为之刮目相看,这场海战对世界各国海军以后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海战的结果表明,即使有再多再强的快速巡洋舰,火力和防护性上的差异也决定了,它们集体面对一艘战列舰的时候,所能取胜的机会也是极小的。
  大东沟海战后,军事观察家们都普遍认为,大口径重炮的发射速度过慢,虽然即使打中一炮就可以给对方造成致命的伤害,但大量速射炮的使用对敌舰造成的综合伤害应该会更大。所以世界各国海军在战舰的火力配备上,开始倾向以大中口径的速射炮为主,但壹岐海战后,大口径重炮的价值又体现了出来,各国海军又重新对大口径重炮予以关注,开始考虑如何提高大口径重炮的射速和准确度,海战的方式因而又发生了变化。
  在海战中舰队应该采取何种阵列对敌方面,中国海军采取的传统“乱战”战术被证明依然有效,在随后中国的另外几支舰队发动的对日本人的进攻中,无一例外的都摒弃了整齐的队列战术,全部采取“乱战”的方式,给日本海军造成了巨大损失,而日本海军耗时费力的“T”形阵列战术被证明在大规模编队作战时可能有效,但面对“乱战”,却根本发挥不了什么威力。
  这一系列海战的结果不得不让大英帝国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海洋大国。
  中国凭借一定的外部技术帮助竟然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如此威力强大的战舰,显示出了她未来强大的工业生产潜力,中国现在还是个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可一旦在一个开明的、强有力的政府的领导下,开始向工商业为主的经济转型,所能迸发出的巨大能量,一定会震惊世界!
  面对中朝使团参观英国海军王牌主力舰的“愿望”,英国人立刻满口答应,对孙纲等人“殷勤招待”,孙纲在踏上了“印度女皇”号甲板上的那一刻,虚荣心还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能站在传说中的大英帝国最强大的战舰的甲板上参观,不是谁都有这个机会的。
  记得在后世,自己和单位同事去大连旅游,登上了那艘已经退役成为旅游设施的中国购买前苏联的导弹驱逐舰时,也同样的激动过。
  现在,他身在一百多年前,已经让中国拥有了自己的万吨级战列舰。
  今天,他面对“印度女皇”号上英国海军官兵那整齐的致礼队列,和英国军官亲切友好的笑容,心里由衷的感到激动。
  国与国之间,永远是实力决定一切。
  只有强者,才可能受到别国这样的尊重。
  (二百一十九)中英联兵?
  英国海军现在的举动表明,他们已经把中国当成了一个和他们一样的海军强国了。
  孙纲饶有兴致地在“印度女皇”号上东逛西瞅,并向陪访的英国军官询问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让所有的英国人都大为吃惊。
  眼前的这个年轻的中国高官对海军舰艇的认识超乎英国人的想象,他对“印度女皇”的内部构造可以说十分熟悉,似乎他多少年以前就到过这条船上一样。
  英国人哪里知道,眼前的这个家伙是个地地道道的穿越者,他亲手制作过“君权”级战列舰的模型,想不熟悉都不可能。
  后世的资讯之发达,绝对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够想象的。
  所以孙纲能够知道那么多的细节和历史上不为人知的东西,也就不奇怪了。
  就象现在,他今天上“印度女皇”号上参观,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别的目地的。
  那就是利用眼下的情势,借英国人之手,压制一下俄国人!
  参观完毕后,在“印度女皇”号上豪华的军官客厅里,孙纲和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作了长谈,斐利曼特一直对孙纲很是“景仰”,对他连续参加了大东沟海战和壹岐海战这两次海上决定性战役并都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示了“羡慕和敬佩”。
  “这两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我和我地舰队都充当了‘观众’的角色。”斐利曼特有些自嘲地笑着说道,“我真不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里,始终充当‘旁观者’。”
  “恐怕将军阁下很快就会摆脱这种‘观众’的生涯了。”孙纲听完了翻译的解说,笑着说道,
  “孙将军为什么这么说?”斐利曼特不解地问道,
  “俄国人的手已经伸到了太平洋里,我大清海军和将军阁下的舰队将首当其冲。直接面对俄国太平洋舰队地威胁了,将军阁下还会继续当观众吗?”孙纲看着他。笑道,“不管怎么说,大清海军是绝不会坐视敌人打到家门口的,我现在很想知道,如果海战爆发,我们能够依靠将军阁下舰队地帮助吗?”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阁下,俄国如果进攻贵国。女王陛下的政府是绝不会坐视的。”斐利曼特明白了孙纲的意思,小心地说道,
  “我国有一句话说的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孙纲不动声色地说道,“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与其等到人家打上门来,为什么不争取主动进攻?以现有贵我两国在东亚的海军实力。我两国海军联手,全球无一国可与争锋,不如借此机会,永除后患如何?”
  斐利曼特听完了翻译,吃惊地看着孙纲,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贵国地这两艘铁甲巨舰。加上我国的四艘,消灭俄国远东舰队应该不成问题,”孙纲直截了当地说道,
  “佐世保为东亚重要港口之一,俄国海军占据了这里,向西直面我国长江流域,而该处为贵国商业利益集中之所在,一旦有事,贵国海军鞭长莫及,将受大害。”孙纲继续说道。“我国之京津亦受其暗制,贵我两国两军俱受其威胁。为今之计,非联手不足以制之,将军阁下以为如何?”
  “孙将军说的很有道理,”斐利曼特好半天才说道,“可惜我国政府以前没有对这种后果引起足够的重视。”他叹息了一声,说道,“贵国的李鸿章中堂在四年前曾经三次和我谈过这件事,一次是在贵国的‘定远’号上,一次是在我的‘敏捷’号上,最后一次是在贵国的威海卫基地。李中堂向我一再言及我国和贵国是天然地同盟,应该共同合作,对抗俄国的威胁,甚至说如果我国进攻海参崴,贵国海军将前来相助。可惜我国政府对此没有在意。”
  “贵国政府没有选择中国,而是错误地选择了日本,”孙纲笑了笑,说道,“可是日本只想利用贵国,并没有承担起为贵国对抗俄国,维护东亚和平的责任,而是借着贵国的支持,把屠刀举向了我国和朝鲜,结果不但因此而亡国,还把一个极其重要的军港留给了俄国人,给其它国家留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
  “而政府地一个小小的错误,将使我们这些军人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斐利曼特点点头,说道,“俄国人占据了佐世保,就意味着我国以前在东亚的政策的完全失败,孙将军刚才说的我已经明白了,可是,我想问一句,孙将军说的这些,是否代表了贵国政府的意思?”
  “我们出发前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全部授权,”孙纲说道,“可以采取我们认为正确的行动,我国有一句古语,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江山社稷地利益,我们可以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朝廷。”为了向他表明自己地权威,孙纲又加了一句,“如果将军阁下同意,我今天就可以发出命令,让北洋舰队的主力前来和贵国海军会合。”
  “我个人完全赞同孙将军地意见,”斐利曼特听了孙纲的话,不由得吓了一跳,说道,“但是这毕竟意味着又一场战争,孙将军有任意行动的全权,可我还没有,我需要就此向我国政府汇报,得到政府的认可后,才能给孙将军答复。”
  在他看来,眼前这个年轻人简直就是个好战分子,这“说干就干”的“魄力”,还真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我期待着将军阁下的好消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希望贵国政府不要犯下四年前的错误。”孙纲说道,
  在“印度女皇”号上和斐利曼特共进午餐后,孙纲还对着地图,和斐利曼特就一旦中英两国海军确定要对俄国采取军事行动,两国海军应该采取的行动“细节”都进行了“讨论”,孙纲建议两国海军联合向佐世保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发动突袭,先以沉船堵塞港口,然后以鱼雷艇进港向敌舰发射鱼雷进行偷袭,并在港口外布雷困住他们,中英两国舰队守在港外,如果有俄国本土的其它舰队前来支援,就在外围加以消灭,达到“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的目的。
  孙纲说得煞有介事振振有词,反正也是“纸上谈兵”,说得越“热闹”越好。
  这个“围城打援”的作战计划让斐利曼特赞叹不已,他又进一步的做了“完善”,他们俩这一番“讨论”给周围的军官们的感觉,好象这个“中英联兵攻俄”的事已经板上钉钉了一样。
  从“印度女皇”那里拜访完毕回来后,天色已经有些晚了。
  张荫桓,罗丰禄和伍廷芳以及朝鲜美女特使都已经等候多时了,他们看他回来,给他讲了一下今天的会议情况。
  果然不出所料,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今天把俄国陆军少将伊万诺夫斯基给一起拉来了,让他直接“感受”一下“国际压力”,张伯伦在会上正式提出了中国和朝鲜提议的“修正案”,即成立以德川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为首的日本新政府,取代日本明治政府,将日本恢复到1867年的各藩林立状态,列强占领区内的各藩可以视不同情况由列强直接控制或委托藩主治理,藩主和各占领区列强的关系以不平等条约的方式确定,条约由幕府代表批准生效,“由一个‘独立统一’的日本来保证各国的利益。”
  为了给英国人“推波助澜”,张荫桓适时的把孙纲说的那个“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建议也给抛了出来,做为英国人提案的“补充”,美国人对中国的这个“建议”十分的“赞赏”,立刻表示了同意,法国和德国也表示了赞同,被孤立了的那位俄国陆军少将愤然退席以示“抗议”,把其它各国代表全都晾那儿了。
  这一天的会议就这么结束了,私下里,张伯伦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又进行了接触,在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情况下,张伯伦决定,如果俄国人就是不让步的话,可以先撇开俄国,实行这个计划,在以后由新成立的日本德川幕府同俄国人单谈俄占区的问题。
  孙纲把自己和斐利曼特的谈话内容告诉了大家,“可能那些个老毛子还不知道我今天和英国人商量的事,咱们这就想办法放出风声去,他听到了后就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说话了。”
  (二百二十)利用一下德国人
  大家又在一起商量了一下,一直到了很晚才离开,只留下朝鲜美女特使“陪”他。
  现在,形势应该说对中国“一片大好”,只要再小心加把劲,这个“四管齐下”的事就算成了。
  要是那样的话,应该可以给中国争取最少十年的和平时光。
  在这十年里,他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中国尽快的向“民族国家”和工商业经济转变!
  到那时,中国就可以真正的站起来了!
  即使外部环境又发生了变化,中国只要有了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依靠充足的资源和人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立于不败之地!
  到那时候,西方列强就是想扼制中国的发展,也已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