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南然?br />   到目前为止,因为自己事先处置得当,此次中国面对俄国的大举入侵,在海陆两个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可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
  现在的形势,应当说已经变得对中国十分有利。
  陆路战场,俄军已经全部退出中国境内,只是因为中国方面目前军力不足,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不然的话,以前让俄国人偷摸占去的土地说不定这次就都夺回来了。
  海战方面,俄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被北洋舰队堵在了海参崴,在佐世保的俄国分舰队也遭到了重创,可以说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基本上对中国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而且。刘冠雄对佐世保港的突袭也等于间接地帮了日本人的一个大忙。
  在佐世保处于日本人重重包围之下的俄军依靠坚固的工事和海军舰炮的火力支援才坚持了这么长的时间,进攻佐世保的日军可是没少吃俄国军舰地亏(据说日军进攻时一次死于俄军舰炮火力打击之下的足有1000多人,没有了海军地日本人真是可怜),现在佐世保港里的俄国海军让中国舰队打得奄奄一息,日本人信心大振,又准备开始向俄国人发动新一轮的猛攻,俄国人这回能不能够招架得住。还真是不太好说。
  俄国人这仗都打成这样了,居然还在这里打肿脸充胖子。让孙纲不由得不佩服俄国人的养气功夫。
  孙纲和幕僚们分析完了所有的情报,并一起讨论了一下目前的形势,江穆齐、陈志坚及孙文都认为应该再对俄国人发动一次攻势,或者让俄国人“以为”中国要对俄国再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让俄国人意识到他们正在面临一场灭顶之灾,从而达到压服俄国人地目的。
  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孙纲随后给在哈尔滨休整的段祺瑞等陆军将领发了电报。征求了一下他们的看法。他又把刘冠雄和程璧光等海军将领找来商量了一下,海军众将也都表示同意,并提出来应该海陆夹攻海参崴或佐世保及长崎,“为对俄索偿之抵押”(这一手应该是在中法战争中向法国人学的),迫使俄国人屈服。
  几天后段祺瑞也给他发来了回电,提出来了差不多同样的主张,并强烈建议进攻海参崴,把海参崴作为“抵押品”的“首选”!
  他认为应该进攻海参崴地理由是。“我军此时渡(黑龙)江攻俄,兵力不敷,战线过长,补给困难,尤易为敌所趁,海参崴近在肘腋。迩于朝鲜,我军补给皆可由铁路而至,又可与韩军并力而攻,且东省百姓饱受俄人侵陵残害,对俄人恨之入骨,攻海参崴则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手,胜算极大。”
  这帮“好战分子”居然全都想到一起去了。
  孙纲把海陆诸将和幕僚们的意见归拢了一下后,向“共和政府”的“政务院”大佬们做了详细汇报,请他们开会讨论给个主意。
  李鸿章听完“汇报”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差点没跳起来。
  也难怪,李鸿章虽然是中国近代改革的先驱者。但历经坎坷。从壮年步入老境之后,精力、气魄、智慧和胆略都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他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有一种本能地恐惧之感,当得知俄国大举入侵东北后,老头子一夜之间头发又花白了许多。在孙纲率兵赴前线抗敌的日日夜夜里,老头子可以说夜不能寐,当听到哈尔滨保卫战取得大胜的消息后,竟至于喜极而泣,现在国家总算转危为安了,他本想借此机会同俄国休战,可是俄国人现在坚决不肯让步,他正打算“退一步海阔天空”,却没想到孙纲居然又给他出了个难题!
  “海参崴为俄军关防重地,若要攻击该城,可就是同俄国全面开战了。”李鸿章担心地说道,“现有诸军想要攻克如此坚城,恐非易事,如折损过重,就得不偿失了。”
  李鸿章的担心不无道理,中国现在虽然处于优势,但中国军队从来没有现代化的攻城作战经验,也缺少相应的武器和战术,一旦不能攻克,再遭受重大的伤亡,中国目前的所有优势都将化为乌有,很可能又是一个万劫不复的局面!
  孙毓汶和王文韶也表示了相同的担忧,但张之洞却一反常态地主张要再打俄国人一次!
  张之洞是这样说地,“俄人一贯恃强凌弱,如不借此机会予以当头棒喝,使其知难而退,恐此次危机一过,又会卷土重来。不若趁俄国现内困于民乱,外困于日本之际,予俄人全力一击,则二十年之和平,总可得也。”
  张之洞的意见得到了李鸿章地哥哥两广总督李瀚章、两江总督刘坤一、台湾巡抚丁汝昌、奉天巡抚刘铭传和孙家鼐、李鸿藻等人的支持,经过反复讨论后,李鸿章最后表示同意,批准了再次向俄国人发动进攻的行动计划,让孙纲和海陆众将“妥善密议,计出万全”制定出作战方案,并同意在海参崴、长崎、佐世保三地任选一处作为进攻目标。
  李鸿章对孙纲的要求是,尽量在保存自己实力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打击敌人,不一定非以攻克对方城市为目标,“全力予彼以重挫即可,勿以浪战为能,使彼知我卫国卫民之决心和意志,以战促和,迫彼重开和谈为上。”
  李鸿章随即又安排孙毓汶继续和俄国公使格尔思谈判,让他告诉格尔思,如果俄国继续坚持侵略中国的立场,中国将采取自己认为正确的行动,“是与贵国提携之道已失,今后我政府当唯我国利害是视,欲以独力执其手段,谨此预先通知”,先警告一下俄国人。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李鸿章和众臣计议后,开始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为孙纲即将采取的军事行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中国对外反侵略战争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场重大战役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得到了李鸿章等人全力支持的允诺后,孙纲开始积极的同海陆众将和幕僚制定具体的作战方案,在大家经过仔细研究和论证后,孙纲最终决定选择以海参崴为进攻目标。
  海参崴是一个有着数十万人口的远东第一大城市,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也是俄罗斯帝国在远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海参崴本来是中国的领土,“崴”是洼地的意思,因为这里盛产海参,“海参崴”由此而得名。1860年,沙皇俄国借着中国内忧外患之机,以“兵端不难屡兴”威胁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致使中国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给了沙皇俄国。1862年,沙皇俄国政府趾高气扬的正式宣布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为“控制东方”,从俄国人给这个城市起的名字就能想见他们的侵略野心,可以说昭然若揭。
  海参崴水深港阔,是俄罗斯在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海港城市和出海口,也是俄国海军在东方的重要基地,其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沙皇俄国在海参崴驻有重兵,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就设在了海参崴。除了每年冬天俄国太平洋舰队去日本佐世保港避冻以外,俄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始终都驻扎在海参崴。在驻有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的同时,沙皇俄国还在这里保持着一支相当力量的陆军部队,并在海参崴修筑了一系列的堡垒要塞和防御工事,海参崴从此成为了沙皇俄国通往太平洋的大门,也成为了沙皇俄国布置在中国和东亚人民身边的一颗毒牙!
  (三百三十九)变“散沙”为“铁拳”
  而这一次,孙纲想把俄国人的这颗“毒牙”,从中国的身边拔掉!
  本来,他最初只想将俄军先赶出中国,让中国在内乱外侵中尽快恢复秩序,步入快速发展的正常轨道,但是现在,孙纲意识到,不彻底解决俄国人在身边的威胁,中国想要进入真正的和平发展时期,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能攻下俄国人屯有海陆重兵的重要海港城市海参崴,将沉重打击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实力,让俄国人这一趴下,就是多少年都爬不起来!
  如果还任由这颗“毒牙”钉在这里,不一定在什么时候,中国就还会被俄国人狠狠咬上一口!
  可是,以自己现在的力量,能够拿下这座俄国人的远东第一重镇吗?
  俄国人在海参崴经营了这么多年,已经把海参崴变成了一座无比坚固的要塞,更何况,这里还有一支实力和北洋舰队差不多,甚至更为强大的海军舰队!
  自古以来,攻城战就是所有战争里面最为残酷的。
  的确象段祺瑞说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自己这里,可以说有很大的胜算,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次攻坚战不同于以往,这是一场完全依靠工业科技产生的军事力量来进行的战斗,仍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期的中国人,能够打赢这场战役吗?
  这一次,可不是象把炮弹都换上苦味酸炸药就能完全改变战争结局那么容易了。
  但孙纲经过仔细的对比分析后。还是做出了进攻海参崴地决定。
  这一回,他决定,不以完全夺取这座城市为目标,而是以如何给防守海参崴的俄军造成最大的伤亡和损失为战役目的!
  因为,他手中的海陆军兵力,也就能和俄军大体保持相当(在一些地方稍稍占优),如果硬碰硬的和俄军拼。即使能够拿下海参崴,自己的实力也会受到极大地损失。这种“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买卖”,还是不要做地好。
  李鸿章也担心“得不偿失”这一点,所以才给他下了那道有些“一语双关”的指令。
  但李鸿章可能不知道,他所依靠的这个年轻人,从来就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儿,这个年轻人。现在已经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个“创意”的“诞生”,说起来还应该感谢日本人。
  甲午海战中,日本人为了对付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战列舰,制定了专门用苦味酸炮弹杀伤两舰舰员地战术,日本人认为,只要两舰舰员都死光了,这两艘巨舰也就等于废了。
  日本人的战术可谓高明狠毒。而且也真的就差点成功,如果不是因为一只突如其来的“小小蝴蝶”打乱了日本人的整个计划的话。
  现在,“蝴蝶”已经准备用类似的办法来对付据守海参崴的俄国人了。
  如果海参崴地俄国人都死光了的话,海参崴也就等于拿下了。
  想到因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将有无数俄国人因此而丧命,孙纲的嘴角露出一丝残酷的冷笑。将大家都吓了一跳。
  对他来说,只有死了的侵略者,才是“最好”地侵略者!
  为了保证这次战役计划的顺利实施,孙纲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前准备工作。
  他深深知道,这次攻坚作战不但需要参战的海陆各方的严密配合,而且还需要来自全国的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
  中国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就从来没有过“总体战”的概念,一直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甲午战争时李鸿章有“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的叹息。
  现在。孙纲想借着这次对俄作战之机,把全中国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拧成一股绳,来一次“总体战”地“预演”!
  等到下次再有列强侵略中国地时候,中国人民已经知道“总体战”是怎么回事了,就不会再出现地方各自为战的局面了。
  如果俄国人知道了孙纲是想拿他们“练手”地话,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
  孙纲的准备工作,一开始,竟然是从舆论方面开始的。
  其实不用他多做什么,俄军入侵东北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和俄国人令人发指的暴行,已经被中外好多的报纸报导了出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当时的《盛京时报》写道:“……我东省之民陷于枪炮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肉血飞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号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自哈尔滨以北,直至边墙内外,凡俄寇所过之处,纵横千里,全为赤地,……俄人纵火焚城,火光烛天,数日不息,……积尸数里,黑龙江竟至骸骨漂溢,蔽满江洋……”
  “……瑗珲、呼玛尔、海兰泡诸地之我民皆为俄军搜杀尽净,已无人迹……”
  美国传教士戴德尔在报纸上发表的《俄国人在中国的暴行》一文更是震惊了世界。
  “……我见到十来个俄国士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中国人,把他们的辫子打了一个总结,然后慢慢地把他们当做枪靶子打,……有的斩下一只手,有的剁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无论男女老幼,没有饶过一个。……死尸堆积得几尺高,那些男女老幼,死得奇形怪状,没有相同的。……那柜台上的木栅尖上串着无数的人头,框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