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而另外三枚鱼雷取得的战果,是让“海狮”号潜艇上所有的官兵都意想不到的。
  一枚鱼雷没有击中“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却把离它不远的一艘俄国驱逐舰送进了海底!
  另外两枚鱼雷一枚鬼使神差的击中了一艘正在进行救援工作的运输舰,另一枚鱼雷有如神助般的击中了一艘俄国人的医院船,这两艘倒霉透顶的船一会儿就消失在了目瞪口呆的俄国人视线当中。
  这应该算是自从俄国入侵中国以来,俄罗斯帝国海军最为不幸的一天了。
  对中国海军官兵来说,这一天可绝对称得上是“幸运日”。
  因为,一位中国艇长在自己的作战生涯中,开创了“连中四元”的世界纪录。
  据“海狮”号上的官兵们后来说的,曲飞鹏从离开潜望镜到返航,嘴就没有合上过。
  当两艘潜艇胜利返回报告战绩后,叶祖圭还有些不太敢相信,让侦察气球升空“观察”了一下之后,才最终确认了下来。
  而俄国人可能以为是中国鱼雷艇又来了,俄国人凡是能打的炮都开火了,一阵乒乒乓乓的乱轰,等到北洋舰队的两艘潜艇都跑到海上了,俄国人还在不停的炮击!
  直到这天天黑,海参崴港内仍然时不时的传来零乱的火光和炮声。
  如果是俄国人在那里“自相残杀”的话,中国海军潜艇兵们的成就感,可能是会更大一些的。
  北洋舰队对俄国太平洋舰队的进攻,可以说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三百四十三)兵围海参崴
  俄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已经无力出海与北洋舰队对阵,北洋舰队为中国取得了制海权,可以说为未来的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俄国人也很狡猾,为了防止北洋舰队再度进港偷袭,俄国人干脆来了个“沉船堵口”,把好多运输船和商船组织了起来,装满石块沉在了航道上,堵住了海参崴港的入口!
  俄国人这一手“堵塞战法”还真让叶祖圭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这样一来,俄国人自己是出不来了,可北洋舰队无论是驱逐舰、鱼雷艇还是潜艇,也都别想进去了。
  在确定暂时无法进一步发动进攻后,叶祖圭和众将商议后,派蒋超英率“海威”号巡洋舰返回旅顺,向“北洋海陆军总统”孙纲汇报战况,并听候下一步的“指示”。
  在这期间,北洋舰队和朝鲜海军仍然保持着对海参崴港内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压力。
  在了解了所有战况后,孙纲高兴之余,给叶祖圭的北洋舰队和朝鲜海军下达的下一步的作战任务是:以一部分舰只继续从海上围攻海参崴,防止俄国太平洋舰队冲出来;再用快速巡洋舰组成另外一支分舰队,袭扰俄国东方的海岸线,“以造成最大的破坏为主要目的”,把俄国人的后院彻底“点着”。
  而自己,现在可以从容腾出手来,砸砸海参崴这个“硬核桃”了。
  据回来报信的蒋超英对孙纲说道。“俄人在海岸皆筑有棱堡,备炮多尊,其堡垒皆以厚水泥覆顶为甲,坚固异常,非10寸以上巨炮不能伤,我快船以6寸炮轰之,仅使其外层稍有毁损。无法伤及内部,徒靡弹药。毫无战果。其陆路恐亦为此等坚固要塞,叶军门闻大人欲会合各省诸军会攻海参崴,我各省陆军良莠不齐,又乏重炮,因而甚以为虑,是以要我回来提醒大人。”
  叶祖圭地担心不无道理,他对大清陆军的现状知道得很清楚。新式陆军人数不多,旧军这帮“米象”耗费粮食一个顶俩,打起仗来则是臭豆腐一块,不提也罢。而且陆军重炮本来就不多,以海军这么凶猛的舰炮火力,尚且无法有效的摧毁俄军的海岸堡垒,孙纲想要从陆路突破海参崴的防线,恐怕是难上加难的。
  而孙纲却有另外地看法。
  那就是。既然不以攻克海参崴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最大限度的对海参崴造成破坏,大量杀伤俄国人(军队和平民都算上了,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地民族,不会去主动杀害俄国平民,但死于炮火“误伤”的那就“没办法”了)为主要目的。他决定把全中国的火炮和弹药都集中到海参崴,昼夜不停的用炮轰,即使无法摧毁那些俄国人最为坚固的堡垒,也会大量杀伤在海参崴的俄国军民,给俄国人造成极大地震骇和恐怖,逼俄国人最终屈服。
  而且,这样只用炮轰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自己这边的伤亡。
  “多用钢铁,少流鲜血”,这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
  至于那些来“帮战”的旧式陆军。来后就让他们投入战斗。借着海参崴的炮火,可以让他们醒醒脑子。如果他们还是不肯换脑筋,那就只好让俄国人的炮火把他们本人“换掉”好了。
  而自己,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整合中国陆军,“去芜存精”,顺理成章地把全国的军权抓到手。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啊。
  这种有些“不怎么讲究”的想法,他只是深深的埋在心里,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
  如果李鸿章知道了他居然是这么想地,不吃了他才怪。
  现在俄国人还没有重开谈判和让步的意思,老头子和一帮大佬现在正按他的要求,从全国各地收集火炮和弹药,通过各省刚刚建成为的数不多的铁路以及官道(甚至是运河)费力地向东北运送,由于等他们的时间太长,孙纲担心夜长梦多,在得知在海参崴外围已经集结了20000多人的陆军和200余门轻重火炮的时候,他决定不等了,先打了再说。
  这一天,他乘坐装甲列车,在孙文等人的陪同下,亲临前线,协调指挥诸军行动。
  在此之前,他命令在海参崴的军事行动由炮兵专家段祺瑞全面负责,段祺瑞在领会了孙纲那个“多用钢铁,少流鲜血”地“精神”之后,已经做了周密地布署,先将海参崴严密合围,并把炮兵部队全都隐蔽了起来,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俄人在此处经营已有数十年(俄国人从1877年开始修筑海参崴要塞工事,到现在已经有很大规模了),其堡垒防线环城而建,至双城子及金角湾而止,我军前日已经攻克双城子,切断了他们地退路,其在双城子之堡垒坚固异常,我军用12寸(305毫米)巨炮猛轰了半个时辰,方才尽毁之,其城乃下,”段祺瑞对孙纲说道,“现我军此等巨炮不过6门,且笨重难移,其炮座置于铁路之上方可移动,其余各炮对此等炮堡恐无能为力,现海参崴俄人已经重兵待我来攻,若贸然进攻,恐急切难下。”
  孙纲听了他的汇报,赞许地点了点头,段瑞祺果然厉害,知道强攻会造成巨大的伤亡,所以才没有立刻动手进攻,而是先切断了俄国人的退路,将海参崴围了起来。
  “双城子已为我所有,昨日我军又克伯力,海参崴外援已绝,”段祺瑞又说道,“但俄人意图久据,在海参崴屯有大量粮草弹药,其外援虽断,但仍可坚持很久,是以对其不可用长久围困之计,只要能毁其炮堡,便可拿下此城。”
  “一定要把城打下来!”孙文有些激动地说道,“俄人蟹据此城已数十年,我国从未承认此城为彼之国土,而彼竟敢驻兵永占,我们这回就是要把本来是我们的土地收回来!”
  孙文说的没错,在康熙年间清朝政府和沙皇俄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订明海参崴是属于中国的。但是,清朝中叶以后,国势日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1856年清朝政府被迫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4年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又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朝政府割让了吉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给沙皇俄国,但是其中不包括海参崴,条约中明文规定海参崴的主权属于中国,而随后沙皇俄国竟然强行把海参崴变成了俄国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并在1891年把西伯利亚大铁路开通至此,海参崴就这么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了不是俄国领土的领土!
  孙纲从后世的一些史书中还了解到,由于中国人民从来就没承认过海参崴是俄国领土,因而从法律意义上讲,直到1991年之前,海参崴都不是俄国的领土!
  所以从现在的国际公法上讲,自己目前还是在中国的领土上作战呢!
  “给我看一下他们堡垒防线的详细情况。”孙纲说道,他努力让自己从激动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孙文刚刚的话又让他心底的热血有些沸腾了起来,但他知道,自己现在需要的,是冷静。
  段祺瑞给孙纲看了关于海参崴俄军防线的地图和照片,孙纲这才知道了海参崴的俄军防线组成是怎么回事。
  俄国人在海参崴的陆上防线是由胸墙和堑壕连接的一系列堡垒要塞构成的防御体系,在主要防御线前2公里构筑了被称为1号筑垒区域和4号筑垒区域的堡垒要塞群,分别为炮兵要塞的1号、2号和3号眼镜堡垒和4号、5号多面炮堡,以及1、2、3号突出堡和步兵阵地。俄国人另外还在海参崴附近岛屿和山脉构筑2号、3号筑垒地域,用来防卫来自海上的攻击。
  经过北洋舰队这么多天的“围殴”,俄军面对海上的防御工事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只剩下一些主要的水泥装甲炮堡,掩蔽在山体当中,即使是“龙扬”号的320毫米舰炮使用TNT装药的大穿甲爆破弹,也难以击毁这些堡垒外覆的水泥装甲层,如何敲掉这些讨厌的“乌龟壳”,成了摆在北洋水师提督叶祖圭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百四十四)海陆齐轰
  在多次企图把俄国人的“衣服”扒光未果的情况下,叶祖圭放弃了在俄国人身上继续浪费宝贵的弹药,准备和陆军一起另想办法了。
  现在,应孙纲的指令,叶祖圭命令邱宝仁率领北洋舰队的9艘快速巡洋舰和2艘装甲巡洋舰组成的巡洋舰分队,北上炮轰俄国的东方海岸线,捕掠商船渔船,轰击港口和城市,对俄国人的后方实施袭扰作战,自己则带着两艘战列舰和雷击舰分队及潜艇分队在海参崴协助陆军作战,并为陆军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
  朝鲜海军则随同前往支援邱宝仁的分舰队,同时威慑在“虾夷共和国”的俄军。
  为了能够仔细地观察俄国人的阵地,段祺瑞多次派出了飞机和侦察气球在俄国人的要塞上空飞行侦察,海上的北洋舰队水上飞机母舰“漫游者”号也派出水上飞机对海参崴进行侦察,飞行员们从空中绘制了十分详尽的图纸(从空中航拍这时候的相机好象还不行),让孙纲和海陆众将及幕僚们对海参崴的俄军布防情况可以知道得非常清楚。
  清楚归清楚,但想要把海参崴这个“核桃”一下子砸开,可不是说起来这么容易的。
  虽然已经集中了这么多的火炮,还有6门305毫米巨炮,但能不能轰掉俄国人的炮垒,孙纲心里还真是没底。
  “如果实在无法轰开这些堡垒,不如想办法射杀他们的炮手。”在孙纲弄地这个“军事联席会议”上一直没有说话的朝鲜军队统领、北洋船政大臣的如夫人金舜姬可能看出了夫君的担忧。忽然说道,“可以让他们的炮堡发挥不了作用。”
  孙纲看了看她那双美丽清澈又有些疲倦的眼睛,不由得点了点头。
  早在中国军队对海参崴进行海陆合围之前,应孙纲的命令,朝鲜地3000名援军便开始对海参崴发动了牵制性的攻击,并成功地歼灭了一支600人的增援吉林的俄军。
  组成这支援军的朝鲜士兵多为猎户出身,枪法精绝。这支援军因为只携带有6门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炮兵火力薄弱。所以他们在阻击俄军时,采用的还是朝鲜义军在丁酉战争丛林战中和日本人“练”出来的伏击战术。
  这些朝鲜士兵化整为零,埋伏在海参崴俄军必经之路的丛林当中,一有机会就用冷枪对俄军军官和士兵进行狙杀,结果给俄军造成了惨重地伤亡和巨大的恐慌,俄军不得不派出大量兵力用于对付这些神出鬼没的朝鲜狙击手,以至于无法对吉林和哈尔滨等地的俄军进行增援。朝鲜军队对海参崴的牵制性进攻可以说取得了很大成功,有力的支援了中国军队的作战。
  “夫人说的是,但是俄军炮手都躲在堡垒里面,他们不出来地话,恐怕咱们找不到机会射杀他们。”张作霖笑着对金舜姬说道,
  金舜姬看了看他,微微一笑,把目光转向了孙纲。
  孙纲想了想。点头说道,“他们不出来,咱们可以逼他们出来,两计并行就可以了。”
  “大人的意思是?……”段祺瑞看着孙纲,不由得问了一句,
  “咱们用炮轰他们。他们想反打咱们的时候,炮手必须得出来操作火炮,那时就可以射杀他们的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