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咱们用炮轰他们。他们想反打咱们的时候,炮手必须得出来操作火炮,那时就可以射杀他们的炮手了。”孙纲说道,
  “那咱们事不宜迟,可以先组织进攻一次。”段祺瑞明白了孙纲的想法,立即说道,
  “从各军中多多挑选神枪手,对俄军进行狙杀,不仅限于俄军炮手,军官。士兵。都可以。”孙纲说道,
  他现在就能想象到。自己这一声令下,这回又得有多少俄国人因此而丧命。
  经过精心的准备,1899年10月12日,架设在铁路上地一门305毫米大口径榴弹炮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轰然巨响,一发巨型炮弹在俄军阵地上猛烈爆炸。
  这门巨炮发出的这一炮其实就是进攻信号,与此同时,6门305毫米榴弹炮、10门120毫米速射炮、25门105毫米速射炮、12门88毫米速射炮、66门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和120门迫击炮组成的隐蔽炮群开始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将整个海参崴的俄军防线淹没在了弹雨和火海之中。
  同时,在海上的北洋舰队各舰也开始向海参崴发动舰炮轰击。
  中国人民在这一天,用隆隆的炮声,向全世界宣告,收复海参崴的行动开始了。
  当听到炮声的第一刻,孙纲地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冲出去看看,这无比壮观地景象。
  可惜,作为这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他现在不能再去做亲身犯险地事了,只能乖乖的呆在装甲列车里,通过军用电话和无线电台,以及电报,及时了解战场各方面的情况。
  “……俄人之火车站已经被我炮所炸毁,机车厂房亦被毁,遥见有俄兵奔逃,约百人许,……我之巨弹又中其煤场,火光四起,烟焰冲天。……”
  “……俄人左翼1号大炮堡被我12寸巨弹所中,所创似不甚巨,然顷一刻,该堡突然爆炸,势若天崩地裂,声震数里,大山为之崩裂塌陷。众军咸谓其弹药库为我巨弹所中,引爆其弹药,由是发生爆炸之故。……”
  “……俄人城墙皆为我炮所毁,守兵多逃走,以千里镜遥望之,有断手残肢倒地悲号之人挣扎于地,须臾乃绝,众军咸拊手称快……我军炮火误中一天主教堂,火势骤起,延及周围民房,多为火焰噬没,仅见有男妇数人逃出,余应皆死于火矣。……”
  “……我炮轰逾一刻钟,俄人乃发炮还击,彼所用之炮多为8寸炮,另有10寸炮数尊,其炮亦能及远,然不辨我炮在何处,是以响者寥寥,……彼所发一10寸巨弹击中我马步队之观测哨,炸死兵勇4人,马二匹,然不见后续弹至,当为误中之故。……”
  “……敌明炮台已全毁,然炮堡仍开炮不稍停,彼炮堡为棱角多面,上有10寸炮三尊,向我步队阵地猛烈瞰射,我兵皆伏于壕中躲避,不能得出,多有被震晕者。……”
  “我们已经摧毁了他们一处炮堡,本来可以利用这个缺口的,但俄国人的炮火并没有减弱,硬攻怕伤亡太大,所以段大人让马步队都撤了下来。”一位军官向孙纲报告道,
  “俄国人在海上向我水师发炮还击,我‘龙扬’号铁甲巨舰为俄炮堡一6寸弹所中,幸赖船坚甲厚,受损不重,水手练勇仅四人受伤,”又一位军官报告道,“叶军门已经率舰退回海上。”
  和俄国人打了这么多天,“龙扬”号终于让俄国人打中了一炮,虽然说受损不重,但可能会对士气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叶祖圭才下令退出战斗的。
  从炮击的效果来看,俄军虽然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正象孙纲担心的那样,俄国人的堡垒防线并没有被中国军队的猛烈炮击所摧毁,仍然能够坚持防御,这对中国军队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这一次炮轰海参崴的行动,是中国军队继海城之战和平壤之战后,准备最充分、计划最周密、炮火最猛烈的一次,集中的火炮之多,可以说创了中国近代历次对外反侵略战争的纪录。
  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无法轰开俄国人的堡垒防线,让孙纲着实郁闷不已。
  因为,他从这里,看到了中国和俄国以及其它西方列强之间在科技方面的差距。
  现在看起来,虽然经过好多仁人志士不懈的努力,中国的科技力量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起西方国家,还差得太远。
  说到底,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到了近代,尤其是在带有浓厚殖民性质的清王朝统治时期,中国科技力量的发展从来都是一小批人在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和方式在运作,中国从来就没有以国家的力量对此来进行整体支持和发展,到现在也是一样!
  远的不说,就拿北洋船政局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孙纲的关系,这座远东第一大造船企业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再往上推一下,如果没有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一干洋务重臣和许多立志学习西方以自强的社会精英们的努力,中国根本就不会有持续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也就不会有中国的近代工业出现!
  (三百四十五)统合陆军不容易
  由于中国始终不能够以全国的力量集中发展科技力量,并转化成生产力,所以到了近代,才会总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象今天这场海参崴攻坚战,如果科技力量足够雄厚,能弄出更大口径的“攻城炮”和“碎甲弹”的话,海参崴就可以顺利回归了。
  而现在,中国能制造的最大口径的火炮,就是他们目前正在使用的这种仿制克虏伯的305毫米25倍口径的榴弹炮了。
  这种火炮的爆炸力极大,但穿透力却较小,即使使用海军用的TNT装药的穿甲爆破弹,也难以轰开俄国人弄的这些水泥装甲炮堡(被击中弹药库的那个应该算中国人运气太好),如果中国现在能弄出来带有塑胶炸药的碎甲弹的话,就可以轻易的把这些“水泥龟壳”砸开,把躲在里面的俄国人“挖”出来。
  落后就要挨打,而且即使能够还手,也不会把敌人打得太疼!
  也许,想办法在适当的时候结束这场和俄国人的“奇怪战争”,让中国以整然有序的状态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提高综合国力,应对未来更严峻的挑战才是对的。
  在这次被后世史家称为“中国近代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炮击”结束后,根据统计上来的战报,俄军的防线虽然没有被摧毁,但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一些不怎么坚固的堡垒(据侦察飞机上地飞行员报告说,俄国人有的堡垒居然还不是封顶的。被中国大炮的炮弹直接轰进了堡垒里,打死了里面所有的俄国人)在首轮炮击中已经被全部轰毁,大装甲炮堡被轰掉了一个,其余的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机枪堡和步兵堡被一扫而光,城墙和城内地建筑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有些损害则是永久性的”。防守俄军遭受了重大地损失和惨重的伤亡,“家家号泣。户户悲声”,这是海参崴要塞自建成以来从陆地方面遭受的第一次也是最为可怕的一次攻击。
  在这次炮击行动中,中国军队一共阵亡32人,伤50余人,损失了5门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和20几匹骡马。
  据负责调查的军官报告说,俄军炮兵试图寻找中国军队的炮兵阵地加以轰击,以图瓦解中国军队的攻势。但因为中国炮兵各炮群掩蔽得很好,使用轻型火炮地炮兵变换阵地动作迅速,俄国人想进行的“炮兵决斗”没有能够成功,可能只找到了中国军队的一支炮兵小分队的阵地进行轰击,才给中国军队造成了这些损失。
  对比俄军的伤亡情况,中国军队的这点损失简直可以忽略不记了。
  但对孙纲来说,这样的战果还不能算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俄军地防线仍在。仍然是中国军队目前最大的阻碍,中国军队缺少对付这些坚固堡垒的有效打击手段,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时间和勇气了。
  但是和主帅的想法截然相反,中国军队的许多将领(很多是外省援军地)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应该趁势一鼓作气的发动猛攻。以炮兵掩护步骑兵进行突击,拿下海参崴!
  他们的情绪其实也是受了大量随军采访的中外记者的乐观报导的感染,而且据称,一些外国军事观察家们也对中国军队取得的战绩表示了赞赏。
  “……中国军队在进攻海参崴军事的行动中表现出色,他们事先对俄国人的布防情况进行了周密地观察和测绘,炮兵阵地隐蔽得很好,所有地炮兵指挥官都由从专业学校毕业的军官和士官生协助,根据地图和精确地测算,指挥炮兵射击,因此中国的炮手能够准确无误的把他们的炮弹投射到敌人的阵地上。……”
  “……根据主帅的命令。中国炮兵在数轮射击结束之后。就开始快速的将阵地转移到下一个指定位置,防止敌人的炮火报复。……”
  “……中国炮手移动炮口的速度和部队中的机枪手们一样快。表明他们在这之前都受过很好的训练,相比俄国人的反应迟钝的极不准确的炮击,中国的炮手的作战技术无疑要更高一筹。……”
  一些人甚至于做出了这样乐观的估计,“……以目前的战场情况来看,中国军队无疑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在中国人的炮击中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变得岌岌可危,这座俄国人苦心经营的要塞如果就此陷落,对正在被国内的暴乱和饥荒困扰着的沙皇的三百年王朝来说,将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
  海参崴中国军队“大胜”的消息一时间传遍了世界,中国各阶层民众无不欢欣鼓舞,受到国内外“乐观情绪”的影响,这些“主攻”将领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一个不太了解战争大势的主帅来说,可能也会和他们有一样的想法。
  可孙纲现在却十分清醒的知道自己和敌人之间的差距,历经多次海陆大战,他已经在战火中锻炼出来了,成为了一个头脑清醒意志坚定的统帅,不会轻易的被一些表面现象和夸大的言辞所迷惑,从而做出贻恨终生的判断。
  这些将领吵嚷着一致要求进攻,而且他们的“全面进攻”方案居然还得到了孙文等人的支持!
  而段祺瑞、曹锟和张作霖等陆军大将都表示反对,段祺瑞指出,俄军主要炮堡还未被摧毁,而且据他和一些军官及随军的武备学堂学生的观察,在一些开阔地段,应该还存在有一些俄国人的机枪暗堡,如果贸然发动进攻的话,这些暗堡会给进攻中的步骑兵造成极大的伤害,在没有把这些暗堡找出来想办法让炮兵加以摧毁之前,是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
  而那些受几千年“传统战法”左右的中国将领们对此则不以为然,在首轮炮击开始时,他们都在各自的阵地上观看过这场中国有史以来空前规模的炮击,俄军阵地天崩地裂般的爆炸和火光冲天的景象让他们震撼不已,让他们也为自己国家的炮兵感到十分自豪。
  但同样,他们亲眼见到了这种被外国人称为“地狱般的炮击”显示出来的强大威力和效果后,认为根本没有人能在这种猛烈的炮火打击下生存下来,海参崴已是“唾手可得”,是以才要求发动全面进攻的。
  孙纲毕竟是从后世来的穿越者,加上对战史极其熟悉,再“没吃过猪肉,猪跑总是见过的”,深知段祺瑞的话是绝对有道理的,因此以主帅的身份对这些“外省宿将”进行了“悉心开导”,明确表示不同意发动全面进攻,希望他们“理解”。
  原以为凭自己“北洋海陆军总统”的主帅身份,加上赫赫战功,能够说服这些将领,放弃这些不切实际的“立功”念头,可没想到,这帮人居然并不买他的帐!
  这帮家伙论岁数和资历都比孙纲大,加上祖上都有些战功,有的人还参加过一些平定叛乱之类的国内小规模战争,因此并不是太把孙纲这个年轻的统帅放在眼里,在他们不少人看来,孙纲能取得现在的高位,应该是托了孙毓汶和李鸿章等“政界大佬”的关系,加上手里船坚炮利,才取得了那些战功的。
  他们当中一些人甚至认为,如果换了是他们,同样处在和孙纲一样的位置,干得只能比孙纲更好,而不会比他差!
  迫于上官的威严,身受节制的他们,没敢公开顶撞,但从他们那颇有些尖酸刻薄的言辞里,孙纲要是还听不出来这些个意思,就等于他这一阵子白穿越了。
  他现在又知道了一件事。
  那就是,中国海军毕竟是新兵种,海军将士接受的都是西方的现代作战思想,和他在思想上不存在隔阂,再加上有同生共死的战斗情谊和自己为海军发展建设的耗尽心力,才会让他比较容易的将中国海军四大舰队统合到自己的麾下。
  而中国的陆军,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中国的陆军——说白了是从“大清陆军”当中脱胎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