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众将皆肃然领命,鱼贯而退。
  孙纲叹息了一声,望着桌子上的地图,默然不语。
  杀了那些违令出战的将领,他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可他又不能不这么做。
  对那些擅自率兵出战的将领来说,他们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其实想争功捡便宜的占多数),但是,他们地行动造成了数千名中国士兵地生命就这么毫无意义的失去了,而且对整个军队地后续行动和士气都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在孙纲看来,他们的行为无异于犯罪。
  而且,他们现在造成的损失和被动,已经无法挽回了。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想要整合中国的陆军,需要付出的努力,要比整合海军大得多。
  “头一次见你发这么大的火。”刘铭传笑着走了进来,孙纲看见他进来,不由得愣了一下,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通报。
  “可别把卫兵给砍了,是我和周翁不让他们通报的。”刘铭传揶揄了他一把,说道,
  “少年将军,雄姿英发,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周馥笑道,
  “一时气愤不过,让周翁见笑了。”孙纲笑了笑,说着,给他们俩搬过了椅子,请他们俩坐下。
  对于周馥和刘铭传这两个比他岁数大很多的“前辈”,他一直是很尊敬的。
  周馥,字玉山,和李鸿章一样,也是安徽人。最初只是个候补知县,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三年(1877年)一直担任李鸿章的幕僚,深为李鸿章所器重。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李鸿章保奏他以天津海关道会办天津营务处兼北洋行营翼长,负责襄办交涉、营务及海防诸事宜。光绪九年(1883年)兼署天津兵备道。中法战争爆发后,奉命赴渤海口编练团练,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长达30多年,并参与筹建北洋海军,开办海军学校,设立天津电报局、开平煤矿等。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直隶按察使。甲午丁酉两役期间,兼任前敌营务处总办,跋涉于安东 、辽阳、海城、盛京各地之间,协调诸将,收集散亡兵勇,转运军需,使前线作战的军队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劳苦功高,战后遂升任河道总督。
  周馥由底层做起,从候补知县累迁至封疆大吏,成为李鸿章淮系集团中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人物,可以说是很了不起的。
  堂堂总督和巡抚这次都被李鸿章抓来给孙纲打理后勤了,可见李鸿章对孙纲的支持力度。
  “敬茗刚才那个‘愚蠢而勤快’的比喻真是太恰当不过了,”周馥笑道,“我来时中堂还担心你管不了这些骄兵悍将,现在看来,中堂是过虑了。”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些蠢人差点毁掉了已经到手的胜利,敬茗发火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堂大人他们不会怪你的。”刘铭传看着孙纲还一副余怒未消的样子,笑着安慰他道,
  “两位大人给晚辈送来了弹药,晚辈的心情已经好了许多了。”孙纲笑道,
  “香帅新编练的3000自强军也到了,我看过他们操练,还不错,但比不上你手下的那些人,”刘铭传笑道,“你象变戏法一样的弄出来这样一支强军,我们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我和自强军统领吴禄贞谈过,他对你仰慕已久,这次自告奋勇前来,就是想见见北洋这支突然出现的强军之风采。”周馥笑道,
  听到吴禄贞这个名字,孙纲不由得微微一愣。
  熟知历史的孙纲知道,吴禄贞是辛亥**时期著名的爱国民主**者,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多方面的才能在**党人中享有崇高威望。
  吴禄贞曾经受孙中山派遣组织过“自立军”起义,以及燕晋联军进攻北京,后来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他的死曾让孙中山痛惜不已。
  据说武昌起义后,湖北**党人开会商议,认定最适合的都督是吴禄贞。吴禄贞敢于在清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发动起义,证明他具有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勇气。
  (三百四十八)引蛇出洞
  在同时代的**党人中,吴禄贞对袁世凯的清醒认识也远远高出一般的**党人。后世的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吴禄贞不死,中国辛亥**以后的历史可能呈现另外一种局面。
  可惜,吴禄贞缺少对敌人的警惕,甚至认为让别人护卫自己是怯弱的表现,以致于遭到了毒手。
  现在,因为“蝴蝶效应”的关系,孙中山已经跑到北洋来了,袁大头也已经魂归地府,吴禄贞这位“辛亥元勋”的命运,也应该和以前不一样了吧?
  吴禄贞带来的3000“自强军”,战斗力应该能高一些,正好可以把他刚刚损失的兵员“缺口”补上。
  还真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啊。
  孙纲在那里坏坏的想着,周馥和刘铭传询问了一下最新的战况,并给他带来了北京那边的最新消息。
  那就是,俄国人要求和谈了。
  周馥和刘铭传告诉他,俄国人这回是主动要求停火的。
  俄国公使格尔思前些天刚刚登门拜访了李鸿章、张之洞和刘坤一等重臣,表示俄军已经按照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命令”退出了中国境内,俄国和盛京方面的协定已经不再有效,希望中国立刻停止进攻海参崴的军事行动,并召回袭击俄国东方海岸线的海军舰队,并要求中国政府“劝告”朝鲜海军停止在“虾夷共和国”的威慑活动。
  李鸿章等重臣对格尔思地要求不可置否,但他向格尔思指出。俄国人对中国东北的入侵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不能就这么算了,俄国必须对中国进行“赔偿”!
  李鸿章的意思很明显,这个“赔偿”,包括的不外乎赔款和土地两项内容了。
  老头子在对外交涉中一向是“受气”的时候居多,这回终于又能挺起腰杆扬眉吐气一回了。
  格尔思对李鸿章提出的“苛刻条件”竟然没有表示反对,也是让这帮重臣大佬很有些奇怪地。
  格尔思向李鸿章谨慎地表示。关于“赔偿”的问题,他必须得请示国内才行。
  听这意思。俄国人恐怕是打不下去了,或者是国内出了些什么事,撑不住了。
  孙纲这一阵子在前线指挥,北洋军情处并没有给他关于俄国方面地消息,他也没有多问,他认为应该是俄国那边目前没有什么太重要的事,如果有的话。江穆齐和陈志坚等人是会在第一时间用无线电台通知他的。
  由于现在还没有和俄国人进行公开谈判,知道这件事的官员并不多,周馥和刘铭传亲自到前线来告诉孙纲这件事,本身就有保密的意思在里面。
  既然俄国人要求停战,现在孙纲这边能作的,就是用实际行动给北京地老头子们谈判增加筹码了。
  周馥和刘铭传给他送来的弹药总的来说并不多,虽然国内工厂在加紧生产,但想要及时完工并运到战场上来。还是需要时间的。
  炮弹快“断顿”了这件事,本身也说明了,中国目前的军事工业产生能力还是有限,工业的底子还很薄弱,如果战争无限制地进行下去,对中国也是不利的。
  那就在谈判开始之前。再好好的打俄国人一顿好了!
  其实李鸿章派这一督一抚过来,也有让他们传话和问计地意思。
  孙纲知道了他们的来意之后,看了看地图,心里有了主意。
  据最新的战报,目前的战场态势是,在黑龙江方向的中国军队冯国璋等部已经收复了包括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在内的全部领土,在海参崴方向地战场上,海参崴外围的俄国铁路沿线城市也都被中国军队张作霖部攻占,但为了避免孤军深入,中国军队在占领俄国铁路之后就停止了前进。海参崴目前可以说是一座孤城。
  但这座孤城因为太过坚固。中国军队又缺乏能够用来攻坚的重炮,所以虽然给了俄国人以重大杀伤。但想要真正拿下该城,却还是差一些。
  这些天在中国军队的猛烈炮轰之下,俄国人居然能够坚持下来,也算不容易了。
  听说俄国人只要有了伏特加和女人,就能够坚持下去,现在看来,也许真差不多的说。
  俄军这回的大踏步撤退,其实也可以说是很高明的,一旦追击者筋疲力尽的时候,就是他们反击的时候。
  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失败和后来地二战时希特勒入侵苏联地失败,其实都有些吃了这种亏在里面。
  中国军队在收复故土后没有追击,主要是因为兵力不足,其实也有歪打正着的意思。
  黑龙江方向地俄军在遭到沉重打击后,损失了大量的人员和武器装备,现在想反攻,恐怕也是力有未逮的。
  而海参崴的守军虽然也遭受了重大伤亡,但因为兵精粮足,仍然有反击的能力。
  那么,能不能利用这次中国人自己意外造成的失利,引诱一部分俄国人出来,加以消灭呢?
  孙纲把自己的想法和刘铭传及周馥说了之后,两人都连声称好,孙纲让他们回去告诉李鸿章,自己在这里再打一次胜仗,好为北京增加些底牌,让他们这些老家伙在谈判桌上好好折磨下俄国人,最好能要出土地和赔款出来。
  刘铭传和周馥离开后,孙纲立刻召集海陆众将会商,并着手开始进行布置。
  这回既然要“引蛇出洞”,可就要把“面子”功夫做得象些了。
  几天后,各种关于海参崴之战的报导又纷纷扬扬的出现在了各大新闻报刊当中。
  “……中国军队经过连续对海参崴的炮击,差不多耗尽了所有的弹药,仍未能攻下这座坚固的要塞,反而遭受了重大的伤亡,有一天甚至一下子损失了近5000人的士兵(哈哈,上当了不是),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这表明,中国军队在野战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在城市攻坚作战方面,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听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支分舰队在一位优秀的俄国海军统帅马卡洛夫的率领下已经离开了欧洲,绕道非洲南下,前往东方,支援被围困在海参崴港内并损失严重的俄国太平洋舰队,中国的北洋舰队现在已经放弃了对海参崴的炮击,返回了旅顺口海军基地,其余各地的中国舰队也开始行动起来,准备截击远道而来的俄国波罗的海分舰队,在海参崴的中国陆军失去了海上的支援,能否保持住对海参崴的攻势,很多人都在拭目以待。……”
  “……有迹象表明,围攻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中国军队已经没有了后援,他们的炮击同前些日子相比,显得虚弱无力,……中国军队已经放弃了无效的进攻,开始组织撤退,……在围攻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这些日子里,中国军队的将士们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坚定的意志和无比的牺牲精神,虽然没有达到他们的最终目的,但这仍不能抹杀他们的战绩,……同样,坚守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国人的表现也值得我们尊敬,他们面对优势的敌人的进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且守住了他们的阵地,……虽然我们无法说明这场战役的胜利最终属于哪一方,但双方士兵们的英勇行动值得我们尊重。……”
  “俄国人会上当吗?”在装甲列车里,孙文看着桌子上的地图,对孙纲说道,
  “上不上当都无所谓了,”孙纲说道,“他们不上当,咱们就杀他们个回马枪;他们上当,咱们就不用费这么多事了。”
  “新到的‘自强军’从来未经实战,这次让他们担任主攻,能行吗?”在他身边的金舜姬忍不住问道,
  “就是因为他们未参加过真正的战斗,所以才让他们去。”孙纲冲她眨了眨眼,说道,“孩子是‘打’出来的,知道吗?”
  金舜姬瞪大了眼睛看着他,可能不明白他这句孩子是“打”出来的是什么意思。
  “这次俄国人要是真上当了,他们的亏可就吃大了,”孙文说道,“弄不好咱们就真把海参崴拿下来了。”
  他到现在还希望能够收复海参崴,但孙纲想的,比他要更“实际”一些。
  (三百四十九)听说“马大爷”要来了
  这些天对海参崴俄军阵地的炮击虽然在孙纲的命令下逐渐减弱,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象外界想的那样,他手里已经没有炮弹了。
  事实上,他手中的弹药最少还够维持一次象对海参崴首轮轰击那样的攻势。
  在目前缺少对付俄军水泥装甲炮堡和隐蔽的暗堡的有效手段的情况下,要想再予守卫海参崴的俄军以沉重打击,就必须想办法让俄军离开这些坚固的工事。
  如果能够给守卫海参崴的俄军造成中国军队已成“强弩之末”的假象的话,俄军为了报这些天被中国人压着打的仇,是很有可能按捺不住进行追击的。
  而且,由于中朝军队的“狙击手”们这些天的卓有成效的狙杀,俄军的军官和炮手死伤累累,而对中国军队毫无办法,现在中国军队的撤退,对他们来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