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第三部《战双城》,讲述的则是孙纲带着妻儿同上战场,激励将士,誓于全军将士共存亡,同俄军在双城子展开大战,俄军势大,战事不利,孙纲同妻儿诀别,准备殉国之际,刘永福、马玉昆等将率军来援,内外夹击,终于击败俄军,转危为安的故事。
  这些戏剧的剧情安排和实际情况有很多不符之处,也许是编剧的作者不太清楚当时具体地战况,或者是有意对剧情进行了改动。但这些戏剧演员们的表演,却绝对是充满了真正的爱国激情的,引来了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戏剧演员们尤其在演到左宝贵中炮受伤,弥留之际,嘱托孙纲等众将士杀敌报国的场面时,唱词慷慨悲壮,声色激昂。令观者闻之泣血,即使是看惯了荷里活大片对戏剧根本不感兴趣的孙纲。看到这里时,也被这些戏剧演员们地精彩表演深深的震撼住了。
  那一刻,左宝贵牺牲时地情景,似乎就浮现在他的眼前!
  而实际的情况是,孙纲是通过情报才知道左宝贵牺牲的消息的。
  而戏剧演员们表演的虚构的孙纲向妻儿诀别地那一段,孙纲虽然明知道不是真的,但仍然被这些戏剧演员们那情真意切的表演感动了。
  中国的老百姓。在用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向战斗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的英雄们表达他们心中的崇敬!也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已逝英雄地纪念。
  从这些戏剧带给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来看,中国人多少年被压抑着的思想意识,正一点点的被唤醒。
  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也将会给这个古老的国家,带来翻天覆地地变化。
  望着观剧的人们欢呼喝彩的情景,孙纲感觉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更重了。
  从戏场出来。孙纲这才想起来,马玥刚才付帐和打赏的时候用的居然是铜钱和银元,而不是象后世的好多辫子戏里演的那样,甩出大锭大锭的银子或者是银票。
  他好奇地向爱妻问起这件事,她听了微微一愣,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
  孙纲一下子让她笑懵了。不明白自己问错了什么。
  “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她好容易止住笑,说道,“你整天光顾着造船打仗,这些家务事你是甩手掌柜一概不管,还银行出身的呢,你对一两银子地价值到底有没有概念?”
  “确实没有。”孙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马玥告诉他,在这个时代,一两银子地价值是相当高的。一两银子兑换成铜钱地话应该可以换到3000多文。而这个时代一斤(后世的一斤二两)猪肉也就二十文钱。一亩良田也就七到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就可以拿下。几两银子,几十个银元就是相当大的数目了。能有一百两银子的家当按后世的标准就可以算是大款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都是铜钱,银子主要用于大额交易,日常交易很少能见到,许多贫穷点的老百姓可能到死都没有能存够一两银子,更别说见到大锭银子是什么样子了。
  “那些人戏唱得好,我刚才打赏给他们几个鹰洋,他们已经非常高兴了。”马玥笑道。
  孙纲让她这么一说,才明白过来。
  孙纲想了起来,记得自己曾经在后世看过一个笑话,有人给金庸大师的名著《射雕英雄传》挑错,说到里面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这顿饭的价钱属实是太“过分”了,要知道,在清代,一个六品官员的“年薪”也就四十五两银子,在白银流通量远低于清代的宋代,尤其是郭靖黄蓉所处的南宋中晚期,白银的价值只能更高才对,无论郭靖第一次在黄蓉面前怎么装大方,也不管吃的是什么山珍海味,这个价钱都太离谱了。
  孙纲还注意到,爱妻说她刚才打赏时用的是“鹰洋”,让他感觉非常奇怪,中国这时候不是有自已铸造的“龙洋”了吗?为什么还要用被称为“鹰洋”的墨西哥银元呢?
  马玥告诉他,中国现在的货币制度其实很混乱,大宗交易用银两每次都要计重,验成色,非常麻烦,外国人在中国做生意一般都用银元,因为银元制作精巧,大小及成色基本一致,计数论枚,比称量白银要方便很多,所以,人们都愿意用十足成色的白银兑换含银九成多一点的银元使用,这样一来,外国的银元就大量的流入中国,在中国广泛使用,她用墨西哥银元打赏也就不奇怪了。
  马玥说,其实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的远不只这一种,她见过最多的除了鹰洋,还有西班牙银元“本洋”,以及俄国、法国、英国甚至是日本的都有。许多人看到了货币制度混乱带来的危害,提出中国自铸银元,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之洞奏准朝廷在广东购买外国机器,聘用外国技师,自铸机制银元“龙洋”,与“鹰洋”并行流通,后来各省仿造,但因为质量没有统一标准,版别混乱,在民间流通并不顺畅,有时候甚至于只能按重量计值。所以现在中国的货币制度,仍然是“两元并行”的混乱状态。
  “你要是能和老头子们商量个办法,改变中国货币制度的这种混乱状态,对国家和老百姓的好处可是大大的。”马玥一本正经地对孙纲说道,
  爱妻的话提醒了孙纲,当对俄和谈结束,中国进入和平发展建设时期,很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有这个货币制度在里面。
  “钱”的问题,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是重中之重。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可是“万万不能”的。
  孙纲想起来了,现在因为自己的关系,袁世凯已经死了,他弄的那个著名的“袁大头”银元,也就没有出现的可能了。现在,弄一种新货币,改变中国混乱的货币制度的“重担”,已经历史地落在了他这只“小小蝴蝶”的身上。
  改革中国的货币制度,扫除商业流通领域的障碍,让中国的商业繁荣起来,一种新的货币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
  这件事,自己现在就应该留心了。
  “逛街”结束,回到了自己的居所,孙纲让北洋军情处“驻京办”收集一些关于“钱”的信息,并让马玥利用她的关系,征求一下各省商业协会和部分主管官员的意见,准备想办法把这个问题尽快解决。
  1900年1月8日,中国和俄国的谈判终于结束了,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正式结束了这场两国之间的“非正式战争”。
  《中俄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一)俄国归还中国新疆伊犁斋桑湖东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伊塞克湖)东南和阿赛克河源等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二)俄国将库页岛及其周围附属岛屿归还给中国。
  (三)俄国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等黑龙江东岸土地归还给中国。
  (四)俄国向中国赔偿军费3000万卢布(折合白银1500万两)。
  (五)俄国在“虾夷共和国”的一切权益,中国都享有同样的权益。
  (六)俄国在美国订购的战列舰将不再作为“军用船只”建造,具体改造事宜同美国商定,俄国保证不再将万吨以上的军舰从欧洲调往东方。
  (七)海参崴将在三年内改为不设防的商港。
  (八)乌苏里江以东为中俄两国居民的共同渔猎场,两国居民拥有平等的权益。
  (九)中国交还从伯力到海参崴的铁路给俄国,由俄国另付500万卢布“赎回”。
  (十)为了保证俄国“履约”,中国军队将“暂时”占领伯力。
  这个条约比起以前清廷和俄国签订的那个《北京条约》,中国收回了大量的主权,并从俄国取得了赔款,带给中国人民的利益,要远大于对日本所取得的胜利。
  (三百八十八)以点带面
  签约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腊月初八,俗语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因为北京的天很冷,孙纲没有去参加签约仪式,而是在自己的居处,和妻儿一起共享这片刻的休闲时光。
  天气如此的寒冷,但北京老百姓乃至全中国人民,这一天在心里,应该不是冷的。
  毕竟,这是步入近代的中国少有的扬眉吐气的时刻。
  孙纲可以肯定的是,俄国人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和北京的天气一样,冰冷冰冷的吧?
  孙纲没有多想俄国人的反应,也没有去管俄国人这时可能对他的咬牙切齿,他的心思,其实已经转到即使要开始的国家建设方面去了。
  如果按中国只有五年的和平时光来算,需要完成的事情还是很多,他不想象康有为那样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决定有重点的,先把最紧要的工作做好,剩下的,可以一步步的循序渐进。
  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
  而最紧要的,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先把海陆军的实力进一步提升起来,在下一次战争到来之前做好准备。
  因为他知道,俄国人这次虽然输了,但绝不会就此善罢干休的。
  在俄国人向东方的扩张中,他们从来就没有遭受过如此严重的失败。
  按孙纲的估计,他们在这段以屈辱的条件换回地和平时间当中,一定会全力以赴的和中国进行“军备竞赛”。并且会加紧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一旦俄国人觉得准备的差不多了,一定会迫不及待的向中国发动新一轮的大规模进攻!
  那时,如果中国没有准备好的话,恐怕就不仅仅是无法守住夺回的国土地问题了。
  俄国人这次肯这么大方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打地就是这种算盘。
  这一次俄国人的“军事冒险”之所以失败,一是对中国国内形势估计不足(他们根本没想到有一只“中国蝴蝶”会“变”出一支强大的陆军出来);二是战前准备不充分。在欧洲的舰队无法东来,西伯利亚铁路没有完工。欧洲的陆军也无法东调;三是同时和中国及日本作战,两线同时用兵,犯了兵家大忌。
  孙纲不敢想象,如果西伯利亚铁路全线贯通,俄国陆军主力打了过来,以及在欧洲的舰队全都开到东方来,光凭他手中现在的力量。能够挺多久。
  一旦和俄国人打一场全面战争地话,面对俄国人的庞大陆军和舰队,中国现有的海陆军能够支撑到什么时候,还真是不好说。
  孙纲和爱妻马玥说的,五年内拉起50万新式陆军(海军的实力也得增加一倍),并不是在和她开玩笑。
  其实,把陆军的队伍拉起来,相对于海军来说。还算容易的。
  海军想要扩充,人先不说,船的问题就很难解决。
  中国地造船工业规模有限,想要一下子造出他想要的足够数目的各类战舰,目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孙纲能够选择的途径,除了国内全力自制以外。就是向海外订购了。
  一开始孙纲还担心钱的问题,但是从李鸿章要他拟一个扩建海陆军地条陈的模样来看,完全是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让他的心能略略放了下来。
  后来是聂士成来拜会他,从聂士成的话里了解的,他才知道,原先户部的国库虽然经过“己亥之乱”被乱民哄抢损失了一部分库银,但聂士成部武毅军进驻北京之后,查点户部库房,还有库银6000万两。如果想要扩军的话。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孙纲这才想起来,因为历史的进程已经发生了重大地改变。中国避免了两次灾难性地对外赔款(甲午战败对日赔款和“庚子赔款”),国家的财富因此没有大量流失,国民经济一直在缓慢地发展,没有陷入停顿。
  这些没有白白流失地财富,为孙纲的扩军计划,可以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证。
  这个“蝴蝶效应”的影响之深远,其实远远超出他自己的想象。
  钱的问题既然不大,那么买船就有了保证。
  中国海军,很可能迎来继“海防塞防大讨论”后的第二次购舰高潮!
  但这一次,因为有了他这个对海军船学炮说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造诣”的穿越者,中国海军的购舰计划,应该不会象上一次那么盲目了。
  上一次的海军购舰计划,因为中国海军处于初创阶段,对国外的情形大家都不甚了解,因而买回来的舰船花费巨大,但并不适合中国海军,比如说一开始买回来的英国伦道尔式炮艇,船小炮大,被称为“蚊子船”(真是太形象了),虽然有巨大的火炮,但却不能在海上和巨舰交锋,后来的“超勇”级巡洋舰虽然经过了改良,但也没有脱去“蚊子船”的影子,而且缺少防护,以至于在后来的大东沟海战中悲壮战沉。
  中国海军的拓路者们后来吸取了经验教训,以后从英国购进的“致远”级巡洋舰总体性能还算不错,从德国购进的“定远”级战列舰、“经远”级巡洋舰和“济远”级巡洋舰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