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李鸿章和孙纲等人经过仔细讨论后,决定由工业部出面从德国引进西门子炼钢高炉,提高中国钢铁的产量和质量,让中国的钢铁工业再上一个台阶。
  由于冶炼钢铁需要大量的优质煤炭,在“统筹纲要”中,矿业尤其是采煤业的发展也是重点之一。
  在发展钢铁工业和矿业的同时,“统筹纲要”要求在民间尽量发展可以随时转为军事生产的军民两用型企业,象既可以制造化工产品又可以制造军用炸药的化工厂,以及既可生产枪械,又可生产民用机器的机械加工工厂等等。
  为了刺激民间机械工业地发展,各省原有地机器局全部改为“商办”,一概向商民招标承办,改称“机械公司”,大力鼓励民间关于机械方面的发明创造和向外国引进先进地技术,并要求在农业领域推广机械耕作,以增加农业部门的收入。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对于纺织工业等轻工业和一些其它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也尽量引入机械加工生产,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率,争取更大的产出。
  这个“统筹纲要”从总体上说,是按照“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主次顺序安排的,和当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缺乏系统性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昔年只知道维护一家一姓利益和充满地域派别之见的满清王朝给李鸿章和洋务官员们以及民间的有识之士设置了太多的障碍,而现在的华夏共和国和昔日的满清王朝完全不同,由中国各省地方共同组建的中央政权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来调动全国的力量专注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制定的规划是比较全面的和系统的,而且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使得这个发展规划一经启动,就得到了全国各地热烈的响应。
  中国从“洋务运动”以来的近代工业化进程,终于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时期!
  在“统筹全国工业发展计划纲要”正式向全国公布的这天,孙纲的心头一次,是在没有战争的时刻,也变得如此激动,让他险些流下了泪水。
  几代仁人志士的梦想,最终在自己的手中实现,这件事带给他的荣耀和满足,在某种程度上,远远大于在战争中夺取的胜利。
  “强国”,终于不再是梦了!
  “北洋船政局也改名了,称为‘北洋船舶及重型机械工业公司’,简称‘北洋船舶重工’,你的第一智囊这回可彻底成了和我一样的商人了,”这天马玥对孙纲说道,“你真的不打算让他回来了?”
  “他喜欢干这个,而且干的还真不错,”孙纲说道,“就让他干自己喜欢干的好了,一个人只有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从中得到收益和乐趣,才是最幸福的。”
  爱妻说的这个事他已经都知道了,象福州船政局,由原先的专门为官方服务的造船厂变成了纯商办的“福州船舶工业总公司”,江南制造总局实行“局坞分离”,分别成立“江南机械制造总公司”(上海兵工厂)和“上海船舶工业总公司”,“汉阳钢铁厂”分成了“汉阳钢铁总公司”和“汉阳兵工厂”,开平矿务局变成了“开平矿务公司”,这些原来的老牌官办企业改成了纯商办的企业之后,已经先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当中。
  “老刘弄的‘抚顺矿务公司’已经采出煤来了,质量相当高,估计将来的产量不会比开平煤矿差,”马玥说道,“老刘说优先平价供应海军,海军供煤的问题,可以说彻底解决了。”
  “各地的好多大煤矿都开始引进新式机械开采了,煤我现在并不担心,我现在有些担心这个‘油’的问题。”孙纲对她说道,
  海军四大舰队的司令前些日子分别给他发了信过来,提出了希望给中国海军增添四十艘“海鲲”级潜艇和三十艘“广乙2”型鱼雷巡洋舰的“庞大”扩军计划,这帮人突然对潜艇和鱼雷巡洋舰如此的感兴趣,可是让他事先没有想到的。
  看完了信他才知道,是因为智利海军再次向中国的“北洋船舶重工”发来了订单,要求订造十艘潜艇和两艘驱逐舰,智利人的行为明显刺激了中国海军将士,没等孙纲实行自己的“狼群”计划,这帮好战分子就已经自动向他这个“始作俑者”提出来了。
  智利人在海战中尝到了潜艇的甜头,已经下决心大力发展潜艇,有把智利建成南美第一潜艇强国的势头,而且由于在这次和阿根廷的战争中,大型舰艇表现不佳,而小型的驱逐舰和鱼雷艇却都打得十分出色,因此智利人也考虑要给自己增加新型的驱逐舰和鱼雷艇等小型舰艇。
  海军将士之所以会借此向他如此的“狮子大开口”,是知道了他手头的资金现在应该是十分宽裕的,因为他们听说了中国分别向英国和德国订购新式战列舰的合约已经签订了,这两艘战列舰的造价分别是八百六十万银元,听说他还要向美国再订造一艘同级的战列舰,这是中国继订购“定远”“镇远”和甲午时购买智利七舰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海外购舰,孙纲一下子就拿出这么大的手笔来,让海军将士们震惊不已,但也感到无比的兴奋。
  (四百五十九)“冤家易解不易结”?!
  如果这个购舰计划得以完全实现,那就意味着,算上原有的“龙扬”号和“龙乡”号战列舰,加上在国内自制的“龙昶”号战列舰和在美国改装的“龙江”号战列舰,中国海军将拥有七艘万吨以上的战列舰!
  这样的话,中国海军将真正可以做到“同西国并雄海上”了。
  在海军将士对此都感觉到兴奋莫名的时候,中国海军的四位舰队司令叶祖圭、林国祥、刘步蟾和程璧光却表现得十分冷静,他们知道孙纲现在敢这么“疯狂”,一定有他的道理(他们目前还不知道在海外发行公债的事),但尽管现在海军经费充裕,可也不能随便乱花,他们曾经通过电报的方式讨论了一下中国海军的发展问题,一致认为,中国海军不能一味的追求和西方国家的海军规模看齐,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道路,他们看到中国海军现在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对此则提出来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北洋舰队司令叶祖圭认为,中国海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中国海岸线及“属邦”(朝鲜和琉球)的安全,以及维护海上贸易和运输航线的安全,战争爆发时以取得并保持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为主要作战目标(孙纲弄的那个《海权论》大纲现在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中国的海岸线较长,海岛众多,拥有“坚甲巨炮”的战列舰队不可能“处处遮护”,而“各舰种功用不同”。战列舰队地主要职责是同敌国舰队进行海上决战,防守海口是浅水重炮舰的责任,而防守海岸线和海岛,巡洋舰和驱逐舰比较好一些。
  南洋舰队司令林国祥认为,这几次中外战事都表明,拥有高速机动能力和强大的鱼雷兵器的中小型舰艇在海战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大,在北洋舰队针对俄国太平洋舰队的进攻行动中。“我巨舰未能与俄舰一决胜负,俄舰龟匿港内不出。多为我雷艇猎舰所破”,其实就证明了这一点。而且他还指出,在现在的海战当中,鱼雷艇和驱逐舰对主力舰队地威胁越来越大,体型巨大的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面对多艘鱼雷艇和驱逐舰地用鱼雷发起的集群攻击,“闪避不易”,一旦被击中。就会给大舰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即使能够及时躲开,战舰因为规避对方发射的鱼雷的关系,火炮的瞄准会受到极大的干扰,从而失去攻击敌人地机会,所以在海战中,大型战舰为了防备鱼雷艇和驱逐舰的突袭,必须依赖于本军的驱逐舰队的保护,所以有必要在大力建造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的同时。给这些巨型战舰配备驱逐舰作为保护,“猎舰(驱逐舰)为巨舰之屏护,巨舰为猎舰所依恃,战时可收互助之功”。
  林国祥最早就是鱼雷巡洋舰的舰长,对鱼雷兵器的认识可以说相当深刻,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尖锐地。他的意见也得到了叶祖圭、刘步蟾和程璧光的认同和支持,刘步蟾对战列舰的认识比较多,但他现在居然和林国祥程璧光一起向孙纲提出来,“兵宜合不宜分,万吨铁甲巨舰建成后可尽归北洋,以为一队,南,海,越三军原有之‘定’’镇’‘开’三舰守口足矣,当再多造鱼雷猎舰及快船予三军。蚊炮船亦当再添数艘。则攻敌、守口、护航皆足敷用。”那意思是他们三洋舰队战列舰就不要了,他们只要巡洋舰、驱逐舰、鱼雷艇以及潜艇。再加上防守海口和内河的浅水重炮舰就够用了。
  这三个舰队司令现在一起“转性”了,居然不想要战列舰了,可是让孙纲根本没有想到的。
  不过孙纲仔细分析了他们地建议,觉得他们说的其实也是相当有道理的,他们现在对自己所统率的舰队的发展所进行的考虑,不再象大清水师的时代,光图看着吓人,而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南方海口众多,海岛星罗棋布,内陆也是水网密布,对南方的海军舰队来说,拥有多艘驱逐舰和炮舰甚至是鱼雷艇比拥有一艘战列舰的效费比要高一些。
  经过仔细慎重的考虑,孙纲还是同意了他们地建议,准备在中国海军当中适当地增加中小型舰艇的比例,他决定把这些舰艇地建造任务交给中国的造船企业,一方面是为了刺激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间接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
  但要建造大量的潜艇,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潜艇的燃料问题。
  中国目前的石油工业相当的薄弱,而且加工工业也相当落后,油矿只有陕西延长一处(没有油井),潜艇所用的油料都是从外国进口,象甲午战后,他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抢先储备了一些油料,丁酉一役全部用光,而己亥一役潜艇因为大都卖给了智利,中国潜艇出场的次数不多,因此还没有出现油料紧张的情况,但如果要建立“狼群”的话,这个“油”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所以他才对爱妻马玥说,他现在担心这个油的问题。
  “那就想办法自己开采加工石油,你不是知道哪有石油吗?”马玥说道,“如果想建立储备,俄国人那里有的是,而且不贵,可以先买回来储备一下。”
  “我们从俄国人那里弄石油?能行吗?”孙纲听了她的话,不由得奇怪的问道,
  “那有什么了,别忘了目前这个世界是‘金钱至上’,为自己的敌人生产燃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种怪事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自从这个世界上有了‘利益’这两个字以后,所谓的商业运作就是这么个不可思议的东西,到处都有人为敌人生产武器来打自己。”马玥笑着对孙纲说道,“俄国人的巴库油田是受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控制的,想买不难,再说了,美国人那里也多的是啊。”
  “对了,我忘了,现在应该是还没有石油战略储备这一说呢。”孙纲笑着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说道,“这个事等我好好想想。”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求人不如求己,”马玥说道,“自己有才是真格的,中国也不是没有石油,就是没挖出来而已,想办法从美国弄设备来自己开采加工得了,再买一部分,够五年后和俄国人打一仗就行了。”
  “百业待兴,处处用钱,”孙纲苦笑道,“前期投入太大,怕没那么多钱啊。海外公债的钱还得一阵子才能再汇过来的。”
  “俄国人和日本人的赔款,想办法催催,”马玥看着他说道,“日本人的赔款现在什么东西都算上的话只付了一半,他们前些天向外务部提出来请求能不能给免一部分,不行就缓一缓,他们国内属实是拿不出来什么东西了。”
  “绝对不行,少在那里哭穷,日本女人每年汇回国内的‘卖肉钱’可是不少的说,而且海外的日本雇佣军也从英国人那里赚了不少钱,都得给我拿出来,”孙纲恶狠狠地说着,象是想起来了什么,有些奇怪地问道,“老头子这事怎么没和我说呢?”
  “不行去外务部你那位本家大老爷那里问问,”马玥笑道,“我们不是要‘出海旅游’吗?你带北洋舰队去日本耀武扬威一把,日本人就能把钱交出来了。”
  “对,老子这回要把他们刮个底朝上。”孙纲嘿嘿坏笑着说道,眼中闪过一道寒光,又吓了马玥一跳。
  孙纲随后来到了外务部,正好孙毓汶和李鸿章都在,孙纲问了一下日本人想请求中国免除一部分赔款的事,孙毓汶告诉他,确有其事,但让人感觉不妙的是,这回,是英国人帮着日本人向中国提出来的。
  英国人向中国政府提议,鉴于日本在抗俄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英国和中国共同免除日本的一部分赔款,让日本加入到“中英同盟”中来,共同抵御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