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几天后,北洋舰队还没有回来,但没想到中堂大人居然上旅顺来了。
“你这里建得如此之美,不是把造船的钱都花在这上面了吧?”李鸿章看着典雅幽静的法式别墅建筑,揶揄了他一把,说道,
“中堂大人说笑了,”孙纲有些尴尬地说道,早知道他这么说就不把老头子安排到个法国人“居住区”了,“铁甲巨舰一日不成,晚辈食不甘味,睡不安枕。”
“你呀,还和汝昌一样,实心眼。”他很惬意地坐了下来,接过仆人递过来的咖啡,笑着说道,“老夫知道你的意思,不让法国人住得舒服,他们会安心给咱们造船么?”
“中堂大人如此说,晚辈就放心了,呵呵。”孙纲笑道,“中堂大人日理万机,怎么有空来旅顺了?是不是上边……”
“京里太闷损了,正好皇上想知道新舰造得怎么样了,老夫就借机上你这里来透透气。”李鸿章喝了一口咖啡,悠闲地说道,
“为了保密起见,晚辈没有将详情奏于皇上知道,让皇上担心了,”孙纲有些无奈地说道,“还劳动中堂大人……”
“皇上现在其实已经没心思知道新舰的工程了,朝里那班不识趣的老朽已经把太后和皇上聒噪急了,看他们怎么收场,嘿嘿,”老狐狸坏坏地一笑,“老夫可不去搅这浑水,所以上你这里来躲几天。”
孙纲明白了自己弄的那个关于孔夫子和基督耶稣的“政治风暴”目前还没完,他当然也不敢告诉李鸿章自己才是“幕后操纵的黑手”,所以很自然的就把话题给岔了开去。
“现新舰正在施工,晚辈安排我国船师工匠随同法人一起建造,以便学艺,等新舰功成,造船之艺亦成,”孙纲说着,将图纸递给了李鸿章。
“前后为32公分双管巨炮,火力较‘定’’镇’更强,”李鸿章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此舰一成,我北洋水师便可雄视一切,与泰西诸国比肩而立了。”
“如果陆军能有起色,海军造巨舰两艘,我大清便可海陆并进,先灭倭,后逐俄,收复故土。”孙纲看着李鸿章说道,他这是第一次对老头子说出了自己未来的“宏伟”计划。
原以为老头子会吓一跳,可老头子只是欣慰地看了看他,点点头说道,“满朝文武,除刘省三(刘铭传)之外,有如此心志者,仅你一人,你能说出这番话来,不枉了老夫一番心血。”
“中堂大人不会怪晚辈出言孟浪吧?”孙纲还是小心地问了一句,
“少年壮志,岂可象我辈老迈之人,暮气沉沉?”李鸿章笑道,“趁着老夫还在台上,为你们这些年轻人多扫除些障碍,好让你们将来大施拳脚。”他看着孙纲说道,“北洋船政已经办得差不多了,有没有兴趣陪老夫去外洋走一遭?”
啥米?出国考察?公费是吧?
没想到穿越到了这里还有机会出国公费考察!真是意想不到!
“晚辈求之不得,那就谢过中堂大人了。”孙纲极力忍住不让自己笑出来,说道,
是啊,在他原来那个时代,公费出国“考察”(在一些人眼里,和公费旅游是一个概念)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些部门某些特殊人员的“福利待遇”了,当年他们总行行长就出去“考察”过,至于“考察”回来些什么,他这个最底层的小职员就不得而知了。
“老夫先通知你一声,也给你个‘请示’的机会。”李鸿章呵呵笑道,孙纲知道老狐狸这是暗笑自己“惧内”,不由得苦笑了一声,他们这个时代的人,现在可能还不了解,自己和爱妻那种互相尊重和彼此深深的依恋。
“朝鲜那边有一触即发之势,朝廷在这个时候让中堂大人出国远行,是不是有什么……”孙纲象是想起了什么,不由得担心地问道,有了上次差点人头落地的教训,他已经体会到了朝中“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残酷,自己和老狐狸这时候离开,别再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老狐狸点了点头,似乎很满意他的反应速度,“北洋海陆军为全国之冠,朝廷不放心也是应该的。”李鸿章说道,“前些日子天津地震,朝廷以汝昌未能预先防范,有亏职守,拟调任台湾巡抚,以荣禄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过些天旨意就好下来了。”
“啊?!”孙纲大吃一惊,大叫道,“这怎么行?谁知道地震什么时候来?关丁公什么事?这都是些什么狗屁理由?”
“年轻人哪,别总沉不住气。”李鸿章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说道,
孙纲有些泄气地看着老狐狸,自从丁汝昌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每每有所需要,丁汝昌总是象老父对待儿辈一样,无条件地予以支持,自己的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可如今换了荣禄,自己以后再想做什么,很可能就不能这么痛快了。
“荣禄好歹也算有恩于你,应该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李鸿章笑着安慰他道,似乎很满意他的反应。
孙纲叹息了一声,这个消息对他来说不亚于当头一记闷棍。
“老夫奏请刘省三任奉天巡抚,你不是担心旅顺和大连的陆路防务吗?有我淮军第一悍将给你守住家里,你就可以放心的和老夫走了吧?”李鸿章象是安慰他,笑着对他说道,“他很想见你的,等咱们回来,你们好好亲近亲近,有什么事还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刘铭传?刘铭传要来?
孙纲明白了老狐狸的意思,迎上了老狐狸的目光,一老一少两个人不由得会心地笑了起来。
(一百零一)一个大大的馊主意
对于这位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孙纲一直是十分敬佩的。
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让孙纲想起了自己在刀友论坛上的网名“核潜艇”),安徽肥西县农家出身,自幼生活窘迫,但为人刚毅勇敢,平日喜欢舞刀弄剑,练就一身好武艺,年轻时行侠仗义,闯荡江湖,为官府所通缉,后来接受招安,率团练加入李鸿章的淮军,称“铭字营”,在追随李鸿章,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的过程中,刘铭传因勇猛善战,战功卓著,很快由千总升为总兵,成为李鸿章麾下最重要的大将之一,后来升任直隶提督,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廷任刘铭传为福建巡抚,赴台湾抗法,受命于危难之际,他潜赴台湾,精心准备,到达台湾仅15天后,法军即开始攻台,中法战争中最为艰苦的台湾保卫战打响,在这长达数月的战斗中,刘铭传率领台湾军民,在大陆人民的支援下,奋勇作战,给法军以重大杀伤,坚守住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为中法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第一任巡抚,在他任职的六年中,对台湾的国防,行政,财政,生产,交通及教育事业,进行了广泛而大胆的改革,全面推进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使台湾的面貌焕然一新。后人评价刘铭传说,“倡淮旅,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实创中国未有之奇”,可以说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孙纲一想到因为自己的关系,没有让宝岛台湾落在了日本人手中,这位传说中的英雄也没有因为听到台湾被日本占领的消息而“呕血而亡”,年仅59岁就含恨离开了人世,心中就激动不已。
如今,他要来帮自己了,这个消息,冲淡了丁汝昌即将离任带给他的阴郁。
“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邻近日本,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为根据,”李鸿章看着他说道,“上次日舰偷袭基隆,邵友濂畏匿不出,大失民望,这回有汝昌坐镇,老夫也能放心了。”
孙纲仔细地想了想,不由得佩服老狐狸的思虑周密,他说道,“既然如此,不如给台湾配上水师如何?战时可收相互支援之利。”
李鸿章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和铭传想到一起去了,铭传在台湾时就曾有此奏议,朝廷以‘款绌’为由不准,这回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台湾民殷富实,买几条军舰的钱还不成问题,只不过,这船得你给他们造了。”
孙纲点点头,他这个提议其实也是为日后对日作战伏下一着暗棋,一旦再和日本打起来,驻台湾的水师可以直攻日本本土,做为牵制。
“朝鲜这边的局势怎么办?”孙纲又问道,
“无妨,俄人有挑唆朝日交战坐收渔利之意,老夫岂能让他们如愿?”李鸿章又喝了一口咖啡,说道,“老夫已经通知了袁世凯,让他劝告朝鲜国王,先缓和一下同日本人的矛盾,让他们和日本人签约,限定每年出口到日本的粮食和一些重要商品的数量和价格,双方互相赔偿下损失好了。现在打日本人还不是时候。”
孙纲点了点头,老狐狸处理这些问题还是满有办法的。
“知道朝廷为什么派老夫出国吗?”李鸿章看着他问道,
“晚辈不知,愿闻其详。”孙纲乖巧地说道,其实孙纲从后世的史书中了解过,李鸿章是奉了清廷上下“欲结强援制日”的“任务”找俄国人谈判的,可是现在因为他这只小小蝴蝶的关系,中国取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中国还用去巴结沙俄这个所谓的“强援”牵制日本,让李鸿章弄了个《中俄密约》出来,导致了后来的日俄战争,以致于落得个“老来失计亲豺虎”的叹息吗?
“英日极有可能暗中结盟一事,对朝廷震动极大,老夫上次所订之《中法密约》,太后和皇上不欲群臣知晓,恐生事端,此番又有人上书皇上言前番我陆路大败,俄欲出兵助我,又曾有恩于朝鲜君臣,不如联俄制日,皇上大怒不允,至有‘驱虎逐狼’之语,”李鸿章说道,“但朝议纷纷,众口一词,皇上终不能狃于成见,太后意甚不明,依你看,此事可行否?”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光绪皇帝认识得是十分清楚的,他知道沙俄一直对中国东北,也就是大清的“龙兴之地”有着浓厚的兴趣,“联俄”的后果很可能是让沙俄最终占领东北地区,把东北变成“黄俄罗斯”,可甲午战争中大清陆军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中国现在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保住东北,所以一些朝臣才有了这个“联俄”的提议,想以条约的手段约束沙俄蚕食东北的野心,但是,一纸条约,就能满足北极熊的侵略胃口吗?
朝臣们担心东北的局势是对的,但弄了这么个大大的馊主意出来,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的中国高级决策层对世界形势的无知。
“以目前之态势,我大清能战之军皆在北洋,海陆兵不满十万,船不过数条,一旦有事,守卫京师尚可,东北确实鞭长莫及,”孙纲说道,“当前之法,唯有拖延时间,以建强军为富国之本,对外,当免开战端为上。”
“拖延时间,建成一支强军,实为刻不容缓,老夫曾奏于皇上,尽撤八旗,绿营旧军,着各省从速编练新式陆军三十六镇(相当于师),皇上以阻力太大,恐非旦夕可成也,”李鸿章长叹一声,说道,“俄皇欲行加冠之礼,皇上拟派王之春往贺,俄人以‘人微言轻’不许,非令老夫前往不可,皇上已经允准,命老夫便宜行事,若俄人条件合理,可以缔约,务以制英日为首要,此行看似风光无比,其中凶险无人可料,不亚于两国交兵啊!”
孙纲不由得默然,老头子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光绪皇帝的忧虑也是对的,相比之下,对中国来说,沙俄和日本这两个敌人,日本的危险性也许更大一些,当然还有日本背后隐藏着的英国,老头子担心自己一个不慎,又着了俄国人的道儿,那就不是头上多几个“头衔”的事了,所以才会想到拉着自己去,帮着提个醒儿。
孙纲努力地回想着史书上写的关于《中俄密约》的内容,心里大概有了计较,对李鸿章说道,“中堂大人勿忧,晚辈在军情处呆得久了,对俄人的企图多少也知道一些,晚辈就陪中堂大人走一遭,绝计不让俄人得逞狡谋,负太后皇上圣意。”
“有你陪着老夫,老夫心里还能踏实些,”李鸿章的眼中闪过一丝温和的光芒,“老夫盼着能亲眼见到海陆强军功成,此生之愿足矣。”
孙纲看着一头花发的老人,不由得冲动地说道,“中堂万万不可如此说话,中堂荷国之重,无人可比,中国可以没有晚辈,但不可以没有中堂,他日晚辈得见中堂开中华不世之新基业,晚辈心愿亦足。”
李鸿章笑了笑,起身拍了拍他的手,说道,“好孩子,走吧,带老夫去看看新舰!”
李鸿章哪里想得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这句话,几年以后就成为了现实!
*****************
才发现,又过一百章了,这么快?不过,我还要努力的!支持啊!
(一百零二)国体之思
望着正在建造中的战列舰巨大的舰体,李鸿章瞪大了眼睛,久久回不过神来。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