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无职业屠神
喊罢,他大手一挥,身后两千余将士同时跨上了战马……
PS:更新太晚了,抱歉抱歉!!!
第六十六章 春晓
北方一场大雪下了整整两天两夜,至雪停时,久违的太阳马上照彻大地,而且似乎比从前更温暖了些。身在北国的玩家们恍然间意识到,春天就要来了!
春暖花开将不远矣,只是不知道这是不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雪,倒是有很多人遗憾于没能在大雪之中留下点儿什么念想。
不过北方两大骑士团对于这场大雪绝对是永生难忘的。就在这场风雪之中,数十万人的大会战达到了高潮,并且最终分出了胜负。
此一战,灭风投入总兵力二十余万,不周山也有十余万大军南下。从中央军奇袭秀风城开始,不周山稍稍掌握了主动权。封楚要塞破口,不周山主力进发至落皑口南与灭风军主力对峙,双方的全面大战才正式开始。
初时,灭风以雄厚的兵力掌握主动,并倚仗重装骑兵之利连破不周山大营防线。而不周山则步步退却,逐渐消磨掉敌人的锐气和兵量。大战的转折点出现在重装骑兵全员突进之时。不周山将自己的撒手锏上面的盖头掀开,原来是数百架重弩。
两轮齐射后白送重弩,让灭风军以为其撒手锏不过如此,然后全军溃败再丢下最大的诱惑。李随风判断失误,以重装骑兵孤军追击,落入不周山浪箭队陷阱之中,至全军覆灭,于西线战场再无翻身之力。
而其主力与牙营的对拼中损失殆尽,唯一逃掉的近万骑组织全无狼狈不堪,又被不周山两千骑兵随后掩杀,再折数千。其西线余部唯李随冰之数万人马还有战力,却又处于中央军与毅军的两面夹击之中,獾镇亦无险可守,局势十分尴尬。
在如此情势下,雪停之日,李随风终于下达了全线撤退命令!
李随冰部在中央军及毅军的两路骑兵的亲切关怀护送下,严阵东归,彻底将整个西方拱手让出!
……
断头山,地处随风口西侧两百多里处。一条官道沿山下经过,迤逦西去,穿过中央军城后直入盎格鲁裔野蛮人的聚居之地。
山高一百米左右,无峰,平头。乍看上去似乎是好好的一座山峰被一剑削平般。因此称之为断头山再形像不过。
若是从前有人说要在此山平头上建城,那无疑会被许多人耻笑。且不说山头范围不过十几公里方圆,建成之后经济价值少之又少,而且山东不过百多公里就是随风口了,建个要塞又与随风口的军事价值相重复,本身断头山又在灭风骑士团领地的腹心之地,建城实在没这个必要。
但不周山此时却正在这里建城,而且是大刀阔斧,热火朝天,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似地赶工建设。断头山上的灯光远在随风口都隐约可见,这种明目张胆地挑衅行为不可谓不嚣张了。包括NPC和玩家的数万工匠齐聚在断头山顶,沉重岩石垒起的城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向上拔升着。
可这一刻的灭风骑士团偏偏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大战刚歇,士卒疲惫不说,就算他们想阻止,暂时连武器盔甲都凑不齐全了。
不周山和灭风两大骑士团在马刺多尼亚各大城市广收装备,各式装备的价格已翻了三倍不止。而且还在以每天一倍的速度在增长!
数以万计的铁匠铺日夜开工,军火商活跃在北方各处,此等时候买装备绝对是伸头让人宰的局面。但能不买吗?
局势板荡,双方不见得还要打,但都需要大量的装备重整战力,至少也得将局势拉回到较为平衡的情况。
于是乎,恶性循环仍在继续。两家依旧在疯抢购装备,军火的价格仍就不停地上涨。直到购买一把上好的鲁尔钢刀需要的价格提升到上万金时,灭风骑士团终于支持不下去了。
每时每刻派到断头山下的暗谍都能看到不同番号的不周山军队入驻该城,半成品的城池眼见已经固若金汤了。既然攻不下来,那还有必要拿足够武装起一支重装骑兵的钱去武装一支轻步兵吗?
比拼财力,李随风又哪里是和谐地产这等大财阀的对手!
……
灭风骑士团对断头山城的默认另一种形式上说明了他们对整个西部辽阔地区的放弃。此时,只要断头山城不失,灭风绝不敢轻军直入西部,更何况还有刚刚交恶的寇家七万冰封马队立在北方虎视眈眈。
而不周山的实际控制范围已有东至断头山城和乌兰托,南至旧塞,北至明斯克的广大地区。有纵深有地势,单论领地面积甚至远超了条顿和灭风两家的总和。
条顿养精蓄锐,根基深厚,谁也不敢打他们的主意。灭风只余朝北要塞以南,包括随风城的狭长地域,战略态势严峻到了极点。但他们尚有西联城为后台,此时又以重兵守狭地,等闲也不是那么好招惹的。
北方的形式已经完全变化,并且形成了新的战略格局。全大陆的玩家每天都关注着最新的消息,只希望两家彻底决出个胜负才好。
只可惜,这些唯恐事儿不够大的玩家最后等到的却是条顿两万白袍军于北方游猎燕精灵,不周山只是固守领地的最终结果。
这场仗,眼见得打到头了。
战后的事情还有很多。不周山的断头山城需要加固成天下顶尖的要塞,以便能够永远打消灭风西返的思想。打开了南下通道,军事化管理可以寿终正寝。大规模的商业化马上就会展开,各类管理人员要开始配套,下一步的战略规化也需要开始了。
不周山整个西线都与不大友好的敌人接壤,这虽是一大隐患,但更适合玩家提升自己的能力,冒险远行之类。因此,其经济前景被各大骑士团一致看好。没有人会怀疑,假以时日,其绝对可以发展成全大陆最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雄鹰展开羽翼,再没有人能束缚住,而距离雄鹰搏击找空的日子也不远了!
……
楚江在这种繁忙的时候是喜欢偷偷懒的。没事在廉鸽那里泡上一会儿,多么美好呀。可惜他的轻闲只维持了半天,就被廉鸠从妹妹那里“横刀夺爱”,叫回了西秦城。
“你说什么?叫我回来就是为了断头山城命名的问题?”楚江悲愤地吼着,吓得苏开复手中的咖啡杯差点掉地上。
“呃,就是这个问题。如果你嫌少,现在的扩军问题、经营问题、战略问题都还需要人拿主意。我办公室里还有三摞资料等着看,你可以……”廉鸠不温不火地稳坐太师椅,一小口一小口地品着茶说道。
“嗯,城市命名确实是大问题,我们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楚江忙正色坐稳,刻意忽略掉了廉鸠的后半截话。转而问道:“你们有意见了吗?”
曾义文和庄静儒都在坐,两人对望一眼却并不开口。楚江咧了咧嘴,明白过来。这断头山建的城实在不好命名。再拿何千城亲戚的名字凑数实在不吉利。但那些大款偏就好这口,若命名不好,哪个股东说不定就会跳出来指手划脚的,也是庄烦心事。
也只有他开口说出个名字来,那些股东才不好说什么,毕竟在不周山他也算是大股东了,还是实际上的统治者,这点连苏开复都不行。比如他就要把那个城市叫楚江城,包保能全票通过。但楚江也没那么傻,给自己找晦气。
众人都开始低头寻思,绞尽脑汁构思两全其美的办法。
廉鸠扯了扯楚江,附在他耳边低语两句。楚江精神一震,正容道:“咱不周山从风雨里走来,眼见就要大发展了。那个城市不如就冠以春晓吧,取其断头重生,春而花发之意。”
“是不是有点儿太文气了?”苏开复推了推眼镜腿,一本正经地问道。
楚江咂了咂嘴,道:“是有点儿文气……那就还叫断头山城吧!”
苏开复打个冷战,道:“文气就文气点吧,春晓挺好。要相信春天,才能无往而不胜呀!”
PS:本卷终了。
第十卷 东北之旅
第一章 府兵制
拥有庞大的领地,巨量的资金,还从来没有一支骑士团能够像不周山这样快地发展起来。
从明斯克到旧塞,从中央军城到春晓城,这中间众多的城镇好像雨后春笋般地凭空冒出来。落皑口被扩建,倒凤池被扩建,獾镇被扩建,旧塞被扩建。不周山领地内哪里都有工程轰轰烈烈开展着,仿佛要将被压抑许久的能量一瞬间都释放出来一般。
无数的玩家和淘金的NPC涌到马刺多尼亚西线前沿,投入到新的战场之中,大西北从没有这一刻般人气高涨。
但,这还不是最引人关注的。不周山注定要如西联城般留芳于世的是其进行的一次体制改革!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楚江那天出去找了回狼人麻烦,杀了些狼人和吸血鬼提升水平分。回到喀山后又习惯性地泡在了廉鸽的小店里。
“怎么又来了?”廉鸽翻起眼睛,悄悄瞄了眼忙忙碌碌工作的服务员,面具下的两颊染了些淡淡的粉红。
“咳,走到这里恰好累了,歇歇脚!”楚江一屁股坐到她旁边,再次用行动证实着自己的脸皮厚度渐厚的大趋势。
“坏蛋!”廉鸽白了他一眼,低头只顾忙自己手里的一摊事儿。
楚江也不说话,就傻坐在旁边看着她忙。店里的几个服务员看着两人的模样,暗自窃笑之余主动向远处避开。
这种温馨的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廉鸠大步流星进了店,先没好气地横了眼妹妹,才一屁股坐到楚江旁边。
“又有事了?”楚江挪动屁股,向廉鸽那里靠过去。
刚才廉鸠的一眼好像在指摘她勾引男人,孰不知是这个大男人粘糕一样凑过来的。廉鸽也生了气,在后面踢了楚江一脚进里间去了。
“别躲了,躲不掉的!军里已经乱套了,你再不处理那不周山就得等着分家啦!”廉鸠扯住他的手臂大声说道,显然是气到了极点。
楚江缩了缩肩膀,道:“不用说那么严重,我拿主意就是。到底是怎么了,还有什么事是你这个参谋本部大都督罩不住的?”
见他服了软,廉鸠这才松了口气,摊开手道:“原计划是将各军扩到五师编制,再增一个独立军,一个法系军,一个游骑军,三个主力军的编制。这得提拔多少新人?从前的督师或要择人晋升督军,如吴雄奇之类异军突起的也要考虑。各级军官都要从旧部中抽调。偏偏现在中央军一系,曾系,庄系都在争权,都想将自己的人安插到新军里!我们参谋本部累死累活,好不容易搞出来的任命在两个副团长那里就通不过,几个督军也有些抵制,你说怎么办?”
楚江挠着头皮,对这个问题也是非常苦恼。利益分配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搞不好就会成为敌我矛盾。别看他是大团长,对于这种问题也要小心翼翼。得罪了哪一方面的人都不好,弄不好都容易翻脸的。
“你把曾系、庄系、和中央军系提名的人都列出来,取其交集,大概也就差不多了吧!”他想了半天,也只有这么个办法。古代什么皇帝太后搞平衡战略,说穿了无非就是和稀泥,仅此而矣。
“不思进取!”廉鸠哭笑不得,道:“你说的办法我早想过了。这样虽然满足了每个人,但也得罪了每个人。虽然他们看你大团长的面子不会说什么,心里没有抵触绝无可能。你这次这样办了,下次呢?矛盾会越积累越多,最终各系势力增长之下难免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清代慈禧大妈搞得一手好平衡,硬是拖着苟延残喘的大清跌跌撞撞又走了几十年。但固然全了国,也同样因为用这种和称泥的策略平衡新旧势力,消磨掉了国人的最后一点儿凝聚力。对外不敢战,对内高压。这样的大清一直在用自己的左脚绊右脚,还怎么发展?国内最后一点凝聚力消磨干净后,武昌起义一声炮响便既土崩瓦解了。
前车之鉴不过百多年,楚江现在想来才感觉到问题的重大。正了正脸色,他皱起眉头沉思起来。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周山绝不能到此为止,尾大不掉不用远说,不久前的灭风便是成例。若北方要塞七万冰封马队如臂使指,自己这一战说不得也要艰难无比了!现在不周山挟新胜之威,自己这大团长的威望也是如日中天,自然没人敢弄险反水。但以后呢?以后兵多了,将多了,自己也会有照顾不到的时候。没准就会再出一个北方要塞来,难道不周山拼到现在就是为了成为下一个灭风?
不行!自己还有一件事情没有了解呢!又怎么能容许一手打下的基业就此埋下离乱的种子?
想得脑袋都快炸开了,牙也咬了无数次却仍是没有主意。偶然抬头却正见廉鸠笑眯眯扬着头,眼中无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看他的样子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