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志
那老军闻言,却才正了心,打个呵欠,爬起来,伸伸腰道:“长老,长老,恕小人之罪。此处地方,原唤比丘国,今改作小子城。”
悟空闻言,便点点头,回来报告唐僧,道:“师父,听那老军说了。这里原来的名字叫做比丘国。现在已经改成了小子城了,却不知道为何”。
“比丘国?小子城?”唐僧心中一惊,原来已经到了比丘国了!悟空和八戒以及沙僧他们不知道比丘国的情况,唐僧可是比谁都清楚啊!至少,他清楚,这个。国家之所以从比丘国改成了小子城,便是由于一个妖怪在作怪!
而这一次的妖怪的行为,是让唐僧很是愤怒的,因为,他竟然要杀死许许多多的小孩子,这不是在绝人类的后代吗?而且,这些都只是孩子啊!他们应该有一个天真而快乐的童年,而不应该死在妖怪的手里!
当初看西游记时,唐僧就觉得很是愤怒,如今身处这样的一个环境,唐僧更觉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于是,唐僧便不再在此耽误时间,带着几位徒弟,快步往比丘国王城内走去。
【卷二】:梦话西游 第220章、这小妖怪
僧带着徒弟们,叉入二层门诵衢大市卜来,看届臣国之人,倒也衣冠济楚,人物清秀。但见那:酒楼歌馆语声喧,彩铺茶房高挂帘。万户千门生意好,六街三市广财源。买金贩锦人如蚁,夺利争名只为钱。礼貌庄严风景盛。河清海晏太平年。
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在街市上行走,那大鹏金翅雕依然在空中盘旋着,他喜欢自由的天空,不想下来与唐僧等人同行。所以,唐僧师徒四人的队伍基本没有改变。
在街上行走多时,众人都觉得这比丘国王城繁华气概,不过,只见家家门口摆放着一个鹅笼。
沙僧便问道:“师父啊,此处人家,都将鹅笼放在门前,这是为什么呢?。
八戒听说,左右看了看,果然都是鹅笼,排列五色彩缎遮幔。于是便嘿嘿笑道:“沙师弟啊,今日想是黄道良辰,宜结婚姻会友,都行礼哩
“胡扯”。唐僧和悟空异口同声道。唐僧看了悟空一眼,本想说这鹅笼之内必定是小孩子,但想了想,还是忍住没说,反正悟空这家伙好奇心很强,肯定会自己去看的日于是唐僧便只看了一眼悟空,便不再说什么了。
悟空嘿嘿笑着道:“八戒啊。你这呆子,就算是行礼,哪里就家家都行礼!其间必有缘故,等我上前看看。”
唐僧提醒道:“悟空,注意形象。莫要吓到别人!”
悟空翻了翻白眼,道:“我变化个儿去来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蜜蜂儿,展弄翅,飞近边前,钻进幔里观看,原来里面坐的是个小孩儿。
再去第二家笼里看,也是个卜孩儿。连看八九家,都是个小孩儿,却是男身,更无女子。有的坐在笼中顽耍,有的坐在里边啼哭,有的吃果子,有的或睡坐。
悟空看罢,现原身回报唐僧道:“师父,奇怪了,那笼里都是些孩子,大者不满七岁小者只有五岁,不知是何原因。”
唐僧闻言,心中更加笃定,便道:“是何原因,咱们问问便知!”
悟空道:“待俺老孙去问问!”
唐僧连忙又阻止他,道:“不用急,待会儿我们入朝到换关文之时。再问当朝陛下便可!”唐僧心说若是就这么去问这些人家的人,肯定会引起人家的悲痛的,到时候把别人问哭了,那可就麻烦了!若是再来一个和尚调戏妇女,妇女大哭反抗这样的传闻,那就更加的麻烦了!虽然唐僧不怕麻烦,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即可!
悟空闻言,便也点了点头,跟着唐僧继续往前走,在转街处忽然看见一衙门,乃金亭馆驿。
唐僧笑着道:“徒弟,我们且进这驿里去,一则问他入朝倒换关文之事,二则喂喂马匹。三则天晚投宿
八戒连连应和道:“正是,正是。快进去吧,正好弄几口饭吃
唐僧摇了摇头,不过也很理解八戒永远吃不饱这个的特殊情况。四人欣然入门弃,只见那门卫模样的人问了问他们的情况后,便连忙进入驿馆内部,向驿承通报。驿承大人跟着那门卫兄弟一起出来,热情地接待了唐僧师徒四位外国友人,一一相见。然后来到驿馆内坐下,奉上茶水糕点,那驿承问:“长老自何方来?。虽然那门卫已经简单问过唐僧等人的大体情况。但作为驿馆的一把手,驿承大人还是要亲自过问一下的,这样才能晏示出自己的郑重与真诚嘛!
唐僧闻言微微一笑,道:“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去的,今到贵处。有关文理当照验,权借高衙一歇。
驿承点点头道:“哦,原来是东土天朝来的圣僧啊,失敬失敬。今日圣僧来到此处,就当是来到了自己家里一般,自己随意便可!来,喝茶,喝茶!”驿承与唐僧等人聊了聊,喝完茶之后,即命人送来支应。也就是一些米面蔬菜之类的东西。作为唐僧师徒等人的物质储备和供给。然后,又命当值的驿卒安排管待住宿和斋饭等。
唐僧谢过驿承,又问道:“不知今日可得入朝见驾,照验关文?”
驿昼摇了摇头,道:“今晚不能。须待明日早朝。今晚且于敝衙门宽住一宵便可
唐僧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这样了!”
又聊了一会儿,便有下人前来报告,说是斋饭准备好了,那驿承便请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共同进餐。
桌上,悟空忽然问道:“俺老孙有一件不明之事请教,烦为指示。贵处养孩儿,不知怎生看待。”
驿承道:“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待时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渐成体相,岂有不知之理!”
悟空点点头,道:“据你所言,你处与他处无异。但俺老孙进城时。见街坊人家,各设一鹅笼,都把小小的婴儿藏在那鹅笼之中。此事不明,故才动问。”
驿承附耳低言道:“长老莫管他。莫问他,也莫理他、说他。请安置,明早走路
悟空闻言,一把扯住驿承,定要问个明白。驿承摇头摇手只叫:“谨言!”悟空一发不放,执死定要问个“详细。
唐僧见驿承一脸无卓,本想叫停悟空的,但是想了想,还是让他继续问下去吧,虽然鹅笼藏婴儿这件事情在比丘国就是一个被和谐的词语。是一个敏感词,但唐僧还真就耍让这个当朝的公务员亲自说出来,这样才能震动他自己的心灵,哪怕是一点点也好。何况。唐僧当初看《西游记》时也没有连续看,只知道这皇帝找婴儿是为了炼制药引子。但却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听听这当朝公务员详细解说一遍岂不更好?
终于,在悟空的强硬之下,驿承无奈。只得屏去一应在官人等,独在灯光之下,悄悄而言止:”适所问鹅笼户事。乃是当今国辛无道之只管问陋出的!”
悟空道:“何为恶道?必见教明白,我们方得放心。”
驿昼道:“此国原是比丘国。近有民谣,改作小子城。三年前。有一老人打扮做道人模样,携一小女子,年方一十六岁,其女形容娇俊。貌若观音,进贡与当今,陛下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近来把三宫娘娘,六院妃子,全无正眼相觑,不分昼夜,贪欢不已。如今弄得精神瘦倦,身体旭赢,饮食少进。命在须臾。太医院检尽良方。不能疗治。那进女子的道人,受我主诰封,称为国丈。国丈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寿,前者去十洲、三岛。采将药来,俱已完备。但只是药引子利害:单用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这些鹅笼里的小儿,皆都是选好的,养在里面。人家父母。惧怕王法。俱不敢啼哭,遂传播谣言,叫做小儿城。此非无道而何?诸位长老明早到朝,只去倒换关文,不得言及此事言毕抽身而退。
几个徒弟听完,皆是愤慨不已。唐僧淡淡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此法十分恶毒,一看就知道,绝不是良医所谓,我看不是个邪魔。就是个妖精”。说着又看了看悟空、八戒和沙僧,道:“明日,上朝除妖”。
第二天一早,唐僧吃过早饭。就要入朝面圣,为了以防万一,还叫上了悟空暗中跟上。出门之时,那驿承却是劝说他道:“我说唐朝圣僧呐,你这次去只管到换关文便可,其他的事情就别管了,否则你自己也会陷入进来啊”。
唐僧淡淡一笑,点了点头,心中却是不以为然,如果自弓不倒换关文。那么倒还可以悄悄地从这座城池路过。但是唐僧却不得不到换关文。这样一来就必须得入朝,一入朝就会被那妖精盯上,恐怕那时候就算自己老老实实的,也是不可能咯!所以,唐僧干脆就直接强打那妖精算了,懒得跟他废话了!
出了馆驿,唐僧径直奔向朝中。来到朝门外,见有黄门官,即施礼道:“贫僧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者,今到贵地,理当倒换关文。意欲见驾,烦请转奏转奏。”
那黄门官立刻便去传奏,国王喜道:“远来之僧,必有道行于是便请了唐僧进来。唐僧阶下朝见完毕,又被那国王请上殿内赐坐。唐僧又谢恩坐了,只见那国王相貌旭赢,精神倦怠:举手的时候都有些颤颤巍巍,说话时也是断断续续。唐僧却也不多废话,先将文蝶献上。那国王眼目昏朦,看了又看。方才取宝印用了花押,递与唐僧。
唐僧收好关文,便对那国王道:“陛下,贫僧看你气色十分不好,怕是有重病在身啊,不及时医治恐怕是不行的了!”
唐僧刚说完此话,便听得当驾官奏道:“国丈爷爷来矣。”
那国王即不再理会唐僧等人。扶着近侍小宦,挣下龙床,躬身迎接。唐僧见人家真命天子都站了起来了,在别人的地盘上,还是有些礼数的好,于是便也站了起来,侧立于旁。回头观看,原来是一个老道者。自玉阶前摇摇摆摆而进。但其他:头上戴一顶淡鹅黄九锡云锦纱巾。身上穿一领箸顶梅沉香绵丝鹤氅。腰间系一条仞蓝三股攒绒带。足下踏一对麻经葛伟云头履。手中柱一根九节枯藤盘龙拐杖,胸前挂一个描龙刺凤团花锦囊。玉面多光润。苍髯颌下飘。
金睛飞火焰,长目过眉梢。行动云随步,逍遥香雾饶。阶下众官都拱接,齐呼国尖进王朝。
唐僧见状,心中不由得冷冷一笑,这家伙的消息还真的挺灵通的嘛。自己才才入朝不久,这家伙闻着风声就来了。还真的不放过我啊!想吃唐僧肉?哼,贫僧还想尝尝鹿肉、鹿耸的味道呢!
那国丈到宝殿前,更不行礼。昂昂烈烈径到殿上。国王欠身道:“国丈仙踪。今喜早降。”就请左手绣墩上坐。那国丈端然高坐,看见唐僧,便转面向国王道:“这僧家何来?。
国王道:“东土唐朝差上西天取经者,今来到验关文
国丈笑道:“西方之路,黑漫漫有甚好处!”
唐僧笑着道:“自古西方乃极乐之胜境,如何不好?”
那国王问道:“联闻上古有云。僧是佛家弟子,端的不知为僧可能不死,向佛可能长生?”唐僧闻言,合掌微笑着应道:“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语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外何求?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行,万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
那国丈闻言,付之一笑,用手指定唐僧道:“呵!呵!呵!你这和尚满口胡柴!寂灭门中,须云认性。你不知那性从何而灭!枯坐参禅,尽是些盲修瞎炼。俗语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更不知我这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携簟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慧以铺捆。歌之鼓掌,舞罢眠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跨青鸾,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采,表、账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巢遗臭壳,叉不胼惋士!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那国王听说,十分欢喜。满朝官都喝采道,“好个惟道独称尊!惟道独称尊!”
唐僧闻言,心中也不由得微微点头。暗道:“其实我也不想当和尚的。哪有道士的打扮帅气啊?哎。可惜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