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志
私塾先生被唐森的一番话说得愣了一下,当下一拍手道:“好一个有志不在年高,好一个自古英雄出少年!就凭你这句话,老夫就将这文房四宝送给你,让老夫见识见识你的才学如何?你可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片心意啊!”私塾先生本来还想生气,但听唐森出口成章,心中的那一份恼怒早已经被兴奋的心情所占据,当下便将文房四宝放在了唐森的面前。
唐森微微一笑,礼貌地接过私塾先生手中的文房四宝,将一张粗糙的纸铺平在桌面上,然后在砚台中磨了一点墨汁,然后执起毛笔,心中暗道:盗版哪一首诗呢?不能太不合时宜,否则会被人当成怪物的,一定要符合小孩子的心理才行。
望着窗外随风飘摇、有些枯黄的小草,唐森心中一动,这才沾了墨汁,在那纸上写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唐森在读中学时参加过一个毛笔字课外培训班,学了一年的毛笔字,虽然字写得没有名家所谓的风骨气势,但笔锋、笔势倒还掌握得可以,但也仅仅是可以而已,在私塾先生的眼里,这样的字也实在是太平庸了,再加上他这两句并不出彩的诗,私塾先生不由得失望地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也从刚才的期望变成了现在的不爽。
这个小家伙,果然是在胡闹啊!
私塾先生一脸面无表情地盯着唐森,心道:就你这两句普通平庸的诗句,还想证明你是少年有为?笑话!老夫倒要看看,你还能写出什么样的花儿来。
唐森不理会别人的脸色如何,只是看着窗外枯黄的因秋天到来而逐渐枯黄的小草,继续提笔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两句诗一写出,那私塾先生顿觉浑身一振,这后面两句诗虽然并不比前两句出彩多少,但却照应了前面“一岁一枯荣”这一句,第三句说“枯”,第四句说“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写完这四句,唐森立刻为诗取了一个简单的题目《草》,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江流。江流虽然是他的乳名,但唐森觉得,以后以此为号、为笔名,也不是不可以。写完这些,唐森这才搁笔,虽然知道后面还有四句诗,但那四句一句完全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所以根本不用写。
《草》,是自己盗版的第一首诗,不过这也不仅仅是盗版,还饱含了自己的内心感情和真实想法,以后,自己也得向这些草一样顽强了!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诗,好诗啊!”私塾先生拿起这张写着小诗的草纸,忍不住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么小的孩子,能够写出如此好诗,的确是惊人啊。
于是私塾先生连忙对唐森的养父母道:“令公子天赋极佳,才思过人,实在是天下少有的天才啊,堪称神童啊!不过如此天才,如若不将其好生教导、培养,恐其最终才思枯竭,堕入平庸,老夫愿收其为学生,每日教其书法、传其道理、授其学识,虽然老夫学识有限,传授他的东西也有限,也总比他每日在家荒废的好,你们不会反对吧?”
私塾先生是村子里最有名望的人了,他能如此评价唐森,唐森的养父母当然很高兴了,当下便同意道:“他能被老先生您看得起,是他的福气,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反对呢?那就劳烦老先生了。”说着,唐森的养父连忙叫唐森道:“江流,还不快拜谢先生!”
唐森心中想了想,却是摇了摇头,如果就这么轻松地答应了老先生的话,那岂不是太顺利了?不行,绝对不可以这么顺利的,一定要炒作!深知炒作的力量的唐森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自己就这么老老实实地跟着老先生去了私塾念书,那别人最多以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而已,但你如果自己拒绝这老头儿呢?不管别人说自己狂妄、无知还是年少气盛,总之,自己拒绝私塾老先生的事情肯定会很让人震惊的,也一定会造成不小的轰动,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情就可以通过人们的嘴,很快传遍整个陈家村,传到隔壁村,传到更远的地方。这样一来,自己岂不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声望了?
想到这里,唐森摇了摇头,道:“学生暂时不想进入学堂学习,学生还想享受一番自由,所以,抱歉!”
“哦?”私塾先生有些疑惑,道:“没想到还有不想入学堂的孩子,真是……可悲啊!你若如此,天份用尽时可不要后悔啊!”
唐森淡淡一笑,道:“多谢先生教诲。”
私塾先生没想到唐森小小孩童,竟然有如此心态,心中又是一奇,心中不想放弃这个天才儿童,于是又引诱道:“你若成为我的学生,待你学业小成之时,我便推荐你进入江州州学,以后科举考试,可是有不少的方便啊。”
唐森依旧是淡淡一笑,道:“多谢先生厚爱,学生暂无科考之意,只想享受一番童年的自由罢了。所以,实在是抱歉啊。”
“哎……”私塾先生见唐森如此不给面子,不由得一阵气恼,当下一摔袖子,转身离开了。
【卷一】:大唐小僧 【003】、慕名而来【求收藏、票票】
虽然唐森拒绝私塾先生的事情让唐森的养父母很是有些尴尬,但唐森的养父母并没有责怪他,唐森从小便早熟,不仅半岁时就会说话,而且还很有主见和主意,还经常说些让他养父母都觉得很有道理的话。当然,唐森的早熟不仅仅表现在这些地方,还有的表现是他养父母所不知道的,比如他还经常爬到隔壁王寡妇家的院墙上看人家洗澡。
反正不管怎么说,唐森的养父母也觉得唐森这孩子的确是天赋异禀、见识卓绝,他这么做自然有他这么做的道理。所以便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此以后,便给唐森买了许多笔墨纸砚,以供其使用。
不出唐森所料,“天才神童陈江流年仅五岁便写出了一首好诗”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但“天才神童陈江流拒绝成为私塾陈老夫子的学生”这事情却传遍了周围的几个村子,一时成为十里八乡的村民们茶余饭后聊天的话题。
有的赞叹唐森的天赋,有的鄙视唐森的狂妄,有的批评唐森不管如何,也不能目无尊长,还有的纯粹就是凑热闹、瞎传播,有了广大民众的口口宣传,唐森一下子便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
不管别人如何赞叹还是诋毁,反正唐森是出名了,看着自己突然多出来的五十点声望,让唐森感觉十分的兴奋。不过兴奋归兴奋,但事后唐森就在想,如此轰动十里八乡的事情,居然才给区区五十点声望,那要想达到一千点声望,该做什么呢?
声望虽难得,但想想自己还有十数年的时间,唐森心中也不由得有了一些底气。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咱还年轻,年轻就是咱的本钱。
经此一事之后,唐森虽然已经名动几村了,但影响力仍然有限,而且人们谈过几天之后,这个话题便没有新鲜劲儿了,所以唐森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唐森觉得,唐朝文人的圈子也和现代的娱乐圈差不多,要是一段时间没有新作品问世的话,那就很可能被人遗忘的,更何况唐森这样的新人。如果他没有新的诗歌问世,那么他只会被人看成是昙花一现、江郎才尽。为了避免自己的热度下降,唐森很是自然地放出了第二首诗《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此诗不管从文笔还是立意上都属上乘,所以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和广泛传唱。由于陈家村离江州城并不远,所以唐森盗版的这首诗也很快传到了江州城内。
江州城内的人自然不会像村里人的心理淳朴,所以在听到唐森的这首诗之后,不同的人所表现出的姿态也是不尽相同的。所有的人听见此诗便觉眼前一亮,但在听闻这首诗的作者竟然只是一个五岁多的孩子时,有的人不屑,有的人赞叹,有的人笑而不语。
不过大千世界,总有一些人的眼光是不错的,又或许只是因为他们是行动派,所以行动得次数多了,便总能撞上几次好运。这不,一个姓李的江州商人特地从江州跑到了陈家村找唐森求诗,这家伙一身绫罗绸缎,手上戴着一枚绿玉扳指,显得很富贵很有钱的样子。
唐森本不想给他写的,但转念一想,养父养母把自己养大,实在是不容易,自己何不给养父养母赚点钱,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呢?
想到这里,唐森便笑着道:“本人的诗,一百两一首,请问李员外要几首啊?”
“哦?”那李员外惊了一惊,道:“这么贵?”
唐森淡淡地笑道:“如果你买了我的诗收藏着,假以时日,你一定会觉得很值得的。”
李员外见唐森那不符合他这个年龄段的人所应有的笑容,不觉又是啧啧称奇,不过还是仔细地想了一番,才道:“那好吧,本人便买你十首诗。”
唐森心中一动,心说莫非自己卖得便宜了?这家伙一口气就要十首,那就是一千两银子啊!
虽然唐森不知道这一千两银子到底是多少,但从购买力来看,唐太宗年间,一斗米才卖五文钱,而一两银子折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文钱,那这么说来,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百斗米左右,十斗为一石,二百斗即为二十石。唐代的一石约为五十九公斤,以唐森穿越前的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那一千两银子,就相当于四百多万人民币了!这么一算,唐森心中就有些骇然了,没想到自己盗版了十首诗,就能卖个几百万。
当然,这其中当然还包括李员外对唐森将来的额外投资了。在李员外看来,唐森以后的名望,肯定会很高的。唐代的一线诗人们的诗可是千金难求啊,若是唐森以后能够享誉天下,那么他今天的投资不仅不亏,而且会大赚特赚。
唐森仔细地想了想,却摇了摇头道:“不,我每天最多只写三首诗,所以今天,我只能给你写三首诗了,若是还想要,那便需以十倍的价钱购买了。”虽然咱哥们儿从小到大背了不少名诗,但也不能一股脑儿地全写出来吧,那岂不是太廉价了?人是铁,范儿是钢,一天不装憋得慌。咱哥们儿现在大小也算是一名人儿了,也得装一装范儿。
李员外又是一阵意外,这个小家伙给他的感觉实在是有些怪异,不过李员外还是点头答应了,道:“三首便三首,请作诗吧。”李员外当然不会蠢到现在就花十倍的高价请唐森写出十首诗来。“不过,你可不要拿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胡凑啊!”
“那是当然,”唐森嘿嘿一笑,道:“员外,不知你对诗有什么要求没?如果你有命题,我便按照你的命题来写,如果你没有命题,那我便自由发挥了!”
李员外却笑着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出一个题目吧。”毕竟能够与一首好诗扯上关系,也是商人们的荣耀,当然,前提是这首诗必须好,必须有名气。想了想,李员外便指着窗外的院子边栽种的ju花丛,道:“不如,就以ju花为题如何?”
唐森想也不想,点头道:“有何不可?”说着唐森便提笔在手,略微沉吟,便在李员外的随从早已经铺好的上好宣纸上书写了起来。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首七言绝句,唐森一气呵成。
李员外连忙拿过这篇新诗,细细品读,随之微微笑着道:“本诗看似平淡,实则保罗万象,引经据典,非常自然,一句‘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大气。公子大才,在下佩服,佩服!”李员外虽然不会写诗,但也是会品诗的,这首诗里所包涵的内容,他当然看得懂了。只是他更加奇怪了,这个小家伙这么小,竟然懂得这么多的典故。
唐森笑了笑,淡淡道:“李员外可还有别的命题么?”
李员外嘿嘿一笑,道:“不急,不急。这已经到了晌午,此时腹中空空,却也无心谈诗歌这等高雅艺术了,一切高雅也得建立在温饱之上才行,你说是不是?”随即对一直站在旁边的唐森的养父母陈氏夫妇道:“在下自带了一些下人,虽然比不上专门的厨师,但至少不难吃,不知陈老弟能否将厨房借给我的下人使用一下?”
【卷一】:大唐小僧 【004】、三首名诗
陈氏夫妇不仅没有拒绝李员外的提议,而且还和李员外的随从一起到厨房帮忙,而李员外却在正屋里和唐森闲聊着。
不多时,一桌七八个菜已经端上了餐桌,皆是农家传统的菜肴,分量十足,每道菜里都透着农家朴实淳厚的亲切感。陈氏夫妇不想上主桌吃饭的,怕影响了唐森与李员外之间的谈话。唐森也理解,如果让陈氏夫妇跟他们坐一张桌子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