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





人真的起兵叛唐,又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所杀,走上了与安禄山同样的不归路。
  事实上,真正的安禄山祸乱大唐的时间并不长,导致安史之乱的真正根源还是史思明。若是没有此人,大唐国力断然不至于消耗沦丧到了一个差点亡国的地步。
  在张瑄的定义中,史思明此人反复无常心性狡猾又非常凶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比安禄山还要可恶。
  听闻史思明到来,张瑄第一个念头就是诛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史思明拿下诛杀了再说,除了这个祸患!
  但张瑄心里明白,史思明目前也是大唐重臣,自己虽然权势高涨,却也不能随意诛杀朝廷命官。而且,若是现在就杀了史思明,很显然会逼反安禄山。
  而安禄山这个时候起兵——说实话,张瑄还没有完全准备好。
  张瑄坐在那里沉默不语,目光闪烁,眸子里的一丝杀机没有遮掩。
  张巡心头一凛,垂首站在那里,没有再说话。
  张瑄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拿定主意,决定还是先见见此人,看情况再说。
  一念及此,张瑄抬头来望着张巡,轻轻道,“张大人,把那史思明带到正厅,本帅见他一见。”
  “罢了,各藩镇使节都到了,请他们都到正厅,本帅今日设宴招待这些来使!”张瑄霍然起身,目光沉静而冷森。
  第266章 从谦谦君子到杀伐果断
  张巡领命而去。
  片刻后,张瑄站在花厅门口,笑吟吟地迎接各方藩镇使节。
  虽然以他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不出厅迎接,但考虑到各地藩帅的面子,他也不好太过失礼。
  河西大都督哥舒翰的偏将姜署,大步走了过来,向张瑄躬身道,“末将姜署,见过大帅!”
  张瑄笑着朗声道,“姜将军不必多礼,本帅与哥舒大帅在长安一别,不知哥舒大帅最近可好?”
  “回大帅的话,哥舒大都督一切安好,末将奉命来灵州,代表哥舒大都督恭贺大帅大胜吐蕃!”
  姜署的态度非常恭谨。
  对于张瑄他其实早在长安的时候就认识了,那个时候他还是羽林卫的郎将。后来,荣王李琬谋反之前,他调任河西军中任职,如今已是哥舒翰的心腹之一。
  剑南大都督安思顺之子安岳韬也快步走了过来,拱手为礼,“小可安岳韬,奉家父之命,拜见大帅!恭喜大帅连战连捷,为大唐开疆辟土立下盖世功勋!”
  安思顺这儿子虽然身材高大,但看上去却温文尔雅,一望可知就是读书人。军帅之子不从军而习文,大概也算是一个另类了。安岳韬年龄不大,大概跟张瑄年纪放佛,只是他还是一个没有出示的士子,地方藩镇的公子哥儿,而张瑄已经位极人臣,马上还要进封王爵!
  安岳韬的眼中闪过一丝火热。
  安思顺让安岳韬来,显然带有让安岳韬跟张瑄结交并示好的意图,张瑄心知肚明,所以对安岳韬也很客气。
  “安公子远道而来,本帅若有怠慢之处,还请见谅一二。来日安公子回转剑南,一定代本帅向安帅问好。这陇朔的土特产,也带些回去给安帅尝尝鲜。”
  安岳韬笑着再三拜谢。
  安岳韬也进了厅,随后李嗣业和北庭程千里的属下颌骨里一起并肩走了过来。
  两人显然是熟人,一起向张瑄拜见道,“大帅,下官(末将)有礼了!”
  “两位不必客气,请进客厅用茶。”张瑄笑了笑,眼睛却望向了那个身材清瘦面容微微有些阴沉的范阳大将史思明,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史思明快步走来,身后只带着一个随从,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个头比较矮小。
  史思明在不远处就深深打量着张瑄,脸上却是悬挂着虚伪而浓烈的笑容。
  见张瑄不过是一个清秀的年轻小生,史思明多少有些失望。他还当是这陇朔的大都督张瑄究竟是何等的盖世英雄,不仅接连大胜吐蕃,从吐蕃人手里抢占了吐谷浑故地,还成为安禄山寝食难安的“心腹之患”——结果,闻名不如见面。
  不过是一介小厮尔,安帅何以对这么一个黄口孺子畏惧三分?史思明心里暗暗冷笑着,大步走来。
  停下脚步,史思明长身一礼朗声道,“末将史思明,奉范阳安郡王之命拜见陇朔张大帅!”
  张瑄静静地凝视着史思明,淡然一笑,“蒲州一别,安郡王别来无恙乎?”
  史思明心中一怔,低低道,“安郡王一切安好,谢大帅挂念!”
  史思明并不知道安禄山何时偷偷跑了一趟蒲州,似乎还与张瑄见了一面——
  安禄山潜入蒲州,准备与张瑄密探联合之事,结果却被张瑄连惊带吓,丢盔卸甲狼狈地逃窜回范阳。此事被安禄山视为了平生的奇耻大辱,焉能给外人提起。
  可尽管他深深隐藏在心里,可张瑄在他心里的“地位”却是直线上升,已经列为了安禄山的头号对手、心腹大患。
  安禄山经常对范阳诸将强调,将来若是他起兵争夺天下,能成为他夺权障碍的,大唐藩镇朝臣中,唯有陇朔的张瑄一人。
  对于安禄山的话,史思明等人都不以为然。张瑄虽然有大唐第一才子之美誉,但一个读书人,根本不可能放在这些范阳武将的眼里。只是最近陇朔大捷,拿下吐谷浑,震动整个大唐,张瑄这个名字才真正被范阳诸将所熟知,并产生了几分警惕。
  可到了灵州,史思明发现张瑄与自己想象中的“英明神武”形象相差甚远,心里刚刚升腾起的这份警惕也就瞬间消散了。
  在史思明看来,非是张瑄创造神话,而是他手下的郭子仪等人确是能征善战的军中名将,仗着郭子仪这些人,分明又有些运气的成分在内,也就获得了一份天大的功劳,仅此而已。
  史思明心念电闪,却听张瑄又淡然道,“你便是史思明?本帅可是久仰大名了!”
  张瑄的声音有些诡异,说不上冷漠,但也谈不上亲热,颇有些不咸不淡的味道。
  史思明也淡然一笑,“末将正是史思明,末将不过是范阳安郡王标下一籍籍无名的偏将,能入张大帅的法眼,着实是惶恐之至!”
  张瑄轻轻一笑,转身而去。
  ……
  ……
  张瑄设宴招待李嗣业等人。
  酒过三巡,李嗣业第一个率先主动提起了张瑄研发的那“传说中的火器”,请求一睹为快,开开眼界。
  李嗣业的话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共鸣,说实话,这些人来陇朔,向张瑄示好恭贺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想打探有些陇朔火器的消息。能亲眼见见甚至带一些成品返回,那是最好不过了。
  姜署等人目光变得期待和火热,就连史思明都放下酒盏,静静等待张瑄的答复。
  张瑄微微一笑,向张巡扫了一眼。
  张巡起身呵呵笑道,“诸位,大帅早有安排,今日诸位就随大帅往神策军中一行,大帅已经安排神策军在校场等候,为诸位当面演练火器!”
  张瑄笑了笑,起身来,“诸位稍安勿躁,待本帅更衣,这就带诸位去城外神策军校场一行!”
  张瑄大步而去。
  不多时,张瑄就更换了一身鲜亮的甲胄,手持宝剑走入前院。
  这文官官袍一脱,甲胄盔甲上身,张瑄这凛然的大帅威势就散发出来了。所谓久居上位者,本身就有一种无形的气势,而张瑄虽带兵时间不长,但有了鄯城的大捷以及率三万兵马在吐蕃境内两个多月的实战经历,又刚刚指挥了抢占吐谷浑故地的战役,一种军中统帅刚毅果决的杀伐气质渐渐产生。
  李嗣业等人心里一凛。
  姜署打量着张瑄,心中暗道:这张大都督更衣换甲,倒真有统帅三军的威势,看来他率军连胜吐蕃为朝廷开疆辟土,也并非偶然啊。只是这样一个弱冠青年,本身不过是文士出身,从无带兵经验,竟然能带兵剿灭吐蕃军马数万人……令人感觉不可思议。难怪哥舒大都督提起张瑄,便赞不绝口,曾言此人日后当是大唐朝廷数一数二的军旅统帅,干国栋梁之臣!
  史思明也是有些意外,张瑄更换甲胄,整个人的气质顿时就变了,跟方才的谦谦君子相比,如今的张瑄身上多了厚重的威势和杀气,史思明多年未将,知道这种杀气是假装不出来的。
  史思明身后的那个眉清目秀的小厮长大了嘴,脸色微微有些涨红,显然是感觉有些……他刚要出一些动静,却被史思明冷冷往后瞪了一眼,便又撅了撅嘴慢慢垂下头去。
  “诸位,请随本帅出城!”
  张瑄当先行去,出了府门,早有军卒牵过马来。张瑄动作敏捷地翻身上马,率先驰去。身后,百余彪悍的护军手持长枪列队奔驰相随,阵型丝毫不乱。
  张瑄带着李嗣业、史思明等人出城,直奔灵州城外的神策军营地。
  神策军作为张瑄的绝对心腹精锐,单独屯兵,区别于郭子仪麾下的灵州卫,由南霁云和雷万春作为神策军中郎将,分别统率5000人。至于神策军大将军,则由张瑄亲自兼任。
  张瑄等人赶到的时候,南霁云和雷万春率军迎出营门之外,列队两侧,严阵以待。
  衡量一支军队有没有战斗力,首先要看这支军队能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再看其有没有坚韧的意志力和较高的团队协作力。神策军这一万人经过了鄯城大战和吐蕃国境内两个月的实战拉练,军容严整,纪律严明,已经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号令统一的战斗团队。
  而这一切,从军容、从阵型、从整齐划一的动作操练,就能窥见端倪。
  南霁云和雷万春在马上向张瑄躬身见礼,“大帅,请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张瑄肃然挥手,“本帅待各镇将军来神策军营,观看神策军火器演练,尔等可曾准备妥当?”
  “回大帅,全军准备完毕,请大帅检阅。”南霁云手里的长枪向上一挑。
  两列神策军骑兵顿时动作轻盈地由前往后拨转马头,后队便前队,向营中纵马驰去,整个转身行动的过程中,纹丝不乱。
  两列骑兵在宽大的校场内纵横奔驰,先是并行,旋即交叉起来,形成了一个好看的“8”型战阵。
  震天的军鼓敲响,伴随着鼓点的轰鸣,两列骑兵瞬间又融汇合并,排成了两个小型的方阵。因为只是一场具有观赏性质的火器演练,所以神策军出动的只有数千人。
  第267章 深深的敬畏!
  张瑄跨在马上,在校场神策军军阵的一侧,也就是右后方。
  南霁云纵马驰来,将长枪横在马上,朗声道,“大帅,末将等准备完毕,请大帅下令!”
  “开始吧。”张瑄点了点头,大声道。
  南霁云领命驰去。
  南霁云纵马站在战阵前面,举枪高呼道,“火器无敌,神策军威,大帅威武!”
  “神策军威,大帅威武!”
  数千神策军卒面色肃然举枪齐声暴喝,杀气腾腾,声震四野。那林立的枪林在耀眼的阳光下闪烁着森森的寒光。
  史思明等人是军中之将,自有眼力。他们眼观着神策军的一举一动,眼中的凝重感越来越强。这支军马的战斗力绝对很强,不论有没有装备那传说中的威力无穷的火器。
  史思明下意识地皱紧了眉头,陇朔兵马越强,他心里当然是越不舒服。因为陇朔在范阳之后,若是他日安禄山率军起兵,陇朔兵马并会在背后横插一刀。若是陇朔兵马都是这等的战斗力,那恐怕就是范阳铁骑的劲敌。
  “第一队,撼天雷!”
  南霁云退到一侧,并没有指挥军阵中的军卒冲锋,而是摘下弓箭,搭弓引箭,向校场左侧的一面旗杆飞箭射去。
  箭矢如雨呼啸而至,南霁云箭法如神,竟是一箭将正在风中飘扬着的一面军旗绳索射穿。旋即,南霁云连珠箭闪电般接连射出三箭,每一箭都正中军旗绳索,绳索完全断裂,军旗缓缓飘落,在半空中打着旋儿。
  李嗣业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本没有人将南霁云放在心上,可南霁云这令人惊艳的一箭,却让众人心神巨震:这等神射,可谓是耸人听闻了。他们多年从军,还从未见过如此善射之将!
  安岳韬惊叹着向身侧的张巡低低问道,“张大人,不知这位射箭的年轻将军是何许人,真是箭法通神啊!”
  张巡微微一笑,“此为南霁云,是大帅标下神策军中郎将,随大帅入侵吐蕃拿下吐谷浑,接连数战,功勋甚高。南将军善射,是神策军中的第一神射手。当然,像南八这样的射手,神策军还有很多。”
  安岳韬闻言连连点头,深深地凝视着不远处那跨在马上英姿勃发的南霁云,不由心里升起一种敬慕。
  姜署在一旁突然小声插话道,“张大人,这神策军是不是之前大帅从京师带出的羽林卫?”
  张巡回头望着姜署,点头道,“然,正是羽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