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出好孩子
因而,在遇到孩子爬树和从事某些有危险性的活动时,大人可以提醒、指出其危险性,但不要强迫地禁止。
因为对有些活泼和独立性强的孩子,禁是禁不了的。孩子游泳也是一样。我的孩子十一二岁就偷偷地和同学游泳了,等我们作父母的知道,他已经学会了。游泳,尤其是在河里游泳是相当危险的,在我居住的那个城市,每年都要淹死一两个学生。但说来也怪,淹死的都不是不会游泳的人,而是会游泳的人。就是因为不会游泳的人,他的警惕性较高,不致淹死;而粗心大意的会游泳的人反而有淹死的可能。
因而,只要大人能热情地加以指导和提醒,是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的。而且,即使一般地在河中呛了一两口水,或从不高的树枝上摔下来了,那么有了这些失败的经验,孩子反而能学会判断什么地方可以游,什么地方不可以去;什么树枝容易折断。这样,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可以作出灵敏的反应动作,从而对一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当然,并不是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喜欢爬树、或去游泳。有的可能喜欢从事别的激烈运动,但父母对待的态度基本上可以是相同的。那就是不要过多的约束或夸大了危险。应尽量使孩子得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机会。通常孩子到了十一二岁就想替父母和家里作些事。替母亲到市场买点东西,或到医院挂号,到邮局发信、买邮票等等。起初,孩子可能会买不好,或做不好。有的又怕孩子一个人上街危险。这些顾虑都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却不应因此而把孩子关在屋子里,拴在自己的身边。相反,应该信任他们,让他们去做;同时提醒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孩子有自信心,能一心去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另方面,即使一两次出了差错,做得不好,大人也不要斤斤计较,过于责备。而应帮助孩子总结失败的教训,告诫孩子以后不再重蹈覆辙,就行了。这样做既可培养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又能增进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
第四章 对孩子应从小进行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勤劳俭朴的习惯
●培养孩子刻苦顽强的精神
●怎样纠正孩子说谎
●怎样处理孩子说脏话
●孩子在外面闯了祸和受到批评
●怎样面对孩子的过失
●孩子拿了钱,偷了东西怎么办
●怎样应付孩子的问题
●品德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栋梁之材。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亡命之徒、杀人犯、流氓。但是,如果做父母的若不从小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放松了对儿女的道德品格教育,子女们很容易长成为不法之徒。事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与无情。
研究和分析这些人的成长过程,固然有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但家庭教育,父母从小对他们缺乏品德教育。道德教育仍不失为一个主要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已开始重视学校,尤其是小学中学的品德教育。然而,由于儿童的道德品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儿童的相互关系以及儿童对父母、对成人的态度中,表现在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之,它必须从日常的生活人手,所以单靠学校或幼稚园是远远不够的,它还有赖于家庭,尤其是父母的不懈的努力。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社会安定的保障。讲道德、讲礼貌本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美德,只可惜近几年来,人们已逐渐失去这种美德。
文明礼貌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儿童的培养则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对待他人要有礼貌。这其中又包括:会称呼人,见面问好以及常用的礼貌语言:“谢谢”、“对不起”、“请”、“没关系”等。这些词语虽然短小,但力量却无穷。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相追而且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时,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礼貌,时时多讲两句:对不起、谢谢。许多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无。就以舞厅的行凶杀人事件来说,如果服务员和顾客双方能以礼相待,一方多说一两句“对不起”、“谢谢”或“没关系”,他们就不会打起来。俗语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又何致动刀子呢?!这一点在当今非常重要。父母对子女绝不可放松了这方面的教育,放纵儿女在家或在外粗鲁无礼、称王称霸。
(2)尊敬长辈,爱护弱小。这一点与前面所讲的是分不开的。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必然也就能够尊敬长辈,爱护弱小。反之,一个粗鲁成性的孩子也绝不可能尊敬长辈,及其父母,更不要谈爱护弱小,助人为乐了。
不尊敬长辈、虐待父母也是当今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许多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带大,原想老来有个依靠或慰藉,结果是子女成家以后把他们视作眼中钉,我们常在报章杂志看到许多做子女弑父或弑母,这的确是一大讽刺。如果父母能从小不放纵自己的子女,注意培养子女尊老护幼,尊敬父母,是绝不会酿成这样严重的后果的。
(3)遵守规则和纪律。这一条也很重要,没有这一条也就培养不出良好的公民;社会也就不能长治久安。如今社会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学校课堂纪律松弛、车间生产散漫。杂乱无章、公共场所和公共财物屡遭破坏,车有车霸、路有路霸,法纪松弛,一些人目无法纪欺行霸市、行凶打人——这一切破坏生产和社会治安现象之产生均与近几十年来对儿童缺乏遵守规则和法纪的教育息息相关。有些家长不但在家对自己子女不加管束,甚至纵容自己子女在外、在学校欺侮弱小同学或用过去的说法“出身不好的同学”。听到自己子女不遵守校规,他们不但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当然,这些家长的作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们以为这样是爱护了自己的子女,其实是毒害了自己的子女。于今受管教、人狱者和处死的一些无恶不作的不法之徒,有几个不是父母从小惯坏的。俗话说,积重难返。所以父母要想自己的儿女长大后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遵纪守法的人,就必须从小教育子女遵守规则和法纪。
这是道德礼貌教育中的几个主要方面,是对儿童必不可少的道德教育。它直接关系到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人的大问题:是对社会有益的人还是对社会有害的人。
其他的品德教育:
①培养儿童集体友爱精神。因为人是集体性的动物,人不能离开社会和集体而生存。同时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以及生活是否幸福都取决于自己和周围的人、配偶、亲人、孩子、父母、同胞、朋友以及同事是否有良好的关系。如果关系良好而深刻,一个人就会感到生活幸福而富有意义。
③培养儿童热爱服务。父母应让孩子知道社会上的财富都是人们工作创造的,工作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并从小学会自我服务性的工作。
③培养儿童爱土地的情感。父母可以培养子女热爱周围。的生活,热爱家庭、学校、居住的地方,让儿童对生长的土地产生关爱之心。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母亲或者奶奶抱怨说,“唉,我这个孩子就是任性得很,不好带”。其实,任性是每个人在童年时代的必然产物。子女的任性并不可怕。关键是在大人的教育。
有人也可能不同意这个说法:任性是每个人在童年时代的必然产物。有的母亲就经常说,“我的两个孩子就是不一样。一个顽皮得要死,不听话闹得要命;一个很听话。很好带,不大吵闹。”言外之意,就是有的孩子任性,有的孩子就不任性。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那就是有些孩子十分任性,吵闹得厉害;有些孩子不那么任性,没吵闹得那么厉害。这是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需求。个人特有的气质和性格。它们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各不相同;尽管他们可以是兄妹和哥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在报纸上看到两三个学生兄弟性格各异的原因。
孩子任性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教育。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他还没有确立起是非概念、好坏的标准。他并不知道他的要求是不合理和超越了常轨。譬如母亲白天上班去了,孩子白天一天没有看见母亲,于是母亲下班一回来,孩子就吵着要母亲抱,甚至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他也不去睡觉;当然也不让母亲睡觉。死死地缠住已经工作了一天十分疲惫的母亲。而且还要母亲抱着他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母亲没劲了,走不动了,把他放进小床,他就又哭又闹起来。母亲气急了,骂他瞎吵。其实,他何尝是瞎吵?!他只是因为一天没有见着妈妈了,他需要母亲的亲呢和爱护。至于母亲上了一天的班,已经工作了八九个小时,累了。他当然不懂,也不理解。孩子的这种任性难道不是一种自然的要求,合理的要求吗?
又如有的孩子,吃饭的时候专挑好的吃,而且他喜欢吃的,就不许别人动筷子;否则就闹得没完没了。如此等等,这也是孩子任性的一种表现。但是当孩子出现这种表现时,作父母的绝不应因孩子哭闹而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当然,也不能听之任之,迁就姑息。像有些老人做的那样:就让孩子一个人吃吧!反之,而应当开始警惕注意:孩子的这种不良表现是不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父母由于怜借孩子而放松了对孩子应有的教育?或者这才是一个开头?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孩子的这种表现都给作父母的敲起了警钟。是应该及时注意而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时候了。是应该开始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了!
当然,孩子很小,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做人不能靠说理。说教,那样孩子是接受不了的,也是不现实的。比较可行的方法应该是发现孩子的良好表现,并通过表扬这些表现而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在孩子在吃糠果时,遇到了其他的小朋友,父母应该叫孩子把糠果分给小朋友吃。如果孩子这样做了,父母就应该立即给予表扬:“宝宝真乖。这样做伯伯阿姨就喜欢的!”因为孩子最快乐的就是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家中吃水果,可以先要孩子送给爷爷妈妈,或爸爸妈妈,有哥哥姊姊的还可以叫孩子把水果送给哥哥姊姊,然后再自己吃。在孩子送水果给老人们的时候,父母就可赞扬说:“啊,我们的宝宝真懂得礼貌!真乖!真是乖孩子!”同时,在表扬时,父母应该面带笑容,做出亲热的表示。妈妈及时的夸奖,能促使孩子重复这些良好的行为,进而养成尊敬老人,尊敬父母和兄长,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父母应该注意尽量消除妨碍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一切消极因素。放纵、姑息。迁就是一切不良习惯的根源。有的父母见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不允许家中别人再吃;这样无意间就鼓励了孩子的自我中心和利己主义。于是他就对好吃的东西进行垄断,不许别人沾边。水果别人不能吃,甚至爷爷奶奶,吃了他也都要吵要闹。吃饭的时候,好菜只能他一个人吃,而且要放在他面前。孩子一旦有了这种不良习惯,父母就必须进行批评,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反之,如果发现了这种开头,父母仍付之一笑,甚至故意逗弄小孩子:不让爸爸吃,对吧!那么孩子没有明确的是非,当然只会变本加厉,最后不可收拾。这就是为什么说,爱必须是严格的。严是爱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真正严格的要求,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就是这个道理。严格要求孩子,就是在他们懂得的道理的基础上向孩子不断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且在生活实践中坚持执行。
不过,话又说回来,严格要求孩子,讲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原因就是父母总喜欢或容易原谅孩子,对孩子的一些不太好的东西或行为与言论给予宽容,而不能够真正及时纠正或及时提出。同时,作父母的也并不都懂得:爱就必须严。回想起来,我自己在这方面就作的很不够。
其次,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时,必须要有连贯性。当我们固定某一个人,在一般的家庭里这个人通常是母亲,负责培养教育孩子的时候,教育的连贯性比较容易做到。当一个孩子由周围或家庭里几个人:妈妈。奶奶或还有阿姨几个人同时负责培养时,这时由于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培养孩子上就会步调不一,宽严不一。它的具体表现就是许多家庭中常出现母亲与奶奶或爷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