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材
赵启明眼睛一亮,算下来每一枚划到第一百九,可他对第一句话更感兴趣,要是自己手里的按全品相出手的话,那可就赚翻了!他决定先不卖:“既然这样,我再想想。”
“现在的行市不稳,说不定哪天又掉下来,你不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呀!趁着现在价位高,我也有办法帮你处理了,要是晚了可不一定有这价。”李胖子继续诱惑着他。
“可三千八我还是亏呀!”赵启明确实不想卖,可又不好强硬的拒绝对方。
李胖子摇头道:“三千八已经到顶了,再高我也不敢收。你考虑一下吧。”李胖子不想逼得太紧,赵启明这个小家伙算得比兔子还精,邮市的人没几个不知道的,先晾他一下再说。
赵启明感激的说道:“谢谢胖叔想着我呀!我要是出手,一定只卖给你!”他给李胖子吃了颗定心丸。
李胖子点了点头,又回去做生意去了,今天人特别多,耽误时间就是和钱过不去。赵启明慢慢挤到许大爷的摊点,跟他聊了起来,打听到一些更为具体的消息。
最近这一个月,以猴票为首的小票和梅兰芳《贵妃醉酒》为首的小型张,开始疯涨,在上海市场的成交价几乎翻了一倍,带动了整个市场的火爆,所有的邮票品种都有一定程度的涨幅,发行量小的邮票每天的行情都在攀升。
许大爷认为这是有大量的资金冲击了邮票市场,才会使邮市进入了一种不正常的发展状态,肯定维持不了多久。赵启明嘴上没说,心里却不这么想,这几年捣腾生意挣大钱的人多了去了,直觉告诉他,这些人一旦尝到甜头,肯定不会轻易收手的,行情还会再涨。
当几年后赵启明真正进入做生意的阶段才明白,当年邮市的火爆,从经济学上来说,是资本运作的结果。九十年代初那两年邮市的繁荣景象,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初期,资本运作的第一次尝试,紧随其后的,便是股市的疯狂。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而他,正是有幸参与到其中并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幸运儿之一。
赵启明在确认了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之后,心情更加激动了,又向旁边的人打听了一下其它几套有点知名度的邮票价钱,果然涨了不少。他在邮市里兜了一圈,和另外几个熟识的票爷们随便聊了聊,心里大概有了个谱。
他转到黄大牙的摊子前,这家伙正跟人讨价还价,观察了一会儿,赵启明心里暗暗偷笑,一个计划在他心里形成了。
蓄势待发 第十二章 人无横财不富
买邮票的人渐渐散去,他正要离开,又被李胖子叫住了:“小赵,我刚才说的你想好了吗?”
赵启明早已打定主意不出手,眼下既然李胖子这么想买,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已经有了下家,转手就可以卖出去,二是他打算自己留在手里等着行情再涨。在赵启明看来,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些。
他笑了笑答道:“胖叔,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我现在还不想出手。要是行情接着涨,这东西你拿去一样不吃亏,我也没损失。要是跌了,吃亏的是我,到时候再卖给你,你还是可以赚钱,你说是吧!”
李胖子听他这么一说,愣了愣,这小家伙掰得还真够仔细。他也笑了起来:“小赵,你真行,是块挣大钱的料。叔叔我像你这么大,还只知道捡破烂挣钱呢!”只不过他并不清楚赵启明根本没想过要把邮票卖给自己,直到弄清真相之后,他感慨万千,开始对这个十六岁的高中生刮目相看。
在起启明眼里,自己的五个猴票方联已经不再是下过水的次品,而是全品相的上等货色,他打算再等等,要在最高的价位卖个最好的价钱。
回到家里,赵启明把自己的计划又细想了一遍,这里面需要有两个人帮忙,每一步都必须要做得很到位,到时候不怕黄胖子不上勾。他躺在床上把价钱算了一遍,看行市涨到四百五十块一枚应该是小菜一碟,按这个价钱,二十张就是九千块,那可是翻了一倍的利润。
赵启明想到这个数字,心里美得直冒泡,就像那些钱已经落到自己口袋里一样,胡思乱想到半夜才沉沉睡去。
转眼已经快放寒假了,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在干着临时抱佛脚的事,只有赵启明心里惦记着那还没到手的九千块钱,找机会就溜去交易所了解行情,和疯涨的邮票比起来,期末考试在他眼里是一文不值。
事实证明赵启明当初的判断是对的,庚申猴票在这个冬天以火箭般的速度向上窜升,在短短的两周之内,已经突破了五百一枚的大关,行里人一见面首先谈起的就是这东西,手里没有存到货的人,大多数脸上都会露出遗恨千年的表情。可价钱虽然在涨,市面上反倒是没这东西了,这就更显现出它的市场价值。
赵启明觉得是该出手的时候了,再等下去,他也不知道价钱会成什么样。
就在这当口上,一天早晨,陈致远找到了他,这家伙二话没说,伸手递过来一个小型张的本子,赵启明拿在手里问道:“不是说不干了吗?这东西从哪来的?”
“放心!这是一哥们的,他老爸玩这个。昨天这小子来找我,说是手头紧,听说我有门道,就从他老爸的邮票里随便抽了一本拿来了。朋友有难,总不能不帮吧!”陈致远知道赵启明这家伙怕自己惹事,跟他解释了一番。
赵启明点了点头,随手翻开了本子,一搭眼,是《古代科学家》小型张,一九五六年发行的,他自己也没见过真票,很早的一枚。第二页,是五八年发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关汉卿》两张。看到这里,赵启明心里格登一下,这三枚不仅都是从未亲眼见过的值钱货,而且邮票的主人还是按照发行的年份顺序排放的,难道说后面的……
他急忙向后翻过去,果不其然,第三页,赫然是梅兰芳的那枚《贵妃醉酒》。赵启明当时两眼一晕,差点昏了过去,心里狂吼一声:真他妈的,运气来了,想不发财都不行!
赵启明激动得手都在颤抖,再也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咧着嘴笑道:“他要多少钱?”
“这小子对邮票一窍不通。只不过前天把人砍伤了,对方找了个狠角跟他谈判,要四千块医药费,还说三天之内不交钱就剁他一只手。他不敢跟家里说,实在没办法才想到这主意。”那个所谓的哥们跟陈致远是朋友隔朋友的关系,所以他并不再乎这人的死活,只是赵启明翻看邮票时异常兴奋的表情,让他感到这里面肯定有不少钱挣,这才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东西抓在赵启明手里,此刻的他对邮票的出处已经不再关心了,听到四千块的价钱,他深深的吸了口气:“四千??致远,这东西要尽快出手,晚了就怕那小子后悔!”
“值多少?”陈致远也感兴趣起来。
赵启明低头把本子看完,一共是十四张中国早期发行的小型张,在他眼里,这些全是好东西,除了最值钱的《贵妃醉酒》,还有《建国十五周年》、《牡丹》、《三十一届国际邮票展》等几枚堪称精品的货色,这几枚的市值都已经升到了一千五到两千的价位,仅是《贵妃醉酒》现价就值四千多。
他语气沉重的说道:“兄弟,咱们这下发了,这本值一万块!”
陈致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你说什么?一万块?”
赵启明非常确定的点了点头:“这些邮票太贵重了,咱们不能占他太多的便宜,不然他老爸找到学校里来,咱们可就有麻烦了。这样吧,明天我给他七千,余下的咱们俩二一添作五,你看怎么样?”他这么做也是在给自己安排后路。这事肯定瞒不了几天,给对方七千块钱,就算到时候事情败露,至少做的家长心里也会平衡许多,只能怪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事情八成就会到此了结。
在这个拥有一万块就能被光荣地称作“万元户”的年代,陈致远被这个数字深深的震憾了,他实在不敢相信这几张破纸就能值一个万元户的身家,可精明的赵启明是不可能在胡扯,他愣了一会儿,爽快的说了一个字:“成!”
当天中午,赵启明从这个其貌不扬的小本子里抽出五枚市价总值七千的小型张,直接找到了李胖子的家,李胖子看完了品相,啥也没说,当场就把钱点给了他。赵启明知道自己开的价并不高,肉吃到自己嘴里,怎么着也要让同行喝点汤吧。
剩下的九枚当中去掉《贵妃醉酒》还值五千块,他扣下了这枚,下午一放学就去了邮市,把刘光伟喊到了僻静的地方,拿出了小本子。这家伙一见赵启明拿着这些好东西关照自己,眼睛笑成了一条线,而且开的价钱也很公道。五千块成交后,赵启明又把自己想好的计划告诉了刘光伟,对方一听是坑黄大牙的差使,更乐得合不拢嘴,满口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赵启明在这一天里净挣了三千五,外带一张价值四千多的邮票。晚上回到家里,他才想起明天要考试,轻蔑的看了看摆在写字台上的那些教课书,他从牙缝里蹦出一个字:“操!”
蓄势待发 第十三章 我请你吃饭
邮票市场从一九八九年开始升温,到了一九九二年,达到了建国以来第一个高潮,在投资者转向股市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到了一九九六年,掀起了第二次热潮,九七年进入鼎盛时期,进入邮票市场的人有三千万之多,直至九七年邮政部门的一个重大失误——提高邮票的发行量,导致市场急速缩水,最终以惨淡的局面收场。
中国人有个通病,只要市面上流行什么,马上就有成千上万的人狗撵耗子一样蜂拥而至,挣钱的事情也是一样,一九九二年外围大批资金的涌入,使集邮市场进入了畸形发展阶段,各类邮品的价钱都被炒翻了天。
最可怕的是邮政部门跟着瞎起哄,先是把新邮票的发行量从八十年代的每套数百万枚,提升到九十年代初期的每套上千万枚,接下来就是九七年的最高峰:每套五千万枚。当邮票市场的火爆场面烟消云散之后,绝大部分九十年代发行的邮票,在邮市卖得比面值还低,最低能打到5折。就是二零零五年的今天,很多经常寄信的内行人,还是去邮市去买这种打折的垃圾。
一九九一年的冬天,正值邮票市场进入剧烈膨胀的初期,在猴票事件上遇险的赵启明,终于迎来了挣钱的好时光。
早上考完一场物理就放学了,时间还很早,胡雪怡没有呆在学校,和肖静两个人一起往家走,刚走出学校大门没多远,只听后面有人喊道:“胡雪怡,等等我!”
两个人回头扫了一眼,原来是赵启明从大老远跑了过来,胡雪怡脚下没停,拉着肖静就往前走。肖静低声笑道:“雪怡,这小子找你干什么?是不是对你有意思呀!”男生女生之间私下里就喜欢拿这种事开玩笑。而且赵启明长的虽然算不上很帅,却也并不难看,还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气质,这类品种一向比较受欢迎。
“别瞎说,这家伙不是什么好东西!”胡雪怡断然否定了肖静的猜测。
肖静中午从来不在学校里,并不清楚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否则也能看出点什么来:“我觉得不错呀!听说他前段时间和兰梦雨分手了……”
赵启明追求兰梦雨是众所周知,而他们两人分手的事胡雪怡没听说过,她和班里的同学一向交恶,这种小道消息一般都是从肖静那听来的。
说话间,赵启明从后面追上了她,气喘吁吁的说道:“你们走得可真快!”胡雪怡白了他一眼,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赵启明接着说道:“胡雪怡,我找你有点事,中午一块吃个饭吧,去迎春酒楼!”
他说的是市内比较有名的一家饭店,就在离学校不远的一条街上,在那个年月,做为一名中学生请同学吃饭,还从没听说请人去这种地方的。胡雪怡和肖静愣了一下,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去,有什么事就在这说吧!”有手不打笑脸人,胡雪怡态度稍稍缓和了一点,但还是拒绝了他的邀请。
“这里说话不大方便。”说话间,赵启明见旁边的肖静有回避的意思,连忙又加了一句:“肖静也一起去吧!”
肖静还从来没去过那家饭店吃过饭,很想去见识一下,却有不好开口,只是从背后用力扯了扯胡雪怡的衣角。大家的父母都是在工厂里的工人,工资收入差不多,就是当厂长也不过比普通工人多拿个几十块钱,哪有闲钱去那种消费场所。
好朋友的暗示让胡雪怡犹豫了,她自己对赵启明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似乎有点喜欢他,不知为什么,她心里却又在一直排斥着这个念头。
过了一会儿,她终于开了口:“好吧。”
自认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