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材
奸商一听雅婷病了,心里一阵难过,可想起他们忽悠自己的事,又狠狠了心:“我在外面呆不了多久就回去。杨叔叔,托您个事,帮我查查一家公司的底。”
“哦?哪家公司?”杨君筱不知道他想玩什么花样,还以为奸商想收拾人家。
赵启明答道:“广东晋光实业公司,老总姓韩。”
杨君筱愣了愣神:“这家公司……。跟我们外贸有点业务关系,听说实力不错。”
赵启明想起件别的事来:“那最好,您帮忙打听仔细一点。对了,姚小胖在你那边干的怎么样?”
提起姚俊峰,杨君筱眉开眼笑,这小家伙在伊春给自己挣了不少面子:“呵呵!挺好,你小子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呀!他刚来没多久,正筹备着鸿福超市开业的事,我的一帮朋友对小姚是赞不绝口,个个夸他懂事、能干!听他说,打算这个月底在伊春先开一家。”
听别人夸自己的手下,赵启明心里也特满足:“那小子还行!帮我提醒他,多关注和俄罗斯边贸的事,我们在香港生产的小家电,看看能不能打开那边的市场。”
两个人又聊了会儿赵启明才挂断电话。杨君筱刚撂下听筒就狠狠地拍了拍脑袋,他忘记问启明这孩子现在在哪里了。好在下次还要联系,要不杨君筱非把自己给抽死不可。
赵启明心里都是事,上班时间也不好在外面呆得太久,急忙赶回了工地。可他还没走到大门口,就被一个没礼貌的家伙给叫住了:“喂,你……!说你呢!过来帮我拿点东西!”那人说话的态度就像是在唤一条狗。
赵启明转脸一看,一个不到四十的男人抱着一大捆卷在一起的图纸,从后面喊自己。这人个头不高,长着个蒜头鼻子,头发乱得像堆稻草。奸商认识他,工地施工部的负责人黄顺发。
奸商来了快一个星期了,跟黄顺发没说过两句话,对此人没什么感觉。可他一听这种拿别人不当人的口气,对这家伙顿生恶感,站在原地故意问了句:“叫我?”
姓黄的眉头一皱,拿鼻孔冲着奸商嚷道:“不叫你还能叫谁?快过来呀,帮我把这些图纸送到监理办公室!”说着,他走了过来,把图纸递到赵启明眼前。
要是换成过去,赵启明只怕立马会找人抽这家伙。可眼下这情况他只有忍气吞声,强压着无名怒火接过东西,上了二楼的监理办公室。
奸商平时走到哪都跟众星捧月似的,但凡招惹过他的人,不是送进监狱关起来,就是被这家伙抽了两嘴巴还丢了官,哪受过这种待遇。可现在倒好,刚成韩老板跑腿的奴才,在这家伙面前转眼又降了个档次。
从监理那边下来往办公室走,赵启明缓了口气,心里顺了许多,他想想还是算了,这种人哪都有,自己计较个什么劲……。
可他刚想宽宏大量一回,还没进门就听见有人在里面大声说话,一听就知道火气不小。竖起耳朵一听,黄顺发正跟罗工发牢骚呢!
只听这家伙扯着破锣似的嗓子冲罗工嚷嚷:“……哪找来的野小子?一个臭打杂的,喊他干点活还跟我来这套,什么玩艺!”
罗工是个老好人,刚想替赵启明说句好话,抬眼一看奸商正推门进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赵启明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像是没当回事,心里却堵得喘不过气来,肺都要爆了。黄顺发看见赵启明进了门,翻了他一眼,转身走到自己办公桌坐了下来。
奸商打了牙往肚里咽,走到他面前低声下气地赔不是:“对不起黄总。我刚才肚子疼,没注意您喊我,不好意思呀!”
黄顺发又拿鼻孔冲着赵启明冷哼了一声,猪鬃似的鼻毛差点戳到他脸上:“下次当心点。搞清楚自己在这里是干什么的!”
奸商赔着笑脸连声答道:“是……是,以后我一定注意。”这家伙早就气过头了。
就冲着此人说话的态度,奸商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心里给黄顺发狠狠地记上一笔,有朝一日非要跟他算算这笔账。
也活该黄顺发倒霉,遇上奸商这么个称霸一方的恶人,平时仗着自己在工地里算是个人物,除了老板谁都没放在眼里,压根没想到自己的好日子即将到头了。
不过打这天开始,赵启明为了能活得更久一点,免得被心脏病、中风、心肌梗塞之类地提前送回姥姥家,大老远望见黄顺发马上就绕着弯走。只要这家伙在办公里坐着,奸商是能有多远躲多远。
想想也真好笑,自从做生意以来,他赵启明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骑在脑袋上。
三天后,杨君筱那边有了回音,晋光实业的底子摸清楚了。这家公司是从政府部门分出来的,九十年代后期国家实行政企分家,把原来挂在地方政府名下的公司全都划了出去。
不出奸商所料,晋光实业果然有着政府背景,过去是广东省政府的直属企业。这家公司的几个上层,基本上都是省府的亲信人物,这几年生意做得不小,下面还有三家分公司,进出口贸易、房地产、轻纺产品、电子产品……,至少经营七八项业务。
赵启明最关心的是晋光实业的总资产,杨君筱也是费了不少心机才打听到了个大概。晋光的固定资产约三亿四千万,目前在海口投资的明珠广场,是晋光实业的老总韩冰亲自抓的项目。
前期投入了接近四个亿,大部分资金是韩冰通过政府关系,从银行贷的款。而且据说以韩冰制定的投资计划,这幢商业大厦建成之后,并不准备卖掉,而是由晋光实业自主经营。
至于对方和银行签订的还款周期属于商业机密,杨君筱没打听出来。不过他倒是了解另一个情况,晋光实业打算等着明珠项目结束之后,向中国证监会正试提交上市申请。
奸商听到这个消息,嘀咕了半天,又问了问晋光实业在经营外贸方面所占的比重。杨君筱答复说,进出口贸易是晋光实业经营的主要业务之一,每年的贸易总额将近一亿美元,主要是通过香港和越南这两个口岸,伊春这边只占了不到十分之一。
通过杨君筱了解到的总体情况,可以给晋光实业下个定论。这确实是一家实力比较强的公司,不仅业务面广泛,而且又有着一定的政府背景。看来韩老板的这位大姐韩冰还真是个有能力的人物。
赵启明听杨君筱说到这些情况,心里总觉得这里面应该有点文章可作,但究竟该怎么做,他脑子里却理不顺。连杨君筱最后在电话里跟他要联系方式的话都没听见,“叭”地就把电话给挂了,把杨君筱气得吐血。
根据奸商的经验,做大生意就像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要想做出完美的东西,下刀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要尽善尽美。
这对于个人才能的要求很高,首先就是要有大胆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还要有全方位的大局观和细腻的手法。审时度势,匠心独具,这样才能在出手时十拿九稳万无一失。
奸商之所以能在商战中屡战屡胜,无往不利,并不是凭着一点小聪明或者运气。而是他能够结合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因素,环环相扣把整件事给串起来,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在他手里却成了奇招妙招,因此就成了他特有的杰作。
说到具体的例子,奸商的这个才能在郑州一战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利用红十字会和鸿福超市的影响力,使怀圣堂在绝境中反败为胜,这是包括齐雅婷在内的任何人都不具备的能力。而奸商也是正通过这样不停的锻炼,像个有天赋的艺术家一样,得以慢慢成熟起来。
杨君筱带来的消息,在赵启明脑海中产生了灵感,让他整整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到了公司还在考虑着。
直到中午吃饭时间,靠在桌边的奸商手里端着讨饭碗,开心得像个刚拿到工资的民工,脸上露出了傻笑。
扶摇直上 第二百零五章 地头蛇
每个艺术家在动手之前,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艺术构思,这个阶段有时候会等很久很久。好在奸商的运气不错,在他的这件艺术品中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基本上都是现成的。
这家伙就像是一位捡到块好材料的雕刻家一样,只需要按着材料本身的纹理下手就可以了。当然,一旦动起手来,每一刀都是至关重要的。
想好之后,奸商马上又给杨君筱打了个电话,让他通过自己的关系在俄罗斯找一家有进出口资质,但经营状况不怎么样的公司。不用太显眼,只要有三两年的历史就够了,最好是稍稍有点信用度。
杨君筱不大明白他的意思:“你小子又在想什么鬼主意?这种垃圾公司那地方到处都是,80%都是中国人自己开的。这几年的生意不像前些年那么好做了,他们成天就是靠套汇、倒买倒卖挣点小钱。”
“先别急嘛……。找到之后,你让姚俊峰以他个人的名义买下来,然后给个账号给我,我会汇给他一笔钱……。”奸商在电话里跟杨君筱讲了快半个小时,对方终于听明白了,这小子最终的目的是:兼并广东晋光实业!
杨君筱转过向来的时候,简直被他这个大胆的提案搞疯了:“你还是把脑子里的水晾干了再说吧……!”他觉得赵启明虽然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小家伙,但操作这样的事情,就像小孩子玩火,搞不好就把自己家的房子给烧着了。
奸商对他的话毫不在意,笑着说道:“……知道您老人家是为我好,不过这件事情我已经考虑成熟了,具体的方案我会传真一份给香港,张叔叔会替我把关的。您眼下只需要帮我找家公司,然后让姚小胖按我的意思去办就成。”
电话里传来杨君筱的骂声:“混蛋!我有这么老吗?……我也管不了你,那就按你说的办,我马上帮你联系。”他最终还是妥协了。
不过这次杨君筱没忘记及时打听奸商在什么地方,赵启明也不想瞒他,说自己在海南渡假呢。
他并不担心杨君筱告诉别人,反正海南这么大,自己又成天躲在工地里很少出去,猪头陈一伙就是想找也找不到自己。
赵启明挂上电话想着怎么跟张廷联系,方案毕竟还是要跟他商量的,只要联系,他肯定会通过来电显示知道自己在海口。奸商算了算,从上海离家出走到现在,已经十天了,齐雅婷的病不知道好点没有。
犹豫了半天,奸商还是先给上海的家里打了个电话,他不放心齐雅婷的身体。铃声响了半天,结果没人接听,看来是去公司上班了。
奸商安慰自己:既然能上班,雅婷的身体应该已经恢复了一些……,那就再等两天吧。
回到公司,正赶上杨灿那小子要送最近的一批混凝土试块去检验所。赵启明早等着这天了,连忙把他叫住,说是自己也要跟过去看看。然后他打开自己的办公桌,掏出个比两块砖头大不了多少的小黑包,拎在手里跟杨灿一起上了车。
检验所也在海秀大道上,过了彩虹天桥没多远就是,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两名工人,负责搬运试块。丰田皮卡驶进了检验所的大院,杨灿跳下车,让工人把好几十块混凝土试块搬进了一个大房间里。
赵启明跟着杨灿一起走了进去,房间里安装了三四台拉伸钢筋和压试块的设备,有三名技术员在。负责试块的符技术员正调试机器,抬眼见到赵启明也来了,马上笑眯眯地迎了过来,奸商趁机跟他请教了一些压力试验的知识。
杨灿和符技术员早就熟了,笑着伸手递了支烟,看着他干起活来。符技术员把一块混凝土试块搬到设备的平台上,放平,然后启动按钮,机器上下两个钢块把试块压在中间。
两个人都看着机器,却没人注意到旁边赵启明的小动作。他刚才特别扫了一眼试块,上面用铁丝划了几个字“明珠146#桩”。奸商随后把手伸进了身上背着的黑包里,把侧面对准了准备受压的试块……。
这次一共带来了十六组,每组三块,一共是四十八块。在压到第三组的时候,随着重力指示标记,试块还没有达标就裂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后面又有四组共五块出现了不达标的情况。
符技术员跟没看见似的,在检验报告的表格上全填上了“合格”两个字,然后推过一辆小车,将这些碎石头扔了进去。
三个人心照不宣,相互之间因为有了这点事,谁也没多说话。等工作完成后,赵启明和杨灿跟符技术员打了个招呼,拿起检验报告带着工人走了。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奸商自己轻轻松松就拿到了明珠广场质量不合格的证据,心里偷着乐。至于下一步他打算干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二天下午,张廷的办公室里接到了一份传真,根据传真件上的来电显示,是从广东与海南省隔海相望的小城海安县发过来的,上面是赵启明亲笔写的一项投资分析报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