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材
,要求他尽快把货备齐,两个人在AV的价格上又扯了半天,最后才以每台455块的单价确定下来。
早在半个月之前,得到通知的宋子宏就已经把货准备好了,VCD就更简单了,有两万台都是上次姚俊峰发回来的货。当下两人约好十五天之内交货,按老规矩晋光公司支付10%的订金。
但宁小雨却提了个条件,这次的生意不能钱货两清,要等几天才行。宋子宏一听,立刻不干了,说这么一大笔资金,自己当不了家。而且万一你晋光公司要是把这笔款子拖个三五个月的,那自己就不用做生意了。
宁小雨莺声燕语磨了半天,宋子宏就是不松口,反反复复就是那几句话:生意不做都行,自己担不起责任……。
这么大单的生意,临时找货已经来不及了,就是有时间,别家只怕也不会愿意拖欠大笔货款,再说前两次的合作也非常愉快。最后实在没办法,宁小雨只好答应他签一张银行限期承兑汇票,半个月为期。
可宋子宏还是怕担责任,要求在合同中注明一点,如果到时候拿不到钱,立刻就要去接收晋光公司,拍卖其产业抵债。
听到这个条件,宁小雨笑着答应了,觉得这个小心谨慎的香港人还真是胆小。晋光公司这么大的家业会付不出这区区两三千万的款子?简直是笑话!
可怜的宁小雨万万没有想到,恰恰是她代表公司签下的这一纸合同,把晋光实业扔进了奸商早就布下了的陷阱里。
当赵启明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压抑了一个多月的紧张心情终于得以松驰下来。不过他这次没有去请杨灿吃饭,而是蹦蹦跳跳跑到办公室,把刚从工地回来的黄顺发臭骂了一顿,而且是啥理由都没有。
黄顺发还以为这孩子疯了,愣是傻呆呆地站在办公桌前几分钟没反应过来,等他清醒的时候,奸商连人影都没了。
好心的罗工立刻过来打圆场,说赵启明这种表现,是明显的狂暴型精神分裂症倾向,让他千万别再说过头话刺激这孩子,要不然真疯了大家都有责任。
黄顺发强忍着一口怒气,愣是没敢吭声。
扶摇直上 第二百一十一章 完美的兼并计划
事情正如奸商所计划的那样发展着,他早已经把每一个细节以及步骤都考虑了进去,可以说只要没有天灾人祸的意外发生,就必然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实际上他看中的并不是晋光实业投资的这块地,而是它在珠江三角洲的前景。虽说韩冰作为老总,为拓展公司的业务做了不少实事,但奸商觉得她差得还很远。
通过她目前的经营手法,奸商一眼就看出韩冰没有给公司作出一个远景规划,或者说作出了一个非常糟糕的规划。仅仅把摊子铺那么大是没有用的,而是要有轻重缓急之分,要有侧重面。即使是有政府背景,有限的资金一旦过于分散,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必将存在极大的隐患。
以明远集团的发展为例,虽然几年前就已经在香港上市,目前的市值也有几十亿港币之多,但是最初的几年从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怕什么?怕亏损,更怕亏损之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张廷和陈法林当初的做法,只是把原有的产业作为重点,大力发展怀圣堂医药公司和药厂,而房地产、家电和证券,仅仅作为辅助进行适当地投入。
直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后,他们才同意开始动手投资明远集成电路板厂,并扩建了小家电厂、追加证券投入以及投资鸿福超市。
这些东西都是奸商从张廷那里学来的,实际上明远集团的远期发展规划,正是张廷和陈法林研究之后所确定的方案。
虽说炒邮票出身的赵启明始终是公认的商界奇材,他也只是块好材料而已,当初还不具备这种战略发展的眼光。车祸之后的赵启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短短几个月里干出几件可圈可点的大事,在遭遇到困难时,所做出的种种应对,令自己和公司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但张廷最看中的是针对晋光实业的兼并计划案,通过奸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他认为赵启明同学时至今日,才勉强称得上一个商界的奇才。
在张廷眼中,材与才虽是几笔之差,但天差地远!
《伤仲永》的典故由来已久,好材料也有成废材的时候。想成为真正的人才,必须要经历生活和挫折的锤炼,天份越高的人就越需要通过这些来提升自己。
而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就像盖大楼,基础框架稳固了,才能进一步往上发展。而且基础越扎实,后期的发展就会越快。
进入成年的赵启明,终于在这次离家出走之后,找到了一个机会。他要像一个单细胞生物一样,将对方吞进自己的肚子当中,从而发展和壮大自己。
大体上来讲,计划案先是将并入明远之后的晋光进行了改组与重新规划,重组了对方的一些部门,借助他们在广东的优势来拓展明远在南方的影响力和业务面。
奸商甚至从房地产行业的角度,把韩冰两个弟弟的能力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将他们对土建施工的才能并入了明远房地产开发这一块。当然,偷工减料的事情是不能干的,捞钱也要讲方式方法,因小失大不是聪明人干的事。
至于如何操作,就更是赵启明的拿手好戏了。
他首先分析晋光公司远东业务负责人,不论对方是什么样的性格,生意人的本性是贪婪的。有生意不可能不做,况且VCD这种东西属于新兴市场,其利润空间相当可观,奸商相信只要对方不是傻子,凭姚小胖的能耐,必然能开好这个头。
甚至连姚小胖在套问对方公司的底细时,半遮半掩地流露出自己在国内也有买卖这件事,也是奸商特别嘱咐的。事实证明,这句不清楚的话对于促成第三次交易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至于宋子宏恰到好处地去晋光实业联系业务,以及送出去的小礼物,包括最后坚持付款方式的原则问题,当然也是受他指点。这个环节同样经过了奸商反复推敲,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了这件事。
张廷更是没闲着,他联系了符媛和符鸣鸿两兄妹,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这事虽说和符家没多大关系,但既然是合作伙伴,两兄妹也同意尽量帮忙。张廷同时还通过吴伟良和自己在香港的一些关系,向商界透露广东晋光公司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事,说得有模有样。
符媛对奸商的谋略是听说已久,也想瞧瞧奸商这次究竟能把别人算计到什么程度。她得表现更为卖力,打了不少电话给一直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出于“好意提醒”,把同样的话告诉了他们。
通过这一个多月有预谋的宣传,尤其是从符氏集团兄妹俩嘴里放出的一些风声,香港绝大部分做贸易的公司,都表示不愿意再跟晋光实业合作。
实际上在香港商界,这种情况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事,算不上违背良心道义。有些人为了低价收购别人的公司,更是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不仅针对企业本身,连人家董事长、总裁的私生活都拿出来暴光。就是希望对方尽早垮台,最好是股票跌得一文不值,以求达到最低成本完成收购的目的。
结果,晋光实业所生产的轻纺产品在短期内开始出现积压,与香港方面的进出口业务量也有所下滑。
这也是人类的通病。你要是说某某品德高尚,只怕多数人都会在心里打个问号,但你要是说某某人品有问题,放心,绝对大把人相信。
但这些情况并不是一夜之间骤然降临的,而是显现出一种比较缓慢的下降趋势。因此,晋光实业的几位部门经理们,更没把这当回事,即使是收到一点外界的风声,也全当了耳边风。
以他们的经验,同类的情况每年都有,因素有很多,什么国际环境啦、新增贸易壁垒啦等等,更不要说社会上的一些谣传了。所以,压根就没人想到是别人故意在背后兴风作浪。于是,韩冰这位平时只看账面的最高层,更是连一点风吹草动都没听见。
费了如此的心机,但是让奸商下定决心兼并晋光的决定性因素,还是明珠广场投资项目。四个亿的贷款,哪怕以最低的银行利率,都足以使晋光陷入困境,更何况韩冰竟然还妄想自主经营,籍此申报上市。
所以,奸商交待张廷他们干的活,并不是危言耸听、恶意抵毁,而是还没有浮出水面的事实。他的做法,只不过是往一堆快要熄灭的柴堆里扔了个大炮仗而已。“砰”的一声之后,火星四溅,然后就灰飞烟灭了。
这就是奸商的整个兼并计划。他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事后再把晋光实业这堆灭了的柴禾棍子捡回来,架到自己的那堆里面,好烧得旺一点。
通过种种分析,奸商早就看到了对方最可悲的一面:架子铺得太大,房地产、进出口、轻纺、电子……,凭那三亿的资产就想一步登天,必将会产生负担过重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虽然不少项目赢利可观,但不是获利周期太长,就是杯水车薪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而且随后的明珠广场投入更是让韩冰透不过气来,晋光实业在她的操作下,实际上已经是处在危险的边缘了。
而奸商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是准确地判断出对方的周转资金,从晋光实业的总资产以及资金分布的情况来看,他估计对方的帐面上绝对不超过四千万。
奸商明白韩冰的想法,这位老阿姨把所有的赌注全押在了上市这一头。只要能够把这个事办下来,至少可以为晋光公司融到数亿资金,短期之内的问题全都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是解决一些根本问题。奸商估计她应该有这个能力促成这件事。
但非常不巧,韩冰在愿望没有达成之前就遇上了自己。这全都要怪李胖子,如果当时不是他提到明珠广场是个大项目,自己也不会想到要来看一看。不看的话,也就不会有机会跑来打工,这样也就不知道这个土建行当居然如此赚钱,更不可能对晋光实业动脑筋……。
但话又说回来,这对晋光未必就是坏事,如果让晋光实业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只怕最终的结果还不如让自己兼并。
在轰轰烈烈的九十年代,国内很多企业在高速发展阶段都存在自不量力的问题,只要见到赚钱的项目就上,也不管自家有多大的能力。正因如此,那些耀眼的明星企业才在最辉煌的时刻成了慧星,划过一道光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能在那年月活下来的,都是真正的精英,挂掉的全是水货。
对这样的结果,只能用八个字来概括:急功近利,妄自尊大。说得更彻底更简炼一点,就一个字:贪!
奸商心情有些激动,一夜没睡好,总觉得自己比以前有长进。如果说过去他是凭借着小聪明赚了大钱,并且一次次的化险为夷。而这次的计划对于个人的能力要求是非常全面。
大局观和前瞻性的战略构想;对每个人、每个细节的分析;人们在事情当中的表现有几种可能性……,他都已经算计到了,这足以证明奸商算得上商界全才。
不过说到最倒霉的人,却是个与这件事情毫无关系的朋友——杨君筱。
他成天被奸商纠缠不休,不论是上班还是回家、手机还是座机,电话铃声随时随地都会响。赵启明有时候为了交待清楚一件事情,居然会跟他聊上一个小时,又或者是一天打十几二十几个电话,然后再由他转告给别人。
仅仅一个月,杨君筱就被他折磨成了神经病,这是真的。
只不过他属于那种过敏性神经病,听见电话响就反胃,吐得翻江倒海。他老婆带他去医院,医生说,是这是由于病人长期受到某种声音的刺激,形成了排斥心理所导致的。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向来坚强的杨君筱,实在受不了电话铃声以及奸商那类似唐僧念经的声音。搞得老杨吃不下睡不好,骨瘦如材,比当年在淮南得重病的时候还凄凉。
没心没肺的奸商一心想着生意上的事,哪管得了他的死活。
货眼看就要发出去了。在得知孙黑子的背景之后,奸商最近修改了计划,他要求姚小胖务必想出办法,确保在验货的时候,一台VCD也找不出来。最好让何运成也消失一阵子,时间当然越久越好,直到事情结束。
姚小胖接到奸商的直接指示,实在有点难以接受。几万件货至少要装七八辆货柜车,除了明目张胆地抢劫,哪有什么别的办法?
赵启明奸笑着答复他:“你小子可千万别乱讲,没人让你去抢!我呢,只是要求你想办法让这批货暂时消失!至于你愿意用什么办法,那就不关我的事了。不过考虑到大家兄弟一场,给你出个主意,你可以找那位孙总商量商量,或许他有办法……。”
说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