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材
而新鸿基和恒基地产,包括长江实业在内的房地产巨头,要起到带头作用,想尽一切办法控制好房价,不让房价失控。如果股市是香港经济的上层建筑,房地产就是香港经济的基础。
李嘉诚、郭炳湘和李兆基表示,哪怕是自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也要做好这个基础工作。
对外的贸易方面,就由和记黄埔以及怡和洋行领军,稳定生意场上的恐慌情绪,做好香港这个贸易港口的后勤工作。还有媒体方面,也要通过李嘉诚旗下的卫视进行正面宣传,鼓励港人携起手来共渡难关。
最后就是香港股市这个风口浪尖上的问题了。究竟任命哪位作为副手配合李嘉诚一起操作成了焦点问题,任志刚和李嘉诚共同提议,由大家投票表决。
最后的人选确定在荣智健和赵启明身上。两个人的条件差不多,对股市都有相当程度的研究,而且历史上也都没有失过手。但荣智健考虑再三,却主动退出了。
他并不是不愿意挑这个大梁,而是因为这件事责任重大,他怕自己能力不及,担当不起。
这件事如果成功了,必然会名振海内外,令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但失败的话也将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很多人的批驳。不仅如此,他的父亲荣毅仁在中央还担任着相关职务,万一因自己的失败而受到牵连,后果就严重了。
所以,尽管荣智健非常希望在这难得一遇的金融风暴中露上一手,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举手同意由赵启明负责。
各家族都同意将这次会议的宗旨转达给与自己业务关系密切的公司,尤其是排名前二十位的大财团,要求大家在股票市场听从李嘉诚和赵启明的统一指挥。
然而李嘉诚所负责的事务繁多,又是商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所以在楼市、电视媒体宣传以及其它方面少不了要走在最前面。大家都清楚,事实上,真正全面负责香港股市运作的人,还是这个年仅二十五岁的青年——赵启明。
任志刚把这次的护市计划命名为:猎鲨行动。赵启明理所当然成了这次行动的先锋大将。
1997年11月3日,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展开了全面行动。从这一天开始,香港保卫战进入了关键性的阶段。
而奸商这个隐形人,从参与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投机商摇身一变,成为“猎鲨行动”的急先锋,这个身份的变换让他自己都觉得好笑。
赵启明当天晚上回到公司之后,立刻通知财务部负责人,统计公司全部的资金状况,进行资金整合。两个小时之内,财务总监亲自把材料送到了他的办公室。
随后,他联系了正准备从吉隆坡动身的吴伟良、宋子宏和阿莫科,得知他们正赶回来,心里顿时觉得踏实多了。
送走了财务部的人,奸商舒舒服服地靠在沙发椅上,把今天会议的情况跟张廷叙述了一遍。张廷也万万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可以和李嘉诚、郭炳湘这样的大人物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心里不由得有些得意。
能够得到李嘉诚等人的认可,绝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赵启明能有今天的成就,有他张廷很大一份功劳。和奸商谈完之后,张廷带着十足地干劲满意地离开了。他要去布置工作,准备在接下来的决战当中为赵奸商做好准备。
奸商从5月下旬至今,拿着契契科夫的15亿和自己的10亿,从东南亚一共掠夺了47亿美元,整体利润率高达180%。近几个月里,国内和香港各分公司回笼的资金有3亿美元,如此一来,他手中的全部资金刚好是75亿美元。
其中明远集团在整个10月下旬,为了抵挡香港股市大跌的局面以及收购广茂,已经投入了近10亿美元。除去这一笔,他目前可以用来操作的钱是65亿美元。
奸商吃了点东西囫囵睡了一会儿,醒来之后看看表,把截止到当天的账目向远在俄罗斯契契科夫口头进行通报,却并没有告诉对方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一脸坏笑的赵启明故意挑在这时候给他打电话,存心打扰契契科夫的好梦。遥远的西伯利亚此时已经进入冬季,只怕在这样寒冷的深夜被人从梦中吵醒,对谁来说都是件不幸的事。
可惜契契科夫似乎并不介意,赵启明的小阴谋没有得逞。由于阿莫科经常向他报告事情的进展,所以他对赵启明的报来的结果也并不感到惊讶,只是问赵奸商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奸商暗自冷笑,乘机抬高原先商量好的利润分成比例:“契契科夫先生,我在这段时间所付出的努力,想必您已经知道了。所以我觉得当初咱们之间的协议应该作出适当的修改,您觉得呢?”
契契科夫没有丝毫的睡意,不免让奸商有点失望:“亲爱的赵,你是指哪方面呢?”而且他在电话里所表露出的态度,似乎并不明白奸商的意思。至于他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赵启明就弄不懂了。
于是奸商直截了当地说道:“您不觉得20%的佣金少了点吗?如果你希望看到索罗斯倒台的话,我需要提高到30%,只有这样才能让我觉得舒服一点。要知道,这里面存在的风险不止是让我去跳楼。”他觉得跟对方玩些干脆利落的比较省事,这老狐狸比万恶的日本人还要狡猾。
提到索罗斯,契契科夫显得兴趣十足:“你有什么好计划了吗?或者说你得到了什么关键性的消息?不过我相信你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奸商懒得跟他罗嗦,他现在只对那笔钱感兴趣:“别的不用说,您先说行不行吧!?”他早就算了笔账,如果按照30%分成的话,自己可以拿到6亿5千万美元的佣金,比预期的高出一倍还多。
契契科夫温和地答道:“这不是我权限范围之内的事,现在还没办法答复你,明天你等我消息。不过只要能够完成我们之前的协议,问题应该不大。你对此很有把握吗?”
奸商笑着卖了个关子:“事情在没有结束之前,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再见!”说完,他挂上了电话。
凤舞九天 第二百三十七章 剑拔弩张
奸商估计的一点都没错,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香港的负责人,正是他的首席经理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量子基金在香港总指挥部,设在中环的一幢写字楼中,距离赵启明的明远集团,只有几条街的脚程。
集团军大将斯坦利现年46岁,毕业于美国缅因州波特恩学院,1989年离开屈佛斯基金,在量子基金已经工作8年了。斯坦利在性格上与年青的赵启明有着一个共同之处,不喜欢抛头露面。
因此,虽然他的名气比起索罗斯来差得很远,甚至于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此人的存在。但实际上在包括攻击英国人这样的大事件当中,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华尔街的一些金融家们,知道这个人的份量,就连索罗斯本人在许多问题上,都要征求他的意见。
就在赵启明参加金融管理局巨头会议的当天,他已经向远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别墅的索罗斯提出建议,要求对香港股市发动最后阶段的全面总攻。
协助斯坦利的还有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一名得力助手,在香港股市前几轮的大跌中,他们进行广泛的空头操作。通过匿名账户大量吸纳包括汇丰银行、新鸿基、长江实业、怡和等等二十余家公司的股票。一旦东南亚方面传来对股市不利的消息,他们就趁着市场恐慌的气氛做空,抛出手中的股票。
等到大盘受大量抛售的影响严重受挫,股价大幅下跌的时候,他们再悄悄地买进。斯坦利知道,香港特区政府和各大财团生怕股市危机引发更恶劣的经济危机,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下跌。大盘经多方面努力有所回升之后,他们就按兵不动,等待下一个做空的机会……。
如此往复地操作了至少五次,斯坦利不仅从香港股市赚了一大把,还趁势打压了股市。尤其是最近的两次大跌,他们更是从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香港股市的损失日益增大,而量子基金在斯坦利的操作下,却准备好了充足的弹药。
最近十五天之内,他们通过手下的户头,再次吸纳了大量的股票,总市值1450亿港币。只不过这次的目标却是中型公司较多,目的是在接下来的总攻当中,进行全面抛售,将香港股市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乔治&;#8226;索罗斯在收到斯坦利的消息之后,没有立刻给他答复。
他坐在窗前已经两个小时了。看着外面渐渐停止的大雪,挺拔的山峰在一片白茫茫中,虽遥远却又似乎触手可及。略显衰老的索罗斯解开脖子上的围巾,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这位在二战中幸存下来的犹太商人,六十多年来经历过不少磨难,他从不否认自己渴望生存的欲望。虽然在金融投机战当中打赢过许多次,但他绝对不把自己放在危险的边缘,所以才会无往不利。
当初把最薄弱的泰国政府击溃之后,摆在面前的是一马平川。那几个号称将会在下个世纪赶超西方的国家,基本上就是任凭自己宰割。麾下大军所到之处,对方无不人仰马翻。
可怜又可笑的马哈蒂尼又能怎么样?在国际上对自己四处漫骂,最终却无法阻挡林吉特的溃败,他的做法只能招致别人的耻笑和来至本国的反对罢了。
泰国和印尼政府对自己更是恨之入骨,也只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而已。难道他们敢派特种部队来消灭自己吗?
但此刻面对眼前的香港问题,乔治&;#8226;索罗斯却有一种心神不宁的感觉。即使在东南亚战场面对数个国家,他也从来没有产生过像今天这样的心情。
香港目前的情况,索罗斯早已经通过瑞士银行的关系调查得一清二楚,尽管那个地方仍然还有500亿的美元储备,但自己并没有把它看在眼里。
他所畏惧的并不是这个问题,而是中国政府对于香港特区的态度。一旦这个经济状况稳定的共产主义国家干涉香港经济,那么自己原先所做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上次仅凭着中国中央首长的一句话,香港股市险些在10月24号起死回生。自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把股价重新打压了下来。这还是借助了倒霉的印尼和马来西亚传来的不利消息,要不然10月27号的股市大跌就不可能发生。
而现在的香港,几乎到了摇摇欲坠的程度,大盘跌幅高达35%,市值萎缩了8000亿港币。
想到这里,索罗斯放下杯子,伸手弹开橡木桌上的一支钢笔。看着钢笔滚到桌子另一边,他觉得现在只需要自己轻轻动动小手指,就能把香港股市推倒。但是中国政府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这让他非常不舒服。
想到这里,举棋不定的索罗斯心里隐约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原先还不如听从斯坦利的建议,把日本作为攻击目标,至少不需要有这样的顾虑。
可目前操作到这一步,再说这些已经晚了,而且日本早就成了其他军团横行的地方。根据三天前收到的消息,著名的一山证券因1065亿日元的外汇亏损和1583亿日元的证券交易亏损,已经濒临倒闭,日元在最近一段时间贬值高达10%。然而传递这一消息的人,显然是希望自己不要再插手日本。索罗斯重重地喘了口气,那块肥肉早就没自己下嘴的地方了。
他现在才感觉到,中国这个老牌共产党政府的想法实在是难以预料,似乎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而且他们目前还没有加入任何经济联合体,包括美国在内,谁也不能因为他们干预香港经济这种家务事把这个国家怎么样……。
漫长下午就这么过去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索罗斯取下眼镜站起来走了几步。脸上松驰的皮肤显得有些灰黯,他仍然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最佳的时机,目光中失去了平时的自信。
桌上的专线电话像闹铃一样准时响了。和他共事多年的斯坦利知道索罗斯心中的顾虑,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但从一线指挥官的角度看来,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最好时机。一旦等香港政府再次缓过劲来,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拉升大盘,自己不得不再寻找机会出手。然而贻误了战机,就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乔治,你考虑好了吗?”斯坦利是个标准的美国人,性格开朗直接,不喜欢说废话。
作为统帅,索罗斯深知自己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斯坦利,你估计如果这次失败的话,会损失多少?”
斯坦利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根据股市前两次的回调情况,如果及时收手,我们的损失应该在30至35亿美元之间。至于其他人会有多少,我没有考虑进去。”
投机就像是赌博,输赢都有可能,把握再大也不敢说稳赚不赔。
索罗斯想了想,又问了一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