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材
客气了一番之后,三个人坐在了一起,赵启明开门见山的问道:“陈叔叔,是您找我来的吗?”
自从赵启明走进房间,陈法林也一直在观察他,这个孩子个头瘦高,看起来温文尔雅,一看就知道跟自己的儿子不是一类人。尤其是那双敏锐而灵动的眼睛,暴露出他内心深出的不安分。
“是的,我有些事情想跟你聊聊,你请随便。”陈法林的态度根本不像是在对待一个孩子。
赵启明没有说话,神色坦然地继续扮演着好孩子的角色,从陈法林的语气中,他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觉,那是来自于陌生的长辈对自己的尊重,让他感到很舒服。
陈法林见赵启明同学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态度,接着说道:“你是致远的好朋友,应该了解致远的情况,国内的环境不够好,再加上这些年我不在家,没尽到当父亲的责任。所以我这次回来,本来是打算接致远去香港读书的,但致远他不愿意。”在孩子们面前坦然承认自己的过失,这让赵启明听来很是感动,妈的,我为什么就没有这么样的一个爸爸?
他停了下来看了看赵启明,这家伙脸上没有流露出异常的表情,心里却在想,这傻比有机会去香港居然不愿意,脑子是不是坏掉了……!
“我问致远为什么不愿意去,他说了几个理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你这么个好朋友。他告诉我,自从和你认识以后,你的所作所为对他的影响很大,现在他非常愿意认真读书。而且听说上次他从我这里替你借了几千钱,你竟然用这笔钱挣了十几万,是真的吗?”陈法林这次一心想要亲眼见一见儿子口中的这个朋友,主要目的就是因为赵启明这个不为人知的事迹,他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究竟是凭借什么本事能做到连绝大多数大人都难以办到的事,这让他感到太不可思议了。
我操你大爷陈致远!赵启明在心里一声狂吼:狗日的,居然把我给卖了,亏我一直把你当兄弟,这个人头猪脑猪狗不如的家伙……!他在无声的怒骂中低下头去,没有马上回答陈法林的问题,竭力掩饰自己的窘迫和对陈致远的不满。
赵启明不知道这家伙究竟将自己的底细扯到什么程度,总不会把学校里敲诈同学的那点烂事也抖露出来了吧?!要真是那样,老子出门就跟他绝交!
陈法林看出了赵启明的心思,笑了笑安慰他道:“真不好意思,我对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好奇了。这不能怪致远,是我让他说的,出于为他的前途考虑,有些情况我不得不弄清楚。你放心,今天的谈话除了咱们三个人,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听到这话赵启明才感到舒服了一点,想想也怨不得陈致远,像陈法林这种聊天的态度和手段,他那个傻比儿子哪是他的对手,要怪只能怪自己交有不慎。原来在家庭生活中实行真正的民主有时候也是一种策略,比起霸权主义还要管用得多,赵启明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呃……,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运气比较好,做了一笔利润很大的邮票生意而已……”赵启明抬起头来答道,他可不想在这件事情上谈得这么细。
陈法林仍然保持着笑容:“致远可不这么认为,他说那只是你平时许多生意当中的其中一笔而已……”
这句话让一向待人和善的赵启明差点发作,他转脸狠狠地瞪了陈致远一眼,恨不得用眼神杀了这小子。
陈致远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只当没看见。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赵启明的心情平静了许多,看来这个陈叔叔对自己还不是一般的好奇,该怎么跟他说呢?就这时候,他的脑子忽然产生了个念头,正如当初他拉拢陈致远为自己去敲诈勒索的情形一样,这个念头让赵启明感到心中豁然一亮,令他在瞬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嗯,我平时比较喜欢做生意,有些情况致远可能不大了解,事情是这样的……”赵启明清了清嗓子,把自己最近干过的几单生意详细地告诉了陈法林,当然,和陈致远合伙坑害同学的事情他没说。
陈法林越听越感到惊讶,当赵启明说到自己集中学校其他同学的闲散资金,投入到邮票市场上为己所用,最终获利两万多块的时候,他不禁感叹了一声。
蓄势待发 第三十六章 给你二百万!
在陈法林眼中,从大别山里弄到的那笔钱虽然利润很大,但最多只能算是赵启明运气不错而已,而他在学校里所做的这件事,才是真正能证明他是具有商业头脑的地方。那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策略和胆量,最关键的因素是赵启明对于市场具有前瞻性的远见卓识,以及实施计划的果断性,这两点,绝不是任何人都具备的能力。
敢于投资和有计划的进行投资,只是一个商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作为成功的商人,不仅要有这两样,更要懂得如何选择最为适当的时候进行投资,恰恰是这个尺度的把握,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经商多年的陈法林对此是深有体会,要用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利润,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简直是难如登天。
“……今天中午我和几个同行商量了一下,准备利用这次的行情多做几单生意,共同的投资应该在二百万左右,如果估计的没错,我们选择的品种,在一个月之内应该会为大家带来两至三倍的利润……”赵启明接着把自己和李胖子、刘光伟两人商定的这笔生意进行了介绍,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陈法林的表情。
陈致远竖起耳朵仔细听着赵启明所说的话,他原先虽然参与了其中的一两件事,但对于赵启明整体的思路根本不了解。这家伙对生意上的构想和实际运作,令他简直不相信天底下居然有赵启明这么聪明的人,直到现在他才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和赵启明亲自谈一谈。
“你能把详细的情况跟我谈谈吗?比如你为什么会选择《夜宴图》这个种品……?”陈法林对赵启明的态度,从那种对晚辈的爱护转变成了现在发自内心的佩服。他自己的生意是靠多年来的苦干实干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想当年刚刚偷渡到香港的时候,自己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干三份黑活,为了能存够一笔做小买卖的钱,病了都不舍得花钱买药,险些把命都搭进去,十几年熬下来才有了今天的这份家业。
“从整个市场前期的情况来看,原先大部分买家所关注的60~80年代发行较早的邮票,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炒作的需求了。首先是这阶段发行的量比较小,收购起来有难度,其次是这类邮票目前的价位相对比较高,如果资金继续投入的话,不仅成本高,而且获利的比例不会太大。一些进入市场比较早的投资者经验越来越丰富,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我估计大家今后投资的主要目标必将会转向近两年发行的新邮票上……”
赵启明仿佛遇到知己一样,把这些天来反复考虑的思路毫无保留的全盘托出,他尽量说得慢一些,在措辞方面很小心。这个主意要是能够得到一个成功商人的认可,不仅会让他非常自豪,而且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听完赵启明所说的这些,陈法林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赵启明直直地看着他,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小赵,你陈叔叔我这些年在外面奔波,认识不少人也经过不少事,算是见多识广,今天认识了你,才知道什么叫做天生的生意人。小小年纪居然有这份胆识和魄力,真让我们这些做了多年生意的人自愧不如啊!”陈法林发自内心的说出这番话,心中感慨万千。他敢断言,假以时日,面前的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必将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商界风云人物。
赵启明听到这番称赞,心里美得直冒泡,嘴上却客气道:“陈叔叔您过奖了,我这都是自己瞎琢磨的,像您这样白手起家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
得到了对方的认可,赵启明心里盘算着刚才的那个念头,现在应该是开口的时候了:“陈叔叔,不知道您对我们这个生意感不感兴趣?”
陈法林拍了拍他的肩膀呵呵一笑说道:“小家伙真是不得了呀!刚才说的那些东西就是想钓我上钩吧……?”
赵启明被他看穿了心思,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脸红了红,陪着笑脸不置可否。
进入了正题,陈法林正色说道:“我这次回来是打算在淮南投资盖一个药厂的,有很多事情正在跟政府的有关部门恰谈,估计短期之能有个结果……。这样吧,你把上海那边的联络人告诉我,明天我刚好有空,可以亲自过去看一看,如果国内邮票市场的情况确实和你说得差不多,我一定投资。”
赵启明心里不由得暗感佩服,俗话说的真对,姜还是老的辣,这位陈叔叔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呀!
只听陈法林接着说道:“你不要有别的想法,我只是去看看而已,后面的操作我就不参与了,一是建厂的事太多,腾不出时间来,再者我是外行,参与进来反会束缚了你的正常操作。回头资金交给你运作,利润咱们各半,你看怎么样?”真正的生意人都懂得自己该插手哪些事情,认准了的人就不会再起疑心,赵启明自己也是这样,所以他直到后来也没几个真正的朋友,因为值得信任的人太少了。至于获利的分红更是在事先就要谈好的,君子协定不行的话,就签书面合约,这是做生意的原则。
赵启明得到这个承诺,脑子里嗡嗡作响,刚才对陈致远的忿恨早忘到了九霄云外,他脸色通红,兴奋到差点流鼻血。哈哈哈,这就是拿着别人的本钱做买卖,然后坐地分赃呀!他丝毫没有犹豫,连连点头道:“行,行!我想问一下,陈叔叔准备拿出多少钱来投资这笔生意呢?”
陈法林眉头动了动,思考了片刻说道:“第一次咱们先做小点,给你二百万港币吧!多了目前我也拿不出来,建药厂的事情也等着用钱。”
二百万港币!按当时的黑市汇率是近第一百八十万人民币,赵启明听到这个数字,眼睛瞪得大大的,和陈致远对望了一眼,两个人此刻都有点飘然成仙的感觉……
蓄势待发 第三十七章 炒作……
事情就这么谈妥了,赵启明立刻打电话通知了上海的张志诚,但是提醒他不要告诉李胖子和刘光伟。张志诚的生意比较大,而他们俩最多和自己一样,只能算是个倒爷,难保不会眼红,这就会影响下面的合作。
对方一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兴奋无比干劲十足,恨不得对赵启明这个神通广大的中学生顶礼膜拜,这时候的刘光伟还在开往上海的火车上,而李胖子则去了合肥。
经常有人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不是四处碰壁就是掉进坑里,其实运气这东西和个人的头脑是息息相关的,很多时候其实机会就摆在眼前,只不过你能不能发现到而已。赵启明如果不是有心想让陈法林在自己的邮票生意上投钱,是不会告诉他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要真是那样的话,今后的他也不可能会成就多大的事业。
赵启明的运气是不错,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原本并不指望陈法林会把钱投给自己操作,而是单纯的希望对方参与这笔生意。只要陈法林认可,即使是自己独自操作,对赵启明而言其中的利益也是很大的,毕竟多一个大户加入,对所有人来说最终的利润会更高。
相对于赵启明而言,陈法林的做法类似于伯乐,当然他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个孩子的天分是不可限量的,能在起步的阶段给予帮助和支持,无形中也为自己儿子的将来打下基础,毕竟最后所有的生意,还是要交给陈致远的。
中国人做事,往往把感情排在第一位,在生意当中更是如此。正所谓三年学手艺,十年学生意,相比之下,手艺是死板生硬的东西,学起来要容易得多,而生意中的难度在于,要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其中要学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不仅低进高出还要让买家开心,这功夫就不是三年五载可以练成的了。
但是像赵启明这种人,对人和事的敏感程度更是大大超出了正常人,这就是情商高的强处。别人费了大力气也不一定能感觉到的东西,他一眼就能找着问题的关键之处,其中的差距绝不是一星半点。
第二天赵启明得了个空,还是逮着陈致远把他骂得猪狗不如,这家伙自知理亏,耸耸肩膀一脸的无可奈何:“没办法,这也是被逼的,我可不想去香港上学。再说,跟你玩了这么久,啥也没学会,就学到这点拿别人当枪使的本事,不好好用一用,那不是白学了?!”
这小子什么时候变聪明的!赵启明被他这句话噎得哑口无言,看来人总是会在经验教训中不断成长的。
“好在昨天你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