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材
吴伟良脑子里转来转去,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能不能告诉我你的具体计划?”
“不好意思,目前还不行。我需要的是你的承诺,如果——你是值得信任的话。”赵启明的脸上依然带着淡淡的微笑,但在场的另外两人从中感受到他的那份自信与坚定的意念,无懈可击。
“好的。我答应你!”吴伟良在此之后过了许久还不敢相信他的话是真的。或许是赵启明命好,或许是他确实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头脑,但这确实是事实。
年青人想象力丰富,敢打敢拼,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身上那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往往是成年人所欠缺的。但赵启明所凭借的并不只是这些,他所具备的素质,是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充分组合这些看起来并没有多大关联的因素,然后将它们的能效发挥到极限。
世界上所有的正常人,谁都不比谁傻多少,但成就一件别人办不到的事情,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还在于处理问题的手法和观念,抛开智商因素,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
当天的谈话之后,上海证券市场的问题在两个月之后顺利解决了,大盘稳中有跌,赵启明一伙从中赚了近两千万,其中有七成是吴伟良的钱。吴伟良除去还账之外,自己的钱也拿回来一半,落得这样的结果他已经是阿弥陀佛了,总算是没有血本无归。
这些都只不过是刚开始,对所有人来说,挣大钱的日子还在后面。
(上部完)
一飞冲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岁月如梭
赵启明坐在香港启德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心里烦躁不安。从上海飞往香港的班机因为大雾天气而晚点了,他向机场的工作人员询问过,答复说是还要等一个小时才能到。
他知道胡雪怡是第一次到这么远的地方,而且还是出国,飞机这东西好是好,就是万一倒了霉,小命肯定玩完。想到这赵启明扇了自己一个嘴巴子,不敢再胡思乱想,好在有陈致远这小子跟着一起,不然赵启明早就急得七窍生烟了。
一晃眼四年过去了,为了搞明远集团公司上市的的事情,香港基本上成了赵启明第二个家,上海怀圣堂医药公司的业务在一九九三年底就全部移交给了陈致远。
这家伙把姚俊峰安在总经理的位置上,打理公司里日常的琐事。他自己成天跟着业务员全国到处乱窜,把销售网络这一块摸得透熟。跟各地的医药公司经理称兄道弟,酒量更是随着业绩一年比一年见长。张廷在和陈法林通电话的时候,经常夸这小子天生是个做业务的好材料,只是提醒他要小心肝。
赵启明最清楚自己这个兄弟打得是什么主意。医药公司靠的就是在各地区建立的销售网络支撑着,他作为老板亲自出去跑业务,不仅能够加强和地区医药公司的业务联系,还能够及时把握市场信息,找出业务员们存在的问题,培养业务骨干,总之是好处多多。
陈致远把这个立足之本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论公司里发生了多大的变故都不用担心,这也是从他老爸那里得到的教训。
尽管平时的工作和学习经常忙得抽不开身,但陈致远仍然没有放弃对魏含嫣追求。老爸在香港的公司被骗之后,没过几个月他就缓过劲来,按着赵启明说的方法,不再藏头露尾地暗恋人家,而是肆无忌惮地发了起攻势。赵启明这个狗头军师接着又给他支了不少阴招狠招,在穷追猛打了一年之后,魏含嫣终于掉进他的坑里。
事后这小子非但不知恩图报,反而骂赵启明差点坏了他好事,说是魏含嫣就喜欢他这种为人直爽的性格,赵启明出了不少烂得发霉的主意,险些让魏含嫣以为自己看错了人。奸商发誓不再管这家伙的破事,自己收拾胡雪怡和齐雅婷去了。
每次只要同想起她们俩,赵启明的习惯性偏头疼就要发作,他也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得的这毛病,但可以断定是被她们两个人给收拾成这样的。
九二年高考,胡雪怡为了能和赵启明在一起,报考了上海师范大学,并且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从此之后,赵启明的苦难就来临了,齐雅婷仍然是隔三差五地来找他,赵启明告诉她怕胡雪怡误会。可她却满不在乎,说什么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身正不怕影斜之类的话,最后还摞了句:要不然就是赵启明你自己心里有鬼!
这句话正踩在赵启明的尾巴上。人不是木头,一年交往下来,他对齐雅婷早已经不是当初的看法了。而且这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男孩子长期和一位相貌不错、气质不俗的女孩子相处,敢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心生异想,就是有也没人信。
尽管赵启明清楚自己心里的那个人是胡雪怡,但是感情这东西是不讲理的,日久生情四个字也不是一句喊着玩的口号。
赵启明还清楚另一件事,那就是自己最终还是着了齐雅婷的道,她当初说什么当朋友相处根本就是个幌子,为的就是让要他慢慢陷进去。可恨的是自己偏偏就没柳下惠那份定力,三天没见着齐雅婷心里就想得慌,赵启明无数次想断了自己的这个念头,就是狠不下心来。
结果从胡雪怡考到上海的那年算起,奸商赵启明的噩梦就开始了。脚踏两条船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赵启明虽然从来没想过要当这种人,却糊里糊涂干起了这勾当。就谁要以为那是种幸福就大错特错了,好在齐齐知道自己属于硬挤进来的那个人,平时也就没有过分为难赵启明,即使是这样,还是把奸商累得差点断了气。
不论啥时候,只要是陪齐齐逛街吃饭买东西,他就跟做贼似的,两只眼睛到处乱瞄,生怕被胡雪怡或者她的同学看见。最惨的是两个人同时约他出去,每当这时候赵启明只好硬着头皮牺牲掉齐雅婷,这让齐齐心里极度不满,嘴里虽然不说,但私底下却哭过很多次。没办法,谁让她自己喜欢上了一个有女朋友的人呀。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麻烦,第一学年赵启明很少让胡雪怡到外贸学院来找自己,借口说她坐车不方便,有啥事打个电话就行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怕有人多嘴,别的不说,如果让魏衡知道了胡雪怡的存在,难免会搞出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来。
这个可怜的家伙本想让堂妹给自己找点麻烦,没想到却便宜了陈致远,赵启明想起这事就忍不住想笑。好在魏衡不久之后就毕业了,这才解除了危机,据说在他一家外贸公司做了一年之后,自己也开了家公司做起了外贸生意。毕业之后,魏衡对齐雅婷是彻底死了心,除了家庭背景,从各方面他比起赵启明都差了一截,而且齐雅婷在学校里除了奸商不和任何男孩子来往,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又有啥意思。
这几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组织新的集团公司——明远集团在香港上市。不出赵启明估计的一点没错,吴伟良在这件事情上帮了很大的忙。虽然这人在股市里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但仍然不失生意人的原则,这也是他做人的风格。大部分在海外的中国生意人往往延袭了国人“诚信为本”的原则,手段老辣但不失信于人。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性就是这样,而是体制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信用的要求非常严格,任何一个银行或者公司在生意当中,首先调查的就是对方的信用度,在这方面哪怕是曾经犯过一丁点错误,也会影响到对方的评估,尤其体现在信贷问题上。
赵启明当年先是把吴伟良逼到了绝路上,然后充当好人的角色帮他解套,把他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在这件事情上吴伟良认栽服输毫无怨言。奸商当初故意在他面前摆得八面威风,不仅是想在手下败将面前出风头,而是希望吴伟良明白一个道理:强者自强。
更何况自己还有一个搭档张廷。
扶摇直上 第一百二十四章 光阴似箭
考虑到最终的利益,吴伟良明智地选择了合作,一九九二年二月份他在上海收回自己的资金之后,回到香港就开始在证监会活动。张廷也在第二年的五月回了香港,配合吴伟良的工作,赵启明原打算把大家赚的钱分掉,但李胖子和张志诚打死也不愿意抽回自己的资金,齐雅婷更是认定了奸商,根本没打算把钱拿回来。
赵启明只好继续带着大家挣钱,而他的最终目的是想替陈法林讨回公道,这才打定主意去香港发展,不然在国内还有许多行业可以大捞特捞,何必跑到香港去冒险。上海的证券市场他是不方便再插手了,想挣大钱难免要伤到广大股民,葛兴邦那边总是要给点面子的。更何况跟政府拉上了关系,挣钱的路子必然是条阳光大道,没必要死盯着证券市场不放,那不是跟政府作对嘛。
出于这种想法,奸商错过了一九九二年炒得最凶的股票认购证生意,那一年这行当成就了中国第一批百万富翁,几十块钱的一张认购证居然被炒到了几千块,而赵启明对这种投机生意已经不再当回事了。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那都是大家玩剩下的东西,从邮票到股票,我们吃了亏也赚了钱,还是往正经生意上靠一靠比较好。”然后这家伙把陈法林的那一套理论给搬了出来,真正往长远打算,还是要以经济实体为根本。投机生意虽然利润大,毕竟风险性也很高,吴伟良就是个例子,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早晚一个不小心就得全搭进去。
这个小团体里除了张廷和陈法林,全都是以赵启明马首是瞻,而且他所说的的确是实情,初期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他们早就过了,靠投机生意捞钱已经成为历史。
学了几年经济管理的赵启明,在这件事情上的的远见卓识不仅于此,通过张廷和陈法林,他感觉到国内的的企业发展总是有自己的局限性。根本因素在于国内的改革开放刚起步,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再加上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这导致商人眼界不够宽,从管理模式和经营方法上距离国际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
明远集团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上马的,赵启明和陈法林、张廷三人经过详细的安排,把公司在证券市场挣来的钱投了八百万在怀圣堂药业,加上陈法林原来的本金,一共引进了三条生产线,使药厂的规模比建厂之初扩大了一倍,在淮南市轻工企业的排名仅次于安徽造纸厂和淮南纺织厂。
与此同时,张廷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拓展上海怀圣堂医药公司的业务上,不仅销售本公司产品,还接了国内十七家制药企业的药品销售代理权。这使得销售额在一九九二年底突破了七千万,纯利润两千七百万,第二年番了一倍,药品行业的前景就此显露出来。
另外的一千多万经过仔细研究,大家最终决定按赵启明的提议,投资在房地产生意上,这也是赵启明在上海呆了一段时间之后的分析结果。当时海南的房地产正炒得如火如荼,以投机生意起家的赵启明只是跑了一趟海口,立刻就看出这里面存在的问题,都是毫无根基的炒作而已,从本质上讲和炒邮票差不多,迟早要翻船。
随后他们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上海浦东开发区,赵启明跟老前辈打交道很有一套,把葛兴邦哄得眉开眼笑。再加上奸商在为人处事上悟性超凡,而通过葛兴邦的关系,从银行贷款到土地开发等很多关节上都是一路绿灯。
李胖子在这里充当了老板的角色,在明远集团下旗下的明远房地产公司挂名法人代表,外出谈事情都是由他出面,有赵启明和张廷在背后出谋划策,李胖子只需要照着办就行了。这年头人的眼皮浅,就冲着李胖子一身肥膘肉,怎么看也像是个有钱的大老板,可外人谁也不知道他却是跟着赵启明混饭吃的。
不到一年时间,明远房地产公司就为大家挣了三千多万,这是包括赵启明和张廷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通过近两年的准备工作,明远集团的总资产达到了一亿一千万人民币,在吴伟良按原计划在香港出资五百万建了一家小家电生产厂之后,明远在香港上市的计划提前了。
经历了香港证监会长达三个月的企业资产评估、投资项目评估、经营规模考核等等一系列繁琐的审查之后,中国明远集团公司于一九九四年初在香港恒生股市上市,股票上市发行价5。65元港币,流通股九千七百六十万股。
手里掌握的资本一旦达到了一定的数额,接下来的钱就比较好挣了,尤其是在九十年代初期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再通过上市的办法圈钱,可以在短时间里使资金扩充数倍。赵启明对挣钱的兴趣早已经淡了,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最后的目的只有一个:整垮远大公司,把背叛陈法林的两个家伙打入十八层地狱。
赵启明一个人无聊地坐在候机大厅里,回忆起这几年里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