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谜踪 作者:舞马长枪
千秋伟业。这苏鲁定其实更像是汉人的军旗。战场上只要它不倒下,就意味着蒙古军没有失败!成为蒙古大军的骄傲。
现在,蒙古族在每年阴历三月十七日。都会隆重举行祭“苏鲁定”的仪式。祭祀时。祭桌上会摆放整羊,还有马奶酒、奶食品等供品。参加祭祀的蒙古族群众络绎不绝,虔诚地叩拜苏鲁定,借以表达对成吉思汗的敬仰,缅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
柳叶说的这些。不仅仅是孙大爷,就算我和大牙也是头一次听说。那老孙头听柳叶说完后,啧啧称赞,一个劲的夸柳叶,说是还是有学问的好,不像他,就跟睁眼瞎似的,看见了也不知道是啥东西。
我笑了笑,对老孙头说:“这每人擅长的都不一样,我们就是干这个的。您老不能这么说。对了。大爷,你说的那守陵人现在还知道下落吗?”
那老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柳叶。摇了摇脑袋,说是这么多年了。上哪去找去,这事他可不太清楚,要问得问村里的老牛头。好多事也都是听老牛头说的,别看那老牛头八十多岁了,身子骨结实。一点也不糊涂,一辈子没儿没女,自己现在还能做饭呢!从小就在这儿片长大的,他要是不知道,那更没有人知道了。
比。, 石比
一听这话,我们三个相互对视了一眼。心中就是一动。
大牙一脸堆笑的往前凑了凑:“大爷,你说的那牛大爷和你是一个村的啊?哪个村啊,离这近吗?”
老孙头用手往北边一指,告许我们,他家就是潘家屯的,离着那公主陵也就是几百米,而老牛头家就紧挨着村头,出了门不远就是你们要找的那公主陵。
我一听这话,心就活了,赶紧冲柳叶使眼色,示意柳叶赶紧上前搭话。毕竟我们两个大老爷们拉不下脸儿来,不好意思说话,柳叶则不然。一个姑娘,年青漂亮,瞅着又顺眼。她要是吱声,事斗功倍。
柳叶冲我偷偷的皱了下鼻子。做了个鬼脸,但还是往前凑了凑。冲老孙头笑了笑:“大爷,我们有件事不知道您能不能帮个忙,我们想见见您说的牛大爷,您能帮忙带个路吗?”
老孙头先是看了看柳叶,又看了看我和大牙,也没犹豫,告诉我们。本来他也要回村。那就一起走吧。
我们一听老孙头答应了。顿时心花怒放,赶紧把老太爷请上副驾的位子,我和大牙则坐在了后座。这老孙头坐在车上不停的左摇右晃,晃了一阵后,回头看了看我们,长叹了一口气,说是这车啥都挺好,也凉快。就是坐着没有马车得劲儿,有一股子汽油味。我们几个相互看了看。也是无可奈何,只好让老孙头摇下窗户,吹吹自然风。
柳叶直接把车窗放了下来,这自动的家伙会让才老头挺新鲜,瞅了半天,才知道是柳叶那边控制的。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点了点头,回头冲我们笑了笑。闲着没事,和我们闲聊。说这公主陵都说是埋着什么公主,但也不知道真假,早些年子来了的时候。在这里还挖过一眸子。挖了几天说是所训愕都没有,就把土给填上了,估计这里根本没埋什么公主,全都是人们瞎
。
我们就着话头就和老孙头闲聊了起来,工夫不大,车子就进了村。
刚一进井子,老孙头就让我们把枣停下,然后打开车门,很灵巧的直接蹦了下去,稳稳当当的站在了地上,瞅那架势好像是下马车下习惯了。看的我们倒是心惊胆战。
老头网一落地,就听旁边那院子里有人说话:“唉,老孙头啊,你这是去哪考察工作集了,咋还坐上小车了呢?”
老孙头也没抬头,冲院里喊:“老牛啊,我给你带客来了,有人要集访你来了,你还不出来瞅瞅啊!”
话音刚一落。院子的大门就从里面被推开了,出来个矮胖胖的老头。手里摇着把蒲扇,穿着件大背心。从头到脚打量个不停。
我们见出来人了,赶紧走了过去,先是自我介绍。
农村人都朴实,听我们一说。也没有什么戒备,直接把我们让进了院。而老孙头有事也没进院直接就回走了。
这家小院倒是很有情调,进了大门后,是一条红砖路,正对着房门。三间大瓦房,绿门蓝窗,红砖白瓦,色彩鲜艳,看着很是气派。红砖甫路的两侧就是自家的菜园子。种了些黄瓜、柿子和茄子什么的。
这条莆路六七米长,头顶上用铁丝和竹蔑搭的圆顶,两侧种的葡萄早就爬满了架,在头顶上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遮阳蓬。下面网好有几只小板凳。我们见这里倒是挺凉快。也就没有进屋。索性直接就坐在葡萄架底下聊了起来。
老牛头真看不出来有八十多岁了。一看就是心态不错,像是个弥勒佛一样。和蔼可亲。知道我们的来意之后,还很激动。指着他家门口东面的方向告诉我们,那里过去长着很多青干柳,每年到了这时候,山上绿树成荫,鲜花遍野,鸟雀欢鸣,山下不远的小河流水如同奏琴,都说那里是“九凤朝阳”之地,埋着个公主。
我故意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问老牛头:“牛大爷,您刚才说的“九凤朝阳。是怎么回事,从哪里听说的啊?”
比。, 万比北
老牛头笑了笑,摇起蒲扇,不紧不慢的说道:“你们是不知道,在我小时候,那边有间院子,倒是挺周正的。里面往着位老头,姓孙,叫孙焕彰,他们家是世代的守陵人,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了。我那时经常去给他送些园子里的小菜什么的,一来二去的也就走动的熟了一些。据他说。这里的土岭共有九座山峰,而中峰是最高的。左右各峰呈阶梯状,如众星捧月,说是这里就是“九凤朝阳。之地,埋着个公主。别的也就不知道了。”
听老牛头这么一说,我倒是多了几分好奇,不知道这要的“九凤朝阳”到底够不够得上“朝阳”之势。要知道这种格局可是风水中的贵格吉地。可遇而不可求,群山相连独起一峰,并为一峰束气独用,来龙平正,过峡束气,左右开伸枝脚,是难得的贵格,也有称为“堂等连芳。局的。倒是真想马上就过去看看。
我们和老牛头聊了好一阵。老牛头知道的还真不少,不过大多都是他小时听那守陵人讲的,说是最早以前陵墓的四周是青砖围墙,中间是门楼,在日俄战争时给扒掉了。当时的建筑老气派了,进了门楼后,就是一条砖铺的通道,直通食殿。食殿是三间青砖瓦房,坐北朝南。象个庙堂。殿堂中间有墓道通入陵墓,但是这些东西也都是口口相传。他也没有见过。
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地上有建筑群,地下有地宫。过去的人相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仿照世间。既然这里地上有还有建筑群,那就应该不是葬的蒙古的公主,也就是说应该不是响铃公主的陵墓。以蒙古当时的葬制标准。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规格的,看来果然是固伦和敬公主的衣冠冢,这才会按照明清的葬制修建陵墓。
我看了看大牙和柳叶,然后冲老牛头一呲牙:“牛大爷,不知道您老方不方便,能带我们去看看吗?我们想到现场去实勘调研一下。
老牛头手里摇着蒲扇,哈哈一笑:“那地方现在有啥看的,就是片荒地了,你们要是想去,我就领你们去瞅瞅。”
第一卷二 叶赫古墟 第三十八章 风水宝地
么门击紧表示感谢,起身跟着去牛头出了大 …”
老牛头直接把门带上后。也没上锁,顺手指了指东边,告诉我们,走不了多远就走了。
一边走着,一边东拉西扯的闲唠着嘻。说着说着,就到了村东头的玉米地,老牛头很熟络的带我们找到了一条沟沟坎坎的小毛道,让我们都小心点,别磕着绊着,跟在他后面就行了。
这条小毛道只有一个身子宽,两边都是齐人高的玉米,绿油油的像是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
说是条小路,其实不过就是在两棵玉米之间的空隙穿行,横穿地垄,星移斗转,事过境迁,我们还真没想到堂堂的公主陵遗直竟然会变成了这个样子,估计现场肯定也好不了哪儿去,许是早就改天换地。时异事殊了。
烈日似火,玉米地里就像是蒸笼一样,闷得使人喘不过气来,迎面的暖风似热浪扑来。
好不容易从玉米地里钻了出来,身上的汗早就湿透了,这才踏上了一块荒土包子上。这里的地势比周围的耕地明显要高上一些,放眼望去,玉米的天花随风轻摆,泛起一道道绿浪,向天际蔓延。而空气中则混合着一种特殊的清香,闻起来清新怡人,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刚才的疲惫也早就斗3而光了。
老牛头指了指脚下杂草丛生的土包子,告诉我们,这里就走了。
我们三个相互看了一眼,都不住的咧嘴,原来这就到了地方了,不过这里哪还有一点陵墓的样子,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荒草甸子,茅丰草长,地面四凸不平,到处都是碗口大小的蹄子印,估计不了不牲口在这儿放牧。这个季节,杂草已经深过脚踝,二亩大小的荒地上竟然连棵像样的古树都看不到了。荒地四周都是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就是这片荒地上。有的地方也被开过荒,甚至还留有先前种过庄稼的痕迹。
,知, 万
但是既然来了,总不能看看就走,我们仍然很仔细的四下里走了走,想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当年陵园食殿和围墙的位置,但是绕着走了好几圈,除了看到几块青砖断瓦之外,别的什么也看不出来。
老头牛看我们走了半天了,这才走了过来,给我们指了指当年那食殿还有围墙的大概位置,我按老牛头说的方位来回走了几遍,依据当时的建筑布局特点。差不多也弄清楚了门楼入口的位置。走到那里看了看,地面上破坏的很严重,当年的建筑痕迹一点儿都寻不到了。
老牛头指着后面的山岭告诉我们,那就是“九凤朝阳”的山岭,不过最早以前这山岭子上的树可老多了,后来村子里家家盖房子。也都砍的差不多了,差不多成了秃山了,现在上面的树也都是这几年才种的。
连绵起伏的这道道山岭连成了一片,倒还真像是一条灵龙,盘在那里。龙口向南,龙身蜿蜓。我
让大牙和柳叶陪着老牛头在底下等等我,我则一个人连跑带巅的爬到了山岭上,其实也就是二百多米高,半个多小时的工夫,我就登到了山顶。翘起脚尖四下看了看。心里禁不住的连连赞叹,还真是一处宝水宝地。
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霄缥缈。不远处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形似一个完美无缺的金盂。
一边看着,我一边忍不住的赞叹,这里果然王气葱郁,气度非凡,“九凤朝阳”之势虽已有些弱了,但是山形地势仍在,东辽河,兴隆河二水环绕弯曲相映,负阴抱阳,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下了山后,我也没有多说别的,让柳叶拍了几张照片后,我则把这里的整体地形简单的画了一下,眼见这里也没有什么别的看头了,相片也拍的差不多了,就张罗着打道回府。
顺着原路往回走的途中,我闲着没事就问老牛头知不知道最后的护陵人现在住哪儿呢。
老牛头愣了愣,回头看了我一眼,摇了摇头,告诉我们,最早以前就在马架屯住来着,后来好像是搬走了,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了,现在也没地方找去了。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告诉我们,这里其实啥都没有了,也没有啥值得保护的了,让我们别在这儿瞎折腾了,白耽误工夫。
我们笑了笑,矫情掩饰,说是也是受上级的委派,例行来这里调研,至于下一步,也得回去报告后再听指示。卉花泛回村口,我们便直接和老牛头挥年道别”再三的后。我们直接上了车,离开了这个村子。
在车里,大牙迫不及待的问我刚才看了半天,看没看出有啥门道,这里是不是我们这次要来找的地方。
我看着我刚才自己画的地形图,又取出用珠子拼出的地图对照了一下,告诉大牙,从图上来看,应该就是这里,只不过具体的位置还不能确定,但是大方向是不会错的,山形与河流的走势,大体一至,应该在这里不远,但是我总觉的这里有点不对。这陵墓倒是有点让人生疑。
柳叶一直开着车,听我俩说话,也没怎么搭言,听我这么一说,有些好奇的回头看了我一眼,问我哪里有什么奇怪吗?
比。, 石
我放下手里的地图,告诉他们,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不假,但是这陵墓的位置不太对,如果按食殿所在的方位及大那么门楼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