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谜踪 作者:舞马长枪
那姑娘身子并没有动,只是转头看了我一下,反问我:“您是?”
我连忙回答:“我是柳老师的朋友,来这里找她有些事情。”
那姑娘呵呵一笑:“是吗?可是我好像并不认识你啊?”
听她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感情面前这姑娘就是我要找的柳叶,我心目中的教授专家。顿时有点措手不及,一直以为得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或是徐娘半老,风韵尤存的中年女士,可是面前这姑娘咋看咋比我都年轻,好像刚刚出了校园的样子。
秀丽的长发,纤长的身条,迷人的腰段,清淡的朱唇和润红的脸蛋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好象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生机盎然。要是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倒谈不上,不过螓首蛾眉、秀丽端庄,恰如其分,有种自带的高高在上的气质,使人有种“此女只应天上有,不知为何落人间”的感觉。
我一阵的胡思乱想,突然醒过神来,顿时有点尴尬,搜肠刮肚的措词说道:“这个,在下姓胡名灯,冒昧前来,实属唐突。对柳老师是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我以为只有阅尽苍桑、百炼成钢之后,才会有如此学问,今日一见,方知,实在是见识浅薄,孤陋寡闻了,失礼了。”
这番半古不古的话一说出来,我自己都觉得说的是乱七八糟。
不过,看来这话她还挺受用,指着旁边的沙发微笑着对我说:“请坐吧。”
相继坐下来,我说出了我的来意,当听到董三爷的名字后,她明显愣了一下,随即似乎想起了什么,笑了笑说:“董先生这么肯定我认得那种文字,可我还真有点担心帮不上您,不知道是什么文字?连董先生都会认不出来。”
我从包里抽出一张复印纸,递给了柳叶,她看了一下,只是一眼,然后就盯着那张纸,直直的看了足有两分钟,什么也不说,一动不动。
一看这情形,我也不好打断,就东瞧西看的随意打量着一下这间办公室格局摆设。正在我四处张望的时候,柳叶已经又恢复了神态,没有说她到底认识或是不认识这个字,却反问我:“胡先生,方便透露,这张图是您在何处得到的吗?”
见她如此问,我不假思索的就说:“哦,这个是我朋友无意中得到的一个珠子,上面刻的图案。我比较好奇,就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字?怎么样,柳小……,柳专……,柳老师,这个是文字吗?”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眼前这位。
柳叶听我一连改了三个称呼,笑了一笑,大方的对我说:“直接叫我名字就可以了,我也不是什么专家,只是对中国的古文字略有些研究而矣。为了生活,偶然的机会才来这里教课,不是这里正式的老师,编外聘用的。对了,方便让我看一下你说的珠子吗?”
我顺手掏出那个檀木盒子递了过去。她伸手接的时候,我发现她的中指上戴了一枚戒指,是个像鸟一样的图腾图案,一看就是某个少数民族崇拜的图案,很古朴简拙,不像什么精致品,倒是有点像地摊货,但是戴在人家姑娘的手上就是好看。
她接来珠子用手捻了几下,然后握在手心里,闭上了眼睛,表情很专注,像是在感觉着什么,我则一头雾水的看着,心里却在打鼓,难道这珠子见了漂亮姑娘也激动,还能有个心电感应?还是这姑娘有啥特异功能?我满脑子疑惑不解。
过了一会,她才睁开眼睛,冲我抱歉的笑了笑,手里放下珠子说:“这的确是一种古文字,应该是‘托忒文’的一种变体,准确的说是基于‘托忒文’而演生的一种密码文字,用于祭祀等活动上的符文,我们习惯其为‘托忒符文’。
‘托忒文’是原居住在准噶尔草原民族的古老的蒙古文字,经过突厥、匈奴人、契丹、鲜卑等民族语言融汇而成,在古代蒙语的基础上,整理和创新形成了的。
而这种‘托忒符文’的使用就是在当时,也仅仅流传在极少数的人群中,相传懂得使用这种符文的人被当地人称为‘乌萨’,擅长巫诅之术,可以与天神和亡灵沟通,拥有偷天换日的神通,几乎无所不能。
‘乌萨’在当时的地位很高,仅次于当时的王。现在识得这种文字的人全世界找不出五个人来。
图上的符文写的是‘狼’字,另一个就是汉字的‘十’字,还原在珠子上,应该可以看成正面写着‘狼’,背面写着‘十’,至于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是各成一体,还是一个词组,我就不知道了。”
我恨不得鼓掌喝彩,这一翻高谈阔论,气势如虹,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尤其是那句‘现在识得这种文字的人全世界找不出五个人来’,这话说的太牛了,不声不响的给自己整个世界五强,真是让人佩服啊。不过也真的挺佩服这姑娘,年纪轻轻的竟有这等学识,看来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听她说完,我也自言自语的在叨咕着:“狼,十,十,狼,狼十,十狼……”
姑娘看我魔魔怔怔地,没有搭理我,反尔起身走到她的办公桌前,在她的包里面鼓捣了半天,摸出了一只首饰盒,放到我带来的珠子的旁边,冲我努了一下嘴。
我抬头正看到这姑娘冲我一撅嘴,顿时心跳加速,有些想入非非。但又一琢磨,就算我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也不至于让一个小姑娘如此一见钟情啊。可是姑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不解,就直愣愣的看着柳叶。
她见我没有动,就弯腰坐了下来,自己打开了那只首饰盒。
我看到这儿,才知道是自己想歪了,原来这姑娘是想让我打开这盒子看看。可是我们应该也算萍水相逢,我又是有求于她,她还会让我看什么呢?满腹狐疑地望过去,这一看才顿时大吃一惊。
盒子里也是一棵白色的珠子,与我的珠子目测大小几乎相同,也是洁白如玉,乍一看与我的那个一模一样,可是仔细看一下,色泽稍有些不同。我张口就来了一句:“这俩看着真是天生一对啊,怎么几乎一模一样啊?”
这话一出口,我都想把自己拍到地底下去。
柳叶听我这样一讲,明显有点柳眉倒竖的意思,但终究是没有让场面难堪,冲我说道:“胡先生真是幽默啊,这两颗珠子只是大小相同,颜色相似。但材质是不一样的,您的那颗应该是砗磲的,我这颗是和田白玉的。
之所以取出来,是因为,这两粒可能会有其它的联系,因为我这粒珠子上同样刻有文字,也是‘托忒符文’,正面的符文是武术的‘武’,背面也是汉字数字‘六’。别的我不敢肯定,就因为这‘托忒符文’,我敢肯定,这两粒珠子上的雕刻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我这才想明白为什么她在看到我带来的图后,之所以愣了那么久,就是因为又是托忒符文,那时估计她已经猜到了我手里有颗珠子。为了验证一下,才问我的图纸是在什么东西上拓下来的,当看到我带来的东西真的是珠子后,经过她仔细的辨别,最后确定这两粒珠子曾经过同一人之手,应该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这才取出来这粒珠子给我看。
想到这里,我刚要说话,柳叶却先开口道:“我想董先生,就是你说的董三爷,之所以让你来找我,是因为他知道我手里有这颗珠子,也知道我识得上面的文字,因为我这颗珠子一年前也曾让他帮忙鉴定过,是他发现了珠子上面的图案,并告诉我的,这粒珠子选用的是上等和田白玉,名为‘白玉魄珠’。”
第一第十七章 白玉魄珠
听到这里,我隐约中似乎想明白了一些。
董三爷为什么要收我的珠子,是因为他可能感觉到这粒珠子背后的价值远远高于市场上的价格。也是看到我明确的表态后,才向我推荐柳叶,董三爷早就知道柳叶肯定会认识这种古老的文字。
真是没有想到事情越来越复杂,还没有弄清楚一个珠子,又突兀地蹦出来一个,我感觉我的脑袋已经远远跟不上事情的变化速度了,为什么董三爷要帮我呢?是出于朋友的感情,还是出于这行上的道义?我与他算不上朋友,也不是圈里的同行啊,唉,可能是我自己想多了吧。估计人家就是纯粹的好心帮忙罢了。
我左手拿起“砗磲魄珠”,右手拿起“白玉魄珠”,下意识的摸索着,仔细的用指尖感触着细微的变化,却也感觉不出有什么异样。
柳叶见我摸索着珠子,一言不发,似乎很理解我的心情,起身倒了杯水,然后示意我喝点水后,就开始娓娓道来。
原来,柳叶她们家都是满人,祖籍辽宁。想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曾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余人起兵。就逐渐吞并了其他建州部落,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而柳叶的祖上就是当初与努尔哈赤起兵的佐领之一,当年部众一共是三十五人。这三十五人当中,有七个佐领,都是武艺超群,勇猛善战,以一挡百之人。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源自2000多年前“肃慎”,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称“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国。辽金时期则称为“女真”。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来,女真族一直居住东北地区。
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后,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建立按军事组织形式,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即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在当时不仅促进了女真的繁荣发展,也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这颗珠子是柳叶祖上当年故去时留下之物,并有祖训说这个珠子就算是家破人亡,也不能丢弃,更不能变卖。只是说将来会有人来取走的,只是过去了几百年了,大清朝都没有了,也根本没有人来问过这颗珠子,也不知道以什么为凭来取走,所以一直在家里代代相传。而守护这颗珠子也成了家里世代的责任与义务,只是不知道还要守护多久。
柳叶大学读的是古汉语,两年前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因为家庭身世关系,自幼通晓蒙文、满文,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助教,因为这种语言是小语种,学生不是很多,也不是很累,但薪水还是可以,每个星期只需要来这里讲几节课。
古玩这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无论外面多少档口、多少铺面,真正玩得好的就是圈里的那几个人。算算也应该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家里传下的那颗珠子也就随身带着,打算在京城找人给看看,或许能发现一些线索,有机会好弄个明白。这颗珠子最后也是辗转的到了董三爷的手里,她才对这枚珠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而这珠子选用的是上等新疆的和田白玉,颜色呈脂白色,质地细腻滋润。和田白玉就“白度”而言,传统分法依次有羊脂白、梨花白、雪花白、鱼骨白、象牙白、鸡骨白、糙米白、灰白、青灰白等,而这珠子就是羊脂白。毫无疑问,这粒珠子单就品质来说就已是玉石中的楚翘,价值不扉。
当时让她吃惊的也是珠子上的纹饰,虽然这珠子在她们家有了三百来年了,但是这上面的名堂却一直没有人发现,当看到上面的纹样时,她也是激动异常,一时脱口而出,读出了上面的文字。
在这一点上,确实让董三爷吃惊,董三爷自认为博古通今,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很深的了解,在这上面下了不少的功夫。却从未见过这种似字非字的图形,遍访了很多圈里的行家里手,也没有一个人认识。乍一见柳叶年纪轻轻就能识得这么生僻古怪的文字,免不了对这年轻的姑娘刮目相看。
这行就是这样,俗话说“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虽然柳叶刚刚二十多岁的年纪,但人家在这方面的造诣,让人不得不佩服。可能正是因为如此,董三爷对柳叶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十分尊重她,也时也会请教一些古文字上的问题,偶有往来。
听她说完这些,我终于也对她手里这颗白玉珠子的来历有了一些了解。我也有些怀疑,这种文字既然世上没有几个人认得,为什么她年纪轻轻的就会识得呢?
可能看出我的疑惑,她冲我笑笑说:“我知道你会以为我在说谎话骗你,其实不然,只是因为我家祖上一直留有一本书,就是关于这种‘托忒符文’的,类似于字典的东西,有特殊的识别方法,从小就看,所以自然就认识这个,或者这东西在别人眼里很困难,但是在我眼里却是很简单的。就像一把锁,你用再大的力气去拽是拽不开的,但是只要有钥匙,轻轻的一扭就开了。”
听她说完这些话,我心里似乎也明白了一些。
见人家毫不隐瞒的告诉了我这颗白玉珠子的前前后后,因因果果了,我也总不能一声不吱,于是就有选择性的告诉了她颗砗磲珠子的来历。
自然小时候发生的那些事是没有必要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