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谜踪 作者:舞马长枪





    那姑娘身子并没有动,只是转头看了我一下,反问我:“您是?”
    我连忙回答:“我是柳老师的朋友,来这里找她有些事情。”
    那姑娘呵呵一笑:“是吗?可是我好像并不认识你啊?”
    听她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感情面前这姑娘就是我要找的柳叶,我心目中的教授专家。顿时有点措手不及,一直以为得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或是徐娘半老,风韵尤存的中年女士,可是面前这姑娘咋看咋比我都年轻,好像刚刚出了校园的样子。
    秀丽的长发,纤长的身条,迷人的腰段,清淡的朱唇和润红的脸蛋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好象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生机盎然。要是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倒谈不上,不过螓首蛾眉、秀丽端庄,恰如其分,有种自带的高高在上的气质,使人有种“此女只应天上有,不知为何落人间”的感觉。
    我一阵的胡思乱想,突然醒过神来,顿时有点尴尬,搜肠刮肚的措词说道:“这个,在下姓胡名灯,冒昧前来,实属唐突。对柳老师是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我以为只有阅尽苍桑、百炼成钢之后,才会有如此学问,今日一见,方知,实在是见识浅薄,孤陋寡闻了,失礼了。”
    这番半古不古的话一说出来,我自己都觉得说的是乱七八糟。
    不过,看来这话她还挺受用,指着旁边的沙发微笑着对我说:“请坐吧。”
    相继坐下来,我说出了我的来意,当听到董三爷的名字后,她明显愣了一下,随即似乎想起了什么,笑了笑说:“董先生这么肯定我认得那种文字,可我还真有点担心帮不上您,不知道是什么文字?连董先生都会认不出来。”
    我从包里抽出一张复印纸,递给了柳叶,她看了一下,只是一眼,然后就盯着那张纸,直直的看了足有两分钟,什么也不说,一动不动。
    一看这情形,我也不好打断,就东瞧西看的随意打量着一下这间办公室格局摆设。正在我四处张望的时候,柳叶已经又恢复了神态,没有说她到底认识或是不认识这个字,却反问我:“胡先生,方便透露,这张图是您在何处得到的吗?”
    见她如此问,我不假思索的就说:“哦,这个是我朋友无意中得到的一个珠子,上面刻的图案。我比较好奇,就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字?怎么样,柳小……,柳专……,柳老师,这个是文字吗?”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眼前这位。
    柳叶听我一连改了三个称呼,笑了一笑,大方的对我说:“直接叫我名字就可以了,我也不是什么专家,只是对中国的古文字略有些研究而矣。为了生活,偶然的机会才来这里教课,不是这里正式的老师,编外聘用的。对了,方便让我看一下你说的珠子吗?”
    我顺手掏出那个檀木盒子递了过去。她伸手接的时候,我发现她的中指上戴了一枚戒指,是个像鸟一样的图腾图案,一看就是某个少数民族崇拜的图案,很古朴简拙,不像什么精致品,倒是有点像地摊货,但是戴在人家姑娘的手上就是好看。
    她接来珠子用手捻了几下,然后握在手心里,闭上了眼睛,表情很专注,像是在感觉着什么,我则一头雾水的看着,心里却在打鼓,难道这珠子见了漂亮姑娘也激动,还能有个心电感应?还是这姑娘有啥特异功能?我满脑子疑惑不解。
    过了一会,她才睁开眼睛,冲我抱歉的笑了笑,手里放下珠子说:“这的确是一种古文字,应该是‘托忒文’的一种变体,准确的说是基于‘托忒文’而演生的一种密码文字,用于祭祀等活动上的符文,我们习惯其为‘托忒符文’。
    ‘托忒文’是原居住在准噶尔草原民族的古老的蒙古文字,经过突厥、匈奴人、契丹、鲜卑等民族语言融汇而成,在古代蒙语的基础上,整理和创新形成了的。
    而这种‘托忒符文’的使用就是在当时,也仅仅流传在极少数的人群中,相传懂得使用这种符文的人被当地人称为‘乌萨’,擅长巫诅之术,可以与天神和亡灵沟通,拥有偷天换日的神通,几乎无所不能。
    ‘乌萨’在当时的地位很高,仅次于当时的王。现在识得这种文字的人全世界找不出五个人来。
    图上的符文写的是‘狼’字,另一个就是汉字的‘十’字,还原在珠子上,应该可以看成正面写着‘狼’,背面写着‘十’,至于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是各成一体,还是一个词组,我就不知道了。”
    我恨不得鼓掌喝彩,这一翻高谈阔论,气势如虹,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尤其是那句‘现在识得这种文字的人全世界找不出五个人来’,这话说的太牛了,不声不响的给自己整个世界五强,真是让人佩服啊。不过也真的挺佩服这姑娘,年纪轻轻的竟有这等学识,看来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听她说完,我也自言自语的在叨咕着:“狼,十,十,狼,狼十,十狼……”
    姑娘看我魔魔怔怔地,没有搭理我,反尔起身走到她的办公桌前,在她的包里面鼓捣了半天,摸出了一只首饰盒,放到我带来的珠子的旁边,冲我努了一下嘴。
    我抬头正看到这姑娘冲我一撅嘴,顿时心跳加速,有些想入非非。但又一琢磨,就算我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也不至于让一个小姑娘如此一见钟情啊。可是姑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不解,就直愣愣的看着柳叶。
    她见我没有动,就弯腰坐了下来,自己打开了那只首饰盒。
    我看到这儿,才知道是自己想歪了,原来这姑娘是想让我打开这盒子看看。可是我们应该也算萍水相逢,我又是有求于她,她还会让我看什么呢?满腹狐疑地望过去,这一看才顿时大吃一惊。
    盒子里也是一棵白色的珠子,与我的珠子目测大小几乎相同,也是洁白如玉,乍一看与我的那个一模一样,可是仔细看一下,色泽稍有些不同。我张口就来了一句:“这俩看着真是天生一对啊,怎么几乎一模一样啊?”
    这话一出口,我都想把自己拍到地底下去。
    柳叶听我这样一讲,明显有点柳眉倒竖的意思,但终究是没有让场面难堪,冲我说道:“胡先生真是幽默啊,这两颗珠子只是大小相同,颜色相似。但材质是不一样的,您的那颗应该是砗磲的,我这颗是和田白玉的。
    之所以取出来,是因为,这两粒可能会有其它的联系,因为我这粒珠子上同样刻有文字,也是‘托忒符文’,正面的符文是武术的‘武’,背面也是汉字数字‘六’。别的我不敢肯定,就因为这‘托忒符文’,我敢肯定,这两粒珠子上的雕刻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我这才想明白为什么她在看到我带来的图后,之所以愣了那么久,就是因为又是托忒符文,那时估计她已经猜到了我手里有颗珠子。为了验证一下,才问我的图纸是在什么东西上拓下来的,当看到我带来的东西真的是珠子后,经过她仔细的辨别,最后确定这两粒珠子曾经过同一人之手,应该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这才取出来这粒珠子给我看。
    想到这里,我刚要说话,柳叶却先开口道:“我想董先生,就是你说的董三爷,之所以让你来找我,是因为他知道我手里有这颗珠子,也知道我识得上面的文字,因为我这颗珠子一年前也曾让他帮忙鉴定过,是他发现了珠子上面的图案,并告诉我的,这粒珠子选用的是上等和田白玉,名为‘白玉魄珠’。”

第一第十七章 白玉魄珠
    听到这里,我隐约中似乎想明白了一些。
    董三爷为什么要收我的珠子,是因为他可能感觉到这粒珠子背后的价值远远高于市场上的价格。也是看到我明确的表态后,才向我推荐柳叶,董三爷早就知道柳叶肯定会认识这种古老的文字。
    真是没有想到事情越来越复杂,还没有弄清楚一个珠子,又突兀地蹦出来一个,我感觉我的脑袋已经远远跟不上事情的变化速度了,为什么董三爷要帮我呢?是出于朋友的感情,还是出于这行上的道义?我与他算不上朋友,也不是圈里的同行啊,唉,可能是我自己想多了吧。估计人家就是纯粹的好心帮忙罢了。
    我左手拿起“砗磲魄珠”,右手拿起“白玉魄珠”,下意识的摸索着,仔细的用指尖感触着细微的变化,却也感觉不出有什么异样。
    柳叶见我摸索着珠子,一言不发,似乎很理解我的心情,起身倒了杯水,然后示意我喝点水后,就开始娓娓道来。
    原来,柳叶她们家都是满人,祖籍辽宁。想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曾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余人起兵。就逐渐吞并了其他建州部落,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而柳叶的祖上就是当初与努尔哈赤起兵的佐领之一,当年部众一共是三十五人。这三十五人当中,有七个佐领,都是武艺超群,勇猛善战,以一挡百之人。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源自2000多年前“肃慎”,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称“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国。辽金时期则称为“女真”。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来,女真族一直居住东北地区。
    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后,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建立按军事组织形式,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即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在当时不仅促进了女真的繁荣发展,也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这颗珠子是柳叶祖上当年故去时留下之物,并有祖训说这个珠子就算是家破人亡,也不能丢弃,更不能变卖。只是说将来会有人来取走的,只是过去了几百年了,大清朝都没有了,也根本没有人来问过这颗珠子,也不知道以什么为凭来取走,所以一直在家里代代相传。而守护这颗珠子也成了家里世代的责任与义务,只是不知道还要守护多久。
    柳叶大学读的是古汉语,两年前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因为家庭身世关系,自幼通晓蒙文、满文,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助教,因为这种语言是小语种,学生不是很多,也不是很累,但薪水还是可以,每个星期只需要来这里讲几节课。
    古玩这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无论外面多少档口、多少铺面,真正玩得好的就是圈里的那几个人。算算也应该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家里传下的那颗珠子也就随身带着,打算在京城找人给看看,或许能发现一些线索,有机会好弄个明白。这颗珠子最后也是辗转的到了董三爷的手里,她才对这枚珠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而这珠子选用的是上等新疆的和田白玉,颜色呈脂白色,质地细腻滋润。和田白玉就“白度”而言,传统分法依次有羊脂白、梨花白、雪花白、鱼骨白、象牙白、鸡骨白、糙米白、灰白、青灰白等,而这珠子就是羊脂白。毫无疑问,这粒珠子单就品质来说就已是玉石中的楚翘,价值不扉。
    当时让她吃惊的也是珠子上的纹饰,虽然这珠子在她们家有了三百来年了,但是这上面的名堂却一直没有人发现,当看到上面的纹样时,她也是激动异常,一时脱口而出,读出了上面的文字。
    在这一点上,确实让董三爷吃惊,董三爷自认为博古通今,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很深的了解,在这上面下了不少的功夫。却从未见过这种似字非字的图形,遍访了很多圈里的行家里手,也没有一个人认识。乍一见柳叶年纪轻轻就能识得这么生僻古怪的文字,免不了对这年轻的姑娘刮目相看。
    这行就是这样,俗话说“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虽然柳叶刚刚二十多岁的年纪,但人家在这方面的造诣,让人不得不佩服。可能正是因为如此,董三爷对柳叶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十分尊重她,也时也会请教一些古文字上的问题,偶有往来。
    听她说完这些,我终于也对她手里这颗白玉珠子的来历有了一些了解。我也有些怀疑,这种文字既然世上没有几个人认得,为什么她年纪轻轻的就会识得呢?
    可能看出我的疑惑,她冲我笑笑说:“我知道你会以为我在说谎话骗你,其实不然,只是因为我家祖上一直留有一本书,就是关于这种‘托忒符文’的,类似于字典的东西,有特殊的识别方法,从小就看,所以自然就认识这个,或者这东西在别人眼里很困难,但是在我眼里却是很简单的。就像一把锁,你用再大的力气去拽是拽不开的,但是只要有钥匙,轻轻的一扭就开了。”
    听她说完这些话,我心里似乎也明白了一些。
    见人家毫不隐瞒的告诉了我这颗白玉珠子的前前后后,因因果果了,我也总不能一声不吱,于是就有选择性的告诉了她颗砗磲珠子的来历。
    自然小时候发生的那些事是没有必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