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谜踪 作者:舞马长枪
想到打开石板后,万一真的窜出那只赤眼火狐,我们几个人能不能搞定心里也是没谱,但是柳叶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估计那只狐狸死了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既然找到了位置,总不能因为一点虚无的担心就放弃了。
我把手里的东西往地下一放,冲大牙使了个眼色,就近搬过来几块大石头,放在石板的旁边,又砍了几根粗实的树杈,削掉枝丫后当成杠杆,卡在石头上,喊了声“一、二、三”后,我们一起开始用力的撬那块青石板。
倒是没费多大的劲就把青石板给撬起来了,挪到一边后,露出一个直径足有一米多宽的洞口,洞口略有些方正,垂直向下,也不知道有多深,里面黑咕隆冬的,往上呼呼的冒着冷气,就像是通往幽冥地狱的通道一样,看着就让人不寒而栗。
大牙伸脖子瞅了一会后就赶紧撤回身子,一吐舌头:“不会吧,这个是狐狸洞?这得多大个的狐狸,是狐狸祖宗吧?而且这洞也太深了,有点不靠谱啊。”
柳叶看了一眼洞口,也是皱着眉头,一言不吭。
我看了一眼大牙和柳叶,指着洞口说:“这个洞口我看不像是狐狸洞,十有八九是‘盗洞’。”
“盗洞?”大牙有些吃惊,又看了一眼那个略显方正的洞口,晃了晃脑袋:“盗墓的?这么说下面有古墓,不会是摸金校尉干的吧?”
我瞪了一眼大牙:“你醒醒吧,摸金校尉是哪个年代的事了,这洞口估计也就是普通的盗墓贼打的,而且年代也不会太久。盗洞一直有‘古圆近方’之说,唐代之前的盗洞都打圆洞,唐代之后改打四方洞,面前的这盗洞口见方见棱,应该像是近代打的,而且你们看这洞垂直向下,肯定不是一个人打的,而是一个小型团伙,只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打的盗洞一般才是垂直的,要是只有一个人的话,打的盗洞大部分是斜的。”
我这么一说,把柳叶和大牙听的是目瞪口呆,愣眉愣眼的看着我。
我们面前这个盗洞见棱见线,洞壁上的铲印,紧密相排,一个挨一个,韵律感十足,也称得上是盗洞中的极品了,心里不禁对挖这个打洞的高手十分钦佩,看来文化与艺术还是深藏在民间啊。
大牙用舌头舔了舔嘴唇,目不转睛的盯着我:“来亮,我咋感觉这事就像你当年看见过似的,你是不是以前干过啊?咋这么有经验呢?下次可得叫上我,我这一身神出鬼没的本事你也不是不知道,咱哥俩一合手,简直就是最佳拍档。还上个屁班啊,挣个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根本就不值当!”
我眼瞅着柳叶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赶紧把大牙的话截住,白了几眼大牙后,好在大牙不往下说了。我冲柳叶笑了笑,这才开始解释,这些东西只不过是道听途说,以前工作时听土木作业的那些专家讲的,说是唐代以前的盗洞之所以都打圆形洞,那是因为唐代之前多为竖穴墓,也就是长沙马王堆那种类型。这类墓葬土质较厚,根据物理学原理,挖的时候必须是圆形洞才不易塌陷,方洞易塌。
而唐代之后一般多为券洞墓,除了像武则天那样以山为陵外,大多都是砖石结构,覆土没有唐之前那样深厚,中途塌陷的概率较小,因而可以挖方洞,毕竟方洞活动起来更方便些。但无论是圆洞还是方洞,都是建立在泥石堆积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打洞挖坑。
如果墓穴周围不是土石而是一片细沙,也就是传说中的“流沙墓”了。自古建墓者与盗墓者就是生死冤家,明争暗斗。为了防止有盗墓贼打洞盗墓,造墓人在墓道或墓周边填上细沙,少则几吨,多则几十吨、上百吨。盗墓者如果想打洞进入墓室,就必须与这些填沙打交道,或者说只能一点点地向外掏沙。掏出一点,周围之沙立即拥将出来补充,如此循环往复,沙拥不绝,而当盗墓贼遇到“流沙墓”流沙不止,无有穷尽时,因情势所迫,只得停止挖掘另觅他处,否则一不小心自身都容易陷入沙海。
听我这一顿白话,柳叶和大牙都听得目瞪神呆,看我的眼神更怪了,吓得我也不敢再往下说了。
眼前这个盗洞深不见底,当初也没有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手上准备的东西也不是很充分,看了半天犹豫不决,不敢冒然的下去。
柳叶走到洞前,在身边捡了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朝洞里就放了下去,过了几秒后,才听到“嗵”的一声,石块落地了。
柳叶撒手后就闭上了眼睛,直到石块落地后仍然没有动,神神叨叨的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嘴唇不住的翕动,唇如兰芷,娇艳欲滴,这个表情实在是太让人想入非非了。
过了好一会儿,柳叶才缓缓的睁开眼睛,对我们说:“这个洞垂直深度应该在二十米左右。”
这一句话,我和大牙都有点傻了,从来没听说柳叶还有这道行,竟然掐指一算就可以洞晓阴阳。
柳叶看着我们笑了笑,道明了玄机,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柳叶是根据石块落地的时间,再结合一些重力加速度什么的,计算了一下垂直下落的大概高度,看来到底是知识分子,在这个节骨眼上,作用突显,突然想起不知道是哪个名人说过的话:引诱肉体的是金钱和奢望,吸引灵魂的是知识。
大牙砸砸舌,冲洞里看了一眼,低声对我说:“来亮,咱们包里的登山绳能有五十米左右,要不咱们先下去看一下,有个准备,实在不行过几天再来?”
其实我也想下去看看个究竟,不能辛苦了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了洞口,却又打了退堂鼓。大牙这一鼓动,立刻就热血沸腾,英难之气倍涨,好奇心空前的膨胀,就算目前的准备并不是很充分,里面的情况未知,大不了下去后简单的看一下,也不往深处走,心里有数就行,所以眼珠转了几转,点了点头,同意了大牙的提议。
大牙一向对这种事情很积极,不知道是爱好探险还是爱好里面的东西,我刚一点头,他就乐颠颠的撒着欢的跑走了,时间不长,就从车上取回来了绳子,把一端系在旁边的大树上,死死的拴了几个结,用力拉了几下,看样子很结实。
这种绳子是登山绳,一般都是专业的登山、探险、攀岩活动所装备的,我们买的这种据店里的老板说可是圈里公认的霸王级别的登山绳,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忽悠我们,反正是花了不少的银子。这种绳子是若干股绞织绳的外面加上一层外网的网织绳,并不是那种普通的尼龙绳。据介绍说这种绳子的耐磨性和摩擦力都不是普通的绳子能比的,非常牢固,静拉力绝对可以承受3000公斤以上的冲击力。
大牙把衣服紧了紧,就要下去,我一把拉住了他,冲他一叭嗒嘴:“大牙,你是不是真以为你是超人啊?可别在这儿逞能了,各施所长,你还是在上面给我看好,这种事还是我来吧。”
说完,我就接过他手里绳子在腰上缠了两圈,然后一只手在绳子上挽了个扣,单手持着手电筒,把匕首绑在小腿上,带了些应用的物品,冲柳叶和大牙打了个手势,大牙在上面一点点的放开绳子,我则背倚着洞壁,两只腿蹬着对面,一点点的消失在了洞里。
洞中奇寒阴凉,一股阴冷的寒风从地下直往上吹,感觉就像洞底下有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不间歇的把粗糙阴寒的冷风吹个没完没了,但是这样也说明空气还是畅通的,倒是不担心会窒息。
足足过了半个多小时,我的双脚才踩到了实地,发现面前横着又有一个盗洞向西北偏北的方向挖去,而这个洞口却小得多,宽度刚好只能容下一个人爬行。我用手电往里照了照,这种手电的直射距离已经达到了一百米左右,但是仍然没有照到底,也不知道这个洞到底打了多远。
一般来说,过去的盗墓高手都是找准了位置,一条盗洞打下去就到了墓室的附近,可是为什么这个盗洞下来后又要水平转弯呢?难道是当时打洞的位置失误了?还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只能这样迂回打洞,但这样的工程量之大很难想像,一时之间也是想不太清楚。
我又向那个幽深的洞口里看了看,心里实在没有底,没敢冒然的钻进去,而是拽了拽绳子,给大牙打了个暗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又回到了地面上。我喘着粗气把洞底的情况说了一遍,听到下面还有一个盗洞横着打向西北方,不知道有多深时,大牙和柳叶也是满脸的疑惑。
柳叶掏出地图,我们反复的比对之后,最后我都盯着同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满脸惊愕。
第一第九十五章 偏脸古城
偏脸古城。
如果我们估计的没错,下面的那个盗洞一定是挖向西北方的偏脸古城。
虽然这里应该不会有人来,但我们还是小心谨慎从四周抱过来一些树枝,平铺在洞口之上,把洞口给遮得严严实实,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等到都处理妥善之后,这才驱车回到了旅馆。
关好房门,我们围坐在一起,赶紧打开电脑查了查关于偏脸古城的资料,没想到网上的相关介绍还真是不少,从百科到旅游栏目,我们足足看了两三个小时,终于对这座千年古城有了一些了解,不看不知道,实在没有想到在这样偏僻的地方,竟然有座这么有背景的古城。
偏脸古城位于梨树县城北十里左右,地处自燕京(北京市)至金上京(黑龙江省阿城县)的交通要道上,是当时宋至金的必经之路。古城顺山坡横下,四面高墙清晰可辨,全城地势不平,西北高而东南低,方向东斜,就像偏歪的人脸,所以被称为“偏脸城”。
整座城池依山势修筑,城墙夯土版筑,夯层厚十五厘米左右。城平面呈斜方形,周长四千余米,基宽十二米,顶宽一米。
版筑是古代常用的一种砌墙的方法,就是在筑墙时先用两块木板相夹,两块木板之间的宽度就是要修建的墙的厚度,接着在板子之间填上泥土,再用杵捣紧夯实,然后再拆去木板,就建好了一堵墙。虽然在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就就发明了砖,但是直到秦汉,砖一直都是用来砌筑墓室和铺装地面,而不是用于砌墙造房的。
这座古城的四面城墙各开有一门,东、西两门开在两墙正中,南、北两门开在两墙偏东部。城的四角设有角楼,小楼台基呈圆形,高出城墙二米左右,站在上面就可以嘹望到全城。
偏脸城在辽金时代最早叫九百奚营,归临津县管辖,统归于韩州统邻。因九百奚营地处交通要道,为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故在辽金时代,九百奚营是相当重要的城镇。城内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天然沟堑,东大沟和西大沟从城中偏北部发端,顺着山势穿过南城墙直达昭苏太河。
现在的城内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雄姿,已经被辟为耕地,靠近南、北门一带现在为村落。但是城内地表依稀还可见到古建筑遗迹。大方砖、布纹瓦、兽面瓦当、陶片、瓷片等遗物俯拾皆是。距东大沟北端50米,有一条人工开掘的沟槽,当地居民称之为“金场”,曾出土过小金叶、金蝴蝶、金丝花等,造型别致,做工精巧。
偏脸古城说起来也是颇有些来头,因为这里是曾经幽困过大宋的两朝君主徽宗、钦宗的地方,长达两年之久。
听说这里曾经关过宋朝的两朝君主徽宗、钦宗,大牙眨巴着眼睛,有些想不透,撇了撇嘴:“这事靠不靠谱,会不会是炒作啊?两个皇帝啊,谁那么尿性能把皇帝抓成了俘虏,估计是谣传吧?”
我看了看他,咽了口唾沫,用手抚着额头,咧嘴很无奈的笑了笑:“大牙,记住啊,这事在历史上叫‘靖康之耻’,也算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一件糗事了。发生在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搜刮了数日,把城中公私积蓄洗劫一空。最后又把徽宗和钦宗,也就是当时的太上皇和皇帝,连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给抓跑了,北宋也就从此灭亡了。想不到这两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竟然被关在偏脸古城了,实在是有些意外啊!”
大牙一听我提到“靖康之耻”,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撇了撇嘴:“我以为是啥事呢,这个我知道,后来隐居牛家村的郭啸天和杨铁心遭了横祸,被与金国王子完颜洪烈勾结的南宋官府给害死了。他们的好友全真教老道丘处机一怒之下,千里追凶。后来与江南七怪发生了误会,打了起来,结果两败俱伤。事后,他们才识破了奸人阴谋,这才和平握手。江南七怪和丘处机各收郭啸天和杨铁心的儿子做了徒弟,就是郭靖和杨康了,对吧?只不过后来那杨康认贼作父,唉,可惜了穆念慈那个姑娘了,不过后来郭靖可挺尿性,找了个聪明漂亮的媳妇,还有个牛逼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