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状态






  “等一等。”美国人说。

  “把你的手机给我。”她说,然后伸手去接。另一只手藏在身后,好像握着一支手枪。

  “为什么?”

  “给我。”

  “为什么?”

  “我想看看。这就是为什么;”

  “没有什么特别的——”

  “给我。”

  美国人从口袋里掏出手机递给她。她没有去接手机,反而抓住他的手腕将他拉了过去。手机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伸出背后那只手,用戴着手套的那只手迅速抓住他的脖子,然后双手掐住他的脖子,好像要把他掐死。

  他感到一阵眩晕;然后开始挣扎。“你想干什么?”他说。“你要干——嘿!”他挣脱开她的手向后跳去,好像被火烧了一般。“那是什么?你刚才都干了什么?”

  他摸了摸脖子。血液一滴一滴地流下来,只不过几滴而已。手指上有些许红色,不过,几乎看不出来。

  “你刚才做什么了?”他说。

  “什么也没做。”她脱掉手套。马洛里看见她脱手套时小心翼翼的,好像有什么东西藏在手套里,她不想去碰。

  “什么也没做?”美国人说,“什么也没做?他娘的!”他突然转身,沿着斜坡向外面的大街跑去。

  她平静地看着他离去,然后弯下腰,拾起手机,放进口袋,转向马洛里。“回去干活吧。”

  他踌躇不决。

  “你干得很好。我从来没见过你,你也从来没见过我。走吧。”

  马洛里转身走到后楼梯门口。在他身后,他听见那个女人重重地把货车门关上的声音,他向后看了看,只见货车加速爬上斜坡,驶入了阳光刺目的大街。货车向右转了个弯,消失得无影无踪。

  回到办公室,他的助理伊丽莎白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为新款“东芝”牌超轻型电脑做广告的模型。拍摄时间就在明天,需要最后检查一遍。他马马虎虎地看了一下模板;马洛里无法集中注意力。

  伊丽莎白说:“你不喜欢?”

  “不是,这些模板很好。”

  “你的脸色看起来有点苍白。”

  “我只是,嗯……我的胃。”

  “喝姜茶,”她说,“最合适。我去泡一点儿吗?”

  他点点头,她离开了办公室。他看着窗外。

  马洛里的办公室是欣赏泰晤士河以及左边塔桥的绝佳位置。桥被重新漆成了淡蓝色和白色(是原来就是如此,还是突然冒出的一个馊主意?),看到它,他感觉很好。莫名其妙地他觉得有一种安全感。

  他走到窗前,站在那儿看着那座桥。他想起最要好的朋友曾经问他愿不愿意为环保事业伸出援助之手,那时听起来好像是一件好笑的事情。精彩的生活需要一些神秘,需要一点儿勇气。有人向他许诺,这件事不会涉及任何暴力行为。马洛里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害怕。

  但他现在害怕了。他的双手哆嗦不止。他盯着窗外,双手插在口袋里。

  五百颗导弹?他暗暗想道,五百颗导弹!他陷入了一种什么样的境地?

  接着,慢慢地,他意识到自己听到了警报声,红灯在大桥的栏杆上闪烁着。

  大桥上发生了意外。从警察和营救车辆的数量来判断,是个严重事故。

  一个有人员伤亡的事故。

  他无法控制自己。他心慌意乱,于是离开办公室,向码头走去。他匆匆向大桥赶去,心都跳到了嗓子眼。

  红色双层巴士上层的游客们惊恐万状地用手捂着嘴巴向下观望。马洛里推开巴士前的人群,近得可以看见五六个护理人员蹲在躺在地上的一具尸体旁。在他们头顶上方,站着粗壮的巴士司机,他正泪流满面地说自己什么也来不及做,那个人在最后一瞬走到汽车前。他一定是喝醉了,司机说,因为他走路摇摇晃晃的,几乎要倒下去的样子。

  马洛里看不见那具尸体,警察挡住了他的视线。人群几乎鸦雀无声,只是默默地看着。后来,一个警察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本红色的护照——一本德国护照。谢天谢地,马洛里想,心里一阵宽慰。一个护理人员走开之后,马洛里看见了受害人的一条腿——褪色的黑色运动服,脏兮兮的阿迪达斯跑鞋,正浸泡在鲜血之中。

  他感到一阵恶心,转过脸推开人群。一张张脸越过他盯着前方,或无动于衷,或烦躁不安。但是没有人看他一眼。所有的人都看着那具尸体。

  除了一个人,他一袭黑衣,打着领带,像个行政官员。他直视着马洛里。马洛里与他的目光相遇。那个人轻轻地点了点头。马洛里未做任何反应。他只是推开最后一拨人,逃也似的跑下台阶。回到办公室,他意识到,不知怎么地,他的生活,已经以他不太明白的方式,永远地改变了。

  《恐惧状态》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4 东京

  6月1日,星期二

  上午10时01分

  国际数据环境联盟设在与庆应义塾大学校园相邻的一座矮小的砖房内。对不注意的人来说,国际数据环境联盟是这所大学的一部分,甚至也挂着那枚盾形纹徽(“剑比钢笔强”),但实际上,它是独立的。小楼的正中是一个小型会议室,会议室里有一个讲台、两排椅子,每排有五把椅子,椅子前面是一个屏幕。

  早上十点,国际数据环境联盟主任明瞳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个美国人进来,坐下。那个美国人是个大个子,虽然不是太高,但肩膀和胸部均很厚实,像个运动员。尽管身材魁梧,但他动作灵活、从容。紧跟着他进来的是个尼泊尔人,皮肤黝黑,神态机警。他在美国人后面靠边的位置上坐下来。讲台上,明瞳向他们点点头,什么也没有说。

  镶着木板的房间里慢慢地暗下来,以便让眼睛适应这样的黑暗。四周的木板无声地滑开,露出巨大的平板屏幕。其中几块屏幕从墙体里平稳地滑了出来。

  最后,正门合上,咔嚓一声锁住了。这时,明瞳开口了。

  “早上好,科内尔先生。”在主屏上用英语和日语写着“明瞳”。“早上好,塔帕先生。”明瞳轻轻地打开一台非常小巧、非常薄的银灰色手提电脑。“今天,我要介绍一下二十一天来的数据,二十分钟前刚刚更新。这些数据是我们共同的项目‘阿卡迈树’的调查结果。”

  两位来宾点点头。科内尔满怀期待地微笑着。他也应该满怀期待,明瞳心想。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不可能看到这样的介绍。因为明瞳的机构在电子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首屈一指。

  现在图像出现在屏幕上,一个接一个地闪现。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公司的标识:绿色的树,白色的背景,文字是:阿卡迈树数字网络解决方法。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名字和图案,是因为它们跟现实中的网络公司及其标识相似。在过去两年中,阿卡迈树的服务器网络实际上包含着精心设计的陷阱。他们编入了商界和学术界确立的多层次安全网络系统蜜网①。这使他们能够以百分之八十七的成功率从服务器跟踪到用户。他们从去年开始给网络装上诱饵,刚开始是普通的信息,然后是少量真正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① Honeynet,黑客用来入侵系统的工具,包括设计好的网络系统。——译者注。】

  “我们的网址反映了生物学、应用物理学、生态学、土木工程学和生物地理学。”明瞳说,“为了吸引专业人士,我们提供了典型的数据,包括在地震的记录中使用炸药的信息,建筑物抗振动和地震伤害的稳定性测试,以及在我们海洋研究的网址中,关于飓风恶浪和海啸的数据等等。你们对此都很熟悉。”

  科内尔点点头。

  明瞳继续说道,“我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四处散布谣言的敌人,一个聪明的敌人。使用者通常在网络保姆防火墙后操作,或者使用美国在线上青少年的账户,让别人以为他们只是青少年黑客。但事实绝不是那样。他们是精心组织、有耐心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最近几周,我们对此的了解多了一些。”

  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名单。

  “在一堆网址和讨论小组中,我们的系统程序发现那些专业人士感兴趣的话题有以下几类:

  丹麦的奥尔胡斯

  氩氧驱动

  澳大利亚军队史

  沉箱防波堤

  气穴现象(立体)

  网络加密

  有限的破坏

  水灾的消解

  高压绝缘体

  夏威夷的希罗

  海中央中继网络

  太平洋教会日志

  国家地震信息中心

  国家环境资源基金会

  网络数据加密

  钾氢氧化钠

  亚利桑那州的普雷斯科特

  地质学的地震信号

  有一定形状的爆炸物(定时炸弹)

  新海2000潜艇

  固体火箭推进混合剂

  毒素与神经毒素

  导引线射弹

  “这是一份神秘的清单,它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明瞳说,“但是,我们有办法识别电脑黑客和技艺高超的上网者。这些人就是那些攻击防火墙、设置特洛伊病毒和野蜘蛛之类的人。许多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寻找信用卡的信息。”他轻轻地敲了敲手提电脑,上面的图像变了。

  “我们把所有这些话题加到了蜜网之中,最后还把现成的研究数据加了一点点,发给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科学家的电子信箱里。许多人被吸引过来,我们看着他们在网上来来往往。最后我们整理出一个复杂的北美中心——多伦多、芝加哥、安阿伯、蒙特利尔——甚至还延伸到美洲东西海岸以及英国、法国和德国。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恐怖团体。他们也许已经杀害了巴黎的那个研究人员。我们正在等数据,但是法国当局可能……比较慢。”

  科内尔第一次开口说话了。“现在说的扇区是什么啊?”

  “蜂窝小区业务量正在加快。电子邮件重重加密。很清楚,一项遍及全球、非常复杂和极为昂贵的计划正在进行之中。”

  “但我们不知道是什么。”

  “还不知道。”

  “那么你最好跟踪资金的来源。”

  “我们正在这样做。到处这样做。”明瞳冷酷地笑笑,“鱼儿上钩是迟早的事情。”

  《恐惧状态》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5 温哥华

  6月8日,星期二

  下午4时55分

  纳特·达蒙挥笔签完那份文件:“我以前还从来没有被邀在一份不泄密协议书上签字。”

  “我感到吃惊,”那个穿着一身闪闪发亮的衣服的人拿回文件时说道,“我认为这是标准的程序。我们不想把自己的财产信息泄露出去。”他是一名律师,正陪着他的客户。客户是个戴眼镜、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上身穿一件工作时穿的衬衣,下身穿条牛仔裤。这位客户说他是石油地质学家,达蒙信以为真。当然,他看起来与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石油地质学家一模一样。

  达蒙的公司名称为“加拿大海洋遥感科技公司”,位于温哥华一间窄小狭促的办公室里。达蒙向全世界的顾客出租用于海洋研究的潜艇和远距离潜艇。这些潜艇不属于达蒙,他只是负责出租。他的潜艇遍及世界各地——横滨、迪拜、墨尔本和圣地亚哥。潜艇有大有小,大的长五十英尺,船员六人,能够周游世界;小的仅一人,还有更小的,在补给船上便可遥控。

  达蒙的顾客是能源和采矿公司,这些公司利用潜艇从事海底探矿或者检查近岸钻探设备以及钻探平台的情况。他的公司是一个专业公司,那间矮小的办公室位于船舶维修厂后面,没有多少人光顾。

  然而,下午快关门的时候,两个男人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律师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而那个顾客只给了达蒙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地震服务公司,还有一个卡尔加里的地址。这就很有意思了:卡尔加里是一个大城市,有很多碳氢化合物公司。加拿大石油、壳牌和森高能源公司都在那儿,还有很多公司也在那儿。几十家私营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搞探矿,做研究。

  达蒙从他身后的架子上拿下一个小模型。这是一个极小的白色潜艇,顶端有保护罩。他把模型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

  “这是我根据你们的需要向你们推荐的,”他说。“遥感蝎子是四年前在英国建造的。配备两名船员。柴油机、电力闭合循环氩驱动。它在水中的耗氧是百分之二十,氩是百分之八十。技术可靠,已经经过证明:钾氢氧化物洗涤器,两百伏电压,可操作深度两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