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九辑)
穆德发现事情有些严重:“那么那东西会不会也从这条通道跑进海里?”
“那是有些难度的了,因为整个下水系统里布满了筛网和过滤装置,像你手指那么大小的杂物都难以通过。如果它真的在这里……会被拦截住的。”
穆德松了口气:“看来我们只能等着了。”他们停下脚步看着下面庞大的管线系统。穆德开始在一个个水池间巡视查看,主管招呼来一些其他的工人,也都在监视着水面寻栈肝蛭人的踪迹。
穆德的电话响了
“是我,史卡丽。你在哪?”
“在污水处理场。我有种预感,它肯定会回到下水道里。”
“听着,穆德,我下面要说的事你不会喜欢的,但是我必须告诉你。”斯佳丽严肃地说,“我以前从没见到过这事,但是我还是得说,我在尸体里抓到的那条肝蛭似乎是个幼虫。这种……生物,不管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通过咬伤寄主来传播它的卵或幼虫的。”
“你是说它在繁殖?”穆德很惊诧。
“它正在寻找寄主,因为寄主的身体可以为它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穆德?”
“我在听。”
“如果让它找到新的寄主……”
“就意味着,会出现一个新的个体。”穆德把话接下去。
这时他们的谈话被主管打断:“穆德探员!有巡逻员在一个区域的下水道里发现了什么!”主管摊开一幅系统蓝图,指着一个点,“在这里。而且这里有一条很旧的管道专门在雨量过大的时候把雨水排入海湾。”
“它想回到海里去!”两个人立刻动身前往那个地区。
没过多久,穆德和主管就已经站到一个下水道的维修孔前面,旁边站着几个工人。穆德从其中一人手里接过手电筒,顺着梯子爬进下水道,主管紧跟着他。下水道里潮湿阴暗,气味刺鼻,让穆德不得不遮住鼻子。下水道里的污水泛着泡沫,向前流淌着,散发着强烈的异味。两人小心翼翼地走在水面铺设的通道上,用手电四处照着。
主管用光束指着一条粗大的管道:“这就是那条排水管,它在前面和另外一条管线汇合,然后直通到四分之三英里外的海湾。”
穆德说:“我们看看能不能把这条管道的闸门关上。”
主管点点头,在坑道上细窄的台子上小心地挪动着,他紧靠着墙壁,尽量让自己不掉下去,慢慢蹭到一个杠杆旁边,解开锁链,弯下身想压下杠杆,但是失败了:“它锈住了。我们要想个法子把它撬开。”
主管继续用尽力气去撬杠杆,穆德则用光束照射着附近的水面。就在这时,主管不小心一脚踏空,惊叫了一声便跌进了污水中。
“嗨!”穆德慌忙跑过去,好在水不深,只到人的胸口。主管从水里站起来,他的眼镜不见了。
“你没事吧!”
“没事。可是我的眼镜……”没有说完,主管突然惨叫一声,被什么东西拖入了水下。
穆德立刻拿出手枪,紧盯住水面寻找肝蛭人的踪迹。
几秒钟后,主管又浮了出来,不停挣扎着:“救命!救命!”
穆德跳上架在水面上的铺板向他伸出手去:“抓住我的手!抓住!”
穆德抓住他的手,可是拖住主管的力气太大,滑脱了。肝蛭人拖住尖叫着的主管向远处游去。穆德抬起头用最大声音对上面的工人喊了一句:“需要救援!”便果断跳入水中。
主管已经沉到水下,穆德努力寻找,感觉到水下有什么东西在移动。这时,主管浮上水面。他抓住主管的身体,把他推上了岸,主管显然是被吓坏了,大口喘着气。
这时穆德听到身后一声闷响,他回头看去,发现浑身灰白的肝蛭人正试图爬进那条排水管里,肝蛭人用手臂支撑着,使劲往里钻。
穆德飞快地赶去拉控制闸门的杠杆,他跳上去将全身的重量都压在杠杆上面,锈住的闸门轰然落下,将爬到一半的肝蛭人拦腰截成两半,肝蛭人最后发出了一声尖锐刺耳的嚎叫。半截灰白的身体,落回到被血染红的污水里。主管和穆德都松了口气。
史卡丽和穆德分析着那个肝蛭人:“它具有许多人类的特征,但是它同时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和其他涡虫类生物一样。它的产生一定是由于辐射、反常的细胞融合、基因受到抑制而发生突变。穆德,自然界没造过这东西,是我们造的。”
穆德叹了口气:“是前苏联核泄漏的结果。知道吗,他们说这个星球上每天都有超过三个以上的物种灭绝掉,我现在怀疑每天又有多少新的物种被创造出来?”
很久他们都没有再说话,夜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新泽西
一个普通的夜晚,车辆在街上疾驶而过。在下水道某处一个铁丝滤网边,那条从被咬的白帽水管工人身体里爬出的肝蛭幼虫已经长成了肝蛭人。它闭着眼睛浮出水面,似乎没有呼吸。但是突然,它挣开了双眼,并且发出一种细微的“嘶嘶”声,宣告着自己生命的存在。
《仙女座星云》作者:'俄' 叶菲列莫夫
林兴 译
在蛇夫座距地球最近的一个恒星的行星系中,唯一有居民的行星——泽尔达,很久以来就通过巨环与地球和其他世界通话,突然,它沉默了,70多年无声无息。
地球派出第37恒星考察队乘坐“坦特拉”号飞船,前往泽尔达,以便就近了解这位邻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经过七个地球(四个绝对年)的漫长旅途,飞船距泽尔达只有3000万千米了。这颗行星设在天然卫星上的空间站,终于出现在立体电子望远镜的镜头之中:在血红色阳光的照耀下,一座巨大的扁平形玻璃建筑物闪闪发光。大厅中,姿态各异的宇宙人全部僵立在自己的位置上,凝然不动。
“他们死了,冻死了!”队长艾尔格·诺尔惊呼道。
飞船上,14双眼睛轮番扫描这座透明的坟墓,大家发出一片沉重的叹息声。
空间站毁掉后七十年没有恢复,这意味着行星上发生了重大灾难,也意味着飞船不可能从行星上获得所需的反介子燃料和任何补给。面对泽尔达空间站发出的死亡信息,飞船上的14双眼睛,默默地转向艾尔格,无声地询问:怎么办,队长?
艾尔格出生于第35恒星考察队的一艘飞船上,母亲是一位天文学家。他一直在父母身边成长和接受教育。这支考察队回到地球上的时候,他已经18岁了。人们把他学会驾驶恒星飞船的技艺和担任宇航领航员的职务算作成年的标志。他虽然年轻,却比飞船上任何成员都熟悉宇宙航行。此刻,他面色苍白,仔细地观察着泽尔达浅黄色的大气层。
透过大气层,隐约可见大陆上山峦起伏,海洋中波涛翻滚,他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说:“我们应当继续下降并穿透大气层,也许还需要着陆,我征求大家的意见。”
只有一位胆怯的天文学家反对。
飞船开始减速,逐圈地谨慎下降。在螺旋线降落轨道的第六圈上,开始出现大城市的轮廓。这是行星黑夜的一面,到处漆黑一片,没有一丝灯光。
艾尔格拉响警笛,惊心动魄的哨叫声响彻这无底深渊的上空,依然毫无反响。
“坦特拉”号来到行星白天的一面,下面依旧是一片毛绒似的黑暗。冲洗出来的照片表明,这个星球的表面,覆盖着一张黑色罂粟花构成的巨大的黑地毯(只有这种植物适于在放射线下生长),偶或一见的城市街道、钢铁构架则像一些散乱的骸骨。
经过认真检测,结论出来了:除了放射性较高外,这个星球的空气成分、温度、压力等数据均属正常。
“可怕的悲剧!”考察队的生物学家埃翁·塔勒心情沉痛地说,“造成灾难的元凶就是放射性衰变。它的危险在于不知不觉的积累。起初,生理上可以承担,继而,开始发生退化性遗传,接着,停止生殖后代,最后,毁灭性的悲剧就来临了。”
考虑到也许会有幸存下来的居民需要帮助,飞船将自己的飞行轨道由沿纬度方向改变成沿经度方向,仍然一无所获。飞船不得不抛弃这颗死寂的外星,沿展开的螺旋线逐渐远去。
按原计划,如果泽尔达发生意外灾难,将由二级恒星飞船“阿里格拉布”号在行星K-2-2K-88的轨道是与“坦特拉”会合,补充反介子燃料。
现在,“坦特拉”号把航向对准那个无人居住的星系。那里四年前曾抛下弹形航标站,“阿里格拉布”号应当在那里等候着。这有15个月的路程。其间,除值班人员外,全部乘员都可以入睡。
在这样的宇宙航行中,大家的睡与醒都由药物控制,或者连续工作几十小时,或者连续睡眠几个月,根据航行的需要调整。在空间航行中。只留下两个人值班,他们可以替换休息,只在必要的时候才唤醒其他人。
现在,由队长艾尔格和初次参加恒星考察队的年轻女领航员妮莎·克利特值班。
妮莎是一位红发的的漂亮姑娘,五年前,她就爱上了充满精力和智慧、总是镇静如山的年轻队长艾尔格。而艾尔格的女友则是地球上的一位历史学家。这一班是三个月,他们已单独在一起两个月了,这使妮莎感到非常幸福。为了使艾尔格休息好,她已经连续100个小时没有睡觉了。在艾尔格的严厉命令下,她才答应在原来工作的位置上小憩一下。
行星考察的平均时间是10年-15年,即使不发生意外,这样长期的压力也够一个考察队长承受的了,何况,遇到了泽尔达这样毁灭性的灾难还不算完。现在飞船已经绕预定会合处的行星飞了五圈,还不见“阿里格拉布”号的影子。
按预算,它早该在三个月前即到达此处。他综合分析了各种情况、各种数据,断定这艘补给飞船已经失事,不是被毁就是遇到意外的干扰偏离了航线。而今想飞回地球或其他基地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人类的寿命极限——170年,实际上等于延期执行的死刑。
待到妮莎睡醒,用过电浴和波浴回来,他命令她开动起床音乐和灯光,叫醒所有乘员。
他简短地通知了当前情况,整个考察队表现得很好,没有发出一声绝望的嚎叫,连那位胆怯的天文学家也没有惊慌失措,按照宇航员间的风俗,他们在屏幕上映出事先保留的“阿里格拉布”号全体七名乘员的照片,开了一个朴素的追悼会,向死者致以最后的敬礼。
然后,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作出决议:飞返地球。此刻,距太阳大约还剩六个地球年的路程。这期间,反介子燃料不允许有任何浪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下一组人员开始值班,这一组里有第二次参加考察队的领航员皮勒·林、天文学家英格莉德·古特拉和自愿与他们在一起的电子工程师贝尔。
突然,航线正前方出现了一团质量大、密度高的物质,以它的巨大的引力场干扰着“坦特拉”的飞行,领航员不敢改变精确计算的航线,降速可以抵消飞船内重力的增长,但速度降低太多后,再没有足够的燃料来重新取得加速度,则更加危险。
几次降速,未能缓解险情,皮勒·林动用了反介子发动机作紧急制动。
飞船剧烈颤抖,惊醒了酣眠中的艾尔格。他意识到情况紧急,跌跌撞撞地跑进中央操纵室,命令打开红外装置,停下发动机。前方屏幕上出现了一颗发射着暗红色光线的巨大星球。
“啊,我真糊涂!”皮勒·林悔恨地道:我一直以为我们处于一团黑云的附近……”
“铁星!”英格莉德惶恐地喊道。他们的确遇到了铁星——宇航员的灾星。
地球上的巨环外层空间站主任达尔·维切尔因患上了人类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对工作和生活漠不关心,他的职位将由黑人后裔穆文·马斯接替。为了养病,达尔必须去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他准备到他亲密的女友,历史学家薇达·孔格那里去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他不无痛苦地了解到,薇达爱着第37恒星考察队队长艾尔格·诺尔。
今天,他将要同新主任一起主持自己在职的最后一次播送。
宇航委员会遵循惯例:对各类行星播发的消息,总是请美丽的妇女宣读,以便提供一个地球居民的典型概念。薇达正是这样的人选。她惊人的美丽和娴雅的风度,使有幸一睹芳容的人无不倾倒。委员会慧眼识人,选中薇达担任这次播送的播音员。
预警音乐悠扬地响起。全体人员进入深处岩石层中的地下室大厅。想到即将在广袤无垠的太空打开一扇窗口,人类将与其它世界上自己的兄弟在思想上和知识上沟通起来,他们个个激动异常。
最后的钟声威严、浑厚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