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三辑)
斯特丹商人之间的惟一障碍就是从迷宫脱身的问题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让有脑筋的达格作了独一无二的工具,他完全被认为是一名宦奴;而且这个计划将会给他们大约二十个小时去逃脱。
“最好考虑一下,亲爱的塞普拉斯,”帕梅拉小姐敲敲他的脑袋,然后又在他的一只耳朵后挠了挠,而他则低头盯着那些贵重的宝石。“设想一下您能过上富有安逸的生活,女人、权利。所有一切就躺在您的手边。您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抓住它们。”
塞普拉斯深吸一口气,“好吧,”他说道,“秘密在于电容器,它需要一整天充电。等着吧,然后……”
“问题在这儿,”专家出乎意料地说道。他轻轻地拨动着调制解调器的内部,“这儿有一根线松动了。”
他把设备插到了墙壁上的插座里。
“哦,上帝啊,”达格叫道。
一种粗鲁琐鄙的兴奋之情浮现在矮子专家的脸上,他在他们面前看上去膨胀起来。
“我自由了!”他呼号着,声音如此之大,根本就不像从那样一个小个子里发出来的。他摇晃着,仿佛一股巨大的电流涌过他。臭氧的气味充满了房间。
他突然喷发出火焰,吞没了英国间谍头子和她的哥哥。
当所有人被惊呆了,愣愣地站在那里时,达格抓住塞普拉斯的领口把他拖进了走廊,随着他的行动门砰地一声关上了。
他们还没在走廊里跑出二十步,外交事务办公室的门向外爆裂开来,燃烧的木头碎片被抛入走廊。
恶魔的笑声在他们的身后隆隆作响。
扭头向后匆匆一瞥,达格看到燃烧着的黑得像煤渣的矮子从被火焰吞没的房间里冲了出来,跳跃着,舞蹈着。调制解调器虽然断开了连接,可仍被夹在一条胳膊下,好像它对他来讲有极高的价值。他的眼睛又圆又白,见不到眼仁。一看到他们,他就追了过来。
“奥布里!”塞普拉斯喊道,“我们走错路了!”
确实如此。他们跑进了迷宫深处,直奔它的心脏地带,而不是向外。但现在不可能回头了。他们一路上钻过四散的贵族和奴仆的人群、蔓延的火焰和超自然的生灵。
奔跑着的怪兽每一步都点燃了地毯。一道火焰的波涛跟随着他涌入大厅,烧尽了挂毯、壁纸和木饰。不管他们怎样躲藏,它都径直奔向他们。很明显,在它这个种族刻板的程序中,来自网络的魔鬼肯定将先见到的事物先杀死。
达格和塞普拉斯跑过餐厅和沙龙,穿过阳台,走下仆人通道。但是没有用处,他们的超自然复仇者非常固执,二人发现他们自己跑下了一条通道,笔直地奔向两扇厚重的青铜大门,其中的一扇恰好微微地留下了一条缝。他们俩非常恐惧,根本没有注意到卫兵。
“站住,先生们!”
长须的猴主站在门前,他的狒狒紧绷着它们的皮带。他的眼睛因认出来人而圆睁着,“天啊,是你们!”他惊讶地叫道。
“让我……杀……们!”一只狒狒嘶叫道。“恶心的杂种们!”其它的狒狒咆哮着表示赞同。
塞普拉斯本打算向他们解释,但当他刚一放慢步子时,达格便挥起大手在他背后拍下去,推了他一把。“趴下!”他命令道。由于狗本能的驱使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人类的命令,他硬生生地趴了下去从两只狒狒之间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冲了过去,直直地撞向猴主,然后钻进了他的两腿。
猴主一下子被绊倒了,因此他掉落了皮带。
狒狒们尖叫着发动了进攻。
一瞬间,五只狒狒全扑到达格身上,抓扯他的四肢,撕咬他的脸和脖子。这时燃烧着的矮子赶到了,发现了他的被截下的目标,于是咬向最近的一只狒狒。那只狒狒的制服立刻着火了,它尖叫起来。
立刻,其它的狒狒放弃了它们最初的目标,转而和这个胆敢攻击它们同伴的新来者打了起来。
一刹那间,达格跃过跌倒在地的猴主,穿过了大门。他和塞普拉斯转身用肩膀顶在它的金属面上用力推着。他大略瞥了一眼战斗的情景,狒狒们全都着火了,它们主人的身体正飞到空中。门砰地关闭了,门杠和门闩自动地插上了。它们被机械装置操纵着,用油浸得溜滑。
他们暂时安全了。
塞普拉斯跌靠在光滑的青铜门上,虚弱地问道:“你从哪儿弄到那个调制解调器的?”
“从一个古董贩子那里。”达格用手帕擦了擦额头。“它很显然没什么用。谁能想到它会被修好呢?”
外面,尖叫声停止了。暂短的静寂后,那个生物猛地撞向金属大门中的一扇。它因被碰撞而发出轰响。
一个纤细的少女般的声音微弱地问道:“这是什么声音?”
惊讶中他们转过身,发觉他们刚好能看到格洛莉娜女王庞大的身躯。她躺在床垫上,用绸缎和饰带包裹着,被所有的人抛弃了,当然除了她勇敢的(尽管丧命了)狒狒护卫。一股发酵的味道从她的身体上散发出来。在巨大的成沓迭起的皱褶下巴上有一张小小的人脸,它的嘴微妙地翕动着问道:“什么东西试图要进来?”
大门又一次响起来。它最大的一根铰链已承受不住了。
达格深鞠一躬,“我恐怕要说,夫人,它是您的死神。”
“真的吗?”蓝色的眼睛睁大了,格洛莉娜出乎意料地大笑起来。“如果真是那样,这可是一个绝妙的消息。我已经企求死亡很长的时间了。”
“真的会有上帝的造物企求死亡吗?那意味着什么?”达格问道,他有他的哲学观。“我知道我自身充满不幸,但即便如此生命对我来说还是宝贵的。”
“看着我!”在身体一侧的上部较远的地方,一条纤细的手臂——实际上它不比任何一位人类女子的手臂细——无力地挥动着。“我不是上帝的造物,而是人造的。谁愿意用他们自己生命的十分钟来换取我的一个世纪啊?又有谁不会因为跟我一样而想与死亡完全交换呢?”
第二根铰链崩裂了。大门开始碎裂,它们的金属面散射出热浪。
“达格,我们必须离开!”塞普拉斯叫道,“还有的是时间进行学术会谈,但不是现在。”
“您的朋友是正确的,”格洛莉娜说道,“在那边的挂毯后隐藏着一个小小的通道。要穿过它,必须手按着左侧的墙壁跑。如果你们转弯,无论走哪条路你们都一定要保持这个姿势不要离开墙壁,它会引导你们到外面去。我知道你们是两个无赖,无疑应该受到惩处,不过从我的内心中只能发现对你们的友谊。”
“夫人……”达格头一次深深地被感动了。
“走吧!我的新郎登场了。”
大门向内倒下来。随着达格最后叫的一声“别了!”和塞普拉斯的那声“快点!”,他们匆忙逃走了。
当他们找到通往外面的路时,整个白金汉迷宫都处于熊熊大火之中。不过,魔鬼没再从火焰中出现,这使得他们相信当带它来这里的调制解调器最终融化了的时候,它被迫返回它所来的那个邪恶领域。
天空被火焰映红了。在驶往加来的单桅帆船上,塞普拉斯斜倚着栏杆,眼望前方摇了摇头。“多么可怕的景象!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似乎觉得要负点儿责任。”
“过来!过来!”达格说道,“别这么消化不良。现在我们是两个有钱的家伙!帕梅拉小姐的钻石能供我们奢侈地过很多年。至于伦敦,这场它不得不承受的大火远非它的第一次,或许它将是最后一次吧。生命是短暂的,既然活着就让我们享乐吧!”
“这些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奇怪的话。”塞普拉斯讶异地说道。
“因为胜利,我的心情转向了它阳光的一面。不要总想着过去,亲爱的朋友,我们的未来是金光大道呀。”
“这项链没什么价值,”塞普拉斯说道,“现在我有时间检验它了,没有了帕梅拉小姐的肉体来转移视线,我看出来这些不是钻石,仅仅是赝品罢了。”说着他要将项链抛进泰晤士河。
达格急忙伸手从他那里抢走了宝石,凑近眼前研究起来。然后他转过头大笑起来,“这帮骗子!嗯,它也许是人造宝石的,不过它看起来仍挺贵重。我们在巴黎会发现它很有用处的。”
“我们要去巴黎?”
“我们是搭档,不是吗?记得那句老话吗?无论何时一扇门关闭了就有另一扇打开。这座城市燃烧着,另一座就在招手。那么,到法国去冒险吧!然后是意大利、梵蒂冈教廷、南匈牙利,也许还有俄国!不要忘了你还要把你的外交国书献给俄国公爵呢。”
“很好,”塞普拉斯说道,“但在我们这么做时,我得弄个调制解调器来。”
注释:
①Sieur Plus Precieux:【法语】普拉斯·普莱西克斯阁下
◆浅谈迈克尔·斯万维克及其作品
闫岷
迈克尔·斯万维克(Michael Swanwick)生于1950年11月18日,是一位优秀的科幻作家,曾获得过雨果奖、星云奖、西奥多·斯特金奖和世界奇幻奖等诸多国际幻想文学界的顶级奖项。他的短篇小说在众多杂志上发表,并有很多篇目入选了多本年度最佳年选;作品还被译成众多语种在全世界发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迈克尔·斯万维克开始发表幻想小说。他的第一篇作品《圣詹尼斯的筳宴》(The Feast of St Janis)发表在罗伯特·西尔弗伯格和马塔·兰德尔编辑的杂志《新维度》(1980年第11期)上。很快地,斯万维克变得越来越知名,他拥有一种作家的激情和技巧,作品中混合了他所惯用的多层次的科幻桥段,以及从神话中汲取的养分。他似乎有点儿仿效著名科幻作家吉恩·沃尔夫(Gene Wolfe)短篇作品的意思,不过没有那么繁复。上世纪八十年代,迈克尔·斯万维克并不高产,还处于用中短篇小说来磨炼自己写作技巧的阶段。但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涉及的内容却很广泛,略带感伤的救赎寓言、小行星带上的硬科幻故事、典型的“塞伯朋克”小说……逐渐地,他形成了自己成熟的风格,热烈、多情、残酷、悲惨、深刻、内敛,甚至道德救赎与驯化,这些既矛盾又和谐的风格统一在他的作品中。
迈克尔·斯万维克在长篇作品的创作上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呈渐进式的发展。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漂流之中》(In the Drift,1985年)起点就颇高,构建了一个或然历史(ALTERNATE HISTORY)或者说历史改写故事,讲述了一个虚构的关于美国分裂的故事。此后的《真空之花》(Vacuum Flowers,1987年)和《狮鹫兽之卵》(Griffin‘s Egg,1991年)则妙趣横生又蕴涵深刻。
他的第四本长篇小说《潮汐站》(Stations of the Tide,1991年)厚积博发,一举赢下了该年度的星云奖,还进入了雨果奖和阿瑟·C。·克拉克奖的提名。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一颗名为米兰达的行星上,居于低地的人类移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五十年一遇的大潮汐,担忧着自己的命运;而所有的城市都必须赶在潮汐到来之前迁移到高地上去。在这种混乱复杂的背景下,一名政府密探追捕着逃犯格里高利,因为这名逃犯通过星际网络窃取了高级的科技。在追捕过程中,他体会着各种知识、体会着行星上生命的意义、体会着他自己存在的意义,体会着他以前没有想到、没有遇到的种种。这部情节紧凑动人的小说非常值得一读,斯万维克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内呈现给我们一个不可思议的复杂世界,充斥其间的是略微扭曲的人物、华丽奢侈的繁荣、丰富渊博的隐喻以及迷人的技术内核,包括神奇的人工智能和虚拟实境。
此后的《铁龙神女》(The Iron Dragon’s Daughter,1993)、《杰克·浮士德》(Jack Faust,1997年)和《地球骸骨》(Bones of the Earth,2002年)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大奖,但也非常优秀。尤其是时间旅行题材的《地球骸骨》于2002年2月出版后广受好评,获得了2002年度星云奖和2003年度雨果奖的提名。
同其长篇小说相比,迈克尔·斯万维克的中短篇小说功底更加深厚,创作速度也更加惊人。比如说他曾以每周一篇的频率创作了一百多篇“科幻元素周期表”系列小说(笔者翻译的速度都赶不上他创作的速度),可谓高产。十几年来,斯万维克的中短篇小说获奖无数。尤其是近几年来,更是每年都有雨果奖或者星云奖入账。《世界边缘》(The Edge of the World)获得1989年的西奥多·斯特金纪念奖,该作品也获得了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的提名;《无线电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