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三辑)
外面的广场上出现了凄厉的尖叫声和恐怖的号哭声,我冒着危险,探头朝窗外望去,但见那个球体已经变成了一大团缠在一起的细绳状物,数以千计的细绳的一端向四周扩散着。它们只要碰到什么,就紧紧地粘住,并使劲地往回拉着。所有被粘住的人们都在恐惧地呼叫着,死命地挣扎着。他们被拉至了球体中心,有些人的双臂和双腿尚在外面无力地摆动着。人群变得越来越小,幸存者已经所剩无几。所有发生的一切,令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现场几乎已无人迹,那些令人毛骨悚然、魂飞魄散的球体在空中滚动着,离开广场,向着海底坦克返回的方向飞去。紧接着,我们听到了飞机在海边的轰炸声。
直到这时,我才回头察看菲利斯的右臂和左手。我把她扶到了床上,开始为她包扎伤口。
“迈克,我的臂膀不行了。”
“我会马上为你找个医生治疗,亲爱的。”
“究竟是什么东西把我给死死拉住了,迈克?如果你不把我拉住的话……”
“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亲爱的。”
“你在颤抖呢,迈克。”她说道。
“是啊,我无法控制住自己。菲尔,我得去找个医生。”我边说边用一根铁链砸开了锁着的房门。
翌晨,特德带着所摄的照片和我写的报道离开了。菲利斯的右臂和左手缠着绷带,脸色苍白,可她不愿呆在床上。博克尔显得苍老了许多。整个广场、教堂和民房上面染上了一层泥浆,散发出一阵阵鱼腥味和盐味。阳光照耀后不久,其味愈加难闻。
博克尔背靠一棵大树坐在那儿,望着大海悲痛。菲利斯靠近他说道:“你不必这样忧伤,博克尔博士。”
“谢谢你!菲利斯。是啊,我们总算有了一些结果。人们都能看到那些海底坦克了,特德摄下的照片即将公诸于众。特德还干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什么事情?”菲利斯问道。
“他切下了一小段细绳状的东西。”
“这怎么可能呢?”
“当特德看到发生之事时,立即掏出了身边的一把锋利的小刀,在它延伸至他的跟前时,他就趁势切下了一小段。特德已把切下的那小段东西同时带走了,看来,以后我们都得带上一把锋利的刀子。”
我们一行人返回了伦敦。
“您的夫人应该休息,并换换环境。”医生对我说道。
“是啊,她受到惊吓,而且受了伤。”
过不了多久,菲利斯随同博克尔博士去了西班牙,籍以制订出下一步对付海底生命体的方案。
由于菲利斯不在家中,房间里杯盘狼籍,杂乱无章,于是我住进了俱乐部。
几天以后,约莫清晨五时许,我床头的电话铃响了。这是广播公司有关人员打来的电话,要我顷刻起身。
我随即穿好衣服,赶到机场。在机场我见到了一些报纸记者:“发生了什么事?”
“海底坦克又在爱尔兰的那卡拉夫出现了。”
爱尔兰的这一鲜为人知的小村泥浆遍地,我们又闻到了那种腐臭的鱼腥味。靠近港口处的地面上,全是被碾碎的铺路石,四家农舍被撞毁了。目睹着丈夫象鱼类般被“网”走的妇女们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这次来了六辆坦克。人们电话告知了空防指挥部,指挥部派出了两架轰炸机出击。结果炸毁了三辆坦克,其余的三辆则滑回了海中。就这样,小村中一半的人口已被细绳状的爪子拉走了。
在我返抵伦敦之际,当局已经作出了向海底生命体正式宣战的决定。在此之前,博克尔和菲利斯亦已从西班牙回到了伦敦。
爱尔兰的海岸已处于防御状态,战斗机和装甲车已经随时待命。在英格兰的西南部和苏格兰的西海岸均已作好了战斗准备。
可是,海底坦克依然到处出现,但情况已同以前迥然相异。它们一接触在海边等候着它们的爆炸物,就全部销毁。人们一接到警报,就立即转移,故而伤亡的人数已经接近于零,而海底坦克的损失数字则经常达到百分之百。
(六)水漫全球
海底生命体新的攻击已经开始。
空军飞行员报告说,在大西洋西部持续地聚集着浓雾。美国南部海岸的大雾甚至未能引起公众的注意,一直到俄国人提及了该国北部的浓雾以后,此事才引起了公众的兴趣。
格陵兰岛戈德泰贝的一则报告中提及,从巴芬湾经过戴维斯海峡的水流量剧增,而且带有大量的积冰。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报告中,也谈到出了前所未有的水流量,气温随之普遍降低。戈德泰贝北部戈德哈文的一篇报道中说,海水中出现了无比巨大的冰块,而在巴芬湾的北部,冒出了大量的冰山。
一位目击者说道:“巨大的浮冰高达数百英尺,有时浮冰突然出现了裂缝,大冰块不断地掉入海水之中,击打着海水,形成了滔天巨浪。有些浮冰大如岛屿,慢悠悠地漂浮着,相互碰撞。”
那些如岛屿般的巨冰向南漂浮而去,进入了大西洋。
接着,《星期日消息报》刊登了博克尔的文章:“我们对此事绝不能置若罔闻。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攻击。众所周知,大雾的形成是由于两种冷热的水流或气流的汇合所致。那么,在寒冷的北方怎么会突然出现莫明其妙的暖流呢?其结果是,碎裂的巨大浮冰漂进了白令海、格陵兰海,一种融化北部冰块的措施正在被使用着,其后果是,海平面将会上升一百英尺。”
我和菲利斯随即去看望了博克尔博士。
“它们如何化巨冰的呢?”我问道。
“我设想,它们使用了某种加热器,也许是一种原子能加热器。这样,它们就能驱动巨大无比的暖流,使它和冰山接触。”
“它们又怎样使那些冰山碎裂呢?”
“这并不困难,它们既然配套有使船只变成碎片的武器,想使冰山碎裂,也就易如反掌了。”
“那我们究意该如何去对付呢?”
“爬到理想的高山上去,在山顶建一个防卸工事。”博克尔简短地说道。
当四月份的潮水冲垮了威斯敏斯特(英国议会所在地——译者注)的护堤墙时,英国人开始激怒了。整个世界已经形成了汪洋一片,人们纷纷迁至高地或山上,城市里的居民只能住到高层楼之中。要求向海底投掷炸弹的呼声震响着全球。
政府部门开始组织起民众抵卸水流的侵袭,保卫国家。他们堆积沙袋,坚固堤岸,但污浊的海水滚滚而来,冲破了这些防卸,流进了街道,灌入了住房。
英国广播公司也已迁到了一家大公司的最高楼层处办公。
全国都已处在无政府状态。
(七)回复自由
一天,我正在忙着检查小艇的发动机时,另一艘小艇迎面朝我开来。当小艇靠近时,我认出了来人,他是英国广播公司的工作人员。
“您好,沃森先生。我有重要事情要向您转达,广播公司希望你们立即前往。”
“他们究竟要我们干什么事呢?”
那人摇着头说道:“你们还记得博克尔吗?今天他在公司作了一次谈话。他说,海潮已经不再上涨。他将对整个形势进行分析。科学家们一直在对那些海洋生命体进行研究,由他组建的你们那支探险队所摄的照片以及提供的大量资料和信息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帮助。他们已经研究出一种能够进入深海底部的仪器,它能发出一种波,会出现某种人身无法听到的声响。博克尔博士说,那种波在深水中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那是明白不过的事了,”我说道,“科学家们一直在为此项发明而不遗余力。”
“博克尔博士还说,科学家们已开始把此项发明用到了实践之中。你知道这是谁干的吗?是日本的科学家!他们说,他们已经在两个海区的深底进行了清剿。美国人认为,该种仪器确实发挥了效力。他们也在制造此种仪器,拟在西印度群岛地区使用。”
“那么,他们有否发现,海底的那些东西究竟是什么?它们看上去是个什么样子?”菲利斯急于想知悉此事。
那个人摇了摇头说道:“博克尔只是提及,科学家们在使用了这一发明装置以后,很多柔软的物体漂浮到了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很快就变坏了。它们没有形状,这准是由于没有压力的缘故。”
我迅即找出了酒瓶和杯子,满满地斟了三杯酒说:“为我们全人类回复海上的通航自由而干杯吧!”
那位广播公司的工作人员离开以后,我和菲利斯并肩坐着。我们谁也未曾立即讲话,我瞥了一眼菲利斯,发现她比过去更加漂亮了。
我紧紧地搂住了她。
“你在想什么?”我问道。
“我认为,一切都并非完全是新的。对吗。迈克?很早很早以前,曾有一个大平原,遍地覆盖着森林,到处奔跑着野生动物,人们依靠狩猎为生。以后有那么一天,洪水奔腾而来,淹没了所有这一切,那个大平原成了北海。我想,我们以前曾在这儿呆过,迈克……而且我们安全地跨越了过去……”
《海豚之谜》作者:'美' 狄克逊
蒋伟 译
研究站设在一个小岛上,已故的埃德温·奈特博士,把它命名为海豚之路岛。如果说,来这个岛上的女人就一定不漂亮,那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迈尔却从来没有指望过这样的事情发生。
今天上午,凯斯特和波尔勒克斯没有返回研究站的水池中。它们说不定不辞而别,就象以往那些野海豚一样——而且,这些日子以来,迈尔一直忧心忡忡,威勒尔尼基金会将以某种借口,卡掉他们今后的研究经费。自科尔文·布赖特接任以来,迈尔就开始担心了,尽管布赖特对此讳莫如深,只字不提,不过,这只是这个冷冰冰的大个子给迈尔的一种感觉。此时,迈尔正在研究站门口观察水情,突然,从大陆那边驶来一艘快艇,带来了这位不速之客。
他居高临下,目不转睛地看她走上码头。她先朝他挥手致意,仿佛已不是初交,然后便拾阶而上,登上了研究站主楼门前的平台。
“你好,”她在他面前停住,笑咪咪地说,“你就是科尔文·布赖特?”
她那惊人的美貌,使迈尔顿时自惭形秽。一头褐色的鬈发,颀长而偏高的身材,但这些仍不足以形容她的魅力,她体现着一种完美——说也奇怪,她的微笑竟使他那么动心。
“不是,”他说。“我是迈尔克姆·辛克莱。科尔文在里面。”
“我是珍妮·威尔逊,”她说。“《背景》月刊派我来写一篇关于海豚的报道。你们不是在进行海豚研究吗?”
“是的,”迈尔说。“从一开始,我就跟着奈特博士干。”
“啊,太好了,”她说。“那你一定得跟我讲一讲,奈特博士去世后,布赖特博士接任,你也在这里?”
“布赖特先生,”他随口加以纠正。“是的。”她在他心头唤起的感情是那样强烈,她自己也一定有所觉察,只不过丝毫没有流露。
“布赖特先生?”她脱口反问道。“大伙儿喜欢他吗?”
“呃,”迈尔说,真想看她再微笑一次,“人人都喜欢他。”
“哦,”她说。“那他是研究站的好主任啰?”
“好行政官,”迈尔说。“他从不插手研究工作。”
“什么?”她瞪大眼睛看着他。“奈特博士去世后,不是他来接任的吗?”
“啊,是的,”迈尔说。他努力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谈话上。过去,从来没有一个女人象她这样使他倾心。“但只是研究站的行政官。你知道,我们的研究经费大部分由威勒尔尼基金会提供。他们相信奈特博士,可是,他去世以后……呃——,他们希望由自己的人来接任。不过,我们谁也不在乎。”
“威勒尔尼基金会,”她说。“我没有听说过。”
“那是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里一位名叫威勒尔尼的设立的,”迈尔说。“他把钱都用来生产炊具,在他死后,留下了一个托拉斯,并设立了这个资助基础研究的基金会。”迈尔莞尔一笑。“你也甭问他怎么会从生产炊具转到了这一行。这些情况对你来说是太少了,是不是?”
“比一分钟之前我的了解却多了不少,”她又报以微微一笑。“科尔文·布赖特到任以前,你认识吗?”
“不认识,”迈尔摇摇头。“生物学界和动物学界以外的人,我结识不多。”
“但现在你对他已经相当了解,他到任已经六个月了。”
“呃——”迈尔欲言又止,“还不敢这么说。你看,他终日待在办公室里,而我总是同波尔勒克斯和凯斯特在一起,那是两个跑到研究站来的野海豚。科尔文和我接触并不多。”
“在这么小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