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三辑)
“M国人与R国人,”联合国代表继续说,“在环绕地球运转的卫星上互相攻击,在地球上的南北极交火。那些职业外交家在联合国大厦的各个会议厅里像拳击运动员互相搏斗……在月球上,你们却能和R国人和平相处。”
巴顿笑了。“好吧,让我想想……怎样向你说明这个问题。你知道,月球上的环境是极端恶劣的,没有空气,重力低……”
“月球上的环境,”托格森立即反驳说,“并不比环绕地球运转的卫星更为恶劣。事实上,你们至少还有些重力,还站在坚实的土地上,巨大的建筑——这种种有利条件在卫星上都是不可能有的。”
巴顿点了点头,“我核对了地球上基地发来的电文,你上月球是经过白宫原子能委员会和国家航天和航空局的批准,也许还经过五角大楼的同意。”
“那又怎么样?”
“是啊,事实非常简单——”巴顿桌上的一只小钟发出了轻轻的鸣声。“噢,对不起。”
托格森在椅子上往后一靠,看着巴顿收拾办公桌上的东西:钟、台历、电话、文件夹、雪茄烟罐、烟斗架等,只见他都一一放入抽屉。然后,巴顿又走到文件柜前,把文件柜的金属门紧紧锁上。
他走到办公室中央,往周围扫视了一眼,显然感到很满意。然后才看了一下手表。“行了,”他对托格森说,“快俯身躺下。”
“什么?”
“像这样。”上校边说边俯身在橡胶地板上躺下。
托格森莫名其妙地看着上校。
“快!只有几秒钟了!”
巴顿爬起来抓住联合国代表的手腕把他拖出椅子。托格森勉强地在巴顿身边趴下。
有一、两秒钟,他俩互相注视着,默不作声。
“上校,这太叫人尴——”
突然,屋内响起了阵阵爆炸声。
许多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从墙上纷纷穿出来。他俩的头上掠过了阵阵“嘘嘘”声。金属制的办公桌和文件柜也发出了怪异的响声。
托格森紧闭双眼,身子尽量贴近地面。他感到,好像有人在向他射击。
突然,一切又都过去。
室内除了还有一点“嘘嘘”声外又恢复了宁静,托格森睁开眼睛,只见巴顿上校正在站起来,门被推开了,三个中士手拿修补墙面的圆盘和装在管子里的水泥。墙上已打穿了好几百个洞。他们迅速熟练地一一修补好。
当那些军士在修补墙洞时,托格森才发现墙上到处是补钉。显然,这个房间遭到了无数次的枪击。
托格森慢慢站起来。“是陨石?”他问,喉咙里还有点嘎吱作响。
上校咕哝了一声表示否定,并回到办公桌后自己的椅子上坐下。托格森注意到,桌子上都是弹痕,连文件柜也不例外。
“你感到奇怪吧。窗是防弹材料制成的。”
托格森点点头也坐了下来。
“那是些……什么东西?”
“子弹。”
“子弹?可这是怎么——”
那几个士兵补完了墙洞,在门口排成一行向上校敬礼。上校举手还礼,士兵们就离开办公室,悄无声息地关上门。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就像一个人一样。
“上校,我完全给搞糊涂了。”
“事情很简单,但你不必因为感到意外而失望。只有五角大楼的高层领导才知道这件事。总统当然也了解。不让总统参与是不行的。”
“什么事?”
巴顿上校从抽屉里拿出烟斗架和烟草罐,并开始在烟斗里装进烟草。“你看到了,”上校开始说,“在这几月球上,R国人和我们并不一直和平相处的。就像在地球上一样,我们也有冲突。”
“请说下去。”
“好吧——”巴顿擦了根火柴,点燃了烟斗——“我们月球基地司令部的这幢拱顶建筑刚完工,R国人也建成了他们的月球基地。后来,我们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把手中的火柴挥灭后,丢进开着的抽屉里。
“你知道,我们的基地建在月面的风暴洋上,正好位于月球的赤道上。在这岩石密布没有空气的鬼地方,这儿算是最大的平原之一。然而,R国人声称,整个风暴洋是属于他们的,因为他们首先到这儿——真见他妈的鬼!我们认为,根据联合国宪章和有关条例,这块地方还没有在法律上划归任何国家——”
“不必与我罗嗦什么法律问题!请说,后来怎么样了?”
巴顿看上去有点不快。“噢……我们就发生了武装冲突。他们的一个卫兵向我们的一个卫兵开火。当然,他们声称,是我们的卫兵向他们的卫兵开火。后来,我们双方交火了20分钟,就在外面两个基地之间。”巴顿指了指窗外。
“在没有空气的地方,你们能开枪射击?”
“噢,那当然,绝对没有问题,但意外的情况却发生了。”
巴顿严肃地笑了。“我们发射了上千颗高速子弹。在没有空气的地方,你知道,就不会有摩擦力。在重力很小的情况下,子弹穿过目标继续向前飞行——”
托格森的脸部表情表明,他开始理解了。“噢,不!”
“可情况就是这样。子弹呼啸向前,滑过山巅。由于月球地平线很短,其弯曲度得以使子弹形成环绕月球运行的轨迹。每过一小时左右,子弹就回到近地点……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是近月点。每过27天,近月点就是这儿,即子弹原来的发射点。月球自转一周是27天。因此,子弹回来时,就打到我们基地上——当然也打到R国人的基地上。”
“可你们不能……”
“不能什么?不能移动一下基地吗?这得由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可会议上大家意见不一致。那不可以装上防弹材料?可五角大楼也没有授权我们这么做。我们能做的只是申请要求装备尽可能多的计算机,以跟踪子弹的轨迹。你知道,子弹每次回到基地时,运行轨道都有一些变化。基地建筑内空气产生的摩擦力,墙洞上的补钉,子弹接触家具后的弹跳方向……一切都会改变子弹运行的轨迹,这就足够我们的计算机忙了。”
“上帝啊!”
“因此,我们再也不敢开枪了。子弹再多些,这儿的计算机就不够使用了。结果,我们将无法追踪子弹的轨迹。这样,每过27天,我们就得躺在地上好几小时了。”
托格森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他几乎有点麻木了。
“不过,别担心,”巴顿笑了,显示出一种职业的乐观精神。“我让一小队士兵在基地边缘处筑起一道石墙,那儿R国人看不见,石墙能阻挡住子弹。到那时,我们再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托格森的脸部表情松弛下来了。这时,巴顿办公桌抽屉里的小钟又响起来了。
“快趴下,第二轮交火的子弹回来了。”
《和卡纳卡拉德斯同登乔戈里峰记》作者:'美' 丹·西蒙
七一初 译
丹·西蒙斯,1948年生于伊利诺斯州的皮奥里亚,目前与家人定居科罗拉多州。其作品极具张力,涉及范围广。丹·西蒙斯是个雄心十足的天才的多面手,不愿自己的作品仅限于某一文学流派。他1982年在《黎明地带杂志》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恐怖小说和科幻小说两个文学流派方面,丹·西蒙斯已成为最畅销、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长篇科幻小说《亥伯龙神》荣获1990年度雨果奖,恐怖小说《腐尸安慰者》同年荣获布莱姆·斯托克奖。随后他一直继续在这两个领域里创作,科幻方面有《亥伯龙神衰亡记》、《空心人》。他的有些小说难以分类,譬如《重力的各种状态》虽被归在科幻类,又是纯粹的主流文学作品;有些小说,譬如《夜之子》,既可归入科幻小说,也可归入恐怖小说,完全取决于读者的阅读角度。同样,他的第一部小说集《面对乱石的祈祷》收录了科幻小说、奇幻小说、恐怖小说和主流小说。最新小说集《爱之死》也是个大杂烩,这些最新小说进一步证实了他多变的名声,其中的《间谍工厂》是间谍悬疑小说;《达尔文的刀片》亦神秘亦恐怖,堪称“心理惊悚小说”;《疑案》是篇硬汉侦探小说;《鬼魂出没的冬季》则是鬼怪小说。
在下面这篇悬念重重,情节发展残酷无情的小说里,作者把我们带往未来,随同神秘古怪的卡纳卡拉德斯,直登乔戈里峰。
珠穆朗玛峰,南坳。海拔26,200英尺①
为了攀登乔戈里峰,我们得事先适应适应气候。于是我们决定偷偷爬到珠峰八千米处。只为适应气候,没想真爬。只要是个稍稍有点自尊心的登山者,连碰都不会碰那座傻里傻气的被爬滥了的珠峰。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就不可能抓住我们,我们也就不会被迫跟一个外星人一块儿登山,后面的事大概也就不会发生。可我们爬了,被人家逮住了,一切也就发生了。
老一套,没什么新鲜玩意儿,跟混沌理论一样,老掉牙了。老鼠自以为它的策划天衣无缝,没想到栽在人的手里了。鼠算不如人算,人算不如天算,于是便怎么怎么样。这些话,哪儿用得着跟登山的唠叨。
我们三人没有直接去乔戈里峰山脚的康科迪亚大本营,而是开着盖利那架又小又灵敏的隐形CMG飞行器,朝东北方向飞往喜马拉雅山,直接飞向海拔23,000英尺的孔布冰川的冰峡。确切地说,就是几乎直接飞进冰川。我们一路上不得不左弯又拐,尽力依靠香港财团的雷达导航,目的就是避免被所谓的珠峰大本营发现。(不过是一片可恶的日本式活动房屋,住一晚竟然要收四千五百美元,还不包括进山费和豪华机费。)
我们顺利降落(至少当时我们这样以为),把飞行器藏在远离冰瀑、冰塔和雪崩的地方,设置成隐藏模式,接着就以阿尔卑斯风格②攀登南坳。天气棒极了,登山条件也近乎完美。我们的攀登过程精彩极了。现在想来,我们三人当时真是蠢到家啦。
【① 1英尺=0.3048米。】
【② 阿尔卑斯风格:一鼓作气上去,不事先建营地或储备点,一种不依赖他人,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从事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
第三天黄昏,我们抵达南坳。一道窄窄的、可怕的冰岩峡谷,夹在洛子峰和珠峰之间,呈楔形,被强风吹得光光的。我们支起几顶小帐篷,把它们并在一起,再牢牢地固定在冰岩上。然后在帐篷上盖上一层雪,这样看上去就是雪白雪白的,跟周围的环境连成一片,好逃过别人的目光。
那天,仲夏的喜马拉雅的黄昏美丽之极,而南坳的天气却还是让人极度不适。平均风速比珠峰峰顶附近还大。任何高山攀登者看见一块比较扁平的无雪的岩石,就知道飓风即将来临。日落时分,飓风准时刮起来。我们正蹲在集体帐篷里煮汤。我们是这样计划的:先在南坳住两个晚上,适应适应“死亡区”的低檐气候,然后直接飞往康科迪亚大本营,正式开始攀登乔戈里峰。除了南坳,我们根本无意攀登珠峰。谁愿意啊?
香港财团对喜马拉雅和南坳进行了清理,把上世纪探险队伍遗留下的腐烂垃圾一扫而光:古老的固定绳,无数的帐篷碎片、成吨的早已冻结的人粪、约百万个遗弃的氧气瓶以及数百具冻尸。这样景观至少没那么零乱花哨了。二十世纪的珠峰和古老的奥勒冈小道相差无几——能扔的都扔掉了,包括登山队员的尸体。
其实,那个傍晚的景观相当不错。南坳东侧海拔约4000英尺的山脉是西藏,约7000英尺的那片则是西库姆冰斗。太阳落山,洛子峰连绵起伏的山脊以及珠峰西侧肉眼可见的地方在落日的余辉里金光灿烂,而坳上则顿时暗下来。营地的气温骤然下降。天空一片蔚蓝,正像我们这些喜欢户外生活的人爱说的“万里无云”。八千英尺的珠峰闪耀着,庄严而雄伟。整个雪域在夕阳的余光里红彤彤一片。 加里和保罗身上穿着调温衣,躺在帐篷口,看天上的星星在飓风里隐没、闪耀。我在一边摆弄着火炉、煮汤。这种生活真的很惬意。
让人想不到的是,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咆哮:“你们那些帐篷里的人!”
我差点尿湿裤裆,一锅热腾腾的汤溅出来,全洒在保罗的睡袋上。
“该死的。”我说。
“去他妈的。”加里一边说,一边看着一架黑色飞行器缓缓降落在离帐篷不足二十英尺远的巨大圆石上。飞行器上联合国的标志闪闪发光,强烈的探照灯光使我们的眼睛一阵刺痛。
“杂种。”保罗嘟囔道。
世界之巅,希拉里房间,海拔29,035英尺
在香港漂浮监狱关上两年,也比不上被迫进入珠峰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