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克号出击
作战的态势。连同美国联合作战都按有顺利进行的保障,何况同迄今一次也没有举行过联合演习的中国军队一道作战,岂不是更加困难。而且中国眼下对保卫北京正苦于兵力不足,那怕增加一兵一卒也好,所以,中国也不会有多余的兵力腾出来用于日本的解放战争。那么,中国政府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呢?难以了解。”
结果,解放委员会决定拒绝中国的要求。但谁都又感到难以找到拒绝的借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从对等的观点出发,日本也提出要求派出部分解放军参加中国目前的对苏作战。因为估计到自尊心很强的中国方面届时会拒绝这一要求,所以,反过来也婉言地拒绝中国方面参加日本的解放战争。
事情的发展正如流亡政府所设想的那样,日中双方决定各自在本国的领土上展开对苏作战。
日本解放军六个师的改编和掌握新式装备的训练工作于一九八Y年三月底基本结束。当初预定这些部队先转移到冲绳,在那里同美军举行联合演习,而后等待时机,准备日本本上的登陆作战。可是,美有的联络武官马库林上校却反对这一方案。
“六个师的庞大兵力经海上转移到冲绳的行动危险太大。美国在这一方面目前还没有作好对苏作战的准备,而且苏联的潜艇时常出起在东海,再加上中国海军的能力不可能把满载六个师的大船队护送到冲绳。因此,日本解放军还是在与美国投入军事力量的同时驶离上海,直接在南九州登陆为好。而且这样做距离也近。”
结果,决定以茅野为首的流亡政府的首脑部呕心沥血创建的日本解放军各部队首先正式同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
美国在西太平洋投入海、空军
一九八Y年四月十五日,美国终于根据霍利总统的意图,为了解放日本而在远东海域发动了对苏战争。当然,白宫附加了严格的条件,就是不许使这场战争升级为核战争和波及到欧洲。
作战总指挥是由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部(根据地设在夏威夷)派出的。司令是亨利·阿瓦海军上将。他在当青年士官时,曾在日本任职数年。他特别注意忠实执行总统的命令,同时也严格命令参谋们这样做。
第一个战果是在日本海的纵深部位、特拉迪沃斯托克南方约二百海里的海上取得的。四月十五日拂晓,于一周以前已经秘密从太平洋通过律轻海峡进入了日本海的美国海军最新式攻击型核潜艇“布雷默顿号”(洛杉矾级),正在五十米深的水下行动时,接到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阿瓦的
“投入战斗行动!”的命令。
这个命令是通过超长电波下达的。超共电波具有穿透水下五十米的能力,是能够向潜航中的潜艇传达命令的唯一通讯手段。发报地点是冲绳。
艇长理查德森中校接到命令后,立即命令
“下潜深度三百”。这是因为下潜得深不易被敌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敌入,当然是指根据地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苏联海军。
在终于进入谁都认为不会发生的对苏战争的瞬间,理查德森中校感到身体发抖。他想,他下属的一百一十五名船员大概也都有相同的感觉巴。
潜艇开始以十五海里的缓慢速度,统一个大圈,进行侦察。在水下不能使用雷达。捕捉音响是探知目标的唯一手段。接受命令后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指令舱的电子式情况显示板上的红灯闪了,这是发现敌人目标的信号。在这艘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里,也几乎不用音响传达报告和命令。艇长以及主要船员只要默默地看眼前的显示板就够了。因为所有的情报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马上就在显示板上表示出来。发出音响,会传到艇外,增加被敌人发现的危险,因此,除紧急情况外,规定不许使用音响。
“正在向大型水面舰只接近,距离四十海里,速度二十五海里,方向一百八十五度。”
艇长眼前的数字式敌人目标显示装置陆续无声无响地显示出这些数据。
“这个家伙大概是苏联海军引以为骄傲的卡拉级导弹巡洋舰。作为第一个猎获物真不坏。给它个反舰导弹尝尝。”
理查德森艇长转瞬之间就作出了判断,对在同一个指令舱的航海长下达了“方向三百零五度”的命令。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舰艇进入目标的前方,占据从侧翼攻击卡拉级巡洋舰的位置。
“为了用鱼叉式对舰导弹的活动雷达捕捉到卡拉型巡洋舰,与其从正面打,不如从反射面积大的侧面攻击目标。”
艇长命令潜艇上升到水下一百米的地方。这是因为,鱼叉式反舰导弹可以在水中发射,但是,如果发射的位置过深,导弹本身就将被水压所摧毁。
据声纳获得的情报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距离目标还有五十公里。于是,立刻从鱼雷发管发射了三枚鱼叉式反舰导弹。这种导弹的结构是,装在金属箱内,箱子一浮出水面,立刻裂开,点燃火箭助推器,飞往空中。
在卡拉型巡洋舰“阿什莫夫号”的舰桥上负责指挥的约尔金大校突然得到战斗指挥所的报
告:“三枚反舰导弹正向我方飞来。距离五十公里。方位九十八度。”
约尔金大校从上级领导那里听说过,为了解放日本,美国似乎打算迟早要在太平洋方面进入对苏作战。所以,他作好了精神准备在等待着,但是,他连作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舰只会成为第一个受攻击的目标。
“还有三分钟就到达本舰最近距离!”他接到这份报告后,立刻命令:“发射干扰雷达火箭,准备发射二十三毫米加特林炮。”
干扰雷达火箭弹是为了迷惑鱼叉式反舰导弹的雷达,在空中制造假目标,加特林炮是击毁来袭导弹本身的自卫火器。
当三枚鱼又式反规导弹以贴着海面的低空接近到卡拉级巡洋舰三千米处时,装载在左舷的两枚加特林炮弹喷火了。一枚鱼叉式反舰导弹受到加特林弹的截击而在空中爆炸,但另外两枚却击中了这艘近万吨的大型巡洋舰的横腹。两枚导弹分别在与舰桥垂直的侧舷和舰尾附近各炸了一个大洞。舰桥失去了指挥机能,另外,击中后部的那枚导弹穿进了导弹库,在内部爆炸,因此引起了连锁爆炸。不到五分钟,这艘最新式导弹巡洋舰断成两截,消失在日本海的波涛之中。
“布雷默顿号”艇长理查德森通过声纳听到了从海里传来的爆炸声和海水卷成旋涡的声音。当他确认目标被击沉后,立刻把船头调向南方,以三十海里的速度迅速脱离了现场。因为他担心苏联海军的反潜侦察机会前来报复。
“用反舰导弹攻击水面舰只,尽管击沉了,也不尽兴啊!”艇长想起了从老一辈潜航员那里听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艰苦战斗的故事。
那时,鱼雷的射程充其量不过三千米,因此,只得冒险靠近能用潜望镜看清目标的距离,发射鱼雷。还有哑雷,即使命中目标也不爆炸。艇长在有空调设备的舒适的、与当时狭窄而肮脏的潜水艇截然不同的核潜艇中回想着这些事情,同时命令“布雷默顿号”调头向南航去。
对于苏联来说,美国参加对日作战并不是突然的事件。克里姆林宫早在前一年的十一月底就已第一次觉察到了这种迹象。也就是在霍利总统确定了白宫的意图后开始向国会领导人作说服工作的时候。美国的国会议员,每个人都有很多出色的顾问。特别是处于领导地位的议员,国家提供经费为他们配备多达数名具有博士头衔的专家。有一名国会领导入和这些专家偷偷交谈的事情,由于顾问们不注意而泄漏出去,传来传去,最后作为不可靠的消息传到了苏联的情报机关。十二月初,苏联驻华盛顿大使向国内报告说美国可能参加对日作战,报告上注明消息不可靠但非常重要。罗斯托夫总书记接到这份报告,他虽然很感兴趣,但却没有立即相信的意思。
“即使波斯湾沿岸的石油地区重新进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华盛顿政府是不是就真地打算冒全面核战争的危险决心在远东对苏联宣战呢?”
新的一年开始后,克里姆林宫才终于感到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因为苏联的海洋侦察卫星侦察到,大量美制武器正在通过海路运给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当时日本解放军正在获得美国新式装备从事师的改编和部队的训练。苏联在中国内部没有情报组织,它只能借助于侦察卫星传回的船舶移动、海港的装船卸货等空中照片来掌握情况。苏联的宇宙一二六五号侦察卫星在上海二百五十公里上空拍摄的照片表明,美国的最新式MI型坦克很明显地排列在码头上。
“美国宣布对中苏战争保持中立,处于不能公开向中国提供武器的地位。提供武器的对象,只能认为是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
在克里姆林宫深处的办公室里,罗斯托夫总书记一边回想着两个月前接到的驻华盛顿大使发回的未加证实的情报,一边自言自语地嘟哝着。在他心里,对美国的决心的不安和愤怒正在逐渐加强。
一九八Y年四月十五日黎明,美国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亨利·阿瓦发出的采取战斗行动的秘密命令,通过发射到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处的军用同步卫星,传到正在西太平洋活动的美国所有舰艇、飞机和地面基地。苏联电子监听装置也抄收到了这个信号。但是,苏联的情报机关未能破译这份用高度密码编写的秘密命令。但是,由于这次使用的密码是与美军平常使用的完全不同的新密码,所以,苏联领导人确信其中一定“包含着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两小时后在日本海发生的卡拉级巡洋舰被击沉的事件,对此作出了答案。
四月十五日中午,克里姆林宫以罗斯托夫总书记的名义,向世界发表了特别声明:
“美国终于丧失了理智,为打倒日本人民共和国政府而诉诸了武力。它还践踏对中苏战争保持中立的协定,开始大规模地向中国提供武器援助。霍利总统将作为最愚蠢的领导入而永久载入史册。华盛顿政府要承担美国的这一决定产生的全部责任。苏联陆、海、空军已准备好给美国侵略者以彻底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使用了严厉的措词,但是,在罗斯花夫总书记看来,美国没有在欧洲诉诸武力反倒使人松了一口气。因为调到中国战线来的大量的苏联和东欧军队,是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面抽下来的。在远离可以说是苏联心脏部位的苏联欧洲部分的远东地区爆发有限的对美战争,对罗斯托夫总书记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苏联方面也完全不打算把这场战争升级为美苏之间的核战争。为了保卫只不过是对华战争的后方基地的日本人民共和国,而采取招致美国对苏联本土进行核报复那样的行为,对克里姆林宫。来说是一点也“不上算”的。
“在包括日本在内的远东地区向美军发动攻击时,不得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对方首先使用则另当别论。”
罗斯托夫总书记的这道秘密命令发到了部署在远东的所有苏联部队。而这和美国总统霍利提出的介入对日战争时的不可缺少的先提条件是完全一致的。
苏联在首先使用核武器方面固然有所节制,但却已着手积极地破坏和攻击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通讯和侦察体系。这两个体系在八十年代都使用了人造卫星。侦察卫星携带着超高精度的照相机,在最低高度为二百公里的高空飞行,每九十分钟绕地球一周,具有辨别地面上长五十厘米的物体的能力。低空飞行(即使说低空飞行,也比飞得最高的飞机高七倍),是为了尽量提高拍摄地面目标的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接近大气层飞行,所以,同空气的摩擦使卫星的高度逐渐下降,飞行到三个月,便会遭到坠入大气层燃烧净尽的命运。
“摧毁美国的侦察及通讯卫星!”
苏军总参谋部在进入对美战争的同时,接到了罗斯托夫总书记的上述命令。但是,摧毁以低高度飞行的侦察卫星,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还没有掌握使苏联的用于摧毁人造卫星的卫星接近以低高度、高速度移动的美国卫星的技术。
但是,至于通讯卫星,情况就不同了。美国在西太平洋方面向东经一百二十五度(大致在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岛上空)的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处发射了同步军用通讯卫星。苏联战略火箭部队认为摧毁停止在超高空的卫星是比较容易的,于是从座落在苏联中亚地区的里海附近的发射人造卫星的丘拉坦基地,发射了破坏卫星的卫星。这是进入对美战争的第二天,也就是四月十六日的事情。
苏联的这颗用于破坏的卫星进入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两周后,便接近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