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回忆录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第五节 四大种观
〃再者,比丘们啊!比丘不论做什么事,也不论置身何处,应将此身依其组成分子加以观察。如说:’在此身中有地、水、火、风等大种。’比丘们啊!就好比一个熟练的屠夫,或屠夫的学徒,杀了一只小牛,将它支解成块,自己则立身十字街头。完全一样的情形,比丘不论做什么事,也不论置身何处,应将此身(注一)依其组成分子加以观察。如说:’在此身中有地、水、火、风等大种。’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身体,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或观察身内的生起,或观察身内的坏灭,或兼察身内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注一: 对摺本dhe 有云:犹如屠户养牛,至壮大后,牵至屠场。既到屠场,将它绑住,放置停妥,予以屠杀,并于杀后,加以处理。但在未将它支解切割之前,始终不忘它是一条牛。但在将它支解切割,安坐待沽时,他就不再视之为牛,而只是一堆的肉。他并不想:〃我在卖牛,我的主顾为牛而来找我;〃而想,〃我在卖肉,我的主顾是为了肉而来找我的。〃完全一样的情形,凡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僧团的一员,如果无明未除,正见未得,终将以〃生物〃或个人自居,永无休止。须至他将自身,不论所作何事,所居何处,均能加以分析,而按它的构成元素,细加思考;既按它的构成元素细加思考之后,他才不再认它是一个〃生物〃或个人,而只视之为如许元素而已。
第六节 墟墓观一
〃再者,比丘们啊!比丘如在墓园之中,见到一具腐烂的尸体,或死一日,或死二日,或死三日,膨胀瘀黑,脓烂充满。他将自身与之相比,说道:’诚然,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有这种结局,无可避免。’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身体,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或观察身内的生起,或观察身内的坏灭,或兼察身内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第七节 墟墓观二
〃再者,比丘们啊!比丘如在墓园之中,见到一具腐烂的尸体,被乌鸦啄食,或被秃鹫啄食,或被野犬啖食,或被胡狼啖食,或被各种昆虫所食。他将自身与之相比,说道:’诚然,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有这种结局,无可避免。’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身体,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或观察身内的生起,或观察身内的坏灭,或兼察身内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第八节 墟墓观三
〃再者,比丘们啊!比丘如在墓园之中,见到一具腐烂的尸体,只剩了骸骨、血肉、筋腱。他将自身与之相比,说道:’诚然,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有这种结局,无可避免。’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身体,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或观察身内的生起,或观察身内的坏灭,或兼察身内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第九节 墟墓观四
〃再者,比丘们啊!比丘如在墓园之中,见到一具腐烂的尸体,只余骸骨,皮肉尽脱,血迹斑斑,但筋腱尚存。他将自身与之相比,说道:’诚然,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有这种结局,无可避免。’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身体,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或观察身内的生起,或观察身内的坏灭,或兼察身内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第十节 墟墓观五
〃再者,比丘们啊!比丘如在墓园之中,见到一具腐烂的尸体,只余骸骨筋腱,无血无肉。他将自身与之相比,说道:’诚然,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有这种结局,无可避免。’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身体,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或观察身内的生起,或观察身内的坏灭,或兼察身内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第十一节 墟墓观六
〃再者,比丘们啊!比丘如在墓园之中,见到一具朽败的尸体,骨节支离,散置四处,手骨一处,脚骨一处,胫骨一处,股骨一处,臀骨一处,脊骨一处,颅骨一处,他将自身与之相比,说道:’诚然,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有这种结局,无可避免。’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身体,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或观察身内的生起,或观察身内的坏灭,或兼察身内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第十二节 墟墓观七
〃再者,比丘们啊!比丘如在墓园之中,见到一具朽败的尸体,骸骨惨白如海螺壳。他将自身与之相比,说道:’诚然,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有这种结局,无可避免。’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身体,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或观察身内的生起,或观察身内的坏灭,或兼察身内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第十三节 墟墓观八
〃再者,比丘们啊!比丘如在墓园之中,见到一具朽败的尸体,白骨四散堆积,长年雨水淋渍。他将自身与之相比,说道:’诚然,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有这种结局,无可避免。’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身体,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或观察身内的生起,或观察身内的坏灭,或兼察身内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第十四节 墟墓观九
〃再者,比丘们啊!比丘如在墓园之中,见到一具朽败的尸体,骨殖枯蚀,化为尘埃。他将自身与之相比,说道:’诚然,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有这种结局,无可避免。’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身体,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或观察身内的生起,或观察身内的坏灭,或兼察身内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以上念身竟(注一)--
注一: 觉音在《清净道论》第八章中,讨论禅观的四十行处中念身一法时,只论到观身不净的一节。他提到第一念住如上文所述,但出入息节可自成禅观的一个行处(念息),而身体姿势节,四明觉节以及四大种节,都属于〃慧〃,九墟墓观则既属于〃慧〃也属于〃不净〃。
第三章 受念住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感受应如何注意观察?
〃比丘们啊!比丘在经历一桩愉快的感受时,对他所经历的愉快感受,心中须了了分明;在经历一桩不愉快的感受时。。。。。。中性的感受时。。。。。。有利害关系而愉快的感受时。。。。。。没有利害关系而愉快的感受时。。。。。。有利害关系而不愉快的感受时。。。。。。没有利害关系而不愉快的感受时。。。。。。有利害关系而中性的感受时。。。。。。没有利害关系而中性的感受时,对他所经历的没有利害关系而中性的感受,心中须了了分明。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要注意观察感受,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感受,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感受,或观察感受的生起,或观察感受的坏灭,或兼察感受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样地专心系念而认清感受 (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感受。〃
第四章 心念住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观察他的心意?
〃比丘们啊!比丘贪欲炽盛,应了了分明其贪欲炽盛;或心离贪欲。。。。。。嗔恚炽盛。。。。。。心离嗔恚。。。。。。愚痴炽盛。。。。。。心离愚痴。。。。。。心念专一。。。。。。心念奔驰。。。。。。心志高洁。。。。。。心志卑下。。。。。。心智下劣。。。。。。心智优越。。。。。。心力集中。。。。。。心力散漫。。。。。。心得解脱。。。。。。心著系缚,应了了分明其心著系缚。
〃他应如是生活:或是对他自身,或对他人要注意观察其心意,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其心意,或观察心意的生起,或观察心意的坏灭,或兼察心意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样地专心系念而认清心意 (的实相)不外乎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心意。〃
第五章 法念住
第一节 观五盖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注一)注意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从妨碍宗教生活(梵行)的五盖中去注意观察诸法。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从妨碍梵行的五盖中去注意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啊!比丘如性贪欲乐(贪欲盖),应了了分明其性贪欲乐;或不贪欲乐,应了了分明其不贪欲乐;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的贪欲怎样才会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经生起的贪欲怎样才能舍弃;应了了分明已经舍弃了的贪欲,怎样才能使它将来不会生起;或者他生性刻毒(嗔恚盖)。。。。。。生性怠惰而迟钝(睡眠盖)。。。。。。生性傲慢而无礼(掉悔盖)。。。。。。生性多疑(疑盖),应了了分明他生性多疑;或生性不疑,应了了分明他生性不疑;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的疑惑怎样才会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经生起的疑惑怎样才能舍弃;应了了分明已经舍弃了的疑惑,怎样才能使它将来不会生起。
〃他应如是生活:或在他自身中,或在他人身上要注意观察诸法,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的生起,或观察诸法的坏灭,或兼察诸法的生起与坏灭。并由于这样地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 (的实相)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染著,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执取了。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注一: 摺本dhau有云:世尊在论观身时仅涉及色蕴;在论观受与想时,仅涉及其他诸蕴。但在此处,从〃比丘们啊。。。。。。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