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秦汉史
数千人的部队,渡过长江和淮河朝西北方向进军。几乎在同时,他们的力量
由于刘邦和他集结的军队的到来而加强了。
刘邦是农民出身,华中的沛县人。他曾任低级的地方官员,但是当他带
领一支囚犯队伍去劳动时,就摆脱了这些责任。然后他采取两个表示他独立
性的没有退路的行动:他处死了沛县的县令;采用了沛公的称号。①在他的事
业的初期,他赢得了其支持者萧何、曹参和樊哙等人的忠诚的友谊,这些人
在后来创立新帝国时起了显著的作用。公元前 208 年阴历四月,他们与项梁
的军队共命运了。
在项梁和项羽的领导下,对秦的威胁以一种远为有力的形式出现。他们
通过重建原来的楚国(公元前 208 年阴历六月),企图取得公认的权威,②
就选立曾在秦的虐待下凄凉地遭受苦难的前楚王之孙为王。他们选立他,可
能是有意识地企图激起反秦情绪和对受秦压迫的人们的同情。新的国都建于
泗水河畔的彭城。
与此同时,作为战国时期列国的继承者,其他几国也正在组成:东面有
齐和燕,中部有魏、赵、韩。秦政府也许了解到采取决定性行动的时刻已经
来临,就派它的最能干的将领之一章邯去收复东面已丧失的领土并消灭起事
者。他最初在中国北部取得了胜利,但在围攻赵国的要塞巨鹿时受阻。巨鹿
控制着通向秦的腹地的几条要道之一,非常重要,而对秦的抗击也很坚决,
齐国和燕国都从更远的东面派来援军,楚王也派来一支由他的将领宋义全面
指挥的军队。③
从巨鹿围城战中,项羽作为中国最能干和最杰出的军人脱颖而出。他的
叔父项梁已经战死,宋义也不能完成他的解围任务。通过一次大胆的行动,
项羽杀死了宋义(公元前 207 年阴历十一月),他亲自全面指挥列阵抗秦的
大军。随着秦军的失败和章邯的投降(公元前 207 年阴历七月),他作为一
个有成就的将领,为自己树立了名声,他的领导几乎赢得了普遍的承认。随
着其他秦王朝将领的投降,他更是闻名遐迩了。①
当项羽在进行巨鹿之战时,楚王已派刘邦往西进入秦固有的政权根据地
关中,对秦发起进一步的攻击。由于舍弃了进入这个根据地的更方便而明显
的关隘,刘邦成功地渗入秦的这一心腹要地(公元前 207 年阴历八月)。②
在这个时候,他完全有理由因这一胜利的冒险行动的完成而为自己庆贺,因
为在公元前 208 年之前已经商定,第一个进入关中的军官将被封为王,以示
奖励。③此外,秦都咸阳发生的事件也为刘邦最后的胜利铺平了道路。由于赵
高的阴谋,李斯已被清除(公元前 208 年阴历七月)。在确保他的私人追随
者对他效忠后,赵高随即谋害了二世(前 207 年阴历八月),以二世之兄之
子子婴取而代之。新统治者称王而不称皇帝,④这在当时是意味深长和不同寻
常的,因为这样就承认中国再次掌握在几个王的手中而不是在唯一的君主的
① 《汉书》卷一上,第 10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39—40 页)。
② 《汉书》卷一上,第 14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45 页)。
③ 《史记》卷六,第 273 页(沙畹:《〈史记〉译注》第 2 卷,第 210 页)。
① 《汉书》卷一上,第 17 页以后(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49 页以下)。
② 《汉书》卷一上,第 21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54 页)。
③ 《汉书》卷一上,第 16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47 页)。
④ 关于王和皇帝称号的讨论,见第 1 章《从王到皇帝》。
手中。令人感到十分惊奇的是,新王通过策划把赵高杀死(公元前 207 年阴
历九月),设法取得了优势。当刘邦成功地在蓝田打败秦军时,秦王投降(公
元前 206 年阴历十月);刘邦此时发现自己已控制了关中和帝国的国都咸阳。
根据我们见到的史料,咸阳城新主人的行为堪称典范,但这可能是历史
学家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他的行动,以便与其对手的行动进行对比。据说,
刘邦向居民提出取消秦的严酷的刑律,而代之以很简单的法律,其中只规定
对杀人、伤人和偷窃行为的惩处。⑤为了防止掠夺和暴力,他封闭了城中的皇
宫和兵器库,只让他最能干的支持者和他后来的丞相萧何取走了国家的文
献。在中国其他地方发现的几乎是同时代的文献都证明,这些国家文献很可
能包括法律文告、土地和税收簿册或地图,即秦帝国赖以维持施政和防御的
图籍。
刘邦这时等待楚王的命令;但约在他进入关中两个月后,项羽也进关来
了。项羽与刘邦的宽厚和恪守纪律的行为相反,他杀害了秦王及其家属(公
元前 206 年阴历十二月)。在把财宝分发给军官以后,他又把咸阳的宫殿付
之一炬,并听任他的部队亵渎秦始皇的陵墓。①
也许比他在咸阳的直接行为关系更为重大的是在大约四年的叛乱和战斗
以后项羽采取的改组中国政治结构的措施;在这方面,历史学家似乎不可能
出于偏见而把我们引入歧途,因为他们并没有必要这样做。项羽显然远不是
把中央集权的帝国作为理想的政体形式来考虑,而是意在恢复大一统以前,
甚或恢复公元前 3 和 4 世纪七雄并峙以前盛行的那种局面。项羽设法建立不
少于 18 个小国,由它们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代替一个帝国或代替七国及其政
制;他自己为第 19 国的国王,是这个联合体的盟主。②
项羽可能有意采取分而战胜之的政策,采取这种政策是后来中华帝国的
许多名人的特点。在建立小国时,他准备(而且能够)满足当时强大的领袖
而不管他们的出身如何,使用一些能人为自己效劳而不管他们原来依附于
谁。为了扫清自己前进路上的障碍,项羽清除了楚王——首先尊他为义帝(前
206 年阴历九月),然后把他贬到一个边远的城镇,他在那里被刺杀。同时
项羽本人采用的称号,使人想起从公元前 7 世纪起要求在政治上称霸的几个
中国的王。①他选用西楚霸王之名。楚本身也与赵、齐、燕、魏、韩一起被划
分,组成 18 个独立的王国;项羽则决定从他的故乡彭城发号施令,这些措施
在公元前 206 年阴历二月付诸实施。
在 18 个国家中,有三个在刘邦首先进入的秦的故土成立。这块位于关内
的京畿地区现在由秦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统治。越过秦岭山脉,
位于关中南面的汉中此时分给刘邦。可能项羽希望,把刘邦安置在这一偏远
地区将能阻止他威胁自己的安全;最后,刘邦一旦与项羽清算了宿怨,就采
用这块地区的名称作为他的王朝的称号:他此时已经称为汉王。
在开始时作为一系列反对秦官员勒索的地方叛乱,此时发展成为两人之
间的火并。在进入关中后不久,有人曾劝项羽把刘邦处死,但执行这一行动
⑤ 《汉书》卷一上,第 22 页以后(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55 页以下)。
① 《汉书》卷一上,第 27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64 页以下)。
② 《汉书》卷一上,第 28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65 页以下)。《汉书》卷十三,第
366 页以下列表逐月叙述了这些国家的历史。
① 《汉书》卷一上,第 28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65 页)。
的计划毫无结果。②除了这种背信弃义的证据外,刘邦还有正当的理由对不交
出曾经答应给他的关内的土地表示不满。他耐心等待时机,不久他就能够乘
机打败他的敌人和夺取他的领土。
刘邦在公元前 206 年阴历五月发动战役,他很快又成功地进入关中,项
羽在那里所立的三个王战败或投降。他这时能够把这些向北和西北延伸到甘
肃境内的领土组成若干的郡;他从根据地栎阳在扎实的基础上逐步地建立了
他的统治,他下令除秦社稷,而代之以汉社稷(公元前 205 年阴历二月)。
百姓获准自由使用原来秦皇室专用的果园地、园林和湖泊,并免税役两年。
项羽谋害了义帝(公元前 206 年阴历十月),③这样就给刘邦举兵击败项
羽提供了理想的借口;他可以宣称他在惩罚一个弑君者。当他听到谋杀的消
息时,他已经进军抵达洛阳,他立刻向其他王发出共襄义举的呼吁。刘邦抓
住这一有利时机直捣彭城,打击项羽的根据地。但形势很快发生变化:刘邦
发现自己被项羽所围并被打败,只是由于一场暴风雨,他才得以逃生。①刘邦
的命运达到了低潮,只有几十名骑兵能成功地与他逃出彭城;原来乐于与他
共命运的几个王乘机背叛,投奔了他的敌人;而项羽已经得到刘邦的几个亲
属作为人质。他元气的恢复主要是由于萧何和韩信的努力。当刘邦东进时,
萧何留守关中,得以征募新兵和收集新的物资,以弥补刘邦部队的不足;刘
邦的战将韩信在华中获得了重要的地区,使刘邦能在荥阳建立他的根据地。
荥阳是一座重要的战略城市;它位于黄河这条大河向东北分流入海的地
方。著名的敖仓就在附近,里面装满了来自黄淮这片沃野上生产的粮食;荥
阳城的西面是通往关中的道路。但是靠近敖仓证明对刘邦没有什么价值。项
羽有能力再次围困他敌人所在的城(公元前 204 年阴历四月)。②荥阳城与敖
仓被互相隔离,荥阳的供应短缺。由于施展一次计谋,刘邦又得以从敌人的
包围网逃脱,但又只有一小批骑兵陪同。
尽管在军事上占了上风,项羽仍不能掌握全面优势,特别是因为这时韩
信已经成功地争取到华东大部分地区的支持。为了报偿韩信的努力,刘邦封
他为齐王(公元前 203 年阴历二月)。③
根据我们见到的记载,这两个领袖在某地会面。④项羽提出通过一场决战
来解决问题;刘邦的答复则是谴责项羽的罪行,并声言要在战阵中一决雌雄。
可是,两人在公元前 203 年真的达成了一项划分中国的正式协议,即承认刘
邦为西面的汉王,项羽为东西的楚王。项羽把曾作为人质的刘家的成员送还
刘邦,双方把军队撤至各自的基地。
这项协议没有照原样长期地维持下去,对此几乎不必感到惊奇;双方的
领袖都能在各自权力最牢固的地区重整旗鼓,准备下一轮的厮杀。实际上是
刘邦在其几个支持者的煽动下破坏了协议的条款。他们认为:汉处于更强的
地位;楚军已经大伤元气;对项羽进行迅速和决定性打击的时机已经来临。
最后阶段的斗争在今安徽省的垓下展开,刘邦的军队在那里成功地包围了项
② 《汉书》卷一上,第 24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60 页)。
③ 《汉书》卷一上,第 32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72 页)。
① 《汉书》卷一上,第 36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79 页)。
② 《汉书》卷一上,第 40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84 页)。
③ 《汉书》卷一上,第 46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92 页)。
④ 《汉书》卷一上,第 44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89 页)。
羽。《史记》以形象而生动的文字叙述了项羽成功地突破刘邦的战线逃跑的
过程,最后他只带了 28 名追随者,接着非常英勇地自杀了。①
高帝最初的安排
公元前 202 年阴历十二月,随着项羽的战败和死亡,刘邦能够作为中国
无可争议的主人着手树立他的权威。楚已经战败,它的国土已经交出;没有
任何杰出的领袖人物能够阻止刘邦的雄心;似乎他的伙伴们已经获得领土,
在那里以他的名义自立为王。除了地方组织外,刘邦的行政措施几乎在所有
方面都仿效在他之前的秦朝皇帝的榜样;可是在两个帝国政体之间,它们的
政策或意识形态略有差别。
公元前 202 年阴历二月,刘邦经其伙伴的劝说,接受了皇帝的称号。②
他称帝的基础是他赢得了统治天下的实际成就。虽然文献提到道德品质是当
皇帝的先决条件,但文献并未暗示皇帝的地位被视为上天的赐予。在这方面,
这段情节及其叙述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的登基明显地相似。它可能与从王
莽时代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