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秦汉史
② 《后汉书》卷一上,第 2 页以下。
③ 刘伯升传载《后汉书》卷十四,第 549—555 页。
① 关于宛城的李族,见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 1 卷,第 94、102 页。
② 关于这些事件的详情,见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 1 卷,第 104—113 页。
是刘伯升。头目们可能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登上皇位会使他们丧失势力。
推出他们自己的候选人才对他们有利,正好他们之中就有一人。平林军中一
个不重要的领袖刘玄是刘伯升的隔两房的堂兄弟,并与他一样是景帝的第六
代后裔。如果他登基,头目们能指望控制他。新市军、平林军和长江下游军
队的头目们没有通知南阳绅士就集合在一起,决定宣布刘玄为皇。然后他们
邀请刘伯升参加会议。不论在会上如何力争,他都没能成功。公元 23 年 3
月 11 日,刘玄登基。①就是这几支军队,既支持刘伯升取得胜利,又使他失
去一个帝国。
刘玄是后汉的第一个皇帝,但不是王朝的创建者。他甚至没有得到谥号,
在历史上被称为更始帝。因此,他在历史编纂学上遭到了与王莽同样的命运。
班固试图证明更始帝为什么无资格受到天命,就把他描述成愚蠢的酒徒。虽
然一些事件说明刘玄也不是一个能干的君主,但班固的说法是很不公正的。
头目们一度在新政府中干得很不错,并且以 2 比 1 的优势控制着最高级
的职务。对刘伯升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他被授予大司徒的重要职务。但是南
阳的绅士们向政治现实低了头,刘伯升发现以前的支持者逐渐背离了他。反
王莽的运动在新皇帝周围巩固了起来,各路农民军的旧称号也随之消失。在
新的汉军中,农民军头目和绅士们暂时并肩作战。对宛城的围攻继续进行,
战事还蔓延到邻近的地区。公元 23 年 4 月或 5 月,一支远征军进入南阳东北
的颍川郡。刘伯升唯一活着的兄弟刘秀随军前往;刘秀虽然得到了大臣一级
的太常之职,仍在军中充当低级的副将。②
在此期间,王莽已下令动员一支大军。在洛阳集结后,军队从北面进入
颍川郡,迫使汉军退往昆阳,并进而围困此城。刘秀等人乘夜色逃走,急忙
在邻县招兵。他们在 7 月 7 日返回。刘秀充当先锋攻击敌人,而在城内的汉
军突围出击。在两面夹击下,王莽军队被彻底击溃。这是内战中最决定性的
一战。汉军以少胜多,刘秀第一次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宛城在三天前已被
占领,更始帝已进了城。此后不久,刘伯升的前程就到头了。虽然在政治上
已变得可有可无,但他对更始帝及其支持者依然是一个危险。一个头目和一
个南阳为首的绅士选择了捏造罪名反对他的一招,于是他立刻被处死。①
王莽再也没有从昆阳之败中恢复元气。全国处于土崩瓦解的状态中。甚
至长安的高级官员阴谋反对他们的君主,其中有长期追随王莽的著名的刘
歆。这个计划被发现,密谋者被处死或自杀。地方的官员开始转而为更始帝
效忠。次要的叛乱在西北、四川、汉水流域下游、长江下游沿线和大平原北
部爆发。②
汉军这时向长安进发,王莽的最后防御设施崩溃了。京师周围几个县的
大族认为可以大发劫掠财而动了心,便率领其支持者向这座快到末日的城市
① 《汉书》卷九九下,第 4180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3 卷,第 437 页);《后汉书》卷一上,
第 4 页;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 1 卷,第 115 页。
② 《后汉书》卷一上,第 4 页。
① 《汉书》卷九九下,第 4181 页以下(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3 卷,第 440 页以下);《后汉书》
卷一上,第 8 页;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 1 卷,第 117 页以下。
② 《汉书》卷九九下,第 4184 页以下(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3 卷,第 446 页以下);毕汉斯:《汉
代的中兴》第 1 卷,第 121 页以下。关于刘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见范德伦:《论管子的传布》,
载《通报》, 41:4 — 5(1952),第 358 页以下;本书第 14 章。
逼近。10 月 4 日,这些乌合之众攻破长安东城墙的最北城门,经过几个小时
的战斗,抵达未央宫。次日,即 10 月 5 日,城内的居民参加造反,烧毁一座
边门,闯进了皇宫。战斗终日不断,火势蔓延到后宫。10 月 6 日凌晨,筋疲
力尽和神志不清的王莽被带到渐台,他的支持者们在那里负隅顽抗。他们被
压倒,在傍晚被杀。王莽的首级被送到宛城。这一切都发生在汉正规军在 10
月 9 日抵达之前。不久,洛阳也被汉军占领。这是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它有
一个光辉响亮的名字,更始帝决定在这里建都。①
公元 23 年岁除时更始帝已成为明显的胜利者。王莽已死,他的高级官员
(在复兴的汉朝眼中都是附逆者)已经战死、自杀或被处死。其他官员发现
侍奉新主子并不困难。他们无限制地被吸收,因为治理帝国所必需的受教育
的人才有限。更始帝掌握了国内最富饶的农业区,那里有占全国总人口 40%
的居民。但他也已犯了四大错误,以致使他丢了皇位。
11 月,他派被处决的刘伯升之弟刘秀去大平原北部独立地执行一项使
命。这样就使刘秀摆脱了更始帝的直接控制,并使他能够独树一帜。第二,
更始帝未能与赤眉军和解。在随着实际上已进入南阳郡的部队靠近该地后,
赤眉军的主力实然转向北面,在公元 23 年年末在洛阳之东的黄河正南岸停止
前进。他们的一些首领来到新都,不遗余力地要长期投靠复兴的汉朝。当他
们只被封为侯而在其他方面则被忽视时,就与更始帝决裂,返回各自的部队。
下一年,即公元 24 年,更始帝的最后失败已成定局。②失败以向长安迁
移的这一极不明智的决定开始。虽然未央宫被焚毁和遭到劫掠,但城的其余
部分完好无损,它仍保持原来的声望。长安位于关中,这块高原易于防守几
乎一切大的攻势。但是一旦敌军攻破关隘,它就成了一个陷阱。王莽的遭遇
如此,这时又成了更始帝的下场。一些头目了解军事的危险性,所以反对迁
移。南阳的绅士们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拥护这个行动。在有着辉煌的过去
的长安,把皇帝与头目们隔开和增加绅士集团的势力就有了可能。
更始帝压倒了反对意见,犯了第三个大错误,他离开洛阳,于公元 24
年 3 月抵达长安。他立刻犯了他最后的第四个大错误,听任南阳的绅士们加
强他们的优势。在改组中央政府的借口下,为首的一些头目被剥夺了大部分
权力和遣离京师。他们仍指挥着帝国的军队,但皇帝已不能聆听他们的意见。
同时,南阳绅士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这些目光短浅和自私的政治花招
激怒了头目们,并且使皇帝成了只有一派掌权的受害者。他失去了一次控制
事态发展的机会,即把在它们企图完成征服中国的野心下仍然被团结起来的
两个敌对集团一起安置在朝廷之中。①
人们很快就看清,更始帝再也没有政治和军事的主动性了。在前一年刚
取得的大平原上的富饶和人烟稠密地区,正悄悄地脱离他的控制。他最多被
25%的总人口承认。他事实上被限制在渭水流域的下流,那里的农业生产不足
① 《汉书》卷九九下,第 4189 页以下(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3 卷,第 460 页以后);毕汉斯:《汉
代的中兴》第 1 卷,第 128 页以下。
② 关于更始帝力量衰落的情况,见《汉代的中兴》第 2 卷,《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31(1959),第
49 页以下。开始建都洛阳的情况,见《后汉书》卷十一,第 470 页;卷十六,第 599;《后汉书》(志)
卷十,第 3218 页。向长安的迁移,见《汉书》卷九九下,第 4193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3 卷,
第 469 页)。
① 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 2 卷,第 51—56 页。
以维持朝廷和中央的官僚机器。刘秀则集结了一支军队,主宰着有 13%的总
人口的富饶的大平原北部,并已与更始帝决裂。赤眉军正在进军。他们兵分
三路,沿不同的路线直抵关中。②
公元 25 年 2 月至 3 月,赤眉军在高原上重新集结部队。然后他们继续缓
慢地朝京师进发,沿途打败了官军。这时他们的领袖在少数混在其中的绅士
代表的影响下,决定拥立一名自己的皇帝,以使他们合法化。在此之前他们
已在山东绑架了汉室中身为高帝后裔的三兄弟。幼弟(生于公元 11 年)刘盆
子经抓阄于 7 月或 8 月被选登基。但实际上一切照常。赤眉军根本不能自立
政府,他们的大部分大臣目不识丁。①
长安的防御仅仅对付赤眉军大概已很困难。防住两路敌军是不可能的,
因为刘秀所派的一支军队已从另一个方向靠近。此外,头目们和南阳绅士们
之间的敌意最后爆发成为公开的战斗。前者已率他们的残部退回长安。结果
是宫内的一场白刃战,此后在长达一个月中这些头目在长安横冲直撞。冲突
以头目们出逃然后加入赤眉军而告终。②
10 月,赤眉军进入京师,更始帝骑马逃走,但在 11 月或 12 月被他以前
的一名官员抓获带回长安。他把御玺交给刘盆子,然后退位,并得到了王的
封号。这位前皇帝奉命在旷野牧马,在他的一些死敌——活着的以前的头目
们——的唆使下,他在那里被勒死。赤眉军留在长安,洗劫城市,恐吓人民。
通过更始帝来恢复汉王朝的行动失败了,但在长安陷落前,真正的建国
者已宣布自己为天子。此人就是刘秀,他已于公元 25 年 8 月 5 日在黄河之北
登基。
② 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 2 卷,第 89 页地图 9。
① 有关赤眉军此刻的活动,见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 2 卷,第 91 页以下。立刘盆子的经过见《后汉书》
卷一上,第 23 页;卷十一,第 480 页;《后汉书》(志卷十,第 3219 页(志);卷十三,第 3268 页。
② 关于长安的战斗和破坏,以及更始帝的投降和死亡,见《后汉书》卷一上,第 24 页;卷十一,第 481 页
以下;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 2 卷,第 98 页以下。
后汉
东汉从公元 25 年 8 月 5 日刘秀登基之时起,一直维持到公元 220 年 11
月 25 日献帝让位给魏王朝的创建者时为止。在历史上,刘秀以其谥号光武帝
或其庙号世祖著称。作为一个王朝第一个成功的君主,他被认为享有天命,
因此在编写历史时对他的论述与对王莽和更始帝的截然相反。他被班固夸大
为一个形体不凡的人。的确,光武帝有杰出的军事技艺和才能以吸引有才之
士来共举他的大业。并且他对自己要求甚严。他是一个名实相副的君主,善
于识人;而且还是一个精明的政客,视情况需要既能慷慨大方,也能冷酷无
情。但他又是一个固执和迷信的人;他能对批评作出过分的反应,而且缺乏
预见他行动后果的眼光。他最大的弱点表现在外交政策方面。
内战
在一开始,光武帝不过是群雄纷争的战场上的一个皇位争夺者。先后有
11 人宣称有九五之尊的权利,这还不算独霸一方的大军阀。①光武帝是其中
最能干和最幸运的人,得力于他的敌人不愿联合起来反对他的情绪。
到公元 25 年末,光武帝控制了大平原的北部,已经侵入西北,并在 11
月 5 日接受洛阳的投降。11 月 27 日,他进洛阳城,在那里建立他的首部。②
他无疑地已从王莽和更始帝的下场中得到教训,认为在内战时期应避开长
安。另一个动机一定是,洛阳可以更方便地从大平原的关键经济区得到供应。
③在以后几年,光武帝稳步而有信心地把他的领地向四面八方扩大。
长期以来已是中国最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的赤眉军在此期间正在走下坡
路。到公元 26 年 3 月初期,他们已经耗尽长安的一切供应,被迫恢复他们的
流窜生活。他们劫掠和部分地焚毁了此城,挖盗皇帝陵寝,然后往西进入人
烟稀少和地形险阻的渭水上游之北的地区。很可能赤眉军的这一行动纯粹是
出于对当地情况的无知。被艰苦的环境削弱后,他们被军阀隗嚣所败,然后
又大
批死于早寒和暴风雪。他们折回并在 10 月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